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社会科学方法论[自单套选7册]符号理论+反思社会学导引+背弃圣约+社会科学方法论+帝国的政治体系+互动仪式链 等 商务印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德)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德)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91241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总定价:526.00

    图书名称 ISBN 定价
    社会学名著译丛:帝国的政治体系 9787100146845 128
    社会学名著译丛: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 9787100202985 98
    社会学名著译丛:社会科学方法论 9787100191241 50
    社会学名著译丛:污名 9787100208628 45
    社会学名著译丛:互动仪式链 9787100203425 118
    社会学名著译丛:符号理论 9787100217576 48
    社会学名著译丛:背弃圣约 9787100225489 39


    本书是以色列著名社会学家艾森斯塔德的代表作,比较并分析了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乎所有官僚帝国的政治体系,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华帝国、波斯帝国,以及**专制时代的欧洲国家等,是古典社会学时期以来D一部进行广泛比较的宏观社会学分析名著。

    本书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并对其加以发展,为读者呈现出蔚为大观的帝国政体的繁多样貌,也指出了各个体系中所蕴含的现代民主制度的萌芽。

    S.N.艾森斯塔特(1923-2010),享有国际声誉的以色列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帝国的政治体制》(1963)、《现代化:社会的分析和分层》(1966)、《政治社会学》(1970)、《社会的分析和分层》(1971)、《传统·变迁·现代性》(1970)、《革命与社会转变:文明的比较研究》(1978)等等。

    1993年版导言

    平装本初版序言

    序言

    I  历史官僚制帝国政治体系发展的条件

    一  历史上的官僚制政体:环境与问题

    1.导言

    2.政治体系的若干基本特征

    3.政治体系与社会中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

    4.政治体系比较分析的主要尺度

    5.政治体系的主要类型

    二  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社会条件:基本假说

    1.中央集权政体发展的模式

    2.统治者为保证中央集权政体的发展而实施的政治活动

    ……


    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链”是社会结构的基础,通过提出所谓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试图把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统一起来。这为不少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书也被认为是西方社会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互动仪式链》是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1941—)积多年研究而完成的一部社会学理论力作。在此书中,他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柯林斯把微观分析又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柯林斯强调的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理论倾向,为许多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他也澄清了社会学传统研究一直忽视情感的问题。因此,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兰德尔•柯林斯,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是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他曾先后在加州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等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冲突、社会分层、文化、宗教、情感等。柯林斯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成果,如《冲突社会学:关于一门解释性的科学》(1975年)、《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1979年)、《韦伯的社会学理论》(1986年)、《理论社会学》(1988年)、《四个社会学传统》(1994年)、《哲学社会学:一种全球知识分子变迁理论》(1998年)等。


    序言

    鸣谢

    部分  激进的微观社会学

    D一章  互动仪式理论纲领

    情境而不是个体作为出发点

    相冲突的术语

    仪式分析的传统

    潜认知仪式主义

    功能主义的仪式主义

    戈夫曼的互动仪式

    准则探寻纲领

    文化转向

    IR理论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经典起源

    互动仪式对--般社会学理论的意义

    ……

    第二章  相互关注/情感连带模型

    第三章  情感能量与短暂情感

    第四章  互动市场与物质市场

    第五章  内化的符号和思维的社会过程

    第二部分  应用

    第六章  性互动理论

    第七章  情境分层

    第八章  吸烟仪式与反仪式:作为社会界限史的物质吸食

    第九章  作为社会产物的个人主义和内在性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读者对象

    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对韦伯思想感兴趣的专业读者

    本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斯?韦伯关于“经济社会学”这一概念的界定、设想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作者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概括为:从受利益驱动的个体行动出发,在经济分析中引入社会结构因素,并突出了韦伯在探讨经济的社会行动时主张将因果分析和意义理解两种进路结合起来的思想。

    作者还基于对韦伯作品各种版本的熟悉程度和对此领域的独到把握,条分缕析地阐述了韦伯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澄清了以往韦伯研究中的一些误解,并指出了经济社会学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与方向。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受过系统的法学、社会学训练,早年致力于社会学理论史的研究,发表过有关托克维尔、圣西门、涂尔干及韦伯等经典作家的研究成果。自1980年代以来,研究兴趣集中于经济社会学(包括法律与经济),并大力推广中程理论,编撰了《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手册》等重要的研究文集,出版了一系列论文及专著,为经济社会学学的学科建设贡献颇著。


    译者简介


    何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言

    D1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2章 韦伯经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第3章 经济与政治

    第4章 经济与法律

    第5章 经济与宗教

    第6章 结语:韦伯的经济社会学观点

    附录 韦伯经济学思想的演变

    注释


    索引



     

     


    本书收录了韦伯的三篇文章:《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它们聚焦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重要、根本的若干哲学论题,进行了深入而严谨的探讨。本书是韦伯论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社会科学方法论领域*其重要的著作。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对现代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

    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

    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

    译后记

    修订译本后记





    作为知识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诺伯特•埃利亚斯(1897-1990)的《符号理论》旨在阐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的思维、语言和符号相互交织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作者受到当时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的影响,以社会学的视角挑战了关于知识的哲学观点的主流看法。埃利亚斯秉承了德国知识哲学的传统,他的知识社会学系列著作是这一系统性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理论》作为埃利亚斯死后才出版的一本著作,代表了他晚期较为成熟的学术思想。

    诺伯特•埃利亚斯(1897-1990),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强调“关系”与“过程”,关注历史进程中的权力、行为、情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综合高度。代表作有《文明的进程》《宫廷社会》《符号理论》等。

