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套装]《东线坦克战》+《T-34》指文东线文库陆战武器装甲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装帧:套装
    • ISBN:9787559442550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书名:T-34:全方位记录T-34坦克的百科全书
    作者:张一鸣, 殷石隐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平装定价:199.80元
    页码:536页
    书号:9787559442550
    开本:16开
    内页用纸:80克纯质纸,半彩
    封面用纸:250克铜版纸
    宽:185mm  长:260mm  高:27mm
    字数:500千字
    印张:33.5


    卖点
    ■ 苏联厂商出产的所有T-34型号及其变体的设计演变,为坦克爱好者和模型制作者展示了T-34在各时期的一切细节
    ■ 超过1000幅附专业注解图片,细节照片、3D特写、1:35比例图纸占全书图片总量的一半
    ■ 援引苏、德、波大量史料,参考文献多达21本
    ■ 1:35比例图纸由国外可靠作者在对坦克纪念碑和博物馆藏品进行广泛测量后绘制
    ■ 记录了T-34在波兰的服役经历、战后部署及波兰引进苏联T-34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援引苏联、波兰、德国大量史料,详细叙述了T-34坦克设计、投产、改进的历史,展示了T-34坦克在各时期的一切细节,内容覆盖哈尔科夫的183厂、下塔吉尔的183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12厂、174厂、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等苏联厂商出产的所有T-34型号及其变体,以T-34底盘开发的衍生车型(如SU-85和SU-100自行火炮)也有少量提及。
    作者结合T-34服役经历,对各型号间的差异、质量控制、性能特点、设计缺陷、技术改进等他坦克爱好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也讲述了设计、生产过程中的曲折,如哈尔科夫的183厂一开始拒绝按军方需求生产、T-34炮塔升级、哈尔科夫的183厂转移到下塔吉尔等。

    编辑推荐
    【努力还原每处设计细节】
    作为产量庞大的坦克之一,T-34无疑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本书偏重技术,而非战史。内容围绕战时环境下的T-34坦克铺展而开,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T-34基本设计的演变,阐述各类了决定T-34战场表现的要素。此外,记录T-34在波兰的服役经历、战后部署,波兰引进苏联T-34生产技术的章节无疑也是本书的亮点。从1943年10月到战争结束,波兰的T-34部队一直与苏联并肩作战,这与西方的一些二战史料有出入,西方史料的视角一般聚集在为西方盟国而战的波兰士兵和空军上。

    【丰富且珍贵的图片资料】
    全书有超过1000幅附专业注解的图片,细节照片、3D特写、1:35比例图纸占全书图片总量的一半。并设置了8个图片章节,详细展示了T-34的车体、悬挂、负重轮、武器、内部构造、炮塔、发动机的技术细节。此外,本书还引用了1:35比例的技术图纸,展示了许多种类的T-34车体(比如1942年后的T-34-76和1944年后的T-34-85)和炮塔(涵盖了从1940年底到1945年初的变化),读者可以对战时T-34坦克的几乎每项变化一览无余。这些图纸由国外可靠作者在对坦克纪念碑和博物馆藏品进行广泛测量后绘制,尽可能地缩小了图纸的误差,提高了图纸的准确性。

    【正确又不虚假的考证角度】
    翻阅东线战争相关的书籍,无论内容详略,作者是否专业,字里行间都会对T-34不吝赞美,甚至容不得一丝争辩的空间。但作者以战时环境为背景,援引苏、德双方的战史资料、指挥官回忆录,对“T-34神话”进行了严格考证,认为T-34坦克并非传闻中那般完备。除介绍T-34的革命性进步之外,本书还直言不讳地指出了T-34的各种缺陷,这些缺陷几乎贯穿了它们的服役经历,成为苏军坦克部队损失惊人的一个原因所在,这些真实的战场记录也是本书非常重要的亮点之一。

