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伤寒论集注/伤寒论纲目/伤寒贯珠集/伤寒来苏集/伤寒溯源集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条辨 中医经典跟读名师手记伤寒辑上海科学技术
¥ ×1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伤寒论集注 |
作 者: | [清] 高士宗,纂集,吴颢昕,笺注 著,[清] 张隐痷,[清] 高士宗,纂集,吴颢昕,笺 注 |
定价: | 58.00 |
ISBN号: | 9787547854518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两千多年来,历代医家应用、研究《伤寒论》的注家汗牛充栋,其中清代名家张志聪及其弟子高士宗纂集的《伤寒论集注》一书首创六经气化说,并以五运六气、标本中气之理全面注解《伤寒论》,是《伤寒论》注家中气化派代表作。 |
内容介绍 |
本次笺注,以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为引,力主从临床应用出发,结合当今伤寒名师写就的手札笔记,从“注文浅释”“医理探微”“临证薪传”“案例犀烛”四个方面,对注文中的医理、辨治思路、应用要点、存在争鸣处进行诠释与解读,使《伤寒论》深厚的理论更加通俗易懂,使读者在名师的点拨下领悟经典的含义,明确方药理论的应用思路。 本书以笺注形式全面深入诠释《伤寒论集注》的著作,希冀读者能在作者的心得体会中全面、深入领悟张志聪注解《伤寒论集注》之宗旨,汲取《伤寒论》精华,提升临证能力。 |
作者介绍 |
[清]张隐庵 注释,[清]高士宗 纂集;吴颢昕 笺注。 吴颢昕,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与内经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孟景春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多年。曾讲授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选读、内经理论与临床、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授课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部省级以上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十多篇(本)。 |
目录 |
伤寒论张隐庵原序 凡例 伤寒论卷第一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一
桂枝汤方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二越脾一汤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葛根汤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麻黄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干姜附子汤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桂枝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五苓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伤寒论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
小柴胡汤方 小建中汤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加芒硝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抵当汤方 抵当丸方 大陷胸汤方 小陷胸汤方 文蛤散方 白散方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十枣汤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附子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旋覆代赭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瓜蒂散方 黄芩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连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炙甘草汤方 伤寒论卷第三 辨阳明少阳病脉证篇第三
调胃承气汤方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白虎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 猪苓汤方 蜜煎、土瓜根、猪胆汁导方 茵陈蒿汤方 麻仁丸方 栀子檗皮汤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辨少阳病脉证篇
伤寒论卷第四 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少阴病脉证篇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连阿胶汤方 附子汤方 桃花汤方 吴茱萸汤方 猪肤汤方 甘草汤方 桔梗汤方 苦酒汤方 半夏散及汤方 白通汤方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真武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四逆散方 四逆汤方 辨厥阴病脉证篇
乌梅丸方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麻黄升麻汤方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白头翁汤方 伤寒论卷第五 辨霍乱病脉证
理中丸方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
烧裈散方 枳实栀子汤方 牡蛎泽泻散方 竹叶石膏汤方 辨痉湿暍病脉证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 辨可发汗病脉证 辨不可吐病脉证 辨可吐病脉证 辨不可下病脉证 辨可下病脉证 伤寒论卷第六
