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第七版)
- 丛书名:法学精品教科书译丛
- 著译者:前田雅英 著, 曾文科 译
- 出版日期:202410 版次:1 开本:16开
- 一级分类:参考 二级分类:学术图书
- 三级分类:C11专著 中图分类:D931.34
- 法律事业部 | 责编:张宁 执行编辑:
- 条码:9787301356272
定价:¥99.00
【编辑推荐】 较之前版更具前田氏特色,以重要的理论话题对应近年来的日本刑法修正,兼具新近的日本刑法判例与学说。 《刑法总论讲义》集中、全面地阐述了日本著名刑法学者前田雅英的理论观点,第七版则更直率地呈现出前田教授的个人色彩。比起构建理论体系,“前田说”更加重视提炼判例中的法理规则,所以“前田说”除了在学界特色鲜明、*具一格之外,对日本的刑事司法实务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书严格挑选出重要的理论话题,对应近年来的法律修正,网罗新近的日本刑法判例与学说,用平实的语言及丰富的图表使读者能够迅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论点,培养以具体事实为前提、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立足实质犯罪论,强调“国民规范意识”,基于新的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大限度尊重裁判所的判断,试图摆脱以往支配学界的“德国型”刑法理论的束缚,展开裁判员裁判制度下的“日本式”刑法解释。
【图书目录】 中译本序 ………………………………………………………… i
致中国读者 ……………………………………………………… v
序………………………………………………………………… vii
略缩语表 ………………………………………………………… ix
序 章 刑罚与犯罪的基本思考方法 ……………………… 001
1 犯罪与刑法 ……………………………………………… 002
(1) 犯罪、刑罚与刑法 (2) 刑法(刑罚)的作用
(3) 刑罚论的基础———报应刑与目的刑
2 刑法学———刑罚理论与犯罪理论 ……………………… 006
(1) 刑法理论与刑法学
(2) 日本近代刑法学的成立———西欧刑法学的引入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刑法学的演变
(4) 现代的刑罚理论
(5) 现代的犯罪理论———从形式犯罪论到实质犯罪论
第一章 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 021
1 犯罪论体系 ……………………………………………… 022
(1) 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 (2) 犯罪论的机能
2 对构成要件的理解 ……………………………………… 026
(1) 形式的构成要件概念与实质的构成要件概念
(2) 构成要件的作用
3 违法性的思考方法 ……………………………………… 027
(1) 违法性的客观性
(2) 刑法上的(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违法论
(3) 违法性的具体判断
4 责任要素与构成要件 …………………………………… 034
(1) 责任主义 (2)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5 构成要件与阻却事由 …………………………………… 036
第二章 客观的构成要件 ……………………………………… 039
第一节 客观构成要件的构造 ……………………………………… 040
1 构成要件与违法性 ……………………………………… 040
2 客观构成要件的要素 …………………………………… 041
(1) 结果与实行行为 (2) 主体 (3) 客体
第二节 构成要件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 047
1 罪刑法定主义 …………………………………………… 047
(1) 两个原理 (2) 法律主义 (3) 明确性理论
2 罪刑法定主义与适正程序 ……………………………… 051
(1) 处罚规定的违宪性 (2) 合宪性限制解释
(3) 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与禁止类推解释
(4) 日本刑法解释的特色
3 禁止事后法———刑法的时间效力 ……………………… 058
(1) 刑罚的变更 (2) 刑罚的废止
4 刑法的效力 ……………………………………………… 062
(1) 刑法的空间效力 (2) 刑法的对人效力
第三节 结果 ………………………………………………………… 067
1 构成要件结果 …………………………………………… 067
(1) 结果与危险性 (2) 结果与实行行为
2 值得处罚的结果与轻微性 ……………………………… 068
(1) 轻微的结果与危险性
(2) 被害人的同意、承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
第四节 实行行为 …………………………………………………… 072
1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 072
(1) 裸的行为论 (2) 实行行为概念的重要性
2 实行行为性的具体判断 ………………………………… 073
