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乌鲁木齐传: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杜雪巍 著 丝路百城传新疆首部编年体城市传记 一部新疆的近现代史和当代史
¥ ×1
名家推荐
“边缘不是世界结束的地方,恰恰是世界阐明自身的地方。”……对杜雪巍来说,(撰写《乌鲁木齐传》)无疑是一种挑战——一种超越自我进入化境的突破。摹写乌鲁木齐的肖像,似乎应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和虔敬之心,这个中国唯一能在夏日骄阳下清晰看到雪峰的首府城市,多民族的构成,多元文化的交融,多种宗教的并存以及厚重的西域历史背景,都为《乌鲁木齐传》的写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它能否成为一部杰作设置了不可低估的障碍,好在这个圣婴已瓜瓜落地,从他的面影我们可以推断他的颜值不会令人失望。
——新疆著名诗人作家、《新疆艺术》杂志社社长 黄毅
《乌鲁木齐传》是大历史视觉下的乌鲁木齐。它把一条条时光的经线串起来,让我们看到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惊心动魄与勤劳坚守……历史写作就像《大唐西域记》所呈现出来的唐玄奘,总给人一副严肃冰冷的面孔,但玄奘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热切追问,他如何能够跨戈壁渡流沙翻雪山去印度求取真经?如果没有那些繁复的历史细节,我们今天如何看到如此完整的大唐时代的西域?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杜雪巍对资料的梳理、选择,以及考证功夫在《乌鲁木齐传》中尽显无遗。
——《新疆航空旅游报》主编 陈超
《乌鲁木齐传》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历史史实、人物故事使之草木森然,饱满丰润,城堞如生……那一个个呼之欲出的文化人的精魂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他们仿佛就是我们自己,仿佛就是边城的的精灵,他们的血泪心酸不就是我们无数个血泪心酸的基因之源吗?那乌鲁木齐城建历史中不同样有我们一份几十年的心血吗?读这样的文字,会让我们身在其中之人感到异常的亲切、温暖,会让我们对生活其中的乌鲁木齐有一份更深的理解、热爱和眷恋!
——新疆知名作家 黄进业
内容介绍
《乌鲁木齐传: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作为古丝绸之路草原上一个驿站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乌鲁木齐的历史曲折而富于传奇。乌鲁木齐最初的管辖范围,包含今天的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全境,沙湾、奎屯、乌苏、精河等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成了今天的城市规模。《乌鲁木齐传》正是严格遵照历史发展史实和脉络撰写而成。一部乌鲁木齐的建城史、变迁史亦正是一部新疆治疆史。
本书共分十章,按数条主线书写: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这座城从无到有,城池、戍堡、建筑、街道等形制和毁建过程。二是生活形态、衣食住行玩的变化。包括民间的各种习俗、节庆,还有休闲娱乐、各色美食。三是经济形态的变化。通过对乌鲁木齐商业,尤其是商人轨迹、商号兴衰、商业沉浮的追溯,体现了乌鲁木齐在陆路丝绸之路中的位置与作用。四是文化形态的变化。包括乌鲁木齐的文化和教育传承、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变迁。而贯穿始终的一条最重要的主线,就是城市历史的变迁。在线试读
引言:亚心之都、荟萃之地
写新疆远古历史的人们,往往一开篇便是西王母神话。然而这些又似乎都是昆仑神话所涉及的内容。或许您会认为传说并无多少史实来作为依据,但对于可以每日“骄阳看雪”眺望博格达雪峰的乌鲁木齐人来说,还是会深深感念于这座“神山”带来的诸多护佑。所以自清代在这里筑城开始,人们便开始齐聚在乌鲁木齐的最高点——红山嘴举行“望祭”,行三跪九叩之礼祭拜博格达山峰。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否定那些昆仑神话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何况距离乌鲁木齐近在咫尺的还有一个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天池。自凿空西域、两次出使塞外的张骞始,走的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道,其遗迹大多遗留在和阗、喀什以及中亚一带。西汉时,乌鲁木齐尚属于“十三国之地”,驰骋草原的人还没有习惯建立固定的城池。而东汉时期的班超,在固守疏勒国十八年时,乌鲁木齐还只有居民三百二十户。到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留下壮美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此外很少留下那个时代的印迹。
