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汉阿英对照中医药学名词 精装 朱建平 洪梅 人民卫生出版社9787117354882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朱建平,洪梅著 | 无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建平,洪梅著| 无编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10
    • 页数:592页
    • 装帧:精装
    • ISBN:9787117354882
    • 版权提供: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参数

    汉阿英对照中医药学名词
    I S B N 9787117354882
    定 价 348.00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者 朱建平,洪梅
    本版时间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装 帧
    页 数 592
    字 数 1019
    重量(克) 0


    内容介绍

    本书以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5283条作为中医中文学术术语蓝本,领域覆盖较为全面。国家层面,国务院授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2015年新闻广电总局将科学技术名词纳入学术出版规范行业标准 ,要求各新闻单位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其权威性及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中医学术术语标准国际化以其为蓝本,将其翻译转化为多语种国际标准,将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本书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前言:阐述本书的价值和意义,翻译原则及方法,以及有关问题。 目录:既是篇音结构的展示,也是中医药学名词体系的构建。 正文:名词编号、中文术语、汉语拼音、阿拉伯文译名、阿文拼音、英文译名。其中中文名按照本团队研制、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学名词》所收录的基本名词18类5283个,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名词汉语拼音,方便国外学者阅读;阿拉伯文名及阿文拼音是首次如此全面系统对中医中文术语的阿文翻译;英文译名为相应修订成果。 索引:中阿索引、阿中索引、英阿索引
    目录

    1 总论 / 1 2 医史文献 / 4 2.01 医书 / 4 2.02 医家 / 14 2.03 其他 / 17 3 中医基础理论 / 22 3.01 总论 / 22 3.02 脏象 / 26 3.03 经络 / 34 3.04 形体官窍 / 36 3.05 气血津液精神 / 41 3.06 病因 / 43 3.07 病机 / 47 4 诊断学 / 65 4.01 诊法 / 65 4.02 辨证 / 90 5 治疗学 / 117 5.01 总论 / 117 5.02 内治法 / 119 5.03 外治法 / 138 6 中药学 / 142 6.01 总论 / 142 6.02 炮制 / 146 6.03 中药 / 148 7 方剂学 / 185 7.01 总论 / 185 7.02 剂型、煎服法 / 185 7.03 方剂分类 / 189 7.04 方剂 / 193 7.05 中成药 / 204 8 针灸学 / 215 8.01 总论 / 215 8.02 腧穴 / 218 8.03 耳穴名称和头皮穴线名称 / 235 8.04 针灸疗法及其他 / 240 9 推拿学、养生学、康复学 / 249 10 内科疾病 / 252 10.01 热病 / 252 10.02 肺系疾病 / 254 10.03 心系疾病 / 254 10.04 脑系疾病 / 255 10.05 脾胃疾病 / 256 10.06 肝胆疾病 / 257 10.07 肾膀胱疾病 / 257 10.08 气血津液疾病 / 259 10.09 经络肢体病 / 261 10.1 其他疾病 / 262 11 外科疾病 / 263 11.01 疮疡疾病 / 263 11.02 乳房疾病 / 267 11.03 其他疾病 / 268 12 皮肤科疾病 / 269 13 肛肠科疾病 / 272 14 妇科疾病 / 273 15 儿科疾病 / 279 16 眼科疾病 / 283 17 耳鼻喉科疾病 / 289 17.01 耳病 / 289 17.02 鼻病 / 290 17.03 咽喉病 / 290 17.04 口齿病 / 292 18 骨伤科疾病 / 293 18.01 骨折 / 293 18.02 脱位 / 297 18.03 骨病 / 298 18.04 筋伤 / 300 18.05 扭挫伤 / 306 18.06 损伤内证 / 306 参考文献 / 307 索引 / 309 汉文索引 / 309 阿文索引 / 376 英文索引 / 455 附录 / 539 耳郭分区示意图 / 539 编委会简介 / 542 1 General / 1 2 Medical history and literature / 4 2.01 Medical books / 4 2.02 Doctors / 14 2.03 Others / 17 3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22 3.01 General / 22 3.02 Visceral manifestations / 26 3.03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 34 3.04 Body constituents and orifices / 36 3.05 Qi, blood, fluid, humor, essence and spirit / 41 3.06 Cause of disease / 43 3.07 Pathogenesis / 47 4 Diagnostics / 65 4.01 Diagnostic methods / 65 4.02 Pattern identification / 90 5 Therapeutics / 117 5.01 General / 117 5.02 Internal treatment / 119 5.03 External treatment / 138 6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 142 6.01 General / 142 6.02 Processing / 146 6.03 Chinese medicinals / 148 7 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85 7.01 General / 185 7.02 Preparation form, decocting and taking method / 185 7.03 Classification of formulas / 189 7.04 Formulas / 193 7.05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 204 8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215 8.01 General / 215 8.02 Acupuncture points (Acupoints) / 218 8.03 Auricular acupoints and scalplines / 235 8.04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ies and others / 240 9 Tuina,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 249 10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 252 10.01 Febrile disease / 252 10.02 Lung system diseases / 254 10.03 Heart system diseases / 254 10.04 Brain system diseases / 255 10.05 Spleen-stomach system diseases / 256 10.06 Liver-gallbladder system diseases / 257 10.07 Kidney and bladder system diseases / 257 10.08 Qi, blood, fluid and humor diseases / 259 10.09 Disease of channelscollaterals and extremities / 261 10.1 Other diseases / 262 11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xternal medicine / 263 11.01 Sore and ulcer diseases / 263 11.02 Breast diseases / 267 11.03 Other diseases / 268 12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ermatology / 269 13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roctology / 272 14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 273 15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eadiatrics / 279 16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hthalmology / 283 17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torhinolaryngology / 289 17.01 Ear diseases / 289 17.02 Nose diseases / 290 17.03 Throat diseases / 290 17.04 Diseases of mouth and teeth / 292 18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adics and traumatology / 293 18.01 Fracture / 293 18.02 Dislocation / 297 18.03 Bone disease / 298 18.04 Sinew injuries / 300 18.05 Sprain and contusion / 306 18.06 Internal disorders caused by trauma / 306 References / 307 Index / 309 Chinese index / 309 Arabic index / 376 English index / 455 Appendix / 539 Auricular zoning diagram (front of the auricle) / 539 Introduction of editorial board / 542
    作者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及其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副主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
    媒体评论

