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海派收藏名家上下 文物艺术品收藏保存鉴定经营拍卖技能技巧 收藏鉴赏艺术 收藏家采访记录书籍 上海教育出版社
¥ ×1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海派收藏名家(上)(下) |
作 者: | 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 等 著 |
定价: | 188.00 |
ISBN号: | 9787544474924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9-10-01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收藏爱好者、大众读者 收藏始于人类的本性和需要。秋收冬藏,从储藏食物起,超量的东西要保管、要收藏是很自然的。文化、思想、艺术凝聚在载体中,于是收藏这些载体如石刻、青铜器、书画、雕塑、手稿、文献等器物,就是自然的行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收藏历史。 收藏,从广义上讲是对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富有意义的物证留存和保管。而人们平时所讲的收藏,可能更多地侧重于那些凝聚人类文化和精神创作的文物、艺术品,因为其所承载的意蕴要超出一般物证所能涵盖的范畴。 文物、艺术品收藏活动在我国具有悠远绵长的历史。收藏者不仅将文物、艺术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证,更是将之作为自己文化和艺术创作的镜鉴,作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提升的媒介,汲古濯新,创造新的文明。真正的收藏,必定折射收藏者的情趣、品味和修养,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过程就是陶冶自身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如何穿透时空的烟云,寻觅能够提升自我的收藏品,成为文物、艺术品收藏人士的共同追求。 在近现代历史上,上海是我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的“半壁江山”,拥有众多的收藏家,他们为我国文化的保存、传扬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改革开放承续了这一历史传统,上海收藏以及相伴相随的收藏市场,再度风生水起,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收藏家、收藏者和收藏机构,无疑是整个收藏事业的主体。为此,记录收藏界人士的史料,则是一项很重要和很有价值的工作。 |
内容介绍 |
本书分上、下两册,涉及收藏、保存、鉴定、经营、拍卖、展览、出版等内容,大多是第一手资料。涉及钱镜塘、吴湖帆、余榴梁、汪统、陈佩芬、许四海、刘海粟、王一平等知名藏家、书画家50余位,本书收录的史料记载了传主倾力收藏文物,以及由此生发的研究、创作、交往、交易等相关的往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文中涉及的收藏理念、鉴识技能、聚散心得,无不折射出收藏家文化及精神层面的修养及其心路历程,相信对于后来者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上册收录的是自十年前开始的对一些年事已高的收藏家所作的抢救性访谈的记录,也可视作一种“口述历史”。访谈录通过采访当事人或与当事人有密切关联的知情人,留下了难得的文字记录。该项工作始于2008年祝君波先生筹办的首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目的是为了保存日益流失的收藏史料。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抢救及时,并持续进行至近年,一些知名藏家如汪统先生、王度先生、陈佩芬女士、陈德熙先生等人虽已离世,但留下弥足珍贵的收藏、鉴识经验。 |
