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BBC科普三部曲(印章版)伊恩斯图尔特等著樊登尹烨李永乐动人解读入选2020年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随书附赠解读课程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伊恩·斯图尔特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伊恩·斯图尔特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
    • ISBN:9783426899224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书名: BBC科普三部曲

    定价: 330

    作者: 伊恩·斯图尔特 等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12

    装帧: 精装

    1. 、樊登、尹烨、李永乐动人解读,给孩子浪漫的自然博物科普。BBC自然纪录片标杆作品,科普典范,豆瓣平均高达9分。

    2. 中文版十周年典升级,BBC官方致敬。中国科学院专家逐字审订,内容及数据修订50%以上,补充近年前沿新发现。比如2021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49%,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一天达到了80亿等,地球的第五大洋等等。
    3. 价值升级,随书附赠同步解读课程,中国科学院专家倾情讲解地球、海洋和动植物生命的故事与知识。
    4. BBC科普三部曲入选《育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被科技部评选为“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之一。
    5. 打破词条式、碎片化科普形式,700多张精美照片和科学示意图,实景还原自然之奇妙,科学之趣味。用探险故事带领孩子领略我们的地球、海洋和动植物世界,开拓眼界。

    BBC科普三部曲是一套典的自然博物科普书,包括《地球:行星的力量》《海洋:深水探秘》《生命:非常的世界》,也是BBC标杆记录片同步书,入选《育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被科技部评选为“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之一。

    三本书结合科考队的探险经历与故事,分别从地球、海洋和动植物的角度,呈现丰富多彩、全面动人的自然博物知识。遥望星空,向往海洋,探索生命,人类的浪漫不止于此,也永无止境。

    其中《地球:行星的力量》讲述了BBC运用高端拍摄科技,历时3年,远赴世界各地,探索地球如何运转的科考经历。书中逐一介绍了塑造地球并维持生命的五种力量:撞击、火山、大气、海洋和冰川,用令人震撼的图片和科学发现,诠释关于地球的诞生、生命和未来的史诗故事。
    《海洋:深水探秘》讲述了一支由海洋考古学、海洋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他们对地球上7大地区海洋、1000多处海底进行了所有的深度探索。全书配有150多幅实地拍摄的图片,向我们揭示了神秘的海洋景象,提供了关于这一庞大水下世界富有启发意义的知识,指引着人类进一步解开深海之谜。
    《生命 :非常的世界》讲述了大自然中130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通过探寻那些海洋里、陆地上或天空中的动植物的生活,以及它们超凡的生存繁衍策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呈现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和创性。

    《地球:行星的力量》
    序 言
    一章 撞击
    第二章 火山
    第三章 大气
    第四章 海洋
    第五章 冰川
    第六章 地球

    《海洋:深水探秘》
    序言
    引言
    一章 地中海:西方文明的摇篮
    第二章 大西洋:阿特拉斯之海
    第三章 科特斯海:地球水族馆
    第四章 印度洋:宁静与风暴
    第五章 红海:希望之海
    第六章 南冰洋:小海洋,大能量
    第七章北冰洋:地球的气候控制员

    《生命:非常的世界》
    序言
    生物分布地图
    一章 神奇的海洋生物
    第二章 神话般的鱼
    第三章 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第四章 富有创造力的昆虫
    第五章 蛙类、蛇类及蜥蜴类
    第六章 聪慧的鸟儿
    第七章 大获全胜的哺乳动物
    第八章 热血的狩猎者
    第九章 聪明的灵长类动物

    伊恩·斯图尔特 等,著,BBC三部曲作者均为相关学科专家和纪录片制片人,实际参与纪录片拍摄与科学探索的亲历者。均由中国科学院专家逐字审订。

    《地球》作者:
    【英】伊恩·斯图尔特(Iain Stewart),地质学家,苏格兰皇家地质学会会长,普利茅斯大学地质学教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地质项目学术委员。
    【英】约翰·林奇(John Lynch),BBC科学历史组主任。作为制片人和导演,选题涉猎广泛,制作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纪录片,包括获得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的《BBC费玛后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等。

    《海洋》作者:
    【英】保尔·罗斯(Paul Rose),职业潜水员、极地向导、登山家,英国南极考察中心的基地指挥官、美国海军潜水训练项目负责人。他参与制作并主持了多部BBC纪录片,包括《海洋》(Oceans)等。
    【英】安妮·莱金(Anne Laking),BBC执行制片人,她的纪实和科学类纪录片曾获得包括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英国皇家电视学会奖(Royal Television Society Awards))在内的诸多奖项。

