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凡尔纳经典科幻:神秘岛“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代表作 全彩插图未删减 外国文学名著读物 世界名著书籍 译林出版社正版
  • 凡尔纳经典科幻 全彩插图未删减
    • 作者: (法)著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法)著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
    • ISBN:9782469884254
    • 版权提供:译林出版社

     

    【编辑推荐】

    1.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世界科幻经典书目。儒勒·凡尔纳不仅是“科幻小说之父”,还是富有冒险精神的科学先知,他作品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至今仍在启迪一代又一代读者。

    2.全新绘制满版全彩插图,还原惊心动魄的冒险场面。

    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作家吴岩长文导读,梳理作家创作背景与特色,讲述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要阅读凡尔纳。



    【名人评价及推荐】

       凡尔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科幻的代名词,他的作品充满科幻最本原的精神,以纯真和明丽的笔触,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以及用新科技创造新世界的激情,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科幻想象力起飞的地方。

                                                                       ——刘慈欣

       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使我赞赏不已。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胜,在这个方面,凡尔纳是个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

    凡尔纳到今天仍受到数以百万的读者欢迎的原因很简单:他是有史以来最会说故事的人之一。

    ——阿瑟·克拉克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出生于法国南特,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但他却痴迷于文学。在巴黎学习法律期间,他结识了大仲马父子并和他们成为好朋友。1863年发表《气球上的五星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发表了《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异乎寻常的想象,故事曲折有趣,语言简洁传神,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内容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洋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还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



    【目录】

    第一部 空中遇难者

    第二部 被遗弃者

    第三部 岛的秘密




    【文摘】

    第一章

    “我们又在上升了吗?”

    “不!正相反,我们在下降!”

    “赛勒斯先生,比这还糟!我们在往下掉!”

    “老天爷!把压载物扔下去!”

    “最后一个袋子也倒空了!”

    “气球上升了吗?”

    “没有!”

    “我好像听到了波浪的拍击声!”

    “吊篮下面就是海!”

    “离我们不过500英尺!”

    这时候,有个很响亮的嗓音在空中回荡:

    “把所有重的东西都扔出去!所有的东西!然后听凭上帝的安排吧!”

    这就是1865年3月23日下午将近4点钟时,在这片太平洋辽阔而人迹罕至的水面上空响起的话语。

    大概没有人会忘记那一年春分前后从东北方向刮来的那场暴风。

    那是一场从3月18日持续到26日的飓风,它片刻不停地咆哮着。大风暴从北纬35度斜穿过赤道,一直到南纬40度,掠过1 800英里的广阔地带,在美洲、欧洲和亚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城市被毁;林木被连根拔起;堤岸被排山倒海似的巨浪冲垮。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被海浪抛上岸的船只就有几百艘;有些龙卷风经过的地方,都被夷为平地;数千人在陆地上被压死或是被海水所吞没。这些就是那场可怕的飓风肆虐过后留下的罪证。在灾情方面,它超过了1810年10月25日发生在哈瓦那和1825年7月26日发生在瓜特罗普岛的那两场令人恐惧的灾难。

    然而,就在这陆地上和海上惨遭灾难的同时,在不平静的空中也上演了一场同样激动人心的悲剧。

    一只气球被吹到龙卷风顶端,并卷进了一股气流的旋涡中,它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掠过空中,好像被什么空气大旋涡所控制,自身不停地转动着。

    在这只气球的下面是一只摆动不停的吊篮,里面载着五个人,由于弥漫在洋面上的水汽浓雾,很难看清他们。

    这只气球——可怕的暴风雨的玩具——从何而来?它又是从地球上的哪个地方升起的呢?显然它不可能是在刮飓风的时候出发的。但是,暴风已持续了五天,并且在18日那天已有了初期的征兆。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只气球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因为大风一昼夜不是至少把它带走2 000英里吗?

