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二战战术手册 : 步兵班、排、连、营战术》二战战术手册01正版引进“鱼鹰社”授权步兵战术步兵班排小单位战术理论实战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英)著 | | 郑亚博译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著| 郑亚博译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页数:240
    • 开本:16开
    • ISBN:9789198686098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书名:二战战术手册 : 步兵班、排、连、营战术
    (引进图书)
    系列:二战战术手册01
    作者:[英]史蒂芬·布尔;郑亚博(译)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定价:99.80元
    页码:240页
    书号:9787513947374
    中图分类号:E195.2;E923.1
    开本:16开
    内页用纸:80克胶版纸
    封面用纸:250克铜版纸
    尺寸:160毫米×225毫米 
    字数:235千字
    印张:15 
    版次:2024年10月第1版,2024年11月第1次印刷


     

     

    l 英国知名军事历史出版商“鱼鹰社”(OSPREY PUBLISHING)授权。

    l 专业客观:由英国知名军事作家撰写,并参考了大量英、美、苏、德等国二战时期的作战手册、训练指南和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不同战场上交战各国的战术,并配有大量高清历史照片佐证。

    l 深入剖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战例、数据以及图表,深入而清晰地对比和剖析了各国战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和优缺点等。

    l 生动还原:鱼鹰社专业插画师绘制的细节丰富、精美绝伦的彩色插图,生动还原了各国的武器装备、战术的运用场景和实际运用情况等。



     

     

    内容简介:

    “战争之中,所有胜利终将由步兵来完成。”

    步兵能迫使敌人撤退或投降,控制已夺取的目标,占领须保护的要地,从而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步兵能够在任何地形条件下昼夜行动,能比其他兵种更快找到或构建掩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通常被视作坦克、飞机、大炮和工程技术的对垒。然而,步兵之间的斗争才是战场的核心,训练有素的步兵部队仍然掌握着最终控制权。步兵能否夺取或守住阵地,取决于其采取的战术。

    本书介绍了德国、美国和英国陆军在二战期间的组织结构和战术,探讨了上述各国在班、排、连、营层面上的战术发展差异。此外,本书以丰富的照片、示意图、表格,详细而生动地展现步兵在战场上使用的各类战术,并展现了战术理论对实地作战人员的重要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史蒂芬·布尔博士曾在伦敦国家军队博物馆和武器部门工作,并专注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和战术研究。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期的步兵伤亡情况,着重分析了小规模步兵战术,涵盖了步兵班、排、连、营级的应用层面。具体来说,包括班级作战单位的进攻和防御战术、野战工事的构筑;排级作战单位的编成、作战队形和作战方式;狙击手的作战方式;连级和营级作战单位的编成、火力支援武器构成、反坦克战术,以及友邻部队之间如何协同(包括步坦协同)。

    本书的原始资料来源有三类:原始战术手册、回忆录和相关研究专著。因此,我们还可以在本书中看到二战时期各国军队对士兵的教导,以及相关战术背后的理论。


     
    作者简介:

    ■[英]史蒂芬·布尔(著);郑亚博 (译)

    史蒂芬·布尔博士是英国普雷斯顿郡兰开夏博物馆的馆长,现居住在英国普雷斯顿。他出生于1960年,拥有威尔士大学历史学(荣誉)学士学位,和斯旺西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在伦敦国家军队博物馆和武器部门工作,并参与了一个防御工事项目。他为专业期刊撰写了大量文章,包括一些关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和战术的文章。

     郑亚博,河南省商丘人,毕业于外交学院政治系,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于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金融系任教,持有人事部二级笔译证书,拥有600万字的军工领域翻译经验。

     

     


    目录:


    第一部分
    二战步兵战术:步兵班和步兵排
    引言
    士兵的经历
    训练:野战技能与战斗技能
    步兵班的精神特质
    步兵班编制和武器
    步兵班战术——进攻
    步兵班战术——防御
    野战工事
    步兵排
    狙击手

     
    第二部分
    二战步兵战术:步兵连和步兵营
    引言
    步兵连和步兵营
    机枪支援
    迫击炮
    地雷
    步兵连和步兵营的反坦克战术,1939—1942 年
    步兵连和步兵营的反坦克战术,1943—1945 年
    步兵反坦克炮
    摩托化步兵
    步坦协同
    结论

     

    图书实拍展示


     

    引言:

    “战争之中,所有胜利终将由步兵来完成。步兵能迫使敌人撤退或投降,控制已夺取的目标,占领需保护的要地,从而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步兵能够在任何地形条件下昼夜行动,能比其他兵种更快找到或构筑掩体。因此,在所有兵种中,步兵适应能力最强,能力最为全面。”这就是英军《作战》(Operations ,1939 年9 月)手册的观点。哪怕现在已时过境迁,但这一说法仍然非常正确。

