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有滋有味做教师通往卓越的28项修炼刘祥著大夏书系教师专业发展特级教师刘祥倾心之作一线教师参考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1
特级教师刘祥倾心之作,做教师也可以有滋有味! ·立足于作者近40年的成长经验与心得,为一线教师提供成长参考,帮助一线教师清醒地明辨成长的方向,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很好教师。·用心为普通教师铺设“成长台阶”,既有成长理念的引领,又有实用工具和可行方法的指导,令开卷的老师们“有章可循”,怦然“拾级而上”。·任何一位教师如果能切切实实将这28项修炼的内容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终养成自觉发展的习惯,就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教育工作者。
序一日研日新,如潮争涌——教师成长的日常之维1
序二因敬畏,得滋味9
第一章成长环境与教育理想
第一节成长中的“见刺”与“见花”3
第二节可以预约的光芒9
第三节多一点敬畏之心15
第四节优秀是自己逼出来的22
第二章在工作中建构快乐
第一节为错误写一首诗31
第二节点亮自我手中的蜡烛38
第三节用“傻、笨”夯实成长基础46
第四节在寻常处发现教育的风景54
第三章站稳讲台的技巧
第一节追寻“目中有人”的备课63
第二节让课堂动起来70
第三节有“真问题”,才有“真思考”80
第四节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核心87
第四章在“折腾”中成长
第一节给每一天作个注释95
第二节正视我们的失败与无能102
第三节让教科研像呼吸一样自然109
第四节用课题夯实专业发展之路117
第五章在反思中获取养分
第一节远离“小格局”,追求“大境界”129
第二节拒绝缺乏思考与创造的“勤劳”136
第三节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142
第四节教养,一份值得期待的收成149
第六章用文字确立灵魂的高度
第一节教师应该如何读书157
第二节读、思、行,缺一不可165
第三节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171
第四节好文章来自深度思考178
第七章走向很好,享受教育
第一节修炼一份恒长的功德187
第二节做自身生命中的“贵人”193
第三节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201
第四节在呼朋引伴中歌唱着前行208
后记217
成长中的“见刺”与“见花”
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
张老师与李老师一同参加了两天的培训。回到学校和同事交流时,张老师对四位讲课专家进行批评,分条列举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专家讲课不生动,某专家未能深入浅出,等等。张老师感慨:“专家不过如此。”李老师亦和同事交流,分条列举听课的收获,比如某专家介绍了一种新的理念,某专家教了某种具体的方法,等等。李老师感慨:“不虚此行。”
张老师和李老师参加的是同一个培训,面对的是相同的讲课专家。两位老师之所以形成截然相反的培训认知,固然不排除两位老师在学养、见识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更主要的在于接受培训过程中的主观心态。张老师习惯于“见刺”,李老师善于“见花”。张老师习惯于从寻常处观看,李老师则懂得变换视角,发现整体中存在的各种细节之美。
在心理学中,张老师的主观心态被定义为消极型人格,李老师的主观心态被定义为积极型人格。消极型人格者在各行各业中都不是少数。这类人,端起了清茶,便赞美咖啡;端起了咖啡,又想念清茶。要么恨鲥鱼多刺,要么叹玫瑰无香;独居则感慨孤寂,群居又厌倦喧闹。偌大的世界,在这类人眼中与心中,总是充满了遗憾,充满了失望。
积极型人格者当然也不是少数。积极型人格者眼中与心中的世界,虽然也有风有雨,有坎坷有荆棘,但他们能够坦然地接纳这样的存在,并视这样的存在为多彩生活的必然构件。积极型人格者看秋风扫落叶,想到的是下一个春天的新芽绽放;听众声聒噪,想到的是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权利。他们几乎每一天都能惊喜地发现一些值得感动的新事物,到了80岁,他们的心,依旧没有一丝白发。
拥有消极型人格的张老师们与拥有积极型人格的李老师们,构成了我们的缤纷生活。无论他们是何种心态,日子都流水般流向远方。张老师们永远不理解李老师们,在张老师们的眼中,李老师们不过是一群傻蛋,肤浅而容易满足,缺乏完美主义者的崇高与执着。李老师们也永远不理解张老师们,在李老师们的心中,张老师们活得太累,但张老师们有权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李老师们把张老师们也当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观赏,也就从没想到要改变他们的行走方式。
张老师们不一定短寿,也不一定终身蹉跎。但张老师们拥有的快乐,总不会多于李老师们。李老师们始终怀揣着一份欣喜去接纳身边的人、事、物,这些人、事、物也就成了装点李老师们岁月的各种佩饰,让李老师们永不绝望,永葆青春。
两类老师对待培训的不同态度,让我想起了前些年的一次集体旅游。几十位同事结伴出游,归来后总有人充满失望,也总有人充满欣喜。失望者眼见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不过是石头、泥土、树木和水的随意拼凑;欣喜者眼中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生长着独一无二的美好,隐含着独一无二的故事。事实上,山水从来不会主动逃避失望者,也不会主动迎合欣喜者。山水恒常,有差异的只是走近它的人。
