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医学免疫学第8版十版赠电子教材课件动画视频三维模型数字切片第十轮本科教材临床专业曹雪涛人民卫生出版社9787117364
¥ ×1
第十轮 本科/临床专业 医学免疫学(第8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
I S B N | 9787117366144 | |
定 价 | 86.00 | |
出 版 社 | 1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作 者 | 曹雪涛 | |
本版时间 | 2024年08月 | |
版 次 | 8 | |
开 本 | 16开本 | |
装 帧 | 平装 | |
页 数 | ||
字 数 | 473 | |
重量(克) |
第8版《医学免疫学》将主要讲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固有免疫应答的原理、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原理、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原理、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全书分五篇二十章,分别归在不同的篇里。全书将以免疫应答为主线阐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删除与免疫学基本原理不直接相关的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最新的免疫学进展,包括新冠病毒以及疫苗相关研究的内容。新版教材将更加注重以下几方面:1.结论性基本知识的描述做到更加地深入浅出,让初学者能够循序渐进地系统接受医学免疫学知识。2.适当将近年的进展有机融入新的教材。3.适当增加图解内容。4. 数字内容和纸质内容的有机融合。5. 基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研,对于基础免疫学理论的框架进行调整。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论/ 1
第一节 免疫的内涵/ 2
一、 免疫的基本概念/ 2
二、 免疫应答/ 2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3
一、 免疫器官和组织/ 4
二、 免疫细胞/ 8
三、 免疫分子/ 9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 12
一、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2
二、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2
三、 免疫应答的特点/ 13
第四节 免疫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14
第五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现状与未来/ 15
一、 免疫学发展简史/ 15
二、 免疫学发展现状/ 18
三、 免疫学发展启示与展望/ 19
第一篇 基础免疫篇/2 0
第二章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0
第一节 组织屏障/ 20
一、 皮肤和黏膜屏障/ 20
二、 体内屏障/ 20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21
一、 髓系免疫细胞/ 21
二、 固有淋巴样细胞/ 23
三、 固有样淋巴细胞/ 25
第三节 固有免疫分子/ 26
一、 补体系统/ 26
二、 受体分子/ 30
三、 细胞因子/ 30
四、 其他固有免疫分子/ 32
第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 33
第一节 固有免疫细胞识别相关受体及其配体/ 33
一、 髓系固有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及其功能/ 33
二、 固有淋巴样细胞的活化相关受体激活及其功能/ 39
三、 固有样淋巴细胞的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激活及其功能/ 39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及其生物学功能/ 40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41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42
第四章 抗原/ 44
第一节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44
一、 抗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44
二、 抗原的特异性/ 44
三、 半抗原 - 载体效应/ 46
四、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46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6
一、 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 47
二、 宿主的特性/ 48
三、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4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48
一、 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分类/ 48
二、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49
三、 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50
四、 根据抗原的化学性质分类/ 50
第四节 抗原在疾病诊治和疫苗研发中的价值/ 51
第五章 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53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53
一、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分类/ 53
二、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53
第二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55
一、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复合体/ 55
二、 HLA 分子/ 58
三、 HLA 与临床医学/ 61
第三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机制/ 61
一、 APC 提呈抗原的分类/ 62
二、 APC 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 62
第六章 T 淋巴细胞/ 66
第一节 T 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66
一、 T 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66
二、 T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和分化/ 68
第二节 T 细胞表面的重要膜分子及其作用/ 69
一、 TCR-CD3 复合物/ 69
二、 CD4 和CD8/ 70
三、 共刺激分子/ 70
四、 共抑制分子/ 71
五、 黏附分子、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 71
第三节 T 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72
一、 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 72
二、 根据TCR 类型分类/ 72
三、 根据CD 分子的表达分亚群/ 72
四、 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 73
第七章 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75
第一节 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75
第二节 T 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77
一、 T 细胞的活化信号/ 77
二、 T 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78
三、 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活化的异同/ 78
四、 抗原特异性T 细胞的分化/ 79
第三节 T 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 81
一、 重要T 细胞亚群的免疫效应/ 81
二、 活化T 细胞的转归/ 86
第八章 B 淋巴细胞/ 87
第一节 B 细胞的功能分子/ 87
一、 抗体/ 87
二、 B 细胞受体复合物/ 91
三、 B 细胞共受体复合体/ 91
四、 共刺激分子/ 92
五、 其他表面分子/ 92
第二节 B 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92
一、 骨髓微环境与B 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92
二、 Ig 基因重排/ 93
三、 B 细胞在骨髓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94
四、 B 细胞的发育阶段/ 94
五、 BCR 及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95
第三节 B 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96
一、 根据活化阶段分类/ 96
二、 根据发育途径分类/ 96
第九章 B 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97
第一节 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 97
一、 B 细胞对TD 抗原的识别/ 97
二、 B 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97
三、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99
四、 抗体的产生/ 101
第二节 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 103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 104
第四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105
一、 抗体的生理病理作用/ 105
二、 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107
三、 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应用/ 109
第十章 免疫耐受/ 111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111
一、 免疫耐受的概念/ 111
二、 免疫耐受的类型/ 111
三、 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因素/ 111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114
一、 中枢免疫耐受/ 114
二、 外周免疫耐受/ 116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人工干预/ 118
一、 诱导免疫耐受/ 118
二、 打破免疫耐受/ 118
第十一章 黏膜免疫/ 120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120
一、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120
二、 黏膜组织屏障/ 121
