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把下一颗珍珠穿到绳子上: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定价: 48.00
作者: 菲尔·施图茨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4-10
页码: 248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ISBN: 9787521768701
1.靡好莱坞的明星心理咨询师施图茨一生精华的总结。其工具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事迹已经成为好莱坞的“公开秘密”,拥有众多奥斯卡得主级客户,发展出来的工具让一位两年写不出作品的编剧成功拿下生平一座奥斯卡奖。
2.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豆瓣万人评分9.0。三联周刊、简单心理等撰文荐,小红书10万+荐笔记。
3.跳出情绪旋涡,夺回线下生活。没有人可以逃避痛苦、不确定性和不间断的努力。“每个行动的价值是同等的,努力的进程就是在绳子上串上一颗一颗的珍珠,尽管每颗珍珠里都有屎点,但没关系,还是要持续不断地串上珍珠。”
4.译者滑洋是知名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不去讨好任何人》作者,翻译中对原文进行了本土化地润色,撰写前言。
5契合当下人们精神状态与情感状态的心理自助读物,关注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个人价值感、选择困难症、敏感脆弱、孤独无助、缺乏活力、消极抑郁、原生家庭阴影与育儿焦虑等方方面面。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出现痛苦、逆境、冲突与不确定性,唯有步履不停,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复原力。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菲尔·施图茨便开始基于临床经验撰写颇具洞察力的文章,四十年间,这些观点经过长期的验证和沉淀,不断汇聚为新的见解,并形成了这本书。无论是追求成功、幸福、爱情、自由与满足感,还是应对焦虑、愤怒、失去、遗憾与选择困难,施图茨都能帮我们将混乱变得有序。
施图茨称自己为“把下一颗珍珠穿在绳子上的人”。每颗珍珠都是一次行动,每次行动都有同样的价值。即便下一颗珍珠上沾了屎,我们只管前进,把它穿到绳子上。
引言 1
永远幸福是一种幻想 7
走出抑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15
感恩练习:停止消极思想的秘诀 23
破解“X 部分”的战术 30
尊重时间的节奏 35
掌控愤怒,而不是被愤怒冲昏头脑 43
警惕即刻满足 50
追求正确,只会让人犹豫不决 58
真正的成功在于创造 66
爱那个正陪在你身边的人 74
精神独立 82
信念的力量 89
爱情模型:找到对的人 97
威感就是父母的力量之源 105
聆听长辈的智慧 112
孩子真正需要的:爱、灵性和纪律性 120
做青少年精神上的向导 128
知行合一 136
缺乏安全感俱乐部欢迎你! 143
回避冲突,就无法建立人际关系 151
从失败中得到更多 159
释梦: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 166
何为真正的自由 173
超越嫉妒 181
如何爱自己 188
停止愤世嫉俗 195
保持自律,始终走在生活的正轨上 202
情感独立是爱的基础 210
不要把压力当动力 219
与原生家庭分化,摆脱负罪感 226
致谢 234
菲尔·施图茨,著,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并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早年间曾在雷克岛监狱任精神病学医生,后在纽约开办自己的私人诊所。1982年将诊所迁到洛杉矶,此后于洛杉矶从事心理治疗工作至今。
他的客户包括奥斯卡奖得主、知名作家、好莱坞演员、制片人、企业高管和众多创意界人士。《纽约客》则称他和巴里·米歇尔为“好莱坞里一个公开的秘密”。
“他的心理学有着超凡脱俗的维度……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既是一种精神引导,也是一种治疗过程。”
——《洛杉矶时报》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施图茨赢得了作为好莱坞选心理咨询师的声誉,他帮助过格温妮丝·帕特洛、亚当·麦凯等人解开他们创造力的枷锁。”
——《纽约客》
威感就是父母的力量之源
我很小的时候,周末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她住在布朗克斯区,离我们在曼哈顿的公寓只有几英里远,但那里对我来说就像是另一个国家。发霉的建筑边缘残破不堪。人们有一些奇特的习惯,比如爱喝一种蓝色玻璃瓶装、配有金属喷嘴的苏打水,每周有人把它们装进木箱子里送过来。这里有一种强烈的、非正式的社区意识,邻居们会隔窗互相问候、聊天。然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这里,如果我做错了什么,附近的任何成年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教训我。有一次,因为我推了另一个小孩,坐在楼前木质折叠椅上的一个女人一把把我拽到她跟前,并当着有人的面冲我大喊大叫。其他大人严厉地看着我,丝毫没有质疑她的行为。这些大人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维护着自己的威。
这与当今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说别人家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现在的成年人也不愿意严厉管教了。人们对自己作为父母的威缺乏信心,而孩子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没有威的父母无法为孩子提供任何其所需的帮助。只有爱是不够的,儿童缺乏应对周围世界的经验和视角,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积极为他们设限,教会他们约束自己,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只是讲道理而威严不足的话, 这项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孩子对你的感受要远远多于对你的倾听。他们不会因为你说的话合乎逻辑就接受你的约束和建议,而是需要通过积极的方式感受到你的威,感觉到你比他们更强大,这样他们才会因为对你的仰慕和崇拜而去效仿与学习。不然的话,你就不是合格的父母,因为你没有让他们做好面对现实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让他们失 望了。