(1) 实行行为与故意 (2) 实行行为的始点与终点
3 间接正犯 ………………………………………………… 078
(1) 工具性 (2) 间接正犯的各种类型
第五节 不作为犯 …………………………………………………… 084
1 概说 ……………………………………………………… 084
2 不作为的实行行为 ……………………………………… 085
(1) 不作为的实行行为与作为义务 (2) 作为义务的具体内容
(3) 结果回避可能性
第六节 未遂 ………………………………………………………… 092
1 未遂处罚 ………………………………………………… 092
(1) 未遂犯 (2) 预备与阴谋
2 实行的着手 ……………………………………………… 095
(1) 主观说与客观说 (2) 着手时期的实质理解
(3) 间接正犯的着手时期
3 不能犯 …………………………………………………… 100
(1) 不能犯的含义 (2) 不能犯的学说 (3) 具体判断
4 中止犯 …………………………………………………… 106
(1) 中止犯的含义 (2) “基于自己的意思”———自动性
(3) 犯罪的中止与防止结果发生的努力 (4) 预备与中止犯
第七节 因果关系 …………………………………………………… 115
1 客观上的归责———因果关系 …………………………… 115
(1)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含义 (2) 条件关系
2 因果关系论的发展 ……………………………………… 117
(1) 条件说 (2) 相当因果关系说
3 新的因果关系论 ………………………………………… 120
(1) 从行为时的相当性到事后的综合判断
(2) 并发或介入事项与危险实现的判断构造
(3) 因果关系有争议的具体类型
(4) 行为的介入与实行行为的一体性
第三章 主观的构成要件 ……………………………………… 133
第一节 责任主义 …………………………………………………… 134
(1) 责任主义与道义责任论
(2) 国民的规范意识与非难可能性的内涵
第二节 故意 ………………………………………………………… 139
1 概说 ……………………………………………………… 139
(1) 处罚故意的原则 (2) 故意的种类
2 故意与违法性意识 ……………………………………… 144
(1) 故意与错误 (2) 判例中的故意概念与违法性意识
(3) 有关法律认识错误的学说
3 成立故意时必要的事实认识 …………………………… 154
(1) 构成要件的认识 (2) 意义的认识与违法性的意识
(3) 违法阻却事由的认识
4 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 …………………………………… 166
(1) 犯罪事实的认识与事实认识错误
(2)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 (3) 因果关系的错误
5 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 172
(1) 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含义 (2) 法定符合说
(3) 故意犯的成立范围
第三节 过失 ………………………………………………………… 178
1 对过失犯的理解变迁 …………………………………… 178
(1) 传统的过失论 (2) 过失论的发展
2 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 ………………………………… 184
(1)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 (2) 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3) 信赖原则 (4) 监督过失 (5) 过失犯的因果关系
3 作为责任要素的过失 …………………………………… 192
(1) 预见可能性 (2) 预见可能性的对象
(3) 预见可能性的程度
第四章 违法阻却事由 …………………………………………… 199
第一节 正当化的基本原理 ………………………………………… 200
(1) 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阻却事由
(2) 实质违法阻却判断的构造
(3) 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
第二节 正当业务行为 ……………………………………………… 205
1 法令行为 ………………………………………………… 205
2 业务行为 ………………………………………………… 209
(1) 治疗(医疗)行为 (2) 运动行为
(3) 刺探、泄漏秘密与业务行为
3 其他正当行为 …………………………………………… 214
(1) 被害人同意 (2) 推定的同意 (3) 安乐死
第三节 正当防卫 …………………………………………………… 219
1 概说 ……………………………………………………… 219
2 急迫性 …………………………………………………… 221
(1) 含义 (2) 预见侵害与急迫性
(3) 积极的加害意思与急迫性 (4) 自招侵害
3 不正的侵害 ……………………………………………… 230
(1) “不正”的含义 (2) 对物防卫
4 为了防卫的行为 ………………………………………… 232
(1) 防卫行为的意思 (2) 防卫行为及其个数
(3) 防卫意思的内容
