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书籍]汗青堂丛书023·季风帝国:印度洋及其入侵者的历史
¥ ×1
◎拨开了神秘的印度洋地区文明的面纱;
◎为数不多的有关印度洋地区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文化和历史逐渐发生演变的著作;
◎展示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新航线的开辟过程;
◎揭示和强调了在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变迁中非洲巨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商品名称: | 汗青堂丛书023·季风帝国:印度洋及其入侵者的历史 | 开本: | 16开 |
作者: | [英]理查德·霍尔(Richard Hall) , 译者:陈乔一 后浪 | 定价: | 128.00 |
ISBN号: | 9787201143415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前言 1
拼写方面的注意事项 1
部分 隔离的世界
1 印度奇观与中国宝藏 3
2 非洲海岸的诱惑 14
3 佤克佤克人之谜 25
4 伊斯兰对辛吉的统治 32
5 去往中国的丝绸之路 42
6 嫁给国王阿鲁浑的公主 52
7 去往南方的流浪谢赫 60
8 在印度和中国的冒险 68
9 三宝太监的舰队 82
10 马欢与天房 89
11 非洲城堡里的国王 99
第二部分 基督教世界的大炮
12 亨利王子的远见卓识 109
13 控制几内亚海岸 117
14 印度的形状 126
15 渴求胡椒,搜寻祭司王约翰 133
16 从未回家的间谍 145
17 胜利之城的国王与众神 155
18 达·伽马进入热带海域 161
19 对印度的初一瞥 174
20 伊本·马吉德的致命骄傲 187
21 欧洲的暴怒之声 193
22 达·伽马的复仇 203
23 东非的总督 210
24 在第乌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人 217
25 伟大的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 224
26 深入非洲内陆的冒险 237
27 从马萨瓦到山地 244
28 与左撇子入侵者交战 254
29 将圣经与刀剑带到莫诺莫塔帕 261
30 土耳其冒险家与饥饿的食人族 273
31 变节的苏丹 280
32 卢济塔尼亚遗失的骄傲 290
33 加尔文信徒、殖民者和海盗 304
34 埃塞俄比亚与罗马的希望 316
35 围攻耶稣堡 326
36 西方的目标与东方的影响 335
第三部分 强制监管
37 南行去往印度之路上的定居者 345
38 拿破仑难以企及的海域 356
39 法国的阵地与奴隶岛 366
40 “真正的地理空白” 372
41 战利品的两种处理途径 383
42 苏丹与国王的海军 394
43 从东非暂时抽身 404
44 美国人发现桑给巴尔 414
45 从英国统治的印度向西眺望 424
46 “英国内湖”发生变化的征兆 436
47 一位传教士的足迹 445
48 战士、猎人和商人 455
49 被张贴在海关的一份声明 466
50 会见内陆的首领 474
51 一个博爱的苏格兰人的失败 487
52 帝国主义厌恶真空 495
53 俾斯麦与德国东非公司 502
54 非洲听见信仰与战争的箴言 510
55 从苏丹的岛屿到定居者的高地 520
后记 527
致谢 533
延伸阅读 535
出版后记 557
1
印度奇观与中国宝藏
不理会野心与世俗贪欲的危险,我决心再度启程,从巴士拉出发,
与一群诚实的商人一起,满载货物,沿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
——辛巴达,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旅程,出自《一千零一夜》
1000年前,一位波斯船长退休之后,开始写回忆录。尽管这份回忆录现在只在伊斯坦布尔一座清真寺中还幸存一份孤本,但是在这位船长生活的时代,这些故事使他闻名于世。布祖格·伊本·沙赫里亚尔船长,将其著作称为《印度的奇观》(The Wonders of India),但是他在这本书中却不局限于描述印度文明。他呈现给读者的是在他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航行过的热带海洋沿岸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他对于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自发还原,远比任何学术复原所能达到的水平高超。他描述了在风暴中飘摇不定的船只上恐惧的乘客,因为被欺骗而愤怒的商人,沐浴在爱河中的年轻人,以及坐在以珠宝装饰的王座上、睥睨众生的傲慢帝王。