    译者简介:

    熊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传媒研究、互联网传播研究。

    高乐田,湖北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西方哲学。


    诺伯特•埃利亚斯(1897-1990)  理查德•基尔明斯特

    文本说明  理查德•基尔明斯特

    符号理论

    导言

    D一章  迈向对人类的综合性理解:重构社会学、进化生物学和哲学

    第二章  作为习得的声音模式的语言,以及作为“第五维度”的符号

    第三章  作为一种突破性进化的“符号解放”

    第四章  通过习得的声音符号的交流具有高度生存价值

    第五章  言说、思考、认知:与现实一致的符号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

    第六章  作为自然某一层次的人类社会:chao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第七章  从“真理”到与现实一致:chao越关于知识的传统哲学理论

    第八章  “五维”人类世界中的概念形成:chao越抽象解释

    第九章  遥远过去和长远未来:与现实一致的知识与人类的生存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把污名定义为人际关系中“一种令人大大丢脸的特征”。污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与身体、性格、集团方面的、被社会通行观念视为有缺陷的特点有关。有这些特点的人或群体就是“蒙受污名者”。这些人包括有精神障碍者、残疾人、妓女、罪犯,以及受歧视的民族等。他们无法*全获得社会的承认,在日常生活中仿佛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因此*须时常努力适应自己危险的社会身份,对抗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形象。 本书利用小说、专辑、其他研究中的资料,以及大众传媒中的各种资料,分析了这些人与“正常人”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全书分析重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控制”的技巧,蒙受污名者正是以这些技巧管理自己未披露的丢脸信息。戈夫曼认为,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社会身份”、“个人身份”和“自我身份”至关重要。作者从“身份的政治学”角度详尽分析了蒙受污名者、“常人”和“自己人”之间的微妙互动。 本书通过个案,研究了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瘾君子、娼妓等偏离正常社会规范、因而无法*全获得社会承认的群体。作者在书中分析了这些人与“正常人”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


     

    作者戈夫曼,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译者宋立宏,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前言

    D一章 污名与社会身份

    一些初步概念

    自己人和明白人

    道德生涯

    第二章 信息控制与个人身份

    丢脸者与会丢脸者

    社会信息

    可见度

    个人身份

    传记

    传记性的他人

    信息控制的技巧

    掩盖

    第三章 群体定位与自我身份

    暖昧心理

    职业的呈现

    内群体的定位

    外群体的定位

    身份的政治学

    第四章 自我及自我的他人

    偏常行为与规范

    正常的越轨者

    污名与现实

    第五章 偏常行为与越轨

    译后小记

     

     

     

     

    作者把污名定义为人际关系中“一种令人大大丢脸的特征”。污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与身体、性格、集团方面的、被社会通行观念视为有缺陷的特点有关。有这些特点的人或群体就是“蒙受污名者”。这些人包括有精神障碍者、残疾人、妓女、罪犯,以及受歧视的民族等。他们无法*全获得社会的承认,在日常生活中仿佛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因此*须时常努力适应自己危险的社会身份,对抗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形象。 本书利用小说、专辑、其他研究中的资料,以及大众传媒中的各种资料,分析了这些人与“正常人”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全书分析重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控制”的技巧,蒙受污名者正是以这些技巧管理自己未披露的丢脸信息。戈夫曼认为,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社会身份”、“个人身份”和“自我身份”至关重要。作者从“身份的政治学”角度详尽分析了蒙受污名者、“常人”和“自己人”之间的微妙互动。 本书通过个案,研究了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瘾君子、娼妓等偏离正常社会规范、因而无法*全获得社会承认的群体。作者在书中分析了这些人与“正常人”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


     

    作者戈夫曼,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译者宋立宏,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前言

    D一章 污名与社会身份

    一些初步概念

    自己人和明白人

    道德生涯

    第二章 信息控制与个人身份

    丢脸者与会丢脸者

    社会信息

    可见度

    个人身份

    传记

    传记性的他人

    信息控制的技巧

    掩盖

    第三章 群体定位与自我身份

    暖昧心理

    职业的呈现

    内群体的定位

    外群体的定位

    身份的政治学

    第四章 自我及自我的他人

    偏常行为与规范

    正常的越轨者

    污名与现实

    第五章 偏常行为与越轨

    译后小记


     

     

     

     



    本书说理透彻,作者旁征博引,针砭时弊,将美国当代同独立战争时期的社会思潮相对比,突出呈现了新教道德和圣经传说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也从宗教的角度展现出了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思想根源。文中大量引用美国建国早期的文本材料以及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对于解读美国社会思想流变是一部宗教社会学方面的优秀著作。 

    在本书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提出了“美国公民宗教”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讨论,这一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对美国社会和美国宗教的研究。本书是对贝拉关于美国市民宗教观点的一个总结,书中详细讨论了美国社会的宗教维度,剖析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基于的各种神话和宗教源流,并指出了这些做法的缺陷。贝拉认为美国社会正在背离其起初对于社会公正的誓约,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书名。贝拉在书中还对现代美国优先论提出了严厉批评。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 1927—201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其研究致力于解决现代宗教实践中的变革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的程序来使传统宗教社会与社会变革保持一致。

    译者简介:

    郑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论和发展社会学。

    第二版序言

    序言

    D一章 美国的起源神话

    第二章 作为被上帝拣选民族的美国

    第三章 在美国的救恩与得胜

    第四章 本土主义与美国的文化多元主义

    第五章 美国关于社会主义的禁忌

    第六章 新美国神话的诞生

    后记  宗教和美利坚共和国的合法化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