5 不得已而实施的行为 …………………………………… 238
(1) 相当性 (2) 防卫过当
6 《盗犯等防止法》与正当防卫 …………………………… 245
第四节 紧急避险 …………………………………………………… 247
1 紧急避险的含义 ………………………………………… 247
2 紧急避险的要件 ………………………………………… 248
(1) 现实危难与法益权衡 (2) 补充性
第五节 过失犯的违法阻却事由 …………………………………… 254
第五章 责任阻却事由 …………………………………………… 257
第一节 责任的阻却 ………………………………………………… 258
期待可能性…………………………………………………… 258
第二节 责任能力 …………………………………………………… 261
1 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 ……………………………… 261
(1) 责任能力的含义 (2) 责任能力与精神医学
(3) 心神丧失、心神耗弱 (4)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
2 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268
(1) 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的同时存在
(2) “同时存在原则”的修正 (3) 限制责任能力的情形
第三节 正当化事由的错误 ………………………………………… 274
1 假想防卫(避险) ………………………………………… 274
2 假想防卫(避险)过当 …………………………………… 276
(1) 假想与过当———故意犯的成否 (2) 第 36 条第 2 款的适用
第六章 共犯 ………………………………………………………… 281
第一节 共犯与正犯 ………………………………………………… 282
1 共犯处罚的含义 ………………………………………… 282
(1) 正犯与共犯 (2) 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3) 共犯与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2 共犯的原理与共同正犯的原理 ………………………… 286
(1) 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 (2)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3) 要素从属性与共同的射程
3 共犯与身份 ……………………………………………… 292
(1) 身份的含义 (2) 第 65 条第 1 款与第 2 款的关系
(3) 第 65 条第 1 款的解释 (4) 第 65 条第 2 款的解释
第二节 共同正犯 …………………………………………………… 299
1 共同正犯的基本构造 …………………………………… 299
(1)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 (2) 共同实行与意思联络
(3) 共谋共同正犯
2 共同正犯的本质与射程 ………………………………… 305
(1) 行为共同与犯罪共同 (2) 共同正犯的过剩与共同的射程
(3) 共同正犯与正当化事由
3 承继的共同正犯 ………………………………………… 310
(1) 承继的共犯的含义 (2) 承继的共同正犯的具体成立范围
4 共同正犯的脱离 ………………………………………… 317
(1) 共同关系的脱离或共犯关系的消解 (2) 共犯与中止
5 不作为与共同正犯 ……………………………………… 321
(1) 不作为与共犯 (2) 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6 过失的共同正犯 ………………………………………… 322
(1) 学说对立 (2) 共同过失
第三节 狭义的共犯 ………………………………………………… 326
1 教唆犯 …………………………………………………… 326
(1) 教唆的含义 (2) 教唆的故意与未遂的教唆
(3) 教唆与错误
2 帮助犯 …………………………………………………… 331
(1) 帮助的类型性 (2) 帮助的因果性
(3) 不作为与帮助 (4) 共同正犯与帮助犯的区别
第七章 罪数论……………………………………………………… 339
1 罪数论的含义 …………………………………………… 340
2 一罪———单纯一罪与评价上一罪 ……………………… 340
(1) 单纯一罪 (2) 法条竞合 (3) 包括一罪
3 科刑上一罪 ……………………………………………… 346
(1) 科刑上一罪的处断 (2) 想象竞合(一行为数法)
(3) 牵连犯
4 并合罪 …………………………………………………… 350
第八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 353
1 当今的刑罚 ……………………………………………… 354
2 刑罚的适用 ……………………………………………… 355
(1) 处断刑的量定 (2) 刑罚的量定 (3) 缓刑
3 刑罚的执行 ……………………………………………… 363
(1) 死刑 (2) 自由刑 (3) 财产刑
(4) 刑罚权的消灭
译者后记 …………………………………………………………………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