    总之,这几名乘客没有任何办法能计算一下他们起航以来飞过的路程,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坐标。事情也真蹊跷,尽管他们处在激烈的暴风之中,却仍然安然无恙。他们坐立不稳,身体团团转,却没有感到这种转动,也不觉得有移动感。他们的目光无法透过吊篮下面的团团浓雾。周围一切都模糊不清。云层浓雾,他们无法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当他们悬浮在高空时,看不见有人居住的陆地上的一丝反光,也听不见陆地上的任何声响,甚至连海洋的澎湃声也传不到他们耳朵里,有的只是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只有吊篮的急速下降才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海面上正面临着危险。

    但是扔下了弹药、枪支和食物等重物后,气球又上升到大气上层4 500英尺的高度。乘客们发现吊篮下面就是大海,觉得在上面的危险总比下面小些,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扔东西,甚至把最有用的东西也扔了,但他们想方设法不让氢气漏掉,氢气是气球的命根子,有了它才能把他们悬挂在这深渊之上。

    黑夜在惶恐不安中过去了,对胆子比较小的人来说,恐怕是致命的。然后,白昼又来临了,这时暴风渐趋缓和。从3月24日这天早晨开始,风势有了减弱的征象。黎明时分,片片轻云向高空升去。几个小时工夫,龙卷风散了,消失了。飓风转变为七级“疾风”,也就是说,大气层流动的速度已降低了一半。这时虽然还是水手们所说的“紧帆风”,但风势毕竟已减弱不少。

    将近11点钟的时候,下层的空气明朗了许多。大气散发出雷雨过后的这种可以觉察到的浑闷气息。暴风似乎不再向西面刮了,似乎已自生自灭。也许它会像印度洋上空的台风,在龙卷风过后,如电子层一样突然消失。

    但是,就在这个时刻,人们可以觉察到气球又在慢慢地往下降。它甚至好像在逐渐地瘪下去,气囊伸长了,球形变成了椭圆形。

    将近中午,气球飘荡在离海面只有2 000英尺的上空。气囊容纳了50 000立方英尺的气体,鉴于它的容量,显然它能长时间地停留在空中(或者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或者做水平方向的移动)。

    此时,乘客们扔掉了使吊篮下坠的最后一批物品:一些存粮,甚至放在他们衣袋里的小工具。其中一个人爬到套住网索的圆环上,力图把气球的下部系牢。

    显然乘客们不可能使气球维持在高空,氢气已经不足。因此,他们完蛋了!

    他们下面既没有陆地,也没有小岛。在这个空间里没有一处可以着陆,也没有一处坚实的地面可以让他们抛锚。

    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仍然翻滚着惊涛骇浪!即使是居高临下,视野延伸到半径为40英里的范围,也无法看见这海的边缘。这是流动的平原,被暴风无情地鞭挞开的海浪如同披着白色鬃毛的万马在奔腾!眼前看不见一块陆地,也看不见一艘船只!因此,这时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阻止气球往下降,不让它掉到海里去。虽然乘客们在这紧急关头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气球仍然继续下坠,同时顺着东北风急速地向西南方向移动。

    这些不幸的人们的处境多么可怕!他们显然已不能主宰气球。他们的努力没有结果。气囊越来越瘪了。氢气往外泄漏,根本就无法堵住它。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下午1点钟时,吊篮距离洋面不到六百英尺了。

    要阻止氢气从气囊的一条裂缝里往外泄漏是不可能的。扔掉吊篮里的所有东西来减轻其重量,乘客们已使自己悬挂在空中的时间延长了几个小时。但不可避免的灾难最终还是要发生的,如果天黑以前没有出现陆地,那么乘客、吊篮和气球就肯定会消失在海浪之中。

    这时,他们作了最后的努力。气球上的乘客显然都是能正视死亡的坚强汉子。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决心要奋斗到最后一秒钟,尽一切努力推迟坠落的时刻。吊篮只不过是一种柳条编的外壳,不可能在水上漂浮,如果掉到海里,必沉无疑。

    两点钟时,气球离海面只有400英尺了。这时,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嗓音,那是一个没有任何恐惧的人的嗓音。回答他的同样是坚强有力的嗓音。

    “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吗?”

    “没有,还有一万金法郎!”

    一个沉重的袋子马上掉入海中。

    “气球升高了吗?”