    中医药学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是世界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文化浓郁,基本理论及其术语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在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涌现出不同的学术流派,随之产生新的名词术语,一方面呈现出学术的鲜活生命力,另一方面又伴发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名实不符、内涵和外延复杂的演变,使得学术交流尤其是中外医学交流变得困难重重。而今,规范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是中医药学制定学科规范、行业标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中医药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际医学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术语研究团队自2000 年以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其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20 多个项目,至今完成中医药学涵盖各分支学科近20 类术语,发布了国家名词规范《中医药学名词》(2004)、《中医药学名词·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2010)、《中医药学名词·外科学皮肤科学肛肠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骨伤科学》(2013)。 2004 年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中医药学名词》,有总论、基础、应用、临床等18 类名词术语5 283 条,包括汉文名、英文名、定义三部分,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基本名词术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代表中国政府审定发布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国家规范的权威性机构,所审定发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均应遵照使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术语研究团队在完成中医药名词术语汉文名、英文名规范的同时,着手开展中医药名词术语多语种国际标准化研究,主要是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转换为多语种的国际标准,最终研制成中医药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多语种检索系统,供世界各国中医药从业人员使用,让中医药普惠全球生命。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医药名词术语多语种国际标准化研究变得更加迫切。因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三五”首批重点研究项目启动了“中医药基本术语阿拉伯意大利语译名规范研究”。中医药术语的阿拉伯语翻译规范研究是中医药术语多语种国际标准化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对于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以及中医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中医药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017 年1 月中医药基本术语阿拉伯文译名规范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同年2 月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分工,12 月完成《中医药术语阿拉伯语翻译规范通则》草案,确定了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约定成俗、保留中医特色和符合阿拉伯语语言习惯,不违反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等8 条翻译原则。其中确定回译性也适用阿拉伯语;由于初次系统阿译,解释性翻译难以避免;保留中医特色,也为保证准确性,全部中医药术语均有汉语拼音及其阿文转写注音。2019 年10 月基本完成翻译初稿,进入审定阶段。聘请母语为阿语、埃及开罗亚历山大大学医学专家塔里克·阿里·易卜拉欣·拉比(Tarek Ali IbrahimRabie)教授对书稿阿文进行系统修改;延请母语为阿语、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也门籍留学研究生雅思敏·赛义德·阿斯库尔(Yasmeen Saeed Askool)为全书阿文进行校订润色,确保书稿阿语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翻译研究主要采用术语学、翻译学、语言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药学等多学科方法,参照《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中医药术语英译通则》,结合阿拉伯语言文化特点,制定出《中医药术语阿拉伯语翻译规范通则》。针对中医药术语不同类别,采用翻译异化或归化策略,灵活使用意译(释义法、套译法)、直译、音译、直译加注、补偿、改写、抵抗、同化、文化移植、仿译、改译、创译、增译法、省略法、词类转换等翻译方法和技巧,将汉文术语翻译为阿拉伯文。