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套装2册)
定价: 141.0
作者: 张维为,张维为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关于中国模式**有力的中国声音,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读中国与世界。
★《光明日报》光明书榜年度十大好书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书目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亲历百国现实,解读中国模式,强音表达中国信心。
★《中国震撼》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用中国声音,讲述中国崛起的精彩故事。
★为中国发展的正当性立言,用新的视角、新的事实看待中国崛起。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中国崛起”是这个时代精彩的故事,“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对数据的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坚实有力的理论表达,其总结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七大理念以及四大成就,是“中国模式”论强有力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读中国与世界,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中国人,你要自信》是张维为教授呼吁“中国信心”的演讲辑录。张维为教授看到,中国发生了真正的“崛起”故事,但在国际、国内话语中,存在对中国崛起不了解、误读、与事实不符的贬低。他基于自己走访百国的实地观察,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提供一种“中国故事”的新讲述,使大众更多维地认识到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更多地看到中国崛起的事实、背后的原因、未来的前景。
他特别提出中国不应该回避任何问题,“中国的问题都说得清楚,中国的问题都有解”,应该坦然面对质疑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回答。于此,国人应平视、正视国际大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对中国模式抱以更大自信,坚定地实践中国道路,推进进一步的中国崛起。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序 言 1
引 言 1
一章 不再误读自己
世界变化真快
这个崛起不寻常
从中国超越日本说起
GDP悖论
迈向一
第二章 中国的1+1大于2
“准发达国家”板块
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
“新兴经济体”板块
为什么中国的1+1大于2?
第三章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新的视角
重新认识中国
第四章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危机带来的思考
中国模式可能胜出
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
第五章 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
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
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
不被西方话语忽悠
“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
日内瓦激辩人权
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
第六章 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
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
印度民主综合征:“散、软、短、泛、粹”
第七章 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
二十年前的东欧
东欧今天怎么样?
重返匈牙利
东欧的“两个激进”
第八章 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
三大困境
民主品质为何不佳?
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
结语 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后记
附录 对谈·专访·演讲·书评
对谈
变动秩序中的中国与世界
—与福山对话“中国模式”(节选)
专访
论中国模式
—半岛电视台专访(节选)
演讲
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牛津大学演讲(节选)
中国做对了什么?
—《中国震撼》阿拉伯文版发式演讲
书评
李君如: 《中国震撼》的思想震撼
陈昕:理直气壮地研究“中国模式”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代序 中国人,你要自信
一部分 中国崛起
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三种中国” /
中国做对了什么? /
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
中国崛起与文明型国家的逻辑 /
“一带一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问与答】 /
第二部分 中国模式
百国归来的思考:中国模式及其国际意义 /
中国奇迹的剖析 /
中国模式与中国的制度安排 /
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 /
读懂中国政治制度的五个关键 /
三种力量的平衡比什么都重要 /
中国、美国、欧洲改革之比较 /
全球治理:从中国经验到中国方案 /
“一带一路”与中国模式 /
【问与答】 /
第三部分 中国话语
建构中国话语 /
反思西方民主 /
中国崛起背后的十个理念 /
讲一个有品位的中国梦 /
中国金融业需要一个聂荣臻 /
谈谈爱国主义和特朗普现象 /
人权之争 /
“普世价值”的普遍困境 /
互联网治理要靠协商民主 /
中国政治文化对国际人权保护的启迪 /
话语自信:回望六年前与福山的那场辩论 /
【问与答】 /
张维为,著,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主要著作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以及“中国三部曲”系列(《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