    “升了一点,但很快又会下降的!”

    “还有什么可以扔出去的?”

    “什么也没有了!”

    “有!……吊篮!”

    “我们抓住网索!把吊篮扔到海里去!”

    这的确是减轻气球重量最后的办法。系着吊篮的绳索割断后,吊篮掉了下去,气球又上升了2 000英尺。

    这五名乘客爬在气球网上,攀住网眼,同时向无底深渊张望。

    大家知道气球对重力极为敏感。扔掉最轻的一点东西也能使它上升,这种在空中浮动的装置运转起来就像一架精确度极高的天平。因此,大家明白,它只要减轻相当的一点重量,立刻就会上升得很快。当时的情况正是如此。但是气球在上空静止了一会儿,又开始下降了。氢气从裂缝中外泄,而裂缝根本就无法修补。

    乘客们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从此以后,没有一种人为的办法能挽救他们,只有听天由命了!

    4点钟时,气球离水面只有500英尺了。

    响起了一声响亮的狗叫声。有一只狗一直陪伴着他们,它紧靠着主人,也攀附在网眼上。

    “托普看见什么东西了?”乘客中的一人大声地问。

    有个大嗓门的人马上说:

    “陆地!陆地!”气球被风不停地吹动,自清晨以来,已经向西南方向飘过了几百英里的距离,这时前方出现了一块有相当高度的陆地。但这陆地还处在30英里以外,如果方向不偏离的话,至少也要足足一个小时才能飘到那里。一个小时哪!在这以前气球里仅存的气体会不会泄漏光呢?

    这真是可怕的问题!乘客们清楚地看见了这坚实的着陆地,他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到达那里。他们不知道这是岛屿还是大陆,因为他们都不知道飓风把他们吹到了地球的哪个角落。但是现在不管这块陆地有没有人居住,欢不欢迎他们,必须上这陆地去。

    然而,气球明显地支持不下去了。它贴近了海水,有好几次,巨浪的浪尖已舔着网的下部,网变得更沉。气球像一只翅膀受了伤的鸟,在海面上已飘不起来了。

    半小时后,距陆地只有一英里了,已经有了许多褶皱、松弛下来的气球,只在上面部分还保留有一些氢气。乘客们紧紧地抓住气球网,这分量对气球来说还是太重,不多一会儿,他们的半个身子就浸入海水了,汹涌的浪涛拍打着他们。然后,气球的气囊变成了一只口袋,风猛烈地吹进去,推着它前进,就像顺风的船只一样。也许它就是这样到达岸边的吧!

    但是,就在离海岸还有两链①的距离时,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惊叫了起来。那只似乎不可能再升起来的气球,在一个巨浪的拍击下,竟出人意料地升了起来。气球好像突然减轻了一部分重量,重新上升到1 500英尺的高度,在那里它遇到了类似涡流的风,这阵风没有把它直接吹向岸边,而是把它吹向几乎与陆地平行的方向。两分钟以后,气球歪斜地靠近了陆地,最终落在一片海浪冲击不到的沙滩上。

    乘客们互相帮助从网眼里挣脱出来。气球减轻了这几个人的重量,又被风吹了起来,就像受伤的鸟重振精神,消失在空中。

    吊篮里原有五名乘客,还有一只狗,但从气球里跳到岸上的只有四个人。

    失踪的那名乘客肯定是被刚才拍击气球网的海浪卷走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气球才减轻了重量,最后一次上升,然后过了一会儿,到达了陆地。

    这四名海上遇难者——我们可以这样称呼他们——的脚刚踏上土地,就想起那位失踪的伙伴,他们大声地说道:“他大概会游到岸边来的!我们去救他!我们去救他!”