辨脉法 平脉法 伤寒论本义附卷末 伤寒六气会通论略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伤寒论纲目 |
作 者: | [清] 沈金鳌,辑,王振亮,笺 注 |
定价: | 78.00 |
ISBN号: | 9787547854655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内容介绍 |
《礼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之书虽不包括《伤寒论》,然而作为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历代研习者不乏其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伤寒论》文字古奥,言简意赅,注解者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学习《伤寒论》同时择取各家论著,去粗取精,不失为一条捷径。 纲目者,纲举而目张之意,《本草纲目》《医学纲目》俱是此意,本书作者亦取是意,起名为《伤寒论纲目》。《伤寒论纲目》内容以仲景原文为纲,选取历代医家经典论述为目,间附己见。全书分十六卷,卷首为总论,分述六经主证、阴阳、表里、传变、愈解等。卷一至卷十五为六经内容,作者未遵原文次序,以六经症状分篇归类加以论述。卷十六包括阴阳易、瘥后劳复食复、妇人伤寒等篇,且附入《金匮》百合病、狐惑病、阴毒、阳毒四篇内容。十六卷卷末为平脉、辨脉篇内容,作者仅取魏荔彤《伤寒论本义》加以诠释。全书经纬分明,条理清晰,言语中肯,大有裨于《伤寒论》的研究学习。 《<伤寒论纲目>应该这样读》本书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
作者介绍 |
[清]沈金鳌 辑 ;王振亮 笺注。王振亮,教授,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仲景医药研究所所长,仲景教学名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任兼伤寒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红十字会中医惠民行动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传统医药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仲景国医教育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是国家级一流课程《伤寒论》负责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8篇,主编或独著学术著作14部,参编著作11部。 |
目录 |
自序 凡例 卷首总论
脉症总论 六经主症 阴阳 附录: 楼氏节候用药 附录: 李氏大法 表里 表症 里症 半表半里症 表里俱见症 无表里症 传变 愈解 卷一太阳经症
太阳经脉
附: 东垣辨脉 风伤卫寒伤营 附录: 胃风论 附录: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论 发热 卷二
恶热 恶寒 恶风 振战栗 身热恶寒 身寒恶热 热多寒少 下之热不退 头痛项强 头眩郁冒 摇头直视 附录: 伤寒看目法 目中不了了 卷三
身摇 身痒 身疼 百节疼痛 筋惕肉 附录: 筋骨四肢辨 胁痛 结胸
脏结 痞 胸胁腹胀满痛 腹中雷鸣 动气 卷四
少腹硬满 奔豚 烦躁 咳嗽 喘 呕吐 可吐 不可吐 渴 惊 悸 卷五
痉 瘛疭 不仁 发黄 如疟 鼻衄 鼻鼾鼻鸣 吐血
畜血 下血 便脓血 卷六
嗜卧 不卧 无汗 自汗 盗汗 附录: 李氏汗后不解治法 可汗 不可汗 自利 协热利 小便自利小便数 小便不利 小便难 遗溺 卷七
过经不解 合病 并病 附录: 今时皆合病并病论 两感伤寒 伤寒坏病 温病 温毒 风温 温疟
温疫 附录: 寒疫、时疫论 暑暍 湿痹 风湿 头中寒湿 湿热 湿温 风寒湿杂合病 附录: 雾露论 卷八阳明经症
阳明经脉 潮热谵狂 潮热 热入血室 谵语 郑声 头痛 头眩 郁冒 卷九
直视 呕 吐 哕 干呕 欲吐 咳逆 喘
渴 漱水不欲咽 鼻燥 口舌燥 咽燥 舌苔 附录: 相舌秘法 心下逆满鞕痛附心痛 懊 烦躁附怫郁 虚烦 短气 不得卧 身痒 身重 卷十
循衣摸床 自汗 盗汗 头汗 额汗 手足汗 畜血 发狂 发黄 便脓血 大便先鞕后溏 不大便 可下 不可下
小便自利 小便数 小便不利 小便难 卷十一少阳经症
少阳经脉 寒热往来 面色 头痛 耳聋 目眩 口苦 咽干 附录: 察口唇法 附录: 察耳察目法 结胸 卷十二
痞满 胁满 腹痛 呕 发斑 附录: 三阳治法总要 附录: 理伤寒条论 卷十三太阴经症
太阴经脉 寒实结胸 腹满 腹痛 吐利
汗后寒热不解 附录: 三阴病或热或寒辨 发黄 卷十四少阴经症
少阴经脉 表热里寒 表寒里热 面色 头痛眩冒 鼻衄 咳悸 渴 漱水不咽 咽痛 咽干 口燥附不能言 烦躁 腹痛 身痛 踡卧 但欲寐 不得卧 手足厥逆 附录: 厥与四逆不同论 附录: 伤寒阴阳、寒热二厥辨 手足温 急温症 呕吐 下利 便脓血 下利清谷 小便利 小便不利附小便难
卷十五厥阴经症
厥阴经脉 吐蛔 除中 气上撞心 胸胁满痛 腹满痛 少腹满急 囊缩 手足厥逆 附录: 手心、手背辨 热利下重附下利 便脓血 卷十六
伤寒后症 阴阳易 瘥后劳复食复 诸寒热症 瘥后诸病 附: 王肯堂补遗瘥后十四症 又附: 陶节庵书所载瘥后症二条 妇人伤寒 附录: 妊娠伤寒治法 附录: 妇人伤寒妊娠服药例 附录: 产后伤寒治法 伤寒所属诸病 百合病 狐惑病
阴毒 阳毒 仲景辨脉平脉 辨脉篇 平脉篇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伤寒贯珠集 |
作 者: | 注 著,[清] 尤怡 编,周春祥,张静远,笺 注 |
定价: | 40.00 |
ISBN号: | 9787547854501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内容介绍 |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 《<伤寒贯珠集>应该这样读》本书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
作者介绍 |