    作者简介
    张一鸣:军事历史爱好者,专注于二战史,译有大量坦克手回忆录。
    殷石隐:从事军事和历史类文字编写工作八年有余,译有《日俄海战1904—1905》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被神话的武器
    第二章:德国国防军的战败托词
    第三章:问题的关键:姆岑斯克之战
    第四章:战役总结和伤亡分析
    第五章:设计理念的提出
    第六章:研制背景与初步设计
    第七章:设计缺陷
    第八章:改进
    第九章:危机
    第十章:停滞
    第十一章:T-34-85
    第十二章:生产
    第十三章:特种型号
    第十四章:停产时间
    第十五章:实战报告
    第十六章:评价T-34
    第十七章:T-34在波兰
    第十八章:T-34在战后波兰
    第十九章:技术输出
    第二十章:迷彩和标志
    第二十一章:我们看到的T-34究竟是什么
    第二十二章:车体
    第二十三章:悬挂和负重轮
    第二十四章:武器
    第二十五章:内部结构
    第二十六章:炮塔
    第二十七章:发动机
    第二十八章:交付波兰的T-34及其序列号
    第二十九章:设计图纸
    第三十章:彩页

    前言
    翻阅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书籍,无论它们内容是详是略,作者是否专业,其字里行间都会对T-34不吝赞美。不仅如此,这种观点还被广为采纳,甚至容不得一丝争辩的空间——与之相关的赞誉是如此铺天盖地,导致T-34俨然成了完美无瑕的存在。对这个20世纪的战争奇迹,人们既不想换一种角度去审视它,也不愿去寻找找它的缺点。相反,大部分作者都会坦然地称其为“二战中最好的坦克”,并认为这种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
    然而,现实却与这种迷人的画面相差甚远。因为武器系统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纸面性能,还取决于质量和操作表现。但后两者却是T-34的追捧者们所极力回避的,而这种情况并非毫无原因:毕竟,这将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后勤问题,相较之下,描绘它们在战场上风驰电掣的形象无疑更为容易。
    无可否认,T-34是一种优秀的坦克,但它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它在糟糕的环境下使用劣质材料制成,非常容易受到机械故障的影响,而且战术部署思路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至于我们印象中品质优秀的T-34,它们完全是战后产物。这些T-34生产于二战之后,不仅在苏联阵营中服役多年,还在银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俄罗斯电影《T-34》和波兰电视连续剧《四个坦克兵和一条狗》(Four Tankers and a Dog)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其中不乏宣传元素,但直到现在都颇受欢迎。这些战后生产的T-34坦克不仅是二战型号的“完美版”,它们的形象还被反过来投射到战时产品身上,并缔造了一种“完美坦克”的错觉。
    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介绍这类战场神话的源头,及其背后的原因何在。笔者将以战时环境为背景,介绍T-34的优点和缺陷,进而从正确的、不虚假的角度,对这种武器进行展现。
    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坦克之一,T-34无疑是一个极为宏大的主题。为了能将其内容在一本书中铺展开来,本书只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取舍。总的来说,它是一部技术史而非战史,此侧重点是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描绘T-34,并剖析它在战场上创造的神话,阐述决定其命运的各种元素。因此,对各个车型的服役历程,我们只做了简要介绍,至于以T-34底盘开发的衍生车型(如SU-85和SU-100自行火炮),其占用的篇幅更是可以忽略。不过,如果情况允许,本书还是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T-34基本设计的演变。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波兰生产和服役的T-34。其中还附带了1943—1951年间、波兰军队使用的每辆T-34的编号。尽管它们可以让我们从侧面一窥T-34部队的编制和部署,但即便如此,无可否认的是,从内容角度,遗憾仍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本书还包含了许多技术图纸。它们展示了许多种类的车体(比如1942年后的T-34-76和1944年后的T-34-85)和炮塔(涵盖了从1940年底到1945年初的变化)。因为这些材料的存在,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对战时T-34坦克的几乎每项变化一览无余。
    但说到技术图纸,本人想简单指出的是:目前,关于各个批次生产的T-34,真正“正确”的图纸还不存在,目前市面上的大量绘图都存在着出入,这种情况源自以讹传讹,还有图纸和产品之间的差异。在检查过现存车辆后,人们经常能确信无疑地发现,每个批次的坦克实际是彼此不同的。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除了一些对坦克运转至关重要的部分(如左右驱动轮轴末端的间距)之外,其余车辆部件的误差都很大。其中装甲板和铸造件的长宽误差通常能达到2—3厘米,有时甚至有5厘米。而且可以知道的是,有的炮塔甚至没有安装在车体的中央,甚至偏离中心几厘米。另外,车体正面的钢板宽度也彼此不同,只有在轴端位置,为了保证能与传动装置的轴承相互结合,它们才和标准尺寸完全一致。另外,驱动轮和其他负重轮也基本处在了一条直线上——否则,履带就会一直脱落。
    至于本书中包含的图纸,来自对坦克纪念碑和博物馆藏品进行测量的可靠国外资料。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但需要指出的是,误差依旧无法避免。毕竟有些现存坦克实际是由不同批次的坦克部件拼合而成的,并不是某些批次T-34的真实反映,另外,本书还提供了1000张照片,这些照片都配有专门的注解,希望它们能够帮助读者独立地对T-34进行分析。 
    本书的第十六章至十九章、第二十一章至二十八章、第三十章系本人所著,其余章节则由张一鸣先生编写。对于其中出现的错误和瑕疵,我们愿负全部责任。