张维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主要著作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以及“中国三部曲”系列(《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是迷信书本,还是尊重实践?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给我们这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强烈的思想震撼……我们是削足适履、屈从西方的价值观;还是实事求是,总结中国文明复兴的经验?这是张维为的观察给中外读者引发的思考。
——陈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维为教授把自己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的事实拿来和中国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客观的。张教授既是再欧洲从事研究的学者,又有中国的生活背景,正视中国国情,他的视野可能是国内和西方学者都不具备的。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张维为教授为自己亲历一百多个国家的经历,结合对中国现实的观察,提出了“文明型国家”概念,丰富了“中国模式”的内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现实,已经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模式”更高远、更人性化。
——罗伯特·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中国三十年》作者
中国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精彩的故事,而我们时代会讲故事的人却都来自西方。这就导致了一个大的悖论——我们时代会讲故事的人无法理解这个时代精彩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中国人来提供中国视角。张维为教授帮了中国一个大忙,他及时地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崛起的精彩故事。
——马凯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张维为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发展的正当性立言。他用新的视角、新的事实看中国看得更深刻,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心。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透过张维为教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模式客观存在,有自己的逻辑,有重要的意义,理直气壮地研究中国模式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陈昕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总裁
中国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精彩的故事,而我们时代会讲故事的人却都来自西方。这就导致了一个大的悖论——我们时代会讲故事的人无法理解这个时代精彩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中国人来提供中国视角。张维为教授帮了中国一个大忙,他及时地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崛起的精彩故事。
——马凯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中国震撼(张维为作品)》
世界变化真快
这个世界变化真快。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担心外界的恐惧,不太愿意使用“崛起”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迅速发展,但外界却偏偏喜欢使用这个词。颇有影响力的美国媒体监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09年末,对全球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检索后发现:“中国崛起”竟是全球十年来热门的新闻主题,其被关注度超过美国的“9 · 11”和伊拉克战争。虽然这个机构检索的主要是英文文献,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整个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但作为当今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英文检索也许恰好反映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特别关注。
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在1992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中国还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大的出口国。过去三十年中,已有8 000多亿美元外资投资在中国,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 · 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作了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生命周期里翻了一倍的话,那么在中国当今这场现代化大潮中,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可翻7倍。
十年前,美国媒体还在指责中国银行系统坏账太多,而到了2010年,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五年前,八国集团每年开经济年会还能引来世界关注,但如今其功能已被二十国集团取而代之;一年前,西方学者还在预测金融海啸将导致中国大乱,但结果中国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成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有意思的是,虽然外界大都认为中国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但国内不少人则心存疑虑,一些人甚至一听到谈中国崛起,就有抵触情绪。2008年底,我赴印度讲学,回国后在报上和网上发表题为“印度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的文章,一位网友给我留言:为什么要和印度比?为什么不和东欧比?我回答:我不久前访问过华沙、布达佩斯,我感觉它们比上海落后至少十年。他又问:和华沙、布达佩斯比算什么?为什么不和纽约比?把中国大城市和纽约比,三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事,但今天真是可以好好比一比了。其实,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 · 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比较文章。2008年夏天,弗里德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运,之后途经上海返回纽约,他有感而发,写了篇很有影响的评论,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当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他写道:
当我坐在鸟巢的座位上,欣赏闭幕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
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运的准备工作,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他接着说:
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崭新的事实:就技术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的富裕
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以及大连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地区如今要比富裕
的美国更加先进。高楼大厦的建筑风格更加有趣,无线网络技术更加尖
端,道路和火车更加便捷美观。我再次重申, 这一切并不是靠发现石油,而是通过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得来的。
后他不无忧心地感叹:
我很不愿意对我女儿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弗里德曼可能对小布什太失望了,所以对小布什误导下的美国把这么
多生命、资金和时间都浪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强烈
挫折感。毕竟在不少方面,中国大城市仍不如纽约。以上海为例,至少在
金融业、公共文化空间和城市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上海与纽约还有距离,
但在许多方面,上海确实走到纽约前面了,甚至远远地走在纽约前面了。
在“硬件”方面,上海的机场、港口、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摩天
大楼、商业繁华的程度、美妙的夜景均比纽约好。在“软件”方面,上
海的社会治安、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也好于纽约,上
海市民的幸福指数也高于纽约市民。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的大城市确实很亮丽,但我们的城乡差距很大,
这个说法我是认同的。我们的城乡差距大于有发达国家,这也是我们下
一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要一叶障目,因为发达国家历史上
都经历过城乡差距扩大的棘手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渐
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尽管我们农村的现状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不
小的距离,但我们农村这些年发展亦很快,我们农村的总体水平明显地好
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关于这一点,我下一章中再谈。
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崛起?中国腐败情况确实
比较严重,这是又一个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大问题。但是从历史角度来
看,发达国家在自己工业革命的时候,也是腐败迅速滋生的时候。19世
纪的英国议员席位是可以买卖的;美国那个时候的经济主要掌控在史学家
称之为“强盗式贵族”(robber barons)的手中;卡内基和洛克菲勒这些大名鼎鼎的家族,都有很不光彩的发家史;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 · 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在其名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 (The Age of Capital: 1848—1875)中把当时的美国定性为世界上无法无天的地方,腐败猖獗,私人雇佣的“警察”可以任意处死犯,整个美国没有欧洲意义上的政府,结果人人自危,人人自卫,美国家庭至今拥有枪支的传统就始于那个时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特点也是大规模的官商勾结,今天日本许多大公司当年都是廉价卖给与政府有特殊关系者的。
美国学者塞缪尔 ·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中提出一个观点:“不论是在哪一种文化中,腐化都是在现代化进行得激烈的阶段为严重。”为什么一个国家现代化上升时期往往也是腐败上升的时期?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国家的法治水平和监管水平一时还跟不上,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大国崛起的阵痛,确实需要时日才能解决,而且即使解决了老的腐败问题,还会出现新的腐败问题。美国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就暴露出大量的“第二代腐败”问题,华尔街的金融欺诈和监管套利令人发指,祸害全世界。总之,反腐败是个长期过程,终我们还是需要通过法治建设、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等,才能从源头上和制度上决定性
地减少腐败。
从横向比较来看,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
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
(如人口在5 000万以上)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
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印
度、巴基斯坦、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更不要说腐败到骨
子里的很多非洲所谓的民主国家了。
中国环境污染得这么厉害,能算崛起吗?环境保护也是我们面临的一
个挑战,但我们不要太悲观。历史上,欧洲的污染可能比中国还要严重,
伦敦在1952年曾出现过一周内4 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欧洲的莱茵河
曾被宣布为死河,大量生物死亡,连游泳都不行。但后来欧洲通过大规模
的生态治理,还是走到了世界保的前列。中国只要下决心治理,可以后
来居上。其实,西方现在也开始发现中国模式在保领域内的优势:中国
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一旦认清了目标,其行动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很多。短短
几年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的贫富差距这么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45,甚至0.47,这能算崛