[清]尤怡 编注,尤怡是清代著名医家;周春祥、张静远笺注。 周春祥,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明基医院中医部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级研究生优秀课程负责人。世界中医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学会会员,世界自然医学会联合总会副主席,南京自然医学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江苏经方分会会长。擅长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中医药调治。参与国自然及部省级课题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张静远,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科骨干教师、研究生优秀课程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会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江苏经方分会副会长,南京自然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医经典教学、科研及中医干支(时空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参与国自然及部省级课题7项,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
目录 |
自序 凡例 伤寒论翼自序 伤寒论注卷一
伤寒总论 太阳脉证 桂枝汤证上 桂枝汤证下 伤寒论注卷二
麻黄汤证上 麻黄汤证下 葛根汤证 大青龙汤证 五苓散证 十枣汤证 陷胸汤证 泻心汤证
抵当汤证 火逆诸证 痉湿暑证 伤寒论注卷三
阳明脉证上 阳明脉证下 栀子豉汤证 瓜蒂散证 白虎汤证 茵陈汤证 承气汤证 少阳脉证 柴胡汤证 建中汤证 黄连汤证 黄芩汤证 伤寒论注卷四
太阴脉证 三白散证 少阴脉证 麻黄附子汤证 附子汤证 真武汤证 桃花汤证 四逆汤证上 四逆汤证下
吴茱萸汤证 白通汤证 黄连阿胶汤证 猪苓汤证 猪肤汤证 四逆散证 厥阴脉证 乌梅丸证 白头翁汤证 热厥利证 复脉汤证 阴阳易证 诸寒热证 伤寒论翼卷上
全论大法第一 六经正义第二 合并启微第三 风寒辨惑第四 温暑指归第五 痉湿异同第六 平脉准绳第七 伤寒论翼卷下
太阳病解第一 阳明病解第二 少阳病解第三 太阴病解第四
少阴病解第五 厥阴病解第六 制方大法第七 伤寒附翼卷上
太阳方总论 伤寒附翼卷下
阳明方总论 少阳方总论 太阴方总论 少阴方总论 厥阴方总论 六经方余论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伤寒来苏集 |
作 者: | [清] 柯琴 编,撰,赵鸣芳,方令,笺 注 |
定价: | 68.00 |
ISBN号: | 9787547854495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王庆国、刘力红推荐伤寒注本!不是简单注释,这是首次伤寒注本笺注形式!跟读名师读书笔记,读医理、读辨证思路、读方剂方药运用,这是领悟经典、运用经典的阶梯与捷径。 |
内容介绍 |
《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医家柯琴撰著,包括《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柯氏首次以证名篇,重新编次,纲举目张,条理井然,使仲景之作,从此一新,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可谓贡献卓越。本书批诸注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 《<伤寒来苏集>应该这样读》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
作者介绍 |
目录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伤寒溯源集 |
作 者: | [清] 钱潢 著,张喜奎,朱为坤,李灵辉,梅之凌,笺 注 |
定价: | 76.00 |
ISBN号: | 9787547854624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内容介绍 |
《伤寒溯源集》在编次上首先列"阴阳发病六经统论"一篇,将仲景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列于六经之首,作为总纲。然后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排列六经,每经皆按先正治法、后变法的顺序编排,以法类证统方,对各篇原文详予注释,释文遵从《灵》、《素》之旨,选取成无己以来历代注家之精微,本着"合者择之,谬者摘之,疑者释之,混者晰之"的原则,而有所补阐、辨正,每方均有方论、析义、辨误、论治,务使读者能明立法之意,用药之因,从中领悟仲景理法制方之妙,体现了钱氏"以法类证统方"的治伤寒的学术特点。 《<伤寒溯源集>应该这样读》本书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
作者介绍 |
目录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注解伤寒论 |
作 者: | [汉] 张仲景,原 著,[宋] 成无己,陈宁勇,濮文渊,笺 注 |
定价: | 48.00 |
ISBN号: | 9787547854631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内容介绍 |
《注解伤寒论》是目前存世Z完整的《伤寒论》著作版本。全书共十卷。原著:汉·张仲景著,批注:金·成无己。书成于1144年。也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 《<注解伤寒论>应该这样读》本书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
作者介绍 |
[汉]张仲景 原著;[宋]成无己 注;陈宁勇 濮文渊 笺注。陈宁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明基医院国医堂知名专家。多次赴德国、瑞士、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从事中医诊疗和讲学。擅长肾脏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调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四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为《中华本草》常务总编审组主要成员。 濮文渊,中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主治中医师。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经方分会理事,马来西亚芳疗从业者协会中医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青年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201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研究方向:《伤寒论》经典复方防治现代疾病(如肿瘤、炎症等)的效应机制研究;外治法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课题8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收录期刊14篇,SCI收录3篇。 |