为了娱乐的缘故,他将许多没有太多依据的轶事收入书中,其中包括美人鱼、能够吞下大象的巨蛇、被咬一口就能让人“连眨眼的工夫都没有”而迅速丧命的双头蛇,以及拥有性能力的女人。“布祖格”只是一个绰号,意思是“大的”。他被称作“布祖格”很可能是因为他爱好以夸大的方式讲荒诞的故事,而不是因为他本人身形高大。他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带着读者前往许多国家,进行有趣并且有益的旅行。尽管《印度的奇观》与《一千零一夜》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仍有很大区别,因为《一千零一夜》中的辛巴达是一个虚构的英雄,而布祖格笔下的大部分内容则经得起历史的审阅。
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表明,布祖格写回忆录的时间大概是公元950年(伊斯兰教历341年)。他生活在波斯湾南端的尸罗夫,以那里的狭窄海峡为起点,印度洋像扇子一样展开。就如同罗马人曾经称地中海为“我们的海”,对于布祖格和他同时代的人而言,印度洋也一样,是伊斯兰世界的延伸。
尸罗夫拥有30万居民,整座城市被山环绕。这使得它在夏天的几个月中像一口大蒸锅,与布祖格同时代的一个人称它是波斯热的地方。它也是波斯富裕的地方之一。在富有的商人庭院中,喷泉总是不间断地喷出水来;天黑后香油在镀金的枝形吊灯里燃烧,驱走黑暗,光线投射下来,照亮了盖着丝绸与天鹅绒的长沙发;高大房屋的墙壁上,镶着来自印度的柚木护墙板;来自非洲的红树房梁,支撑着平坦的屋顶。尸罗夫的建筑是总督宅邸和大清真寺。停泊在港口中的大船带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货物。而小一点的船只从波斯湾北上,将货物运到巴士拉,但由于底格里斯河带来大量泥沙,这使得远洋船只经常在那儿无法卸货。
即使尸罗夫如此富足,也无法媲美巴士拉的奢华与壮美。而巴士拉与哈里发的首都巴格达相比,还要略逊一筹。巨大的宫殿群坐落在底格里斯河河边,光滑如镜的条纹大理石柱支撑起它们的穹顶,它们是阿拉伯世界的奇迹。与布祖格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穆卡达西赞美它的壮丽:“巴格达,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它是幸福安康之城,城中充满谈吐不凡、举止高雅之人。那里的风是和煦的,科学是尖端的。那里的一切都是的、美丽的。人人心向往之,而所有的战争则与它永远绝缘。”
尽管哈里发是宗教,但是由于王朝间的纷争,哈里发也曾几度丧失权力,而巴格达仍然控制着一个疆域从印度一直延伸至埃及的帝国。在帝国建立300年之后,也就是基督教创立即将满1000年的时候,伊斯兰教吸收了比基督教更多的信徒,囊括了比基督教更广阔的地域。正是在这时候,布祖格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千年。在新千年里,这两种宗教之间的冲突几乎没有间断过。
如果当时伊拉克、波斯、印度的城市居民能觉察到西方人的存在,他们会对西方的贫穷感到震惊。而欧洲人的视野,仍然没有超出他们那几个半文盲军事模糊的领地边界。西欧处在世界文明的外部边缘,而巴格达则可以夸口说自己处在世界文明的中心,它只有君士坦丁堡这一个竞争对手。“欧洲”与“基督教世界”统一的概念还没有生根。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半异教徒、半基督教徒的入侵者仍然能在几乎任何地方造成巨大破坏。
残留下来的一些古典文献在欧洲的修道院里得以幸存,但是它们完全无法与阿拉伯学者们的图书馆收藏相提并论。后者拥有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古希腊的伟大作品,而且它们都有阿拉伯语译本供学者们使用。像布祖格这样一位波斯船长使用这些作品的便利程度,都远超过欧洲博学的基督教主教。
伊斯兰世界的边界循着北非海岸延伸到西班牙,在这条边界之外,东西方很少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去过比意大利还要远的地方的欧洲基督教徒,几乎只有秘密前往亚历山大里亚的贸易商、努力赶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以及被卖作奴隶的年轻男孩儿和女孩儿。这些女孩儿注定要在女性奴隶的陪伴下,在闺房里侍候阿拉伯贵族。而陪伴她们的女性奴隶,有的来自埃塞俄比亚,有的来自红海以南的遥远非洲国家。男孩儿则在法国凡尔登一处臭名昭著的集合地集体被阉割,沦为宦官。之后,他们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在那里登上由被称作“识路者”的犹太商人控制的船只前往印度洋沿岸诸国。