    殷石隐
    2019年6月6日

     

     

     

     

    书名:东线坦克战1941—1945(全2册)
    作者:[英]罗伯特·A. 福尔奇克
    译者:顾剑  朱任东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189.80元
    页码:664页
    书号:9787559442581
    开本:16开
    内页用纸:80g胶版纸
    封面用纸:250g铜版纸
    字数:634千字


    一项再现史诗级坦克战斗的伟大研究,
    弥补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关键战役研究的未尽之处!


    内容简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装甲纠结空中力量,一度创造了不败神话,却在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上惨遭灾难性的挫败。而苏军则逐步占据上风,运用多兵种协同战术,击败敌军,攻至柏林。
    坦克,作为苏德战争双方不可少的武器,在这一期间大放异彩。长达四年的苏德战争,坦克从未缺席,装甲力量成了陆地战场上不容忽视的存在。随着各类坦克战的进行,苏德双方坦克的优势和劣势逐渐凸显,各自的战术实践和战场决策也产生了微妙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因何所致,又将产生怎样的结果?本书立足苏德坦克战中种种易被忽视的细节,对此进行了深刻而扎实的点评。
    战场决胜牵一发则动全身,而战场上的诸多因素,无论多么微末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这“一发”。具体到苏德战争的单个战役中,“一发”究竟是什么,又出现在哪里,才能让苏联反败为胜?本书用清晰易懂的逻辑,对此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编辑推荐: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如今许多二战相关的著作中,很多战场细节都被忽略了。坦克的设计、装备、零配件、投入战场的时机,地面状况、天气、后勤,坦克生产、双方的战场决策、指挥官们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等等,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战争,甚至改变一场战役的结局,更对以后的战役产生蝴蝶效应般的影响。但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的著作重在展现战役的过程和结果,却缺乏对影响战争的因素的分析。
    从细节出发,重塑东线坦克战的传奇故事。《东线坦克战1941—1945》作者福尔奇克曾是一个坦克手,亦是一名装甲兵军官,他从坦克的实际操纵出发,分析坦克在东线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其以详略得当的行文,上至最高领导人的决策,下至二战普通坦克兵的自述,前至“巴巴罗萨”行动,后至向柏林进军,多角度多方位探讨了二战东线战场上苏德双方坦克部队的表现。