起吗?中国贫富差距确实比过去要扩大了很多,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
棘手问题,因为除了贫富差距本身扩大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强的“不患寡
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中国的发展可能会
遭遇挫折。但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贫富差距的问题。比方说,人们经
常引用的基尼系数,它只计算名义收入上的差别,而不计算中国相对贫困
的农村人口事实上所拥有的土地和房产的价值。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没
有进行过真正的土地改革,所以穷人的处境比中国要悲惨得多。中国的贫
富差距是相对差距,也就是说,低收入者的日子也比过去好多了,而高收
入者的财富增加得更快,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化属于不同性
质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二十年里,世界上70%的贫困人口
是在中国脱贫的。
我自己曾多次说过一个观点:你可以开车从北京或上海市中心出发,
往任何方向开,只要不开到海里去,不开出国境线,开20个小时,你会
看到很多的农村和城市,你把你一路所看到的贫困现象加在一起,可能会
少于你从印度的孟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南非的约
翰内斯堡市中心往城外开2个小时所看到的贫困。在那些国家,你会看到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绝迹的那种赤贫:几十万人居住的大片的贫民窟,
那种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赤贫。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赤贫人数
大幅下降,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
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
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但了解一点世界房产情况的人就知道:世界上大
概只有在中国,大学刚毕业就可以考虑买房子,女孩子更可以坦然地把拥
有产权房作为结婚的条件。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
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
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
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
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
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实事求是地说,国人在住房上的要
求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展示了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
飞快速度。不过,某些国际惯例恐怕还是有参考意义的。比方说,对于很
多人来说,应考虑先租房,有了积累再买房,当然房屋租赁市场需要更好
地规范。同时,考虑到中国人有世界强的置产传统,我们也需要探索解
决住房问题的新思路。比方说,我们可以把租赁和购房结合起来,租赁房
屋达到一定的年限,租户就能以优惠价格购买租赁的房子;我们也可以参
照1998年房改,启动某种形式的“全民低保障住宅制度”(如以建筑成
本价加一些条件把低保障住房售给适合条件的年轻家庭),从而在更大
的范围内形成世界上庞大的有产阶层。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对中国的长
治久安非常有利,对于拉动国内经济和消费也是有益的。
今天的中国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在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
阔的国家里全面实现现代化确实不容易。但是总体来看,过去三十年内,
中国在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不愿意
说自己崛起,结果却赫然崛起;中国讲韬光养晦,结果却有不少作为;中
国说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实际上今天世界到处都可以兑换人
民币;中国总是说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但相信这个话的外国人似乎在不
断减少;中国人不太愿意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但全世界都在谈论这
个话题。中国人谋长远,沉得住气,谦虚谨慎,以静制动,但不管你说还
是不说,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的崛起还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震撼。
《中国人,你要自信(张维为作品)》
代序
中国人,你要自信
过去三十多年,对中国的预测,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但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过去,我们回头一看,乐观的几乎都是对的,悲观的几乎都错了。
十八大召开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邀请我去他们演播室。这个主持人很有意思,她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张教授,你觉得中共还会有十九大吗?当时十八大还没有召开,即将召开。我笑了,我说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对中国的政治预测,哪一次是对的?我说我都记不起来,我一个人的预测都比你们预测得准。有相当一部分的西方媒体人、西方学者,思想里还是一种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只要你和我西方做得不一样,你就不对,你就要走衰,你后要崩溃。
大家知道“历史终结论”是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先生提出的,他跟我有过一场辩论,2011年时在上海。我说以我对美国的了解,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政治改革的迫切性绝不亚于中国,实际上我觉得比中国还要迫切。现在我们这个辩论已经将近4年过去了,我的观点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更加细化、更加深化了。但福山先生,在新的一期《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标题就是America in Decay(“衰败中的美国”)。我看了这篇文章,说这文章95%不用任何修改,登在《人民日报》上没有问题。