    如今,关于各种武器的著作已浩如烟海,“虽然这些武器的使用离不开人员编组和战术”,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一领域(指人员编组和战术领域),相关的研究却凤毛麟角。“为了纠正这种不平衡”,我们会分两部分来详细介绍步兵班、步兵排、步兵连和步兵营的相关战术(以英军、美军、德军,以及欧洲战场为重点)。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讨论单兵、步兵班和步兵排(为简单起见,在表述由10—12 名步兵组成的基本战术单位时,本书通常会使用美国术语“squad”,而不是英国术语“section”)的战术;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扩大介绍范围,为大家介绍步兵连、步兵营的战术和相关支援武器。

    本书的原始资料来源有三类:原始战术手册、回忆录和“二手资料”。在各种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军队对士兵的教导,以及相关战术背后的理论。这些手册大约有100 本,其中包括一些小众经典著作,例如德国赖伯特(Reibert)博士撰写的《军队服役指南》(Der Dienstunterricht im Heere )、英国的《步兵训练》(Infantry Training ,1944 年),以及美国的《侦察、巡逻和狙击》(Scouting,Patrolling, and Sniping ,1944 年)。鉴于这些手册中的内容未必会得到贯彻,我们还参考了许多个人回忆录和口述历史,以便收集目击者的证词。此外,我们还使用了许多“二手资料”,如部队战史、官方战史,以及最近的专家研究—其中必须特别指出的资料如下:J. 英格利希(J.English)著《步兵透视》(A Perspective on Infantry )、T.H. 普雷斯(T.H.Place) 著《英国陆军的军事训练》(Military Training in the British Army )、A. 法勒- 霍克利(A.Farrar-Hockley)著《步兵战术》(Infantry Tactics )、J. 埃利斯(J.Ellis)著《最棘手之事》(The Sharp End )、J. 巴尔克斯基(J.Balkoski)著《滩头之外》(Beyond the Beachhead ),以及S. 安布罗斯(S.Ambrose)著《公民士兵》(Citizen Soldiers )。

    据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拉迪亚德•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索尔兹伯里平原(Salisbury Plain)观看军事演习时,有人曾问他如何看待现代战争。他的回答颇为奇怪——“闻起来像车库里(的味道),看起来像马戏团”。对于真正打过仗的人而言,他们的看法可能更像是某种光怪陆离的“意识流”,就像国王直属约克郡轻步兵团第1/4 营(the 1/4th King's Own Yorkshire Light Infantry)的刘易斯• 基伯(Lewis Keeble)上尉在诺曼底记录的那样:

     

    像穴居人一样的医生……在黑暗中迷路,遭到友军攻击……被下士救下的抗命通信兵……遭到加拿大中型火炮轰击……援军是群胆小鬼……酗酒的下士……泰恩塞德苏格兰士兵向我方堑壕扫射……生锈的油桶装着苹果酒……卡拉德朗姆酒(Callard's rum)……工兵排死伤枕藉。整个战场空空荡荡。除了几个俘虏,你几乎看不到活着的敌人。

     

    许多人——例如达勒姆轻步兵团第16 营的W. 维尔(W.Virr)中士——更是认为,前线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的人都是“不同的物种”。从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步兵作战虽然血腥混乱,但同样是“精心设计的产物”。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步兵战术也会发生变革。有新武器问世,有新计谋诞生。人员也在变化—新手和理论家变成了老手,或者死于消耗战,菜鸟补充兵成了军官和士官。整个陆军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军队的经验日益丰富,有些军队的兵员质量不断下滑。前线步兵的伤亡人数通常占全陆军总伤亡人数的至少三分之二。


    文摘:

    人们普遍认为,与一战相比,二战中的步兵伤亡人数要少得多,但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从1944 年6 月6 日(D-Day,即诺曼底登陆日)到1945 年5 月8 日(VE-Day,即欧战胜利日),在西北欧作战的美国步兵师中,平均兵员流动率接近百分之百。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在美国第4 步兵师中,总兵员流动人数超过了35000 人,几乎是该师最初兵力(14000 人)的近2.5 倍。有些部队只在前线待了一个多月,但仍然伤亡惨重:战争结束时,仅参战34 天的美军第86步兵师,有1233 名战斗和非战斗人员伤亡;第17 空降师于1944 年圣诞节加入战斗,但仍在45 天内伤亡了4000 人。

    参与战斗的步兵连的伤亡数据极为惊人。对美国陆军第26 步兵师第328 步兵团G 连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该连总编制为187 名士兵和6 名军官,但8 个月的流动人数高达625 人—其中51 人阵亡,6 人因伤势过重死亡。该连共有183人在战斗中受伤,其中51 人在伤愈后重返岗位,但又有10 人再次受伤。另外,疾病、堑壕足病和冻伤也导致该连损失了143 人。有报告显示,该连里发生了8起自残事件。可以说,第26 步兵师第328 步兵团G 连的遭遇并不是孤例:对于在1944 年夏季或秋季登陆法国的美国步兵连来说,当欧洲战事结束时,其原始兵员已经所剩无几。

