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漫画生物学+科学的起源+图解化学(套装3册) 成生辉等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成生辉等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成生辉等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装帧:套装
    • ISBN:9787521764642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书名: 漫画生物学+科学的起源+图解化学(套装3册)

    定价: 326.00

    作者: 成生辉,崔维成,阿里·塞泽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漫画生物学》
    《科学的起源》
    1. 这本书在宏观层面提供了科技领域的全面科学知识介绍
    采用系统性和比较性的方法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从中获得更多相互关联的信息。这部著作充分凸显了科学在推动文明发展中的至关重要作用,引发了社会对科学的更深尊重和更高重视。此外,我们的团队在撰写过程中秉持以下四个显著特点:不受国家、学科、地域或宗教的局限,以整体性和多元融合为原则;通过多角度比较,中立地呈现东方文明在全球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通过广泛跨越的、多角度的整理方式,对复杂的科学内容进行整体认知和深入分析;大限度地采用图形化表现方式,使这本书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为与科普馆的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本书内容深刻、语言生动。
    本书在语言运用上生动有趣,观点深刻透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逻辑严密而清晰,呈现出高超的论证技巧,同时具备显著的学术创新,使读者能够深刻了解科学的演进历程。
    《图解化学》
    �8�3 化学是从小学阶段就启蒙、从初中开始系统学习的科目,因为所涉及的知识琐碎细密,素有“理科中的文科”之称。这本书提纲挈领,为广大青少年读者迅速构建知识体系,而且用直观的图示和手绘图表来降低难度,尤其适合青少年用以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读者的畏难心理。
    �8�3 不是教材也不是教辅,但胜似任何一本教辅书!学科学习之难,难在产生兴趣,难在轻松入门,这本书既保证了知识密度和系统性,又用视觉学习的方法向不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读者传达科学知识,实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平衡,同时兼顾美学教育,带来了轻松、有趣、愉快的阅读体验。
    《漫画生物学》
    生物是什么?从小到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到大象、鲸……都是神奇的生命不同的表现形式。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生命的科学。在生物学发展之处,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收集样本,切开它们,比较分类。而后随着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在人们已经对生命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同时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多更新的边界。
    这是一本用漫画介绍生物学的科普书。作者拉里·高尼克是美国著名科普漫画家。高尼克从20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了漫画科普的事业,他擅长用有趣的漫画解释历史、科学以及其他各种事物。这一次,他与生物学家威斯纳教授将目光聚焦到了生物学,用漫画的形式告诉你有趣的生物学入门知识。
    两位作者从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本质——化学分子与元素说起,从构成生命的小单元——细胞,以及细胞中和细胞间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到控制细胞的遗传密码——基因,再到我们体内的各种器官、系统,后到整个自然界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等等,用漫画为读者勾勒出了生物学的全貌。
    高尼克作为经验丰富的漫画作家,将有趣的科学故事和科学知识结合,风格轻松但不失严谨,非常适合青少年、年轻人阅读作为生物学入门读物阅读。
    《科学的起源》
    科学是什么?科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科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阅读这本书,你将获得以下三方面的知识和智慧,这些或许可以颠覆你的科学思维。
    全面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近代科学形成之前的时期、典力学时期、现代科学时期、科学高潮时期和科学的未来。
    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科学历程,深入了解科学的诞生与演变,找到真知的钥匙,认识真正的科学世界。
    站在东西方科学的交汇点,见证文明的碰撞与共生。
    这本书还是一次全新的科学探索之旅。与过去大多数科学史著作只关注西方科学史不同,两位作者将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并采用系统思维模式和元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梳理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弥补了东方科学被忽视的缺陷。
    这本书不仅梳理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不同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现了科学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书中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科学的奥秘和价值,会让读者对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图解化学》
    从炼金术到液晶显示器,从原子模型到量子理论,从解决粮食问题的氮肥到治病救人的抗生素……在人类取得这些重要科学成果的过程中,化学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当之无愧的核心科学。如果不了解化学领域,就无法领会近200 年来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本书是“鹦鹉螺·图解学科”系列图书中的一本,通过有感染力的图解、令人称奇的生活应用,以原子为起点,探究化学的基本原理。这本入门读物图文并茂,用视觉学习的方式提纲挈领,借助简洁、清晰、美观的插图和思维导图,降低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难度,帮助读者迅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这本书将帮助你了解化学怎样延伸到各个科技领域,进而塑造和诠释着现代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漫画生物学》
    1 章 寻找缤纷生命的共性/001
    ——到底什么是生命?邀请你一起开始奇妙的探索之旅!
    第2 章 生命的原材料/011
    ——元素、原子、电子和分子,这些都是什么?