我之所以谈问题比较自信,恐怕跟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年轻的时候,我在中国基层工作过,在上海当过3年工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非常荣幸,我又有机会直接为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邓小平,做了很多次的翻译。我接触过中国的基层,也接触过中国的高层。
我一次出国是泰国曼谷,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这么发达,先上海至少20年。我一次看到超市,一次看到高速公路,一次看到晚上九点钟商店还开着。当然今天,去过曼谷的人都知道,它落后上海至少20年。
我在西方长期生活过,所以西方很多忽悠我是不会上当的。我在那儿用过律师,用过会计师,交过税,打过官司,买过地,建过房子等。总的感觉是,西方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客观存在的。而现在,它体制中的短处,开始越来越多地压倒它的长处。
我走了100多个国家之后,有一个很深的感觉,中国已经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但我们相当大的一个人群,特别是知识界、媒体界,很多人不自信,总觉得还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彼岸世界,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有一次在上海一所大学里讲课,讲中国崛起,一个青年教师提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他说张老师啊,听完你的讲座,感觉好像中国人生活得都很幸福,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移民呢?你能不能劝他们不要移民,待在中国?我也笑了,我说你这个问题可问对人了,我说我可不做这样的傻事情,我鼓励他移民。因为我做过一个小小的研究,就是至少70%的人,出国之后会变得更加爱国,不管他加不加入那个国家的国籍,一出国,就爱国,效果比党的教育还要好。
我仔细查了有关移民的数据,我们现在移民还非常之少,过去3年平均的移民数,每年是19万。一年19万是什么概念?小小的波兰,还是所谓的民主国家,人口才4000多万,去年移民了50万。
我说这是“围城现象”啊。如果你想移民美国的话,给你支个招,我对纽约还算熟悉,恐怕不亚于上海。我说这样吧,你可以从上海的浦东机场,到纽约任何一个机场——纽约有3个机场,现在跟上海联系比较多的是纽瓦克机场,你先感受一下,什么叫作从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美国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怎么跟中国比?如果你有胆量的话,试一试,敢不敢在纽瓦克这个镇,就像我们虹桥一样是个镇,住一夜,我住过,体验一下你晚上敢不敢出去。我一个朋友在纽瓦克一个医学院做过博士后,我问他你这个医学院怎么样?他说不错的。我问哪个专业是好的?他说枪伤科,天天有火拼么,枪伤科就发达了。
对美国,你只要稍微有点对这个国家的常识,就知道这个国家由三个世界组成: 第三世界、第二世界、一世界。如果你不幸地坠入美国的第三世界,对不起,我估计你的寿命和非洲人均寿命差不多,50来岁。如果你像我们很多留学生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美国所谓的第二世界,成为中产阶级,你问问这些人,过去20年,实际收入有没有增长?买了房子的话,房子有没有增值?对以后在美国的退休生活有没有信心?我不是说美国什么都不好,美国有很多地方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应该平视美国,平视西方,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这样可以防止被西方、被美国忽悠。
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要被西方、被美国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埋怨我们:“一手好牌,当时的好牌,怎么打成了那个样子?”我觉得中国的进步无疑是世界上大的,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过的。我们脱贫的人数,占世界脱贫人数的70%,我们的成就恐怕超过有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就的总和。现在我们看经济总量,保守的估计,10年之内,根据官方汇率计算的GDP,应该会超过美国。
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这是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就是你的货币实际能够买到多少东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的报告,今年,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已经是世界大的经济体。但是有些人还是不自信,说这个没什么了不起啊,即使超过美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对不对?人均GDP还是美国的1/4。我说你换一个指标系统,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经常用两个不同的指标来看世界各国,一个是家庭净资产,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家底到底有多厚。老百姓的房产、股票、债券、储蓄等加在一起,去掉有的债务,有多少净资产?我现在看到的,美联储每年都出报告的,2010年,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水平是7.73万美元。有人说美国人资产怎么就这么一点呢?实际上美国这个国家是债务型的国家经济,老百姓个人消费也是债务型的消费,把债务都去掉以后,资产确实不是特别高,这个水平和中国今天的家庭净资产,差别已经不是很大了。
第二个重要的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中国现在是75岁,美国是78岁,就比中国多3岁。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且我们整个发达板块,北京上海都是82岁,纽约才79岁,这个79岁还是近的,前两年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为什么名义GDP、人均GDP美国比中国高,但实际上家庭净资产和人均预期寿命差距不是很大?一种解释,我觉得邓小平讲过一句很好的话,我亲耳听他讲过,他说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人民得到的实惠可能会比较多。
第二种解释就是,富的100个中国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富的二三十个美国人可以左右白宫。就这么简单。因为现在美国连竞选的政治献金都不封顶了,个人捐款也不封顶了,那就不是Democracy,是Moneytalkracy,不是民主,而是“钱主”,是“钱主”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老百姓生活怎么改善?
