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新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玺印卷全二册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书法篆刻考古博物馆学文字艺术学文物考古收藏鉴赏上海古籍
¥ ×1
本书所选玺印数量众多,均为国家博物馆珍藏精品,编排合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欣赏价值,书法篆刻爱好者、研究者当不可错失。
本书收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玺印篆刻精品333件,从战国至近现代。按时代先后排列,同时代者,官玺在前、私玺在后。每件玺印,详细介绍形状、文字、铸刻工艺、线条、布局、风格等,所涉职官制度、舆地沿革、氏族姓氏源流、人物等均作详细考释。前有前言,备述国博藏玺印的情况,后附研究论文两篇。图版按形状、印面、钤本、印背、边款等顺序编排。本书总体编排合理,内容详实,考释细致,图文并茂,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39万件,是中华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玺印
战国
1“阳都邑聖徙盐之鈢”铜玺 战国 齐
2“右司徒 昬 质之鈢”铜玺 战国 齐
3“子圶子 ”铜玺 战国 齐
4“左攻师 桼师鈢”铜玺 战国 齐
5“公石不夏鈢”铜玺 战国 齐
6“右司马居”铜玺 战国 齐
7“食節”铜玺 战国 齐
8“右廩”铜玺 战国 齐
9“阳垂之鈢”铜玺 战国 齐
10“麂皃之鈢”铜玺 战国 齐
11“君之信鉩”玉玺 战国 楚
12“杫湩都左司马之鉩”铜玺 战国 楚
13“世栒行宫大夫鉩”铜玺 战国 楚
14“囗华府”铜玺 战国 楚
15“邑重之马”铜玺 战国 楚
16“匕阳”铜玺 战国 楚
17“匕堤渠”铜玺 战国 楚
18“左宫”铜玺 战国 楚
19“昌飤 吏”铜玺 战国 楚
20“杳鉩”铜玺 战国 楚
21“上士”铜玺 战国 楚
22“中士”铜玺 战国 楚
23“會平市鉩”铜玺 战国 燕
24“右单徒”铜玺 战国 燕
25“帛生居”铜玺 战国 燕
26“牢阳司寇”铜玺 战国 韩
27“韩大夫河”铜玺 战国 韩
28“武城 圼”铜玺 战国 赵
29“安阳水鉩”铜玺 战国 魏
30“平陸”铜玺 战国 魏
31“孙垂信鈢”铜玺 战国
32“王套信鈢”铜玺 战国
33“司马相女”铜玺 战国
34“公父庆忌”铜玺 战国
35“成公相女”铜玺 战国
36“司马袞”铜玺 战国
37“公孙囗”铜玺 战国
38“鲜于�0�0”铜玺 战国
39“陈斁之”铜玺 战国
40“陈不御”铜玺 战国
41“采 囗”铜玺 战国
42“秦狼”玉玺 战国
43“陽戲”铜玺 战国
44“韩飮”铜玺 战国
45“ 郾”铜玺 战国
46“郾囗”铜玺 战国
47“张遂”铜玺 战国
48“张桀”铜玺 战国
49“ 柁”铜玺 战国
50“邦身”铜玺 战国
51“ 阺”铜玺 战国
52“王餕”铜玺 战国
53“家 ”铜玺 战国
54“成飮”铜玺 战国
55“尹 ”铜玺 战国
56“ ”铜玺 战国
57“高 ”铜玺 战国
58“番力”铜玺 战国
59“畋逿”铜玺 战国
60“杨攀”铜玺 战国
61“晋”铜玺 战国
62“悊”铜玺 战国
63“羔”铜玺 战国
64“万千”铜玺 战国
65“千金牛”铜玺 战国
66“敬上尔”铜玺 战国
67“宜有千万”铜玺 战国
68“正行亡私”铜玺 战国
69 奔鹿纹玉玺 战国
秦代
中国古代印章包括两个部分,玺印和篆刻。玺印又称古玺印,指先秦至清代以凭信功能为主的官私印章的总称,篆刻则指以艺术为主的明清篆刻家流派用印,承接古玺印的篆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据考古资料显示,玺印起源于商代,有近三千年的发展史,且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古玺印艺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历代玺印篆刻种类齐全,且非常丰富,有三千余件,时间跨度从战国一直到明清和近现代,贯穿了玺印篆刻发展史。内容和形式包括:皇帝玺宝、王玺、职官名、地名、人名、封泥、吉语、箴言、成语、肖生、穿带印、套印、多面印、鉴藏印、斋馆别号、合同印、押、封缄印、合并印、篆刻和印跋等。不同时期玺印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玺印卷精选馆藏战国、秦汉至明清时期历代玺印和清近现代篆刻共 333件。本文以中国玺印发展史为轴,以历朝官印制度发展为重点,战国、汉代则官、私玺印并重,结合馆藏,考证历代玺印制度、皇帝玺宝、职官制度、政治军事、舆地沿革、历史人物、姓氏源流、文字篆法、玺印用途及明清篆刻流派等诸多方面,进行整理研究。馆藏部分玺印,还弥补了史料记载之缺佚、证史料记载之误,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其中经考古发掘、著录、流传有绪之玺印、和在印学史上起识文、释义、断代标准器作为重点,清代中后期篆刻名家所治印章,则简述其所属流派及艺术成就。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