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颜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小学用书教育理论教师用书教育普及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科教学学校管理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颜莹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4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颜莹著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2772433280
    • 版权提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教师专业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一条可学习、可操作、可实现的技术路径,真正化解教师的写作之痛

    这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教育写作工具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写作”正在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写作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情。本书作者长期关注教师写作问题,深知教师写作的痛点,按照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校园通讯等文体,结合实例,为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可以切实解决教师“写作难”的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建设自己的写作园地。 

    我试图从“教育写作研究”的视角出发,在本书中将教师教育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教育文体一一打开,提炼出每类教育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写作之道,尝试从知识和技术层面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写作难”的问题,为教师专业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一条可学习、可操作、可实现的技术路径,真正化解教师的专业写作之痛。
    我相信,当每一位教师都倾情投入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去,并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淀学识—深度思考—持续写作”的专业生活习惯,终有一天,他们会超越技术写作的层面,进入自由写作的状态,让自己丰富而又生动的教育生活自然而有意义地在笔尖流淌出来。真心期待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写作中不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与飞跃,不断走向优秀,遇见更好的自己。
    ——颜  莹
     
    编辑推荐篇章:
    教师教育写作的现实困境与突围

    颜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编审。近年来,着力研究教师优秀教改成果的专业表达,多篇论文发表于《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编辑学刊》等核心期刊。专著先后入选“中国教育报2020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师报2022年度十本书特色榜单”,获华东地区2020年度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曾获全国教育理论刊物优秀编辑、华东地区期刊优秀主编、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编辑、首届江苏主题宣传好文章策划编辑等荣誉称号。

    《大夏书系·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系统梳理了教师教育写作的价值,并将教师教育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教育文体一一打开,提炼出其中的写作之道。全书从重识教育写作展开,按照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文献综述、调查报告、校园通讯等一一展开,使教师的写作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帮助教师更好地走向写作之路、成长之路。

    序一 专业表达的快乐旅行(成尚荣) / 001
    序二 遇见更好的自己(薛法根) / 005
    序三 教育写作:想说爱你不容易(姚卫伟) / 011

    第一章 重识教育写作
    第一节 为何与何为:对教师教育写作问题的再认识 / 001
    第二节 教育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008
    第三节 教师教育写作的现实困境与突围 / 016

    第二章 教育叙事:讲述与发现
    第一节 文体特征:感性与理性的交织 / 025
    第二节 写作方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 041
    第三节 例文赏析:叙事何以动人 / 049
    第四节 例文评析:叙事背后的道理 / 055

    第三章 教学案例:从实践走向研究
    第一节 文体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 / 063
    第二节 写作方法:创生实践,创生精彩 / 069
    第三节 对比评析:两种不同类型教学案例的写作分析 / 084

    第四章 教育论文:转识成智的专业表达
    第一节 文体特征:问题解决与理性思辨 / 103
    第二节 写作方法:思维、逻辑、语言的三重转向 / 118
    第三节 一文三改:一篇教学论文的“蜕变” / 128

    第五章 文献综述:对已有研究的研究
    第一节 文体特征:在梳理中发现 / 157
    第二节 写作方法:程序清晰的行动 / 167
    第三节 见微知著:“管窥”文献综述 / 177

    第六章 调查报告:用证据说话
    第一节 文体特征:基于调查的研究 / 189
    第二节 写作方法:过程与结果的高度融合 / 193
    第三节 作者亲历:我是这样写调查报告的 / 203

    第七章 校园通讯:讲述学校那些事儿
    第一节 校园新闻:讲述校园里的新鲜事 / 214
    第二节 学校报道:塑造美好学校形象 / 222
    第三节 人物通讯:让身边人“立”起来 / 231

    第八章 学术规范:遵循专业写作的“法则”
    第一节 摘要与关键词:论文的“核心图像” / 239
    第二节 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的信息清单 / 243
    第三节 投稿规范与技巧:细节决定成败 / 252