但是我们国内一些人还是不自信,西方还是天天在骂我们,骂我们用的多的是什么?“我们是民主国家,你是专制国家。”民主与专制,这是西方一个主要话语。所以我们讲超越美国、超越西方,不仅是经济总量,不仅是百姓财富,而且也是话语的超越: 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
2013年3月,我们一个小组去德国首都柏林开会,BBC正好在播一个电视节目,叫Freedom 2014(《自由2014》)。里面一个退役的宇航员,拿着一张他在冷战时期拍的照片,跟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冷战时期我从外太空拍的柏林的夜景。东柏林,是黯淡无光的,西柏林则非常明亮。这说明了什么?”他说,“一边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另一边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但我们这些从上海到柏林的同事,一到柏林就觉得: 这个机场怎么这么小啊?确实,中国已经找不到这么简陋的机场了;柏林街道上的商店空空荡荡,没有人气;柏林的夜景比上海差太多了,一个天一个地。如果一定要套用这个宇航员的话语,那么也可以说,今天中国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德国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
实际上,我想关键不在于一个国家——德国或中国——是“民主还是专制”,而是“民主与专制”这个话语,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已经远远不能解释我们这个非常复杂而又非常精彩的世界了。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新的话语来代替这个范式的话,我想就是“良政还是劣政”,英文中“良政”叫good governance,“劣政”叫bad governance,就是国家治理的好坏,良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西方制度下有一些国家治理得还可以,有些则治理得非常糟糕。“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我把中国也放在这一类,虽然我们有很多问题,但是经得起国际比较。关键是“劣政”也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可以举出100个例子,从阿富汗、伊拉克、海地、利比里亚到所谓的发达国家,已经破产的希腊,我到希腊的时候就说了,我们可以从上海派个团队来帮你治理,因为治理水准太低了;冰岛也破产了,也是所谓发达国家,我也去过,没有治理好。
我们讲超越,实际上还有一个政治制度的超越,政治制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产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八大的时候,《纽约时报》的编辑给我来了一个邮件,说张教授,能不能写篇评论,我这篇评论的标题是“选贤任能挑战西方民主”。我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我说,你看一下中国十八大产生的高执政团队,政治局常委们的履历,基本的要求是两任省委书记。也就是说,他们至少治理过一亿人口,而且要有政绩。你看一下习近平,他治理过三个省(直辖市),当一把手,福建、浙江、上海,这三个省(直辖市)的人口加在一起,大约是一亿两万;经济规模加在一起,接近印度的经济规模。治理过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经济板块之后才进入了政治局常委,然后又给他5年的时间熟悉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方方面面,后再出任党和国家的高领导人。这个制度是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你怎么能比?
西方媒体很有意思,我对西方政治制度批评得比较尖锐,但是正因为你批评得比较到位,它有时候还不得不引用你。2014年3月,自由主义的旗舰杂志《经济学人》发表一篇封面长文,标题就是“民主出了什么问题”(What's gone wrong with democracy)。里边引用了我的一个观点、一句话,说是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说: 美国政治制度有太多的问题,老是选出二流的领导人。我是讲过这个意思的话,但它引用得不准确,我讲的是老是选出三流的领导人。
尽管中国明显的在赶超的路上做得相当不错,但是西方和相信西方这些政治理论的人还是觉得,他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今年6月,复旦大学和牛津大学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研讨会,我介绍我理解的中国模式,他们的一些学者还是质疑,质疑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等。我说我们可以竞争,你坚持你的模式,我坚持我的模式。我的模式不管怎么样,它逐步演进、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改革,自我调整。我说你们一定要了解一个基本的事实,今天的中国,每3年创造一个英国,所以我说我们一点都不害怕竞争,一点都不害怕模式竞争,一点都不害怕制度竞争,特别不害怕政治制度竞争。
后就是我的结论,很简单,七个字: 中国人,你要自信。让我们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谢谢大家!本文为作者2014年12月在上海所做一场题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演讲讲稿,此次演讲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产生了大的影响,其内容也正是本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