我们当然愿意让自己成为李老师们中的一员,成为眼中有风景、心中有美好的欣赏者,但很多时候,我们偏偏是用张老师们的心态和眼光,看待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我们善于用假想中的美好,与现实中的人生进行比对,于是,我们感受到的总是失望多于欣喜。
西谚说,每一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以此推论,每一个人,也或许都是消极与积极的综合性产物。既然一枚硬币注定了要由正反两面构成,那么,就应该在看到不理想的一面时,想到理想的一面同样存在。
白天与黑夜,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交替。属于你的玫瑰,终将在你的花园中绽放。无论是“见花”还是“见刺”,你都得走进花园。花园,才是你无法摆脱的命运。
我们赖以生存的教育职场,其实就是你的花园,是你不得不日日经过的有花有草的风景区,或者是你的从不散场的培训会。职场中的每一位教师,不过是走进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培训,抑或是走进了一场耗用半生时光观赏、发现与感悟的旅游。
从培训的角度而言,“培训者”固然不乏一直在前方引路的专家、学者,更多的却是千变万化或者恒定不变的教育环境,是各具滋味的制度条令,是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是身边始终结伴同行的同事,甚至是流水一样从远方欢腾而来又向远方欢腾而去的学生。这众多的“培训者”,或许是花,或许有刺,或许花与刺兼而有之。倘若几十年只见荆棘,如何不遍体鳞伤?如若几十年鲜花伴随,又如何不馨香盈袖?
从旅游的视角而言,教育恒在,风景恒在。能够称之为教育风景的,绝非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艳,而是红与绿的综合,是“万绿”之中的每一片叶、每一根茎、每一抔土。教育的田园中,风景无处不在,尽管有的风景类似于黄山、张家界或九寨沟,有的风景类似于青海湖、戈壁滩或罗布泊。
虽然每一个人都构成他人的“培训者”和“风景”,但从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而言,则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受训者”和“旅行者”的身份,学会在“培训”中和“旅程”中多见“鲜花”少见“刺”。请注意,我只强调“少见刺”,而不是主张“不见刺”。明明有刺却视而不见,张开双臂拥抱时便难免被刺伤。知晓花下有刺,心中对刺保持足够的警惕,然后满腔热情地歌咏花的美好,这样的价值诉求,才是成长的正道。
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自然界的花与刺属于客观存在,人类社会的“花”与“刺”却带有太多的主观倾向。在我们每日行走的校园中,尽管大多数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共识,但依旧不排除局部范围内“以花为刺”或“以刺为花”的现象,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即为此理。
比如,有人生性孤傲,常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说三道四,专挑其中的各种漏洞。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一部分人视为“刺头”,但从制度建设的规范性与完善性而言,他却恰恰是一朵“凌寒独自开”的花。
再如,有人任劳任怨,始终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坚定并“创造性”地执行各种指令,学校要求学生早晨6点50分到校,他便要求学生6点半到校,学校要求学生晚上10点半结束晚自习,他便要求学生坚持到11点再回去休息。他每天用十几个小时严防死守,杜绝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隔断了学生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他抓稳了班级的“零抬头率”,用试卷塞满了学生的所有空闲时间……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一部分人视作模范、先进,给他们披红戴花,但从教育的真实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出发,他们毫无疑问是野蛮生长于“立德树人”道路上的荆棘丛。
“花”与“刺”的标签错位,显然会误导很多教师,使其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难以正确辨识真正的“鲜花”与“荆棘”。毕竟,“花”与“刺”不过是两个符号,而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当一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教师一头扎进一所学校的特定教育文化之中,其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全部是“花”这个符号和“刺”的实际意义的绑定,则该年轻教师在经历了最初的不相信、疑惑、半信半疑之后,很快便会承认这个约定俗成,并用这样的约定俗成来支配自身的专业成长。