作者介绍 |
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上海联文艺术咨询有限公司 编著 |
目录 |
001 怀念祖父钱镜塘———钱道明先生访谈 008 医缘芳耕陆地花———陆芳耕先生访谈 014 心底无私天地宽———王时驷先生访谈 026 韫石美如玉———汪统先生访谈 032 收藏 六代的传承与守望———翁万戈先生访谈 048 书画鉴定是让人耗尽心血的工作———陈佩秋先生访谈 059 活到老学不了———张宗宪先生访谈 066 清玩者,毋须认真———蔡一鸣先生访谈 074 一位老人的文化之旅———刘冰先生访谈 082 因瓷成名 以瓷为魂———张浦生先生访谈 093 保护古建 另一种收藏———阮仪三先生访谈 105 西洋艺术品的收藏鉴赏家———唐无忌先生访谈 112 艺术价值是收藏的关键———王良福先生访谈 118 为收藏家立传———郑重先生访谈 124 青铜研究一甲子———陈佩芬女士访谈 132 力所能及心之所好———陈德曦先生访谈 140 坐在金山上的乞丐———王度先生访谈 148 收藏是我的教师———韩天衡先生访谈 159 精诚鉴古谋立身———马成名先生访谈 173 触摸历史的印记———余榴梁先生访谈 181 鉴·赏·收·藏———徐伟达先生访谈 190 缘分来自有准备的头脑———童衍方先生访谈 199 一个拾荒者的文人情怀———许四海先生访谈 211 古书画中论乾坤———陆忠先生访谈 220 艺术品应该藏之于民———劳继雄先生访谈 226 独辟蹊径赏珍玩———黄蕙英女士访谈 235 从文化角度考虑收藏———陈鹏举先生访谈 243 历久弥坚书画情———曹海英女士访谈 251 一位拍卖师眼中的中国拍卖廿年———戴小京先生访谈 264 无形永远大于有形———赵月汀先生访谈 276 驻英淘宝“天物”使者———钱伟鹏先生访谈 289 让“三无”匾额有个家———洪涛先生访谈 293 实践见真章———张荣德先生访谈 304 用收藏延续艺术梦想———董荣亭先生访谈 315 为中国古建留根,为民间手艺续命———秦同千先生访谈 322 理想的推进———王薇女士访谈 330 弃商恋藏乐陶陶———陆牧滔先生访谈 340 收藏:一份幸福的责任———郑好先生访谈 346 石湖草堂四代的收藏故事———孙翼先生访谈 363 关于外祖父沈吉甫收藏的回忆/ 普 凡 373 封藏在动荡时代的记忆———怀念祖父吴湖帆/ 吴元京 375 倩庵公琐事杂谈 ———回忆爷爷吴湖帆的收藏往事/ 吴元京 382 书画怡情 奉献社会 ———追寻收藏家严惠宇的吉光片羽/ 陆承平 391 泼墨狂扫风云壮———刘海粟“独傲”的收藏心态/ 徐旭峰 400 石湖草堂主人孙伯渊/ 孙 翼 412 中国古代碑帖书画的品位与收藏 ———孙伯渊的鉴藏理念/ 孙 翼 421 离娄明辨真龙潜石墨珍藏献研功 ———忆曾祖父孙伯渊/ 孙 翼 426 与林风眠先生相处的日子里———柳和清的回忆/ 王悦阳 437 顾廷龙与图书馆收藏/ 陈 雷 443 以藏养艺———钱君匋的艺术与收藏/ 王叔重 陈含素 458 回忆祖父钱镜塘/ 钱道明 462 从十六根金条收藏一幅画看钱镜塘的鉴藏人生/ 钱道明 468 相逢有味是偷闲———回忆父亲王一平的收藏人生/ 王时驷 494 韫石美如玉———汪统先生与印石收藏/ 胡韶光 501 一片赤诚为丹青 ———忆父亲徐子鹤鉴定书画的往事/ 徐怀玉 508 上海图书公司: 不忘初衷,始终为文博事业的发展竭诚服务/ 俞子林 520 “文革”中的画家和收藏家/ 郑 重 529 回忆中国书画市场五十年的发展变迁/ 马成名 536 我在朵云轩拍卖公司的经历/ 沈毓琪 546 我在非洲寻觅非洲艺术品的经历/ 赵宝培 555 红树白云楼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陆 忠 578 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的难忘回忆/ 劳继雄 589 对古建筑搜救的新思考/ 李建忠 593 木作之美/ 赵文龙 597 朵云轩的中华第一槌/ 杨治埜 617 明止与藏砖/ 朱明歧 625 那些年 那些人———我的艺槌琐记/ 林一平 632 闻道园对古旧民居的保护/ 王 卫 636 我和我的藏品/ 屠 杰 647 把根留住———会老堂保护和启示/ 邢伟英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在北京古玩界中一直有这样一段有趣故事流传:20世纪20年代初的某天,铭珍斋掌柜韩敬斋拿了一件乾隆官窑粉彩瓶去见沈吉甫,沈看完即认定瓶子是件中等瓷器,够不着官窑规格。