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孤舟
定价: 79.00
作者: 林黎胜,吴荑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页码: 8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61702
*爱奇艺出品电视剧《孤舟》原创故事,曾舜晞、张颂文、陈都灵、王玉雯领衔主演。
*《潜伏》编剧林黎胜、《流浪地球》编剧吴荑潜心创作,青年作者程三晔改编,更丰富的细节、更细腻的情感。
*乱世姑苏城的历史文化画卷。园林、刺绣、评弹、丝绸……《孤舟》聚焦于1941年日寇“清乡运动”背景下的惨痛历史,对苏州的民俗文化、历史记忆与各方的势力斗争作全方位的刻画。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吴侬软语,也能听见为国而战的呐喊。
*离奇的人物命运与复杂的势力博弈。这是一部动人心魄的谍战故事,也是一部中国青年的乱世成长史。见证苏州各方势力复杂交错的利益斗争,也见证利益浊流中不变的民族精神。
*反脸谱化的群像人物塑造。在暗流涌动的势力斗争中,深入感受表象之下复杂的人性,见证信仰与理想在不同人的心中摇摆、泯灭、或绝地燃烧。当家庭飘摇,当前途未卜,当光明尚未到来,人们不得不含痛做出不可回头的抉择。
《孤舟》以1941年日寇在苏常太地区开展“清乡运动”为背景,讲述了苏州名门之后、留美建筑师顾易中由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具备民族大义的英雄人物的故事。顾易中因为爱情卷入一次失败的营救活动,而被诬陷为叛徒。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被迫加入苏州日伪特工站90号,潜伏其中寻找真正的叛徒,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在各方利益的夹缝中生存、挣扎与成长……
一章 骤雨 001
第二章 疑风 057
第三章 坠崖 105
第四章 入雾 149
第五章 破题 193
第六章 翻覆 233
第七章 璞箭 281
第八章 难思 327
第九章 先锋 363
第十章 一更 407
第十一章 二更 443
第十二章 三更 483
第十三章 坑杀 523
第十四章 问情 573
第十五章 尘埃 607
第十六章 不系 645
第十七章 故梦 681
第十八章 云散 729
第十九章 轮盘 781
第二十章 茫茫 829
尾声 867
林黎胜
1969 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国内地编剧、导演,毕业于厦门大学。编剧作品有《阿里山女儿》《天下无贼》《守望幸福》《柳叶刀》等。
吴荑,著,职业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参与编剧《流浪地球》《不老奇事》《再见,李可乐》等,凭《流浪地球》获1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
一段往事,学家称其历史,作家谓之故事,俗家叫它生活。《孤舟》是一段汪伪时期各路特务们迷踪诡异的生活故事。
——编剧、导演 姜伟
13 年前《借枪》,如今《孤舟》。由天津到苏州,由曲艺人抗战到建筑师奋起,叙事诡计和民族气节仍然丰裕,多了历史考据和民国风物。导演兼编剧林黎胜写的谍战小说,值得一读。
——影评人 李星文
知有暗涌偏向行,迷雾漫漫一灯明。
本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被卷入风云暗涌的时代浪潮,家人分离,绝地反击,一腔孤勇的战士,在日复一日的潜伏中砥砺前行。
《孤舟》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有时代感和命运感的故事,生活在那个时代里,人人都可能是一叶孤舟。
——曾舜晞
时值七月,正当盛夏。姑苏城于此时节向来少雨,然今晨却有薄雾蒙蒙,连带司前街两侧早点铺的蒸笼雾气也被裹入其中。道上行人大多匆匆,衣衫破旧、低头垂目。四年来,在攻入城池、与汪伪政府一同驻扎的日军统治下,城中百姓皆是如此度日,更毋论两个月前“清乡委员会”在南京成立。直至本月,针对国民党、共产党各自抗日势力的“清乡运动”愈加严峻,驻苏州日伪军与日俱增,使城中亦常如暴雨将至,处处闷堵如铁壁铜墙。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撕开雾幕,暗影般撞入行人视野。车是英国牌子,挂着“Austin”几个洋文字,车身一看便知用的是防弹的加厚材料,再搭上两边踏板上荷枪实弹的伪警,任谁也能猜出来,这车里坐的是伪政府的什么人物。
这般防备也确有要。作为吴县的“知事”,连官职都用了日本叫法,郭景基的汉奸身份早在他耀武扬威登上官位的时候,便教姑苏城尽人皆知了。其中有多少爱国志士恨他入骨,多少百姓暗地唾骂,国共两方又是怎样欲除之而后快,更不说。
将至上晌,街上行人摊贩也多起来,汽车不得不从中挤行,缓慢向前。两名伪警正东张西望,做出十分警惕的模样。恰在此时,一个赤着上身、毫不起眼的挑水工正拦在汽车前方,将去路挡了个严严实实。警察的枪口立时对准了他,“滚一边去!别挡道!”的喝令则比枪声更尖锐。然不过这一刹分神,另两声枪响便实实在在响起,两名伪警随之从踏板上摔下来,变作尸体滚在街上。
放枪者早从与司前街交叉的石皮弄中冲出,此刻越过尸首,抢上前去,掀开后座右车门,未待他再开枪,身着长衫的郭景基便狼狈滚出左车门,步伐凌乱,向弄中逃去。隔着仓皇行人与汽车,放枪者又是一枪,却没打中,教郭景基几乎逃得只剩个影子。他微微抬头,街旁屋檐高处,狙击*瞄准器的反光一闪而过,隐约之间,似有扳机扣动的清脆声响。一枪爆头。郭景基应声倒地,又被追击而来的放枪者对着已经血流如注的脑袋补了两枪,真切变作一具死尸。那人神情却从容,不慌不忙地把枪揣进怀里,将一张传单扔在郭景基身旁,随后自行人面前走过,消失在石皮弄深处、远远聚集的人流之中。他再次抬头望了望,那屋檐之上,狙击*亦被卷入一张竹席,狙击手的背影立时便看不见了。
郭景基头上流出的血几已凝结,蜿蜒在那张传单上,与鲜红字迹呼应。传单写着的不过四个大字:汉奸下场!
