- 商品参数
-
- 作者:
null著|
null译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21763249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中东的动荡不止出现在今天的新闻里,也在一代代人的记忆里。90后作家伊莎贝拉·哈马德根据她的巴勒斯坦裔曾祖父的故事,深入巴勒斯坦采访,写了近百年前一位困惑于欧洲和东方身份的青年的故事。
★哈马德被《格兰塔》评为2023年“英国青年小说家”;萨莉·鲁尼热情推荐。
基本信息
人物表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巴勒斯坦和叙利亚
民族运动发展的大事件
致谢
以下出自《东方巴黎人》第3-4页
这艘开往马赛的邮轮上还有一个阿拉伯人,名叫法鲁克·拉兹马。离开亚历山大港的第二天,早餐的时候,他朝迈扎特走了过来,一手端着盛吐司的盘子,一手拿着琥珀念珠。他坐下来,扯了扯衬衣袖口,没有任何开场白,就开始讲他怎么从大马士革出发,要回索邦神学院的语言系继续自己的教职。战争爆发,他离开了巴黎,但是马恩河奇迹后,就决定回去了。他有一双灰色的眼睛,略微有点方形的脑袋。
“啊,巴黎,”他叹了一口气,“那才是我人生所在的地方。”
这句话足以让年轻的迈扎特·卡迈勒浮想联翩。他脑海里出现了灯火通明的舞厅,照耀着满屋子的女人。他仔细看了看法鲁克的穿着。淡蓝色的三件套正装,靛蓝色的领带上面有个鸟儿形状的领带夹。黑色的木头手杖,没有上漆,斜靠在桌边。
“我去学医,”他说,“蒙彼利埃大学。”
“很棒。”法鲁克说道。
迈扎特伸手去拿咖啡壶,脸上露出了微笑。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肌肉紧张,现在放松下来了。
“这是你第一次去法国。”法鲁克说道。
迈扎特什么都没有说,表示了同意。
五天前,他在纳布卢斯跟祖母道别,坐骡车到了图卡瑞姆,搭乘海法线去往坎塔拉东,然后转乘火车前往开罗。在父亲家里逗留两三天后,他在亚历山大港登上了这艘邮轮。无尽的水面,泛起白色的浪花,中午时分,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这一切,他已经习惯了。午餐时间是中午一点,茶点是下午四点,晚餐在七点半。起初,他一人独坐,看着欧洲人摆弄餐刀吃东西。接着,他就有了一个习惯,开始在拥挤的房间里寻找红头发的船长。船长是法国人,名叫戈兰。晚餐后,他就看着船长走进舰桥,然后又走出来,那是船长指挥航行的地方。
20世纪初,巴勒斯坦富商之子迈扎特·卡迈勒前往法国学医。尽管留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迈扎特还是认识了不少朋友,并且爱上了住家教授的女儿让内特。但两人的感情因为让内特母亲去世的隐秘往事戛然而止,迈扎特沮丧回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就在他和哈马德家族的长女法蒂玛大婚之前,父亲因心脏病发离世。几年后,虽然迈扎特有了稳定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他却时常困惑于巴勒斯坦或巴黎人的身份认同中……
伊莎贝拉·哈马德,90后英国作家,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在纽约大学完成艺术硕士学位。2023年被《格兰塔》评为“英国青年小说家”。 熊亭玉,大学讲师,四川省翻译协会会员。获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优秀奖、西方经典首译大奖等奖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