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增补曲苑匏集 增补曲苑土集 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丛书 理论研究编 15 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1
|
【商品详情】
书名:增补曲苑匏集 增补曲苑土集
作者:赵苕狂
责编:王新斐
定价:95.00元
页数:262
印张:18
字数:144千字
开本:16
内文用纸:80克纯质纸
装帧:平装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ISBN:978-7-203-10290-8
【编辑推荐】
此书是编辑者据古书流通处本《曲苑》和《重订曲苑》增订,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8集。卷首有署名“苕狂”之序。
【内容简介】
《增补曲苑匏集 增补曲苑土集》收录了多种关于古代戏曲资料的专著。其中清代学者焦循的《剧说》,汇集了汉、唐以来一百五十余家论曲、论剧的资料,对戏曲方面某些问题的渊源与演变、角色命名的由来和含义,也作了探讨。王国维的《唐宋大曲考》,对唐宋时代的艺术形式“大曲”作了考证,并分析了大曲与后世戏曲的关系。
【作者简介】
赵苕狂(1892-1953)名泽霖,字雨苍,号苕狂,别号忆凤楼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参加过柳亚子的南社,在南社社友著述存目中,赵苕狂条目下有二十五种书,传奇类、侠客类、侦探类居多,属典型的鸳鸯蝴蝶派作品。而由他主编的《红玖瑰》杂志历时九年,影响力非凡。赵苕狂毕业后即从事小说创作,并先后主编《四民报》《游戏世界》《红玫瑰》《金刚钻》《新上海》《玫瑰》等刊物。
【丛书介绍】
“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是一套大型的戏曲文献整理丛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的项目,由著名戏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先生担任主编。
整理者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收集到多种近代戏曲相关的各种文献版本,其中有原始档案、手写本,也有出版物,这些文献涉及近代戏曲的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参考价值。根据文献内容属性,将这些文献大体上分为四个类别,分别编成“理论研究编”“戏曲史料编”“名家文献编”“曲谱和唱本编”,四编共70册。为了*限度地保存文献的本来面貌,此次整理出版,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原版影印的方式,保持了文献的原貌。
丛书收录的内容丰富多样,且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是收录了很多近代著名学者的经典著作。其中包括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任二北的《敦煌曲初探》、贺昌群的《元曲概论》等等。此次出版,以这些名著的早期版本原版影印,保留了其原始面貌,既有学术价值,也有收藏价值。
二是收录了大量的戏曲演出原始档案资料。其中煌煌六册的《五十年来北平戏曲史材》,可谓清末民国五十年间戏班、戏单的总汇集。《近代戏曲档案文献丛编》收录了齐如山、朱希祖编纂整理的大量档案目录文献。收录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丛书的主要特点。
三是收录了大量的著名戏曲艺术家的生平及演艺资料。丛书中收有梅兰芳、谭鑫培、程砚秋、马连良、荀慧生等名家的相关资料,包括自传、日记、报刊报道、演出事迹、酬唱诗文、彩色剧照等。其中,尤为珍贵的,一是梅兰芳海外演出的英文资料,二是大量的彩色原版剧照。借助这些资料,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梅兰芳人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四是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戏曲唱本及曲谱。其中较为特出的,一是王季烈、刘富梁整理的《集成曲谱》,原书共有四集32册,收录88部戏曲共416出剧本和曲谱,唱词、工尺谱、宾白齐全,并作了考订和纠谬工作。二是怡庵主人整理的《绘图精选昆曲大全》,原书四集24册,同样收录了大量的戏曲剧本曲谱,并配有绘图。
此外,还有《清初鼓词俚曲选》《昆曲新谱》等等。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唱本及工尺谱,尤其是一些稀见的小戏本,弥足珍贵,对当今中国戏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很多优秀的旧戏本,可以成为编创新剧本的素材。
【前言】
戏曲,是我国在世界艺坛上独树一帜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从金元时期戏曲趋于成熟的阶段算起,历经明清两代,到晚清民国时期,它已经走遇了近七百年的道路,发挥过重大的社会影响。
戏曲,包括杂剧、传奇乃至花部小戏等体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形式,不断地变化融合,也经历过好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入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我国历史和社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戏曲进人了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文化和研究中国戏曲史而言,这是具有特别意义并且非常值得注意的历史时期。
我国戏曲,元代以杂剧为主流,明清两代,剧坛以传奇为主,也兼演杂剧。但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朝廷经常在为皇帝、皇太后祝寿的全国性节日,引进各种地方戏班,进入北京会演。以此为契机,徽班以其精彩的表演和它易于为群众接受的特质,在京城落地生根,影响日益扩大。它融合了其他唱腔,形成了后来被称为‘京剧’的新剧种。这时候,各处的地方戏,风起云涌。至于曾在舞台上流行的杂剧、传奇,即使在某些方面结合时代的潮流,有所革新,但终究敌不过以徽班为代表的清新、活跃、更接地气的地方戏。愈到后来,属于‘雅部’的杂剧、传奇,渐渐无人问津,走向衰落。从此,‘花部’终于战胜了‘雅部’,中国的剧坛,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化。从晚清到民国,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西方各种思潮包括文艺思潮,也陆续涌入古老的天朝。我国戏曲领域,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相联系,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相适应,也出现了深刻的改良活动。以京剧为例,剧坛上呈现出与元明清三代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从金元以至明清,我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创造、沉淀,在剧本创作上,特别在唱、做、念、打等表演技巧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乾嘉以来,商业兴旺,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一带,市场繁荣,观众日多,审美要求也日益提高。加以宫廷的大力提倡,各个地方戏种有了交流借鉴、互相影响、共同提高的机会。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特别在表演艺术方面,日臻成熟,达到了中国戏曲史上的高峰。那时候,戏班众多,名角迭出。咸丰、道光年间,京师出现以演老生见长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这三杰,被称为'三鼎甲'。后来又出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位杰出的老生演员,被称为‘后三鼎甲弋他们的做派唱工,或如黄钟大吕,慷慨沉雄;或如雁啸长空,悲凉苍劲。他们风格各异,而其共同之点:品行端正,敬业不懈,严肃地对待艺术创造。因此,他们被艺术界公认为偶像,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尊敬。
到民国初年,观众喜爱老生的热忱,逐渐转换为对旦角的追捧。当时京剧涌现出四大男旦。梅兰芳以俊美的容姿,唱、做、念、打已达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让观众如痴如醉。程砚秋擅演悲剧,以青衣应工,幽韵哀情,如泣如诉,唱到剧中的凄楚之处,让观者感同身受。荀慧生则表情多变,做派风流活泼,有第一花旦的美誉。尚小云嗓音圆亮高朗,在串演女性角色中透露着英勃之气,他尤擅演刀马旦,在旦角中自成一派。那时候,梅、程、苟、尚红透了中国剧坛。
可以说,清末民初,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高潮时期,尤其是在表演技巧方面,更是发展到艺术的*。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