两个人论来论去,最后沈吉甫说:“咱们也别再争论它到底多名贵,我看只值400块钱。”韩敬斋一听急了,脸红脖子粗地争辩说:“如果只值这个价,我现在就砸了它。”沈吉甫知道话说僵了,得赶紧圆一圆,连忙赔笑着对韩敬斋道:“韩掌柜,你如果非要砸可别在我这儿砸,等待会儿拿回家砸吧。”说完,两人都咧嘴乐了。韩敬斋回去之后也知道自己理亏,他把这件事当笑话告诉别人,并再三说沈吉甫待人厚道,懂得给朋友找台阶下。 老古玩行家在回忆中说,沈吉甫和他们交往中,不但为人宽厚,还讲究义气,赵佩斋、丁济谦、贾腾云等都受过帮助。由于沈吉甫尊重古玩商人,所以古玩行里谁也不肯昧着良心用假货蒙骗他,再说他自己也有鉴别文物的好眼力。沈吉甫藏有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几十件,有件青花双耳扁瓶,沈吉甫认定是宣德年间的,可贾腾云则认为是雍正年间仿制的,颜色深艳中带有铁锈黑斑才为宣德青花真品。沈吉甫反驳说,鉴定要从造型、胎釉、绘画、款识等方面进行整体判断。老古玩行家感叹说,关于这两位的不同见解,在古玩界争论了几十年。直到近年,大家才承认收藏家沈吉甫的鉴定方法更具科学性。 大观斋掌柜赵佩斋说,沈吉甫收藏的这许多古董里面,其实最在行的还是瓷器。他对宋元名窑很有研究,特别是对柴窑的见解更具价值。他曾听沈吉甫说过:“好多人都说有柴窑,书上也如此记载,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说柴窑就在郑州,即后周世宗柴荣所创,但史书中说世宗在位才短短五年。这五年中世宗南征南唐,北攻契丹,处在这样战乱连绵的五年里能有功夫创造名窑么?最说明问题的还是到现在为止也没发现过柴窑的窑址。我沈某人收集这么多年,所有名窑瓷器都收遍了,唯独没有一件柴窑,看来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物的传说而已。”赵佩斋介绍完沈吉甫对柴窑的评价,又继续评论说:“关于这些名窑之疑问,咱们琉璃厂中至今仍无人回驳,可见沈吉甫对于此道,经验之丰富非同一般。” 老古玩商范岐周是赵佩斋的徒弟,据范岐周老人回忆,他跟随师傅去过几回沈吉甫的家。沈家住在北京南锣鼓巷蓑衣胡同内的一处深宅大院里,有一次沈吉甫让佣人陪着小伙计去几个客厅走走。范岐周看完后对师傅吐着舌头说:“好家伙!那么多院子,房屋百余间,前面几个院子的十几间深屋里,陈设的都是明清时代的桌椅、箱柜、条案。”赵佩斋接着告诉徒弟,沈吉甫真正的好东西全部放在书房里,据说名瓷有1000多件,单宋元瓷器珍品就有200多件。近些年旧王府衰败没落,流出来的东西更被他收买了不少,就是北京以经营古瓷的延清堂、荣兴祥所藏的历代名窑和明清官窑瓷器与之相比,都尚逊色。 赵佩斋还告诉徒弟:沈吉甫有件南宋汝窑的笔洗,是罕见之珍宝。其大小不过半 尺,瓷胎是香灰色,透过莹润如同堆脂的釉色,呈现出淡淡天青之色。最奇怪的是,这笔洗的底足有六个小支钉眼儿痕迹,并刻有“泰华”二字。沈吉甫考证多年也不得其门。大家都知道汝窑已是瓷器中最珍贵的宝贝,在它上面还刻有罕见铭文,那当属稀世之物了。 沈吉甫有一个宋代双环耳瓷瓶也是罕见珍宝。瓶子高约一尺有余,颈部两侧有双耳环饰,瓷胎呈紫黑颜色,釉彩葱翠如同龙泉,并有长条开片纹理,沈吉甫视此为至宝。但有人说这就是龙泉窑,不是北宋之物,沈吉甫常常与之争辩。我认为按照他的鉴定眼力,这瓶子定有它神奇之处。沈吉甫有一具宋代磁州窑的白釉卧虎枕,这也是他心爱之物,可令人纳闷的是他从未拿出来给人看过。磁州窑不是官窑,再说此物件和其他所藏相比,并不显得特别珍贵,大家实在猜不透这白釉卧虎枕头里面藏了些什么玄机。 沈吉甫收藏最多的是定窑,一般人都知道定瓷有两种:一种是胎骨及釉色微微泛 黄,人称为“象牙白”;另有一种是被叫作“粉定”的瓷器,其胎釉细腻滋润、白如冰雪,这种才是定窑的上等珍品。可是还有一种黑定就没几个人知道了,白胎黑釉,光鉴照人,这些东西沈吉甫屋里都有,而且还常常拿给别人欣赏。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