由草原上的驿站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首府城市,乌鲁木齐走过了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据考古发现,乌鲁木齐这个区域早在距今四千至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也便有了人类生存的足迹。“战国时代,乌鲁木齐地区属于古姑师——车师人的活动范围。当时乌鲁木齐南郊已居住着较多的人群。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或兼营畜牧业,同时也有了比较发达的制陶、金属加工等手工业。”西汉时,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他们‘不建城郭,居无定处,惟顺天时,逐趁水草,牧牛马以度岁月’”。东汉时,乌鲁木齐曾属于卑陆和劫国的辖地,最初的人口只有“三百二十六户,一千八百八十七人”。三国时期,这里曾属于车师后部。晋朝时属于高车(铁勒),后来被柔然占据。北周时期属于突厥,隋朝时属于西突厥,唐朝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唐朝贞元年间时,这里一度曾被吐蕃所攻陷。宋朝时,它又是高昌回鹘的北庭属地。元朝时,它属于回鹘五城的统辖范围。明代时,它属于厄鲁特蒙古(明代称为“瓦剌”)和硕特部的游牧之地。明朝末期,和硕特东迁之后,这里又成为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游牧之地……
流人诗篇
……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将两广总督林则徐与闽浙总督邓廷桢革职,均从重发配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七日抵乌鲁木齐。以禁烟抗英的凛然正气闻名于世的爱国英雄林则徐,受到此地都统、提督、道员及流放边城的黄濬等人的热情欢迎。时隔三年后的元宵节前后,林则徐奉旨赴南疆勘查垦荒又路经乌鲁木齐,“都护、观察诸人坚留过灯节”。他乘兴与黄濬、黄冕等友人同游红庙,饮酒话别,吟诗对词,所见“元夕灯市颇盛,自城内至东关外,通衢多竖牌坊,燃灯数夜”。因黄濬与林则徐的人品、才学、命运相近,自邂逅即结为知音。两人常书信往来,酬唱歌吟。黄濬赋诗盛赞其友“戍客相逢皆骨肉,诗才无敌有云泥”。林则徐收阅后,回赠词《金缕曲·寄黄壶舟》云:“沦落谁知己,记相逢,一鞭风雪,题襟乌垒。同作羁臣犹间隔,斜月魂消千里。爱尺素,传来双鲤。为道玉壶春买尽,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远在天涯,沦落人结为知交,情系边城红山,醉酒话别,交谊深笃。黄濬后来将谪戍乌鲁木齐的吟诵诗章汇集为《壶舟诗存》一书,林则徐为其人作序,文曰:“为诗若文,能深涵万有,不主故常,汪洋恣睢,惟复所适,窥其意境,若长江之放乎渤澥,竹木舟扁舻,不遗巨细,而无乎不达。”
林则徐非常推崇黄濬诗文的气雄、笔健。二人短聚长离,然而心驰神往,“分手离居时,以邮简相倡和”。追忆其“剪烛论文,连宵不息,各出其丛残,相评骘商略去留,不存形迹”。黄壶州在《红山碎叶》记载: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巴里坤地震,城宇坍坏,毙人无算,闻信恻然”。故和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韵律作诗一首,以抒发忧民之情怀。次年,黄濬奉命督修巴里坤地震后之重建工程,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月方才完工,令他欣慰的是就在此年年底接旨获释东归。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黄壶州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流放生涯,自东归后一直从文游学于江南各地,并相继撰写出《漠事里言》《倚剑诗谭》《东还纪程》《壶舟诗存》《壶舟文存》《红山碎叶》等书籍,以及编写出可供上演的两种杂剧。晚年他主讲于黄岩萃华书院、太平宗文书院与鹤鸣书院,教学之余,吟诗作赋,著述立说,而所著笔记《红山碎叶》则为黄濬流放乌鲁木齐期间……
杜雪巍,历史文化学者、作家。生于六十年代,毕业于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出版等单位从业三十余年。曾参与主编政府参事室(文史馆)《新疆文史》,获全国电视经济类节目二、三等奖证书六件,责编过图书、画册百余本,主编过《中国图片·丝路观察》杂志及《这次远行有点远:杨镰纪念文集》等,著有《中国西部大流亡》《中国西部大迁徙》《中国西部大转折》《谁主沉浮:新疆近代主政人物研究》(巡抚卷、布政使卷)等多部作品。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