    《生命》作者:
    【英】玛莎·霍姆斯(Martha Holmes),海洋生物学博士,BBC 纪录片制片人,作品包括、《蓝色星球》(Blue Planet)、等。
    【英】迈克尔·冈顿(Michael Gunton),动物学博士,加入 BBC 自然历史组以来,先后参与制作了《生命之源》(The Trails of Life)、《自然世界》等纪录片。

    “BBC科普三部曲”是一套经典作品,中文版出版已有10年。它打破了碎片化、词条式的阅读,以系统、动态、纪实的手法,展现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告诉我们自然力量如何塑造了地球和生命的奇迹。但是,我们对海洋的了解还不到5%,3000万种动植物终生都在为生存而奋斗。我推荐这部鲜活的自然历史科普作品,给所有热爱大自然和这个星球的人!
    —— 郑永春 行星科学专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奖获得者

    《地球:行星的力量》

    序言
    切尔斯基是俄罗斯东北部的一个城镇。这里寒冷而偏僻,是地球上荒凉的地区之一: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泥地、沼泽和湿地。这里就是西伯利亚冻土带。切尔斯基位于一片泥炭沼泽区内,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封的,其面积和法国相当。目前这里的人口仅有2 万,许多是当地的雅库特人,他们以放牧驯鹿为生。

    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洲,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比这儿更荒凉了。这个地区因其寒冷和偏远而得名,因此,曾被选为战俘集中营。在这里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犯人监禁起来,因为他们无处可逃。如今,集中营已不复存在,但是,这块土地却仍然具有惩戒的意味。没有充足的理由,一般人是不会去那里的。但对科学家而言,该地区可能会对探索地球的未来起到关键作用。

    西伯利亚的夏天是短暂的。其间,冰封的地面融化开来,冻土带变成一块由湿地和湖泊组成的浸过水的“拼布”。血湖位于切尔斯基市郊,它的名字源于该地区关于古拉格的可怕的历史。冬天,就像这里有的湖泊一样,血湖也会全部冻结,湖面上覆盖着不透明的灰白色冰层,大约1 米厚的冰层能够安全地承受一个人或一辆雪地摩托车的重量。但是,有一年春末我去那里的时候,发现湖面的冰层变得很薄,比之前更容易脆裂了。而且,湖面边缘出现了深色的斑块,薄薄的冰面已经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了。我们可以看到封在冰层下面的气穴,以及从湖水深处不断往上冒的小气泡—血湖像是在装死,它微弱地呼吸着,像是在等待着从那冰冷的坟墓中解脱出来。然而,这些并不是普通的空气气泡。如果将冰层刺穿,然后用火焰对准咝咝冒出的气体,一股炽热的气流就会喷射出来。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熊熊的火焰就会照亮极地的夜空。火焰和周围的落叶松林一样高,像是有几百升气体在燃烧。前行几米,你很快便会发现其他气穴。在那里,你可以重复相同的实验。实际上,这个地区几乎有的湖泊都会排放出同样奇怪的气体:一种无色、无味、极易燃烧的气体,这些都足以说明西伯利亚冻土带正在泄漏甲烷。

    甲烷是地球上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或许不像二氧化碳那样广为人知,但它的危害也很大:同等质量甲烷在大气中吸收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21 倍。这就是说,即使甲烷的泄漏量相对较少,也有可能对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自上个冰期以来,西伯利亚地区的甲烷就一直被封在多年冻土层中。只有上面大约半米厚的冻土层会在夏天融化,又在冬天重新结冰,而其下深达1 000 多米的地层却是永久冻结的。自一万年前的冰期以来,只有极少量的甲烷从这块冰封的土地下面逃逸出来,但是现在,这里的热量似乎已经被调高了。

    在地球上,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得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快。在阿拉斯加,春天的到来比半个世纪前提前了两周。自1950 年以来,内陆气温升高了2℃,多年冻土层的气温上升了2.5℃。西伯利亚可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变暖。在过去10 年中,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3℃。同样,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使用卫星观测以来,这里的春天大约每年提前—天。从阿拉斯加横跨加拿大北部,再到西伯利亚地区,你会发现多年冻土层正逐渐变成泥浆,坚固的地基塌陷,致使公路和建筑物下沉断裂。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冰封的河流原本充当着公路,如今可以在上面开车行走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沼泽,而且每年都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当西伯利亚多年冻土层融化的时候,那里的甲烷就会喷涌而出。