这样的成长案例绝非偶然。在为数不少的崇尚“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学校中,很多新教师正是在这样的意义解构中一步步消解了从业之初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放弃了在师范大学的教育学课堂上确立起的教育理想,转而成为校园中的“灭绝师太”或“东方不败”。不是他们乐于抛弃理想与情怀,更不是他们自甘堕落,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只凭武功高下论英雄,并不需要男教师和男学生阳刚、正直、大气,亦不需要女教师和女学生雅致、端庄、自尊。不美好的成长环境将非常态的学习行为定义为“花”,新教师便在条件反射中接受了这样的释义,并逐渐将其视为“花”的唯一“正解”。带着这样的“正解”,若是要求他在“春服既成”之时,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便必然视这种行为是玩物丧志、分散注意力、浪费青春,为其直接贴上“刺”的标签。
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学校追求“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学校中,教师引领着学生亲近经典、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在此种教育环境下,“花”的符号和“花”的实际意义完全对应,教师始终成长于创造与发现的快乐之中。这样的教师便做得有滋有味。
当下,教育的大环境日渐趋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逐步扭转,教育领域中的“花”与“刺”正逐步回归应有的原始意义。但思维惯性短时间内依旧很难控制,中学阶段经由数十年应试思维而凝结成的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评价标准等因素,依旧会在一定时空内影响甚至左右年轻教师的“见刺”与“见花”。对于教育从业者而言,这也是一种大变局。在此变局中,无论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还是积累了三五年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或者是拥有一定的头衔、已经积攒了较为丰厚的教学资本的骨干教师,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与教育素养,既要能够正确辨识教育中的“花”与“刺”,又要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播种更多的“鲜花”,清理更多的“荆棘”,还要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区分“花”与“刺”的能力。
如果你只是一名新教师,你该如何面对当下的教育环境,又该如何规划几十年的教育人生呢?
首先,你必须知晓,教育的本质在于滋养生命。如果你被要求完成的各样教育教学任务,都以消耗时间、消耗青春、扼杀兴趣为前提,那么,它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就算有无数的人告诉你教育就该如此,你也应该坚信,这只是教育之“刺”,绝不是教育之“花”。
其次,你必须明白,教育是一种相互成全。你用你的知识、你的情感、你的智慧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你也从日常工作中和学生的成长中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不断提升自我的各样能力。你不能只做蜡烛,就算是需要发光发热,你也应该让自己成为具有充电功能的手电筒或者台灯。
你还需要明白,教育绝不只是会解几道题目,会逼迫学生完成各类试题。能让学生考出好的分数固然重要,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你要竭尽全力帮助你的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有特长的人。这些都是身为教师的你该播种的教育之花。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成熟教师,或者骨干教师,你又该如何经营好你的教育小花园,真正地栽好你的“花”,管好你的“刺”呢?
首先,你需要在教育规律这面镜子前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你在日常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了吗?你的学生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吗?你还需要盘点:你最近的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教学循环都在阅读吗?你是否经常思考如何让课堂更加鲜活生动,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如何让问题更加精炼准确?如果你不曾思考这些问题,或者偶尔思考了,得到的答案却全部是否定,那么,你一定很难正确区分教育中的“花”与“刺”。
其次,你需要有勇气将你若干年来积累的那些经验“清零”或“重构”——如果这些经验全部建立在单纯应试能力的培养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立德树人”已成为考量教育行为和教育理性的最重要检测剂。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大趋势下,旧经验难以转换为新方法,唯有勇敢地“清零”,从头开始,真正落实“育人”的宗旨,才能拔除思想中的荆棘,代之以教育百花园中应有的花朵。
其实,不管你属于何种类型的教师,既然已置身于这个岗位,你需要做的,都只是做一名真正的“护花使者”,努力创造条件让你的花儿经风雨、见世面,让他们以花的形象自在生长。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