    英国和德国的兵员流动率则没有这么夸张,因为这两国更倾向于轮换甚至解散受重创的部队,而不是让幸存者与一拔拔补充兵一起留在战场上。但有时候(比如在诺曼底和德国边境),交战双方的人员消耗率仍会接近(甚至超过)一战时期的人员消耗率。1944 年,新西兰军队在意大利的伤亡人数大约是其额定编制的两倍。1944 年,加拿大军队在斯海尔德河(Scheldt)战役中的人员损失比例,甚至比其在1917 年的帕斯尚尔(Passchendaele)战役中的人员损失比例还高。在英国部队中,诺福克团第1 营(1st Bn Norfolk Regt)在欧洲西北部的伤亡人数(其中死亡人数超过了17%)几乎达到了该营总人数的70%。此外,还有一个极端案例,威灵顿公爵团第6 营(6th Bn Duke of Wellington's Regt)在博伊斯隆公园(LeParc de Boislond)被德国装甲教导师和党卫**甲师重创,在两天内损失了167名军官和220 名士兵。随着新营长、新副营长和补充兵的加入,该营再次奉命前进,但又遭到了德军迫击炮的猛烈轰击。在又伤亡了100 多人之后,特纳(Turner)中校恳求将该营调离前线—因为在这个营中,士兵“互不认识”,全营官兵都“焦虑不安”,且缺乏“集体荣誉感”(他不得不两次使用左轮手枪来“召集”士兵)。

    随后,该营被解散了。

    在战争中,希望自己受伤的人着实不少:英国人称受伤为“回家疗养”(Blighty one),美国人称受伤为“百万美元”,而德国人的叫法则更简单直接——送你回家的一枪(Heimatschuss)。

    第52(低地)师国王直属苏格兰边民团第4 营(4th Bn King's Own Scottish Borderers)的排长彼得• 怀特(Peter White)中尉指出,在1944 年10 月至1945年5 月这一小段时间里,他的小部队中共有42 人伤亡——“大部分伤亡都是由火炮和迫击炮造成的,其中还有一些误伤;有一些人被狙击枪和机枪打死打伤;还有一些伤亡比较难以归类,如一例严重冻伤、两例‘炮弹休克症’(弹震症)、一例自残、一例烹饪时受伤,还有一个人被自己携带的迫击炮炮弹炸死”。彼得• 怀特称,在他的排中,只有4 名“最初的士兵”和3 名早期补充兵毫发无损。如果算上那些受伤后迅速返回部队或受伤两次的士兵,该排的人员总流动率约为100%。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少见。

    与一战时一样,在二战时期的西北欧战场,下级军官的死伤情况尤其严重。第15(苏格兰)师的军官伤亡率超过了72%(阵亡比率约为29%)。之前曾在北非身经百战的第51 高地师(51st Highland Division)的情况很可能更糟:马丁• 林赛(Martin Lindsay)少校指出,某个营的20 名步兵连军官已全部伤亡或被替换了。戈登高地人团(Gordon Highlanders)第1 营副官提供的数据同样惊人:在各步兵连的20 个军官岗位中,光阵亡者就有9 人(另有30 人受伤)。

    士兵们并不傻,他们很快就知道了哪些风险最为致命。在被问及“最怕哪种武器”时,几乎一半受访美军步兵选择的是88 毫米火炮,其次是俯冲轰炸机、轰炸机、迫击炮和机枪。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德国轰炸机的数量微不足道——这表明相关威胁更有可能来自友军飞机。另外,虽然当时刺刀已被广泛使用,但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想象中,其作用都相对较小。美国第90 师的情况非常典型,有记录显示,该师共伤亡了20000 人,但刺刀仅导致13 人伤亡。英国陆军官方对整个战争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5% 的战伤是由远程火炮炮弹、炸弹和迫击炮炮弹造成的,子弹和反坦克炮炮弹造成的战伤比例约为10%—与地雷和饵雷造成的战伤比例相同。此外,还有5% 的战伤是由各种挤压、化学烧伤和“其他伤害”造成的。

    炮击, 尤其是长期炮击, 是对步兵士气最严峻的考验。美国第90 师的一名士兵写道:

     

    步兵学会了聆听炮弹掠过头顶时发出的嗖嗖声。如果嗖嗖声朝着敌人那边减弱,那这枚炮弹就是友军发射的……如果嗖嗖声朝着我们后方减弱,那这枚炮弹就是敌人发射的。炮弹从我们头顶飞过,呼啸着射到我们后方,这并没有使我们感到特别不安,因为那是各指挥部所在的地方。当我们想象到上级指挥部里的混乱场景时,反而会从中得到了一些满足……有时候,炮弹会突然飞来。先是一声尖啸,然后是一声轰响。*好的办法就是趴到地上,“躲到”钢盔后面。钢盔的形状和大小都很适合用来保护头部……当炮弹来袭时,人们往往会蜷缩起来。我确信,在遭遇炮击时,我的身体有80% 都在钢盔后面。

     

    伍斯特郡团(Worcester)的一名二等兵曾看到过被炮弹直接命中的人,当时的场景令他深感震惊。他回忆说,那个人被炸成“小碎片”,只剩下“一只穿着靴子的脚、一块人类头盖骨、一串手指和一点衣服”。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