    【序言】

    总序(部分)

    对新一代人来讲,重提阅读凡尔纳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凡尔纳的小说充满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期待人类能超越现实,奔向未来,这个呼唤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置疑,从20世纪70年代通信卫星和交通技术大发展之后,社交网络的出现和人类相互见面次数的增加,导致了各种观念交流、交锋、改造、创新速度的加快,从而又导致了科技发展走向指数级提升。一种生活在未来的后现代状态正在生成。今天,宇宙飞行器对太阳系的观察证实,空气、水,甚至生物大分子这样的物质在太阳系中可能不只我们这颗星球独有。而对遥远太空探测的最新影像,通过计算机分析,表明人类已经找到了数千个跟地球类似的远方世界。两个方向的研究结果论证了凡尔纳科幻小说中倡导的离开地面走向太空之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衡量这种走出地球的代价到底是怎样的。跟太空技术的发展相比,生物技术的前进速度更快。在今天,人类已经可以对包括自身在内所有生物的基因进行完整测序,对已经绝灭的物种的恢复也已经被提上科学工作者的议事日程。《地心游记》中看到的恐龙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材料技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3D打印已经可以处理活的物质,纳米尺度的分子搭建让我们能把凡尔纳所想象的那些神奇事物统统建造出来。这样,无论是“鹦鹉螺号”潜艇还是飞向月球的大炮,都可以在材料技术的突破之后变得随处可见。虚拟现实和社交网络无限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外部的关系,让人们既与世隔绝又身处万物互联的地球村甚至宇宙村中。凡尔纳所涉及的20世纪的巴黎,在21世纪早就成为现实。但就在新科技每天刷新人们的认知和观念,给生活带去新的感受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对探索却失去了热情,以为每日钻进电子游戏之中或者听听演唱会,从互联网的虚拟图像中体察世界,就能解决未来的所有问题。对这样的享乐主义,简单化,甚至巨婴一代的出现,凡尔纳的作品应该是一剂有用的处方。

    其次,凡尔纳的小说阐述了科学发展必须跟社会生活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因为每一项发明和探索的发现都必定引起社会的变化,这对今天观察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曾经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把凡尔纳的作品当成科普读物,认为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科普读物跟科学读物一样,永远是有时间限制的。今天的人之所以不会再去认真阅读法拉第写的《圣诞科学讲座》(《蜡烛的故事》),不会太在意伊林写的《人怎样变成巨人》,不会继续把弗拉马里翁的《趣味天文学》当成孩子的课外读物,主要是因为这些以知识传播为主的科普作品中的许多内容,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科学的正确性。但科幻小说从创作之初就以想象为目标,以表达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为目标,因此反而能不断阅读。读者会自然而然地将过往的知识替换成今天的现实,但那种社会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反而历久弥新,超越时代。不是吗?即便“土星5号”登月火箭曾经成功地将人类送到月球、协和式超音速飞机曾经跨越两个大洋仅用几个小时、“蛟龙号”深潜船触及了太平洋深层的海底,但我们仍然没有失去对“热气球”“登月大炮”“鹦鹉螺号”走入社会之后所发生的一切的兴趣。过去的一切,竟然可以在今天被读者重新对号入座,这就是所谓的让历史告诉未来的科幻含义吧。

    最后,我想说凡尔纳作品中的“三观”虽然是古典的,但在今天看来多数仍然没有过时。我们仍然对那些为了人类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人充满崇敬;我们也仍然对危险到来时挺身而出的人由衷地感激;我们仍然在讴歌爱、忠贞、家庭至上以及各种美好的事物;我们仍然相信科学能让我们跟自然和谐相处,保存人类发展的力量;我们仍然对踏实肯干、不浮夸、不投机钻营、不唯利是图、不巧取豪夺、不仗势欺人等凡尔纳在他作品中提倡的东西表示赞同,并且希望能继续发扬光大。难怪罗马教皇在接见凡尔纳的时候就说,他其实更重视小说中传达出的“道德力量”。我们需要科学,更需要对自己的把控。

    凡尔纳的小说是常读常新的。感谢译林出版社重新制作的这个版本。期待大家接受这个跨越时代经典的新的聚合。期待大家用当代的新感受和新理念去重新诠释作品。相信你们将是站在凡尔纳巨大科幻宝山之上,把眼光投射得最为深远的那一代人。能通过这套书认识你们,是我这个过来人的巨大荣幸。

    是为序。


    吴岩

    2020年3月27日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