    教师教育写作的现实困境与突围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当下“过剩的教育”“过剩的研究”,“贫乏的写作”在教育研究中尤显刺目。教育研究者更关注“怎么看”(理论),一线教师更关注“怎么做”(实践),而“怎么写”(对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的专业表达)却成为“教育学研究体系内的‘边缘问题’甚至‘盲点问题’”。相对于教育经验和研究方法的繁盛,如何表达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却被忽视,要么被研究者和实践者降入“技术层面”,认为“多写就能写好”,要么被认为“纯属天赋”不可学,造成长期以来教师在专业写作中近乎群体性的“失语”,以及畏难心理。
    相对于教师的其他专业能力,如上课、教育学生、班级管理等,教育写作能力是广大教师专业能力中相对薄弱又难以有效提升的一块短板。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写作究竟“难”在何处?
    一、教师写作的现实困境
    1.难以捕捉教育情境中的写作问题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个人心得”或是“实践经验”,可当教师想要分享这些“经验”或是“心得”的时候,往往会用“我上次是这样上这节课的……”“我遇到这件事是这样处理的……”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习惯性地用“过程描述”来替代“经验分享”,因为在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经过即经验,认为“我与你分享我成功的过往,你就能从中获得我的经验”。
    其实,所谓经验一定是针对“问题解决”的,能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或思想才能成为“经验”。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或是教育事件是一个综合载体,这个载体中蕴含着很多教育问题和经验,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和提炼。因此,单纯描述或记录一段教育教学过程,并不能明确表达出其中的合规律的经验。教育写作的实质是教育问题的发现、剖析和解决,根本目的是一种经验的分享和传播。因此,通过写作,应当表达出:自己发现或者想解决的教育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实践中是怎么解决的?解决的方法有效吗?原因是什么?……只有当教师能够准确归纳出问题,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文章才能对他人有启发,产生真正的社会意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教师的文章都是泛泛而谈,无法深入;有的教师洋洋洒洒地把自己颇为得意的教学过程记录了几页纸,收到的仍然是一封封退稿信。捕捉、聚焦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真问题,需要敏锐的教育意识和眼光,而大多数教师由于缺少反思日常教育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不足,因而难以捕捉教育情境中有价值的问题。
    2.难以实现对经验的提炼与表达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写作最困难的部分是理论阐述和经验提升,大多数教师用“没有理论”来描述这种困难。教育写作之所以是一种专业能力,在于无论是以何种文体写作,都需要基本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没有基本的教育理论常识,没有广泛的相关知识积累,写作时就会出现“有货倒不出”“有理说不清”的状态。明明有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却无法诠释出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明明上了一节激动人心的好课,可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却难以证明这些方法是科学的,可以推而广之。对教育教学的某个问题或领域进行了深度研究和探索后,对如何形成体系,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更是感觉无从下手。
    写作中不会进行理论阐述、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无法对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等困难成为教师教育写作中“说不出的痛”。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专业阅读与积累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理解与运用理论的水平有限。因此,很多教师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无法总结、提炼,再迈进一步。而无法梳理、提炼的实践经验,很难再有新的发展。因此,难以跨越经验与理论的藩篱,很多时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也成为教师写作中的最大难题。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尽管只是一位小学老师,却在权威教育期刊《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过13篇关于情境教育的研究论文。有专家说,这13篇论文就是李吉林老师研究情境教育的“13层台阶”,这些台阶帮助李吉林老师从一个情境教育的实践者成长为有理论、有实践、会总结、善表达的情境教育学家。
    3.难以实现写作的创新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话……教师教育生活的核心要素亘古不变,教育生活的基本内容和节奏也是稳定和规律的。很多教师在写作时发现,想有创造性的发现和表达非常困难。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无法实现写作的创新呢?
    其实,教师教育写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进行理论创新,更不能进行“想象性创新”,而是要通过写作,发现教育教学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理解和思考,进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升华自己的教育生命。因此,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就是教师教育写作的“源泉”。有很多基本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家庭作业的“含金量”、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序和有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等,是每一个时代、地域、学段的教师都要面对的,可以成为教师研究和写作的永恒主题。因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写作的新意不在于搜寻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命题或新领域,而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的进展、当代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具体情境,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实践,这就是写作创新的基石。
    例如,“补差”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哪个教师的班上没有几个令人头疼的“差生”呢?不同时代的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相同。过去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为学生补课的方式,用时间、知识的叠加解决问题。而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更多的教师会把家校合作、网络教育等方式运用到补习中来。一位教师在学习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相关理论后,运用相关研究成果,为班级中不同类型的“差生”设计了不同的补习方法,高效提升了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让他们获得了明显的学业进步。基于这样的实践,他可以撰写题为“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理论关照下的小学学习发展滞后生的转化”的文章,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其他教师带来新的启发。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