三、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21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123
一、 黏膜上皮组织及其固有免疫应答功能/ 123
二、 黏膜免疫细胞及功能/ 123
第三节 黏膜免疫耐受及稳态的形成/ 127
第四节 黏膜相关疾病/ 127
一、 黏膜感染性疾病/ 127
二、 炎性肠病/ 128
第二篇 临床免疫篇1 2 9
第十二章 感染免疫/ 129
第一节 针对病原体免疫应答的共同特征/ 129
第二节 抗胞外病原体免疫/ 129
一、 抗胞外菌免疫/ 129
二、 抗胞外寄生虫免疫/ 130
第三节 抗胞内病原体免疫/ 131
一、 抗胞内菌免疫/ 131
二、 抗病毒免疫/ 133
三、 抗胞内寄生虫免疫/ 135
第四节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135
一、 胞外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135
二、 蠕虫的免疫逃逸机制/ 136
三、 胞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136
四、 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137
五、 原生动物的免疫逃逸机制/ 138
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 13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39
一、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39
二、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0
三、 影响Ⅰ型超敏反应易感性的因素/ 142
四、 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143
五、 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防治原则/ 144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45
一、 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5
二、 Ⅱ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145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47
一、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7
二、 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148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49
一、 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49
二、 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149
三、 Ⅳ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检测/ 150
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病/ 151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 151
一、 自身抗原因素/ 151
二、 遗传因素/ 153
三、 环境因素/ 154
四、 性别和年龄因素/ 15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155
一、 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 155
二、 自身反应性T 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损伤(Ⅳ型超敏
反应)/
/ 157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157
一、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57
二、 常见的人类自身免疫病及其主要临床症状/ 157
三、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157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158
一、 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 159
二、 免疫抑制疗法/ 159
三、 重建免疫耐受/ 159
四、 其他/ 159
第十五章 肿瘤免疫/ 160
第一节 肿瘤的免疫原性/ 160
一、 肿瘤抗原/ 160
二、 肿瘤来源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162
第二节 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163
一、 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特点/ 163
二、 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 163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166
一、 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监视的能力/ 167
二、 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168
三、 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168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 168
一、 肿瘤的免疫诊断/ 168
二、 肿瘤的免疫治疗/ 169
三、 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 171
第十六章 移植免疫/ 172
第一节 同种异型移植物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172
一、 同种异型抗原的类型和特点/ 173
二、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 173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 177
一、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77
二、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79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防治原则/ 179
一、 供者的选择/ 179
二、 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180
三、 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 180
四、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80
五、 免疫耐受的诱导/ 181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 182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82
一、 固有免疫应答缺陷/ 182
二、 适应性免疫应答缺陷/ 185
三、 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导致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
联合缺陷/ 188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89
一、 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189
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189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诊断与防治/ 191
一、 免疫缺陷病诊断/ 191
二、 免疫缺陷病治疗/ 192
第三篇 免疫学应用篇1 9 5
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和诊断技术/ 195
第一节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195
一、 经典的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195
二、 免疫标记技术/ 196
第二节 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检测及诊断中的应用/ 198
一、 免疫细胞增殖的检测/ 199
二、 免疫细胞死亡检测/ 199
三、 免疫组库分析/ 200
四、 单细胞测序/ 200
五、 时空组学技术/ 200
第三节 免疫功能评价方法/ 201
一、 固有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201
二、 适应性免疫水平检测与评估/ 202
第四节 免疫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4
一、 免疫缺陷疾病动物模型/ 204
二、 肿瘤的动物模型/ 204
三、 常见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 205
第十九章 疫苗与免疫预防/ 206
第一节 疫苗/ 206
一、 疫苗的种类/ 206
二、 疫苗的新发展/ 210
三、 增强疫苗免疫效应的方法/ 210
四、 疫苗研制与应用的基本要求/ 212
五、 疫苗的应用/ 212
第二节 免疫预防/ 213
第二十章 免疫治疗/ 216
第一节 分子免疫治疗/ 216
一、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6
二、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6
三、 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20
第二节 细胞免疫治疗/ 222
一、 治疗性细胞疫苗/ 222
二、 过继免疫细胞治疗/ 222
三、 干细胞治疗/ 224
第三节 免疫调节剂治疗/ 224
一、 免疫增强剂/ 224
二、 免疫抑制剂/ 225
第四节 中医药免疫治疗/ 225
推荐阅读/ 2 2 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 2 8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亚大地区免疫学会联盟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之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在篇章布局、整体框架上全部更新调整;由前七版的“免疫系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临床免疫-免疫学应用”这一知识框架,调整为“免疫系统-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临床免疫-免疫学应用”这一新的框架体系,依据免疫分子、免疫细胞与免疫的关系及重要性,将其内容化解到相关章节;新增了“疫苗与免疫预防”一章;对于“免疫学检测和诊断技术”的外延也作了扩展,新增了“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检测及诊断中的应用”“整体免疫功能评价方法”“免疫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等节,以适应临床医学教学的需求;全文共二十章,除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外,其余分为三篇,按照基础免疫篇、临床免疫篇、免疫学应用篇进行介绍,并利用丰富的示意图形象地展示较为复杂的内容,易于学生理解。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