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批评意识 法语文学批评的导览手册 了解十五位文学批评家的批评风格 日内瓦学派 郭宏安翻译 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
¥ ×1
★ 一次了解十五位法语文学批评家的评论风格
普莱在本书中向读者介绍了十五位法语文学评论家,由十八世纪的斯塔尔夫人、十九世纪的波德莱尔谈起,一路讲到二十世纪的布朗肖、巴什拉、萨特、罗兰·巴特。读毕本书,可获得对这些批评家的一种全局、纵览式的理解。
★著名翻译家郭宏安翻译
郭宏安是中国法语翻译界的开山人物之一。本书最初于1993年由郭宏安先生译介,原因除本书作者乔治·普莱在文学批评界十分重要外,另有一层机缘是郭宏安先生于1975年至1977年间正是在乔治·普莱工作过的日内瓦大学进修,并在那里发现了加缪与波德莱尔的作品。因此,主事文学作品翻译的郭宏安先生特别拨出时间,译出了这部关键的文学理论著作。
★日内瓦学派的宣言式著作
日内瓦学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围绕日内瓦大学组织起来的文学批评流派。本书作者乔治·普莱是“日内瓦学派”这一名称的命名者,也是 “日内瓦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鲁斯特研究专家让-伊夫·塔迪耶将本书称为“关于日内瓦学派的‘全景及宣言’式的杰作”,其中“全景”指的是本书《上编》以两百多页的篇幅对十五位重要法语批评家进行了介绍,而“宣言”指的则是三十余页的《下编》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一讨论厘清了将现象学应用于文学批评的方式方法,即批评家的首要目标不是提出自己对作品的意见,而是要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尝试以作者的方式思考、感受。
《批评意识》是一部关于日内瓦学派的“全景及宣言”式的杰作。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编》评述了包括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巴什拉、布朗肖、萨特、罗兰·巴特在内的十五位批评家的批评实践,展示出批评意识运行的机制。《下编》则讲述了批评意识的方法论。两部分相辅相成,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阐明了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与原则。
乔治·普莱(Georges Poulet,1902—1991),比利时著名批评家,日内瓦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曾经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后又在爱丁堡大学、苏黎世大学和尼斯大学任教。代表作有“人类时间研究”四部曲及《圆的变形》《批评意识》《我与我之间》《爆炸的诗歌》《非确定的思想》等著作。
译者
郭宏安(1943—2023),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专著及文学评论集《重建阅读空间》《从蒙田到加缪》《论〈恶之花〉》《从阅读到批评》《论波德莱尔》《阳光与阴影的交织》《第十位缪斯》等,文学随笔集《同剖诗心》《雪泥鸿爪》《完整的碎片》《斑驳的碎片》《塞纳河·莱蒙湖》等,译有《红与黑》《墓中回忆录》《大西岛》《波德莱尔作品集》《加缪文集》《批评意识》《反现代派》等,遵循“不苟作”的原则,研究、翻译和写作三驾马车永远在路上。
我们有必要大致介绍这部所有人都会感兴趣的巨著:它有时以精炼的理论形式呈现,而更常是以精妙而强劲的笔法分析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的十五位批评家。乔治·普莱是同代批评家中最伟大的几位之一。——《世界报》
在《批评意识》一书中,乔治·普莱一方面阐明自己的批评观,一方面也在其他具有相同或相近倾向的批评家的批评实践中寻求支持。对于批评者来说,批评著作一旦成为批评对象,其作者也就成为创造主体,其“我思”也就成为批评者追寻的目标。因此,《批评意识》既是一次理论的阐述,又是一次批评的实践,全面而具体地呈现出日内瓦学派的面貌。——郭宏安
1 《批评意识》述要
上编
27 一、 引言
34 二、 斯塔尔夫人
47 三、 波德莱尔
74 四、 普鲁斯特
82 五、 《新法兰西评论》的批评家们
99 六、 夏尔·杜波斯
141 七、 马塞尔·雷蒙
174 八、 阿尔贝·贝甘
214 九、 让·鲁塞和加埃唐·皮贡
223 十、 乔治·布兰
230 十一、 加斯东·巴什拉
276 十二、 让-皮埃尔·里夏尔
286 十三、 莫里斯·布朗肖
303 十四、 让·斯塔罗宾斯基
337 十五、 萨特
343 十六、 罗兰·巴特
下编
353 一、 批评意识现象学
381 二、 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
四、普鲁斯特(节选)
用普鲁斯特接触文学作品的方式来接触普鲁斯特,这是最为重要的。在《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开头,在《让·桑特伊》的最初几页中,都有一位满怀激情的读者,他参与他埋头阅读的著作的生命。我们也应该这样来设想普鲁斯特本人,他是如此完全地投身于占据了他的注意力的东西,他不可能不为了自己而根据控制着他的诗或小说的节奏来生活。他注意到: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时,我们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跟随巴尔扎克或福楼拜的节奏的内心的声音还想继续像他们那样说话。”②这种想在自己身上延续他人的思想节奏的意志,就是批评思维的初始行为。这是关于一种思想的思想,它若存在就必须首先符合一种并非属于它的存在方式,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具体地成为另一种思想借以形成、运行和表达的运动。根据所读的作者的速度调节自我,这不只是接近他,更是与他结合,赞同他最深刻、最隐秘的思想,感觉和生活的方式。普鲁斯特说: “在一切艺术中都有一种艺术家对于所要表达的对象的接近。”在一切艺术中,都有一种请求,请求与已经认同于表现对象的那个人认同。这如何能实现呢,若不是把所读的作者的存在方式变成自己的存在方式? 阅读,就是“试图在自己身上进行再创造”。根据普鲁斯特的另一说法,就是“试图在自我深处摹拟”书向我们显露并鼓动我们加以模仿的创造举动。
但是这种重复、复制、重新开始的举动究竟是什么? 这还不是批评行为,不过已是其开端,已是轮廓了,或为其正名,应称其为仿作。普鲁斯特之所以从初入社交界的时候起就如此频繁地沉醉于“模仿”的快乐,我们该知道这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初始活动的真正的、根本的性质。谁模仿,谁就不再是自己了。他从精神常规的网中逃脱,而这些常规有可能使他永远当它们的俘虏。他经由唯一可能的门(因为与他人谈论或从外面观察在这里全无用处)进入这个奇特的世界、所有的世界中最迷人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与他自己的世界最不相同,它是另一种思想在其中拥有宝物和根基的内宇宙。模仿、摹拟、仿作,这些都还不是“批评”,但已经是相像和重复了,这两个行动构成了批评思维的第一“阶段”。普鲁斯特对此理解得极为透彻。他对圣伯夫的最大不满是后者抱矜持态度,拒绝进入他所批评的作者所处的状态之中,并拒绝接受其观点。然而,真正的阅读、批评的阅读,并不在于简单的仿作。与所读的东西认同,就是立刻被移进一个独特的世界之中,那里的一切都是奇特的,却都具有最大真实的特性。一切都像是平等地拥有一种基本的个性。模仿一位作者,就是既支持他身上暂时的东西,也支持他身上本质的东西,就是同意在另一个人身上成为精神反复无常的狭隘或事件不可预料的多变常常使我们成为的那种人。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