在9世纪初的一个短暂时期里,基督教欧洲与伊斯兰世界一度产生了相互谅解的可能。尽管距离遥远,但是哈里发哈伦·赖世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多次互派大使,商讨一个从未实现的阿拉伯计划:共同发起战争,攻占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互派使者的事只在查理抄写员的记录中看到过;哈伦在巴格达接待多国大使,自己也将大使派往各国,所以伊斯兰的编年史家可能觉得与查理互派使臣的事不值得特别记载。)哈伦年轻的时候曾经包围君士坦丁堡。他派遣使者前往拜占庭,面见君士坦丁六世,在力劝君士坦丁六世改宗伊斯兰教无果之后,才转而采取了扩大西方教会与东方教会之间嫌隙的策略。
哈里发没有向查理提出这样的建议,只是送给他的礼物:珠宝、象牙棋、刺绣真丝长袍、滴漏,以及一头叫作阿布·阿拔斯的被驯服了的白象。这头以阿拔斯王朝代哈里发的名字命名的白象,曾经属于一位印度王公。而成功地将这头大象从幼发拉底河带到地中海的,是一位叫作以撒的犹太人。他是前往巴格达的三人使者团里的幸存者。在一次危险的跨海航行后,他们抵达了意大利。之后,这头大象又被牵引着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在802年7月20日,它终于迈着沉重而缓慢的步伐,进入了查理位于亚琛的宫殿。皇帝很快就对这头大象十分用心。它经受住了欧洲的气候,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八个年头。白象殒命是因为皇帝为了恐吓到处劫掠的丹麦人,而草率地将它带到了德意志北部阴冷的吕内堡石楠草原。
巴格达的哈里发与法兰克人的“哲学王”之间的这些接触,被证明仅仅是一簇跨越宗教与文化分歧的短暂的火花。查理原先计划在耶路撒冷建立一处基督徒的暂居处,这一点也得到了哈伦的赞成,而这正是中世纪传奇的基础。查理是位十字军战士,他曾率领一支朝圣者的前往圣地。然而,真正的十字军东征要晚一些,在1095年由教皇班二世发起。到那个时候,阿拉伯人会震惊于他们宗教仇敌的粗野与残忍。
信奉基督教的欧洲是封闭的,并且与亚洲隔绝,而非基督徒的欧洲人——居住在西班牙和地中海岛屿上的阿拉伯人——则可以自
本书重新展现了印度洋地区的文明,以及在西方入侵者的掌控下它逐渐衰亡的历史。作者理查德·霍尔通过非凡的叙述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表述了从16 世纪起欧洲人的出现如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人们的生活:繁盛的王国被征服,以往的宗教与种族关系陷入混乱;而且,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古代的贸易模式很快就灭绝了。
然而,尽管欧洲的枪炮可以在东方创造出新的帝国,但是其庞大的人口使得西方人无法长久地压制东方。而在印度洋数千年的变迁中,非洲巨人构成了印度洋长长的西侧翼,除了扮演缄默的旁观者,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19世纪中期之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的潜能经受充分的考验,历史的季风重新吹了起来。本书从一个细微而无阻碍的视角重现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想必能够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并且具有启发意味。
......理查德·霍尔是一名历史作家和记者,曾周游印度洋地区。他出生于1925年,在澳大利亚度过了一段少年时光。他在黑斯廷斯文法学校接受教育,曾在皇家海军的一艘驱逐舰上服役,后来去了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先是为伦敦的《每日邮报》工作,之后他在非洲生活了13年,在那里他是《赞比亚时报》的编辑。后来,他成为《观察家报》英联邦方面的通讯记者和《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1986年,他创建了金融和政治公报《非洲分析》(Africa Analysis)。他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探险家萨姆、弗洛伦斯·贝克和亨利·斯坦利,以及现代商业冒险家蒂尼·罗兰写过传记。他现住在牛津郡。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