    第3 章 生命的化学构成/019
    ——糖、脂肪和蛋白质……别忘了,水和核酸也很重要。
    第4 章 去细胞内逛逛/037
    ——细胞内的东西可能比你想象中丰富多了!
    第5 章 奇妙的能量/059
    ——不管你现在感觉如何,你都拥有能量。
    第6 章 12步细胞呼吸指南/071
    ——嘿,你的细胞需要呼吸,不然怎么给你提供能量呢?
    第7 章 光合作用/093
    ——这对动物来说可真是个好消息,毕竟万物生长靠太阳。
    第8 章 “信使”蛋白质/107
    ——猜猜看,当你听见咆哮声时,有多少蛋白质在相互通信?
    第9 章 从基因到蛋白质/123
    ——如何制造蛋白质?这个答案彻底改变了生物学!
    10 章 基因调控/145
    ——表达适度的艺术家,编排出复杂而精确的基因表达交响曲。
    11 章 多细胞生物/157
    ——这是一项壮举,一个关于身体的全方位计划。
    12 章 繁衍:细胞分裂/175
    ——细胞如何创建自己的副本?注意:需要高度精确地复制!
    13 章 繁衍:性和其他/193
    ——要获得配偶,你往往得付出大量能量。可是为什么会有性别之分呢?
    14 章 进化/ 223
    ——竞争还是合作?有时候是一回事!
    15 章 物种分类/251
    ——这是生物学家的爱好,也是了解进化史的好方法。
    16 章 生命之网/267
    ——不管共生、寄生、竞争还是怎样,生物都共享着环境和资源呀!
    17 章 生态系统的扰动与平衡/283
    ——除了满足好奇心和了解过去,生物学还关注着未来。
    致谢/303
    《科学的起源》
    《图解化学》
    引言 IV
    1 章 化学:当之无愧的核心科学 1
    第2 章 原子:物质世界的“积木块” 15
    第3 章 核化学:颠覆世界的强大力量 27
    第4 章 原子中的电子:小不点的排兵布阵 43
    第5 章 元素周期表:行行又列列 57
    第6 章 化学键:亲近与距离 69
    第7 章 分子结构:预测性质的靠谱依据 85
    第8 章 化学反应与化学计量:亲兄弟, 明算账 101
    第9 章 溶液化学:生命活动离不开的过程 113
    10 章 气体:理想状态下的普适理论 129
    11 章 化学平衡:微妙的动态变化 141
    第 12 章 酸与碱:融入日常生活的两类物质 155
    13 章 热力学:能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71
    14 章 电化学:电子穿梭与电能利用 185
    术语表 198
    致谢 204
    成生辉,著,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曾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曾任世界银行(总部)数字经济组顾问,兼任十多家知名期刊、会议的编辑、委员、审稿人,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十多项。
    崔维成,著,1986年获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学士,1990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结构可靠性专业博士。1993年被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聘为高级工程师和硕士生导师,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批育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任命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并担任了“蛟龙”号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一副总设计师。2013年加盟上海海洋大学,在国内高校中创立个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发起“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的项目。2018年受聘为西湖大学深海技术讲席教授。2013年5月17日作为“蛟龙”号研制和海试团队的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高领导人的接见,并在随后的表彰大会上获颁“载人深潜英雄”勋章和证书。两次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阅兵典礼(60周年和70周年),2016年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阿里·塞泽尔,著,宾夕法尼亚西部大学化学教授,曾任教宾州加利福尼亚大学十余年,教授化学学科的各种课程。
    《漫画生物学》
    聪明的设计和插图,让复杂的内容和见解变得异常清晰。
    ——《纽约时报书评》
    《科学的起源》
    《图解化学》
    《漫画生物学》
    《科学的起源》
    这本书很有趣,因为作者一边回应了“什么是好的科学”,一边带领我们再次踏上了科学求索的小路,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爆发,化为了今天的方方面面。这是一本重走科学发展历程的好书,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启发。
    一一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科学是人类生存与前进的引擎,祝愿《科学的起源》一书为大众启蒙,为科学家启迪。”
    ——刘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小提琴家、六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传人

    无论对这里的观点赞同与否,《科学的起源》以大的包容性和高的统一性为目标,探索梳理人类科学技术史的努力,令人敬佩!