其中中西医病名完全对应的直接使用西医阿语病名,对于没有对应词的采用直译法,对于有中国特色且有西医对应名的采用中医特色直译译名在前,西医阿语病名在后的译法。总体上,力求“信、达、雅”,既要“形似”,更要“神似”,使外国人能正确地学习和了解中医药学。 鉴于阿拉伯语的特殊性,增加“符合阿拉伯语语言习惯,不违反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原则,并请宗教和语言专家、埃及医学专家进行三重把关,保证语言正确性和不触犯阿语国家宗教禁忌。 本书是中医药术语第一次在全国科技名词委授权下将《中医药学名词》系统翻译为阿拉伯语,筚路蓝缕,意义重大。兹总结如下特点: 1. 首部系统全面的阿语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以权威的《中医药学名词》为蓝本,按照《中医药术语阿语翻译规范通则》,第一次将中医药各分支学科基本名词术语有系统的成规模的翻译成为阿拉伯语,填补了中医药名词术语阿拉伯语的空白。 2. 把握语言差异,减少翻译偏差。汉、阿两语使用人数最多,难度亦最大。汉语属汉藏语系,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汉语行文从左往右,阿语行文从右往左。汉文术语多简短精练,而有的中医药术语只能译成阿语的句子,而且阿语句子大多结构复杂,需要明确起语、主语、述语、谓语。阿语常用被动语句,而汉语则多用主动语句;阿语有被动动词,还有被动名词;阿语很多动词有固定的介词相搭配,而且这些介词在动名词形式时仍需保留,不可舍弃;阿语中的阴阳性与单双复数需要特别注意,阿语中,男性名字或阳性单词为主语时,句子的动词必须是阳性,而主语为女性名字或阴性单词时,动词应当为阴性,阿语的动词变位较为复杂。翻译者牢牢把握汉语与阿语的语言存在的显著差异,尽量减少翻译造成的偏差甚至错误。 3. 直接从汉语翻译成阿语,使之更为准确可靠。在术语阿语翻译过程中发现,以往术语阿译有的采用汉语—英语—阿语的路径,不直接从汉语翻译而是假借英语转译。尤其中医药特色术语,由英文翻译成阿语时会出现理解错误,张冠李戴,结果失去了中医药术语原有的含义(失真)。本书阿语翻译接受以往失真的教训,阿语翻译对象直接针对汉语,而相关的术语英文翻译只作为重要的参考。具体合适的选词必须从汉语出发,查阅汉阿词典,或阿汉词典、英阿词典,分析研究,确认选词的具体含义是否符合要求。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语言、医学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协调,妥善处理,确保翻译的术语准确、规范。 4. 精心编排,方便查阅。为方便母语为阿语的读者和翻译使用,正文编排依次包括编号、汉文名(汉文术语)、汉语拼音、阿文音译、阿文名(阿文术语)、英文名(英文术语)6 项内容。汉文术语使用了汉语拼音和阿文音译两种形式标音。每个汉字的拼音字母或音译字母都单独排印不连排。本次中医药名词术语的阿文翻译,部分采用了解释性翻译,或在括号中对术语进行补充说明。 本书按照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首次系统地将中医药术语译成阿拉伯语,有关翻译参考资料稀少,时间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期盼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的翻译、审稿、编辑、出版、推广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项目,李子昕博士,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马义辉,上海中医药大学韩丑萍教授、吕斌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TermNet 主任肖伯乐(Gabriel Sauberer)、人民卫生出版社饶红梅副编审和北京市回民医院满运军副主任中医师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作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委会 zhongyishuyugb@126.com 2023 年8 月4 日
    关联推荐

    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90多个国家与地区。国际传播术语先行,术语外译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作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阿拉伯语,目前全球有4亿多人在使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有14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至今还没有中医药学术语的阿拉伯语标准,因此严重影响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和发展。 本书以2004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中的5283条术语作为中文蓝本。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代表国家审定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其权威性及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中医药学术语标准国际化应以该名词为蓝本,并将其翻译转化为多语种国际标准,从而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因此,它的出版将满足国内外对中医药学术语阿语国际标准的迫切需求。
    在线试读

    文前及正文几页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