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辑共收论文七篇。四篇主题论文都是围绕劳思光展开的。李明辉以“穷智见德”来概括劳思光的思想,并追溯了此说在康德思想中的渊源。沈享民的文章商榷了劳思光对戴震哲学的批评。郭朝顺的文章从澄清佛教缘起法的涵义,来响应劳思光对佛教的批评。这三篇文章都聚焦于劳思光的哲学思想。王隆升的文章则分析了劳思光的诗作。本辑专论收有两文。东方朔的文章分析了《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一语所蕴含的思想。陈立胜的文章试图展现潘平格对宋明理学工夫论建构的一面。新叶林收有张星一文,探究了儒学的接引智慧。
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中国哲学与文化 第17辑 劳思光哲学 郑宗义 编 中国哲学社科 正版图书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
中国哲学与文化 第17辑 劳思光哲学
内容简介
本辑共收论文七篇。四篇主题论文都是围绕劳思光展开的。李明辉以“穷智见德”来概括劳思光的思想,并追溯了此说在康德思想中的渊源。沈享民的文章商榷了劳思光对戴震哲学的批评。郭朝顺的文章从澄清佛教缘起