    ——陈越光,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科技中国》创刊主编
    科学是文明的瑰宝,也是文明交汇的成就,该书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的宏大视角阐述了科学的起源、现状和未来。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
    科学是为了寻求真理。本书采用系统思维模式和元科学的分析方法,梳理了东西方科学的起源、发展、分化和融合,探索科学的本质和规律,展现出中国学者对科学背后的哲学基础的思考。本书语言流畅生动,有很强的科普性,更能引导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从理论推导和实验设计的具体工作中跳脱出来,从系统的视角审视科学,指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
    ——稽春艳,江苏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科学家思考反省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源头与发展历程、科学的前沿与应用等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崔维成、成生辉二位前沿科学家新力作《科学的起源》,视野辽阔、新见叠出,值得期待!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我们对很多科学问题的好奇和深究从不局限于自己的领域,科学的普遍性和本质具吸引力。带着这种好奇心和追求来阅读维成和生辉的新作,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科学起源和发展的新认识,还有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感受。或许这就是作者要给大家的元科学的"元"。
    ——李凌,西湖大学工学院环境水文学讲席教授
    《图解化学》
    《漫画生物学》
    【第 1 章 寻找缤纷生命的共性(节选)】
    生物学已经不是它以前的模样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发现,有生命的东西和没有生命的东西之间有一些区别。
    “能吃,还是不能吃,这是个问题。”
    他们目睹火山喷发,看见河流奔腾,望着早上太阳升起,听着风在呻吟,看着雨从云中落下。
    “就像有什么非人的东西围绕着我们!”
    所以古人认为灵魂主宰着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不是吗?
    到了某一时刻, 这种想法几乎彻-底“消亡”了……
    一些人将注意力放在了植物和动物身上。
    “应用科学家”培育出了很高产的新谷物和很适合人类养殖的牛……
    他们不停地寻找有效的药物。
    还有一些人纯粹出于探索知识的乐趣,开始采集并研究有生命的东西。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
    “怪胎?”
    对,还有生物学家。
    数百年来,生物学家的工作一直是寻找、收集、杀死、切开、比较和分类。生物学家从外到内呈现着世界。比如,希腊医生盖伦(130—210)通过解剖叟猴“认识”了人体解剖。
    在显微镜揭示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生物世界后,生物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
    显微镜同样揭示了植物和动物解剖学上更小的细节。
    这让难度翻倍了。生命体外的世界就有成千上万种形式的生命了,而生命体内的世界更加复杂。你该如何理出头绪呢?
    统一的原则在哪里?是什么决定了物体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谁知道呢?
    尽管人们提出了许多想法,但没有科学家真-正发现“生命的那个秘密”,只能乐观地称之为“它”。
    同时, 生物学不仅需要定义生命,还需要描述生命。
    …………
    事实上,以前人们做得已经不错了,但现代生物学能做得更好。20 世纪的生物学彻-底颠覆了原来从外到内的模式,把它变成了从内到外的科学!(20 世纪似乎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
    多亏了紧随显微镜之后发展而来的电子显微镜等高科技产品,以及X射线衍射晶体学,再加上化学的巨大进步,生命的秘密开始逐渐显现。
    “是的,生命的秘密不止一个。有一些秘密尚未被揭示,但我们现在已经对活在地球上的东西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现代的方法影响着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
    “你好,我是纸上的戴维·威斯纳,我将做你的导游,带你从内到外地了解生物学。”
    《科学的起源》
    前 言
    时至今日,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给人们带来了几千年来难以想象的感官享受。科技的进步使得过去人们的种种幻想变成了现实,于是目睹这一切的现代人纷纷拜倒在科学的神坛之下。以西方二元对立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但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近代科学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渐进的——世代人类通过摸索、了解、实验、积累、传承,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全面和准确。这个过程是永无终结的,也是负重的。按道理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应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人们的工作更趋繁忙,生活的压力更重了。精神的压力与科学的发展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类对未知的科技始终抱有敬畏之心,但科技从未高于人类。重新思考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透过表象看本质,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如何来反思,是人们重新审视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形成了一个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科学本身的前沿学科。从 2019 年召开一届元科学研讨会起,这一研究领域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元科学。元科学旨在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同时减少无用功。它也被称为“研究中的研究”或“科学中的科学”。元科学涉及有研究领域,被描述为“科学的鸟瞰图”。用元科学创始人约翰·伊奥尼迪斯的话说,“科学是发生在人类身上好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科学与技术是交替发展的,有关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的书已经很多了,但它们都有局限性,往往只侧重于某一种文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领域,没有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而且它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尝试将我们新提出的新系统论的一些概念与系统论思维模式和元科学的分析方法相结合,重新梳理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突出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找出差别,为未来建立一个真正的统一理论指明发展方向。