    据估计,西伯利亚多年冻土层中的甲烷含量是地球陆地甲烷总量的1/4。这里的湖泊正在融化,甲烷也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泄漏。更糟糕的是,随着冻土带的气温逐渐升高,积雪的覆盖面也不断减少,这样一来,冻土带融化的速度会更快,因为裸露的土壤会吸收太阳的热量,而不是像积雪那样把热量反射回太空。一旦酝酿已久的甲烷找到突破口,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外排放,永不停歇。

    这听起来像另一个全球变暖的恐怖故事,不同的是,许多地质学家认为在此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有人认为,大约5 500 万年前(早在冰期以前),数万亿吨甲烷从海底沉积物中逃逸出来,又在大气层中聚集了数千年,导致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从18℃上升到了24℃② ;相比之下,目前全球平均温度大约是15℃。所以,在当时整个世界都被改变了。湖水蒸发,很多海洋消失,森林变成灌木林,灌木林再变成荒漠。极地冰川融化,北冰洋的温度变得和今天的热带海洋一样高。北极圈的松林痕迹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在暖流的作用下,这些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而现在,只有一些地衣和苔藓能在这里存活。动物向新大陆迁徙,到达那些曾经被冰川或海水阻隔的地区。但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气候的变化,海洋遭受毒害,海水深处缺氧,造成数百万海洋生物死亡,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今天,我们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促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且比5 500 万年前上升得更快。如果气候的变化也将封存在北冰洋多年冻土层或海底沉积物中的甲烷释放出来,那么,全球变暖的速度就会超出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以前发生过的情况很可能再次发生。

    近几十年科学家才开始探索地球对人类强加给它的变化究竟会敏感到何种程度。要使生命能够在地球上存活,就需要有稳定的气候,而这有赖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隐形的动态网络连接。海洋、陆地和大气这些元素组成了这个世界,它们表面上相互独立,但事实上,它们就像安装在一台复杂机器上的齿轮一般紧密地配合运转,并设法通过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不
    断交换来维持气候平衡,从而使地球成为宜居星球。但问题是我们这个相互连通的世界不仅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变的,即使系统中的某个部分发生一些看似微小的变化,比如从融化的西伯利亚沼泽中泄漏出来的甲烷,也能通过相互之间的连锁反应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空气革命
    18 世纪60 年代,英国机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开始修补一台设计巧妙但效率低下的蒸汽机,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开启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工业时代,还是一个新的地质时代。

    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设计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煤、铁的使用量开始爆炸式增长,工业产品的生产迅速扩大,新的运输方式不断涌现。虽然工业革命的专业技术在全球飞速传播,但是它所具有的更多潜在作用还处于积累阶段。自18 世纪80 年代以来,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封的荒原上就覆盖着层层积雪,它们记录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增加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缓慢,却是显而易见的。大约在同一时期,湖泊里的淡水生物开始适应全球范围内新的化学变化。现在,许多科学家把18 世纪后25 年当作一个关键时期,因为那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人类在地球自然力的支配下生活了几千年,现在终于
    开始掌控这个星球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有些科学家所说的新地质时代:人类世。

    当工业激烈扩张的时候,有些人已经预见到这个世界可能会发生改变。事实上,“温室气体”这个看似非常现代的概念,却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瑟夫·傅立叶于19 世纪20 年代提出的。傅立叶在当时就认识到,地球所吸收的来自太阳的热量和它发射回太空的热量并不相等。他还意识到,这种不平衡有一部分是大气层造成的,在大气层的作用下,发射回太空的热量不能完全散发出去,因此,地球表面变得越来越暖和。如今我们都知道,这种温室效应对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它,全球气温将会下降到-18℃,而不是现在的15℃。当时,傅立叶是一个推测出人类活动很可能对储存在大气层中的热量的多少产生影响的人,尽管他还不能非常确定其中的原理。19 世纪50 年代,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的计算更接近了傅立叶的推断:大部分热量被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了,而这部分气体加起来仅占大气的1%。

    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么回事,因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位于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顶的某个气象观测站一直准确记录着这一情况:自1958 年以来,这扇“天空之窗”收集了充分的证据,证明了我们的星球一直处在变化中。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稳步上升了大约22% ,目前还在以每年约2ppm 的速度增长,并于2007 年2 月达到384ppm ,即每100 万个干洁空气的分子中含有384 个二氧化碳分子。这个含量看似微小,却意味着二氧化碳含量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37%,也说明当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280ppm。我们测量了以前封存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气体,并通过气泡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到这一点。实际上,这份关于大气层的冰封档案至少可以追溯到65万年前(早在我们能够准确计量时间的时候)。相比之下,今天的二氧化碳达到了有的浓度值。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