青苔石板,小桥流水,虽遭战事,姑苏城古貌仍存。黄昏渐落,顾易中在屋檐上架起一顶竹梯。他拂了拂精致的西装,拾级而上,将一块新雕好的木质檐角走兽装在檐上正缺的一角。走兽傲然耸立其上,他却不急着下地,转而就势俯瞰姑苏城夕阳之下的胜景。交错街巷、平湖流水仍掩在一片薄雾之中,恰是“烟雨朦胧”模样。他深吸一口气,又见自己的表哥陆峥抄着手,慢慢悠悠地从内房走出来,抬头望他。
“我的顾少爷,”陆峥眯着眼,拿着腔调,“你可真够闲的,修它干吗?东洋人的飞机指不定哪天又来了,现在修了,到时候还不得被炸掉。”
顾易中出身姑苏名门,是南石子街顾氏的少公子,当得起这一声“少爷”。眼下两人待的这间院子,正是他与陆峥合作开设的“易中营造社”。
“炸了我再修,老缺这么一角,我瞧着不舒坦。”
顾易中话音刚落,便听得远处传来沉闷巨响。他与陆峥同时往上看去,一架日军飞机呼啸而来,越过城中众人头顶,机身上印着的膏药旗却清晰可见。
顾易中再不言语,几步从竹梯上下来,将梯子收回院里。
陆峥只作无事状:“晚六点老丹凤菜馆,有储蓄银行潘先生的饭局。”
顾易中移开目光:“我没空。”
“是商谈新银行大楼的设计方案,正事。”
顾易中却已往院子外头走了,闻言驻足,转头一笑:“我有更紧要的正事,表哥。”
顾易中急着赴约,一路行至临河桥。夕阳更沉,桥上桥下行者匆匆,戏台边上则用黑体字写着木桶大的标语:
“确立治安,改善民生。”
“一期清乡胜利展开。”
确是“胜利”,顾易中想。国共两党的抗日力量都被清去不少,日军伪军得了意,往下不只是苏州,还要清江阴、无锡了。
一队日军骑兵纵马飞驰而过,踏得青石板砰砰作响。他皱着眉头,远远见了个女孩,穿着素净,站在石桥上,怀里抱着个布袋,正四下张望,显然是等人。
他神色便柔和下来,几步走到女孩面前。
女孩是他的女友肖若彤,原定是今儿从上海来苏州。她望见了他,眼中便露出笑,而后听他问道:“上海的火车不是五点才到吗?”
肖若彤压低声音:“我开车过来的。”
顾易中一惊,亦有兴奋涌上心头:“要动手了?君侠呢?”
肖若彤却刻意转开话题:“我饿了。”
这儿的确不是说话的地方。顾易中左右看看,瞧见了面馆,随即去接肖若彤手上的布包。她双手一躲,没让他碰。
“什么东西,金贵的?”顾易中也不恼。
肖若彤将它抱得更紧,严肃道:“忘了组织纪律?不串线不打听。”
他便应下,极自然地绕开这话茬儿,拉着她坐在面馆里一个角落,点了两碗三鲜大面,便打发板走了。
“信看了吗?”
顾易中笑着,神情却迫不及待。肖若彤早看出他心思,一面起了逗逗他的意,一面有些害羞,便只装傻,问:“什么信?”
“君侠没交给你?!”
顾易中甫听她问,便有些急了。问声落下,又见她泄出笑意,立即明白了:“你骗我。信看了?”
“什么要紧话不能当面说,非得写信?你不嫌累?”
肖若彤似笑非笑,摆明了在这事上游刃有余,要拿捏他。顾易中却拿她没办法:“……若彤。”
“好啦。”肖若彤从包里拿出一支派克牌金笔,递给顾易中,“以后再写信,用自来水笔。铅笔写的信,一擦,字就没了,作不得数。”
顾易中慌忙接过,极宝贝地拿在手里,拧开盖子,一眼见了里面刻着的“顾易中”三个字,胸口里一颗心脏登时狂跳起来。
“还刻上名字?”他压下声里激动,拧上笔帽,望向肖若彤的眼,“若彤,我能不能把这根笔理解成……你答应了我信中的请求?”
肖若彤却笑而不语。顾易中深吸一口气,伸出手去,握住了她的手。
“若彤,此生……”
“两碗三鲜大面来喽!”
板来得忒不合时宜。顾易中心底暗馁。两碗面搁在了桌上,肖若彤脸一红,不待他看清,便已把手抽出来了。
“快吃吧,”她低声道,“吃完还有‘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