    鉴于大家对元科学还不太熟悉,我们把书名取为《科学的起源》。本书旨在用科学的方法来重新审视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分析科学背后的哲学基础,梳理科学历史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科学的本质。
    非常巧合的是,我们在写完初稿时,看到了《自然》杂志荐的由詹姆斯·波斯基特在2022 年出版的一本新书《地平线:现代科学的全球起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道:“我接受了科学史学家的培训,我对我所学的版本的科学史感到非常沮丧,并有点儿愤怒,因为它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波斯基特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有力)的推论:我们理解科学进步的方式是不完整的,并且总是从以欧洲为中心的角度来讲述。他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的宗教和政治观点是如何(有意或无意)影响欧洲人记录历史的。他这本书的中心主题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交流推进的,而这一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
    因此, 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有三个: 一, 系统介绍科学的相关知识; 第二, 用整体系统的、对比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得出更多相互联系的信息; 第三,充分显示科学对文明的关键推动作用,以使全社会更加尊重科学、重视科学。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在写作时坚持以下四个特色:不偏向特定国家、学科、地域、宗教,关注整体、多重融合;通过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在融合比较中,中立地展示东方文明在世界科学史上的贡献;通过大跨度、多视角的整理,帮助读者整体地认识和分析繁杂的科学;尽可能多地图形化表示,让这本书生动起来、鲜活起来。
    一篇
    科学的概述
    1章
    走近科学
    科学是什么?是牛顿的苹果,是孟德尔的豌豆,还是富兰克林的风筝?元科学又是什么?是科学的本源,是科学的内核,还是科学的表征?
    对世人来说,科学是复杂的密钥,是幽深的丛林,而元科学更是深不可探的秘境。实际上,科学与元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串联世界的互联网、揽月摘星的航天工程、“下五洋捉鳖”的海洋工程,这些都是科学的成果;而我们所讨论的科学的起源、本质、特征等,都是元科学的冰山一角。
    元宇宙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它是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连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 3D(三维)虚拟空间。作为一个数字化虚拟空间,元宇宙消除了物理形态的障碍。只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才可以确保形成一个完整的元宇宙世界,其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小说和电影中的概念。单一领域的技术无法构建出完整的元宇宙形态,诸多先进技术的结合才是构建元宇宙的基石。因此,元宇宙以技术为支撑,整合了数字经济、社会关系、感官体验、安全保障等多种元素,用技术将现实社会映射进了数字空间。[1]
    根据现阶段对元宇宙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元宇宙思维的核心内涵是强调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一种互联网式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各个元素不断演化裂变、相互影响、虚实互动, 终是深度耦合、和谐共生的。这一思维范式也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用元宇宙的思维范式去回看科学发展的历程,或许能够为探索科学发展的未来提供新的方向。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历史书籍和传统文学作品等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一说到历史总是枯燥无味;即便是用尽华丽辞藻描述的神话、童话、科幻小说,其中的想象力也是有限的。而元宇宙叙事被赋予了新的形态,其交替运用文字语言、图文影像、数字语言,打造“视、听、触、识”融合的故事情境。你可以了解别人的故事,同时也可以参与到故事之中。这种新的呈现方式会给历史带来全新的生命力。未来可能会如同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情节一般,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乃至生物可以出现在我们面前,各自诉说那遥远的过去,历史 不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鲜活有趣、可以亲身体验的独特经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物互动 展览或文创产品,也展现出大众对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兴趣,它们不但为成年人构建了一个充满梦幻趣味的世界,更为孩童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别样的方式。这就是驱动我们决定撰写本书的源泉。
    科学发展到今天,许多疑问还是没有答案。比如,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在哪里?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在哪里?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发展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是否总能造福人类?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等人类去一步一步探索。因此,我们在以元宇宙视角重新审视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之前,把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和问题的看法阐述一下,以便读者理解我们的逻辑思路。
    《图解化学》
    【引言(节选)】
    □■化学研究物质。宇宙中的万物由物质组成,拥有质量和体积。化学通过观察、实验、假设和理论,来解释物质的质量、颜色、气味和密度等性质,以及环境改变时物质如何发生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
    □■在科学的有分支中,化学处于中心地位。不仅如此,化学还无处不在——我们目之所及的一切都由化学物质组成,我们的日常行为也都与化学反应息息相关。
    □■抛开化学,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如何运转,而我们却很少(甚至从不)认真思索化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作为一门科学,化学在取得这些重要发现及其他不计其数的科学成果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关键作用。如果不了解化学领域,就无法领会近200 年来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正是本书的写作宗旨。《图解化学》通过有感染力的图解、令人称奇的生活应用,以原子为起点,探究化学的基本原理。在此过程中,本书将帮助你理解和领会化学怎样延伸到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进而塑造和诠释着我们的现代社会和生活方式。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