目录 |
新刻伤寒论序 刻伤寒论序 注解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图解运气图 注解伤寒论卷一 辨脉法 第一 平脉法 第二 注解伤寒论卷二 伤寒例 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 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第五 注解伤寒论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六 注解伤寒论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七 注解伤寒论卷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九 注解伤寒论卷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 注解伤寒论卷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十六 注解伤寒论卷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第十七 辨不可吐 第十八 辨可吐 第十九 注解伤寒论卷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一 注解伤寒论卷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二 附录一 伤寒论序 附录二 宋代刻印伤寒论敕文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伤寒论条辨 |
作 者: | [明] 方有执 著,王付,笺 注 |
定价: | 50.00 |
ISBN号: | 9787547854648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编辑推荐 |
王庆国、刘力红推荐伤寒注本!不是简单注释,这是S次伤寒注本笺注形式!跟读名师读书笔记,读医理、读辨证思路、读方剂方药运用,这是领悟经典、运用经典的阶梯与捷径。 |
内容介绍 |
《伤寒论条辨》为方氏研究《伤寒论》呕心之作。方氏指出仲景之书兼论伤寒杂病,六经应统伤寒杂病,而伤寒不能统六经,删去王叔和所撰之伤寒序例,将"辨脉法""平脉法"移至卷末,重编仲景原文,考订字句,详予注释。 《<伤寒论条辨>应该这样读》本书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
作者介绍 |
[明]方有执 编著;王付 笺注。王付,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仲景国医示范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博硕论文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连续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 “教学名师”。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带头人及学科主任,现任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院长,加拿大整体医学研究院名誉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方剂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在研课题及获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教学奖29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 |
目录 |
序 重刻伤寒论条辨序 引 附阳病阴病传变图 图说 伤寒论条辨卷之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一 凡六十六条 方二十
伤寒论条辨卷之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第二 凡五十七条 方三十二
伤寒论条辨卷之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三 凡三十八条 方十八
伤寒论条辨卷之四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四 凡七十七条 方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五 凡九条 方无 伤寒论条辨卷之五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六 凡九条 方二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七 凡四十六条 方十五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八 凡五十四条 方六 伤寒论条辨卷之六
辨温病风温杂病脉证并治第九 凡二十条 方三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 凡九条 方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第十一 凡七条 方四 伤寒论条辨卷之七
辨痉湿暍病证第十二 辨脉法上篇第十三 辨脉法下篇第十四 伤寒论条辨卷之八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辨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附: 庐山刘复真脉诀捷要 附: 严三点捷法 神圣功巧括 削伤寒例 伤寒论条辨跋 伤寒论条辨本草钞 伤寒论条辨或问 痉书叙 痉书 痉书或问 痉书跋 伤寒论条辨后序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