    本书亮点:
    ◆ 更广阔的视角,破除偏见
    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读者对苏德战争的“了解”只有单一的来源——德国中高级军官的回忆录。20世纪90年代苏联档案馆开放后,包括戴维·格兰茨和约翰·埃里克森等一些西方历史学家试图改变这一现状。而福尔奇克引用综合英、德、俄三国资料,为我们破除偏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 惊人的信息量,见微知著
    内容涵盖政治外交、战略战术、工业设计、机械技术等内幕细节,甚至介绍了各种型号的坦克,它们的火炮口径、弹药选择等技术问题。此外,本书还记录了某些不受重视但同样意义非凡的战役。作者认为,这些战役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由它们引发的决策,甚至可能改变战争走向。

    ◆ 敏锐深刻的观点,耳目一新
    以苏德两方坦克工业的生产决策、坦克手的培训流程为基础分析装甲战争,提出坦克设计、战场指挥如何影响战局;战斗经验如何引导战争走向;工业设计因政治游戏而受挫(如希特勒参与坦克设计)等。


    作者简介
    罗伯特·A. 福尔奇克(Robert A. Forczyk),曾在美国第2和第4步兵师担任装甲军官18年,后又在第29步兵师(轻型)担任情报军官,目前是华盛顿特区的一名顾问。他是装甲战历史研究的先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进行了专门研究。

    译者简介
    顾剑,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等作品。
    朱任东,2006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学位,翻译过《从马汉到珍珠港——日本海军与美国》等。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序一
    序二
    军衔表

    ·上篇·
    重点突破战术,1941年—1942年
    引子
    第一章   1941年双方的装甲力量 
    第二章   1941年坦克战战况
    第三章   1942年的坦克战
    本篇结语
    附录   装甲战斗序列和坦克情况,1941年—1942年

    ·下篇·
    红色压路机,1943年—1945年
    第四章   1943年双方的装甲力量
    第五章   1943年的坦克战
    第六章   1944年的坦克战
    本篇结语
    附录   装甲战斗序列和坦克情况,1943年—1944年


    序一
    1986年2月,韩国杨平郡附近一片白雪茫茫,气温低至零下,我打开了一个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打开的木箱。由于我的坦克正在独自执行一项侦察任务,没有其他车辆协助,这似乎可以算是紧急情况了。为了抵达铁路终点的营集结地,我们不得不去爬一条倾斜角为30°的山路,但由于履带在冰雪地面上打滑,我们怎么也爬不上去。这个木箱来自德国,里面是一副雪地防滑齿,可以安装在履带上,增大和冰雪地面的啮合力。它是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正是这家公司,在1941年—1942年的冬天把雪地防滑齿迅速运到了东线前线。40年后,美军买了几套试用,我很幸运地分到了一套,但被指示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我的车组和我花了不到一小时装好了防滑齿,开始爬山。它像尖牙一样嵌入冰雪,我们得以沿斜坡前进。然而,在-23摄氏度(-71华氏度)的低温下,防滑齿上的金属越来越脆弱,开始碎裂。每走20—30米,就会有一个金属齿断裂,碎片从履带上掉下来。终于,我们的坦克爬上斜坡回到营集结地,但所有的防滑齿都损坏了。美军决定不再购买这些看上去属于一次性的物品,尽管如此,现代坦克手还能受益于这项数十年前从东线的残酷战斗中产生的技术,我对此心存感激。事实上,我逐渐意识到,从那场战争的装甲战中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十分有用。
    本书并不打算写成日复一日的战事流水账,尽管有时会感觉如此;它也不打算写成一本关于“勇气和荣耀”的战斗故事集锦,虽然会提及一些有关的因素。相反,这本书将专注于战争中的战役和战术层次,回答红军怎样以及为何能击败号称不可战胜的第三帝国装甲部队。与装甲作战无关的部分将省略或删去,但我准备谈谈与坦克技术、生产和维修有关的很多问题,这些部分其他历史书籍通常不会涉及。我还打算在史料允许的范围内,从双方而不仅仅是一方的角度来讲述这些故事,不幸的是,之前有关东线的许多历史著作在这方面都是有欠缺的。


    罗伯特·A. 福尔奇克
    2014年2月24日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