严格地为孩子设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他们卷入无 法处理的事情当中。有一次,我的一位患者准备问他两个年 幼的孩子,是否希望家里再多一个弟弟或妹妹。我很震惊, 向他解释说,孩子们根本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决定。更糟糕 的是,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成人世界的参与 者。这会有两个非常糟糕的负面影响。首先,这赋予了他们 过多的权力,孩子几乎总是会滥用这种权力来操纵父母,造成家庭不和。其次,这使他们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成人 生活的时候,就早早地暴露在了压力之下。不论是过大的权 力,还是太多的焦虑,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精神毒药。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让他们活在孩子的世界里,直到他们真正强大。而这需要家长树立起威。
为什么现代父母很难发挥自己的威作用呢?说来矛 盾,一个人要想在成年后发挥威,须在儿童时期服从权 威。如果你认为威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那么则要在不同 的年龄阶段和情境下,与之建立恰当的关系。孩子与威的 关系是服从,而成年人与威的关系在于运用它。但是,如 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很好地学会如何服从威,他就不会对威形成健康的认识,长大后也就无法自如地使用自己的威。他会过于谨慎,害怕自己的威伤害到别人,或者过于强势,滥用权力。
现在的父母大多生长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那个时候人 们迫切渴望自由,因此“孩子可以自我约束”这一理念广泛 传播。“孩子知道该什么时候睡觉、知道自己想吃什么、能 看多久电视。”结果是,这一代人从未学会服从威,所以 注定无法成为有威感的父母。60 年代思想变革背后的动力 当然是积极的,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并没有错,但“自由与个性”势意味着对原则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 开始不断显现。 只有学会自律和服从,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个性与自 由。这不是屈服于某个人,而是屈服于生活本身呈现给我们 的更高形式的威。如果你服从这个更高的威,那么你自 己也会因此拥有威感。这当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它会 带给你一种能够令他人觉察到的内在力量,不仅可以使你赢 得尊重,更可以激励他人。这将实现真正的自由,不仅会帮 助你成为合格的父母,更会让你成长为优秀的朋友、雇主甚 至领袖。无论你的童年是怎样的,你都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 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内在威。
永葆前进的动力
真正的威感源于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无法伪造 的。如果周围的人能够感受到你生命的厚度,自然而然就会 尊重你。这意味着你须永葆前进的动力,在世界上持续获 得新的体验,对自己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这种持续不断的运 动会让你充满活力。年轻人与你接触的那一刻就会感受到你 是否拥有这种不断扩展的生命力,并决定是否要追随你。如 果你发现自己没有前进的方向,对任何有创造性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不参与社区活动,也没有深厚的人际关系,那么你 就正在丧失这种力量。而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的新能力,你需 要做的就是服从并遵守至关重要的纪律。在个人习惯方面 保持自律,履行日常生活中的责任,就能增强你内在的权 威感。
容忍别人的“不认可”
真正具有威的人会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在乎他 人的看法。如果你想发展这种能力,你就需要在得不到外部 的认可与支持,甚至遭到反对与误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 立场。我们都有一种孩子气的需求,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和崇拜。所以容忍他人的“不认可”会带来情感上的痛苦, 但这样的经历会迫使你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成年人”,并拥有威感。
在生活中践行更高的价值观
以“自由”的方式获得的个性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 响,因为它通常会忽视使他人受益的更高价值观。当一个人 对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漠不关心的时候,他是不可能赢得尊重的。威属于那些能够表达并践行更高价值观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做到这一点需 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意味着你须确保,每次干预、纠正他 们的行为时,你都奉行了同一套价值观,比如尊重他人、遵 守纪律、充满爱心和慷慨待人。如果价值观不统一,你的 要求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你也会显得毫无威。更重要的 是,这些价值观须是你自己真正践行的。“照我说的做, 而不是照我做的做”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会立即削弱你的威感。
追求个人自由的趋势无法逆转,也不应该逆转。世事变迁,哪怕只是二十年前,一切也都不可能跟现在一样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不尊重威,老年人不应该行使权力。社会的未来有赖于每个人都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威感。无论在任何领域,话语权都不再只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比如,以前的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只能通过医生,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他们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只有每个人都树立起自己的威,我们才能迎来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才能履行对他人的责任。每一个个体都会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创造这样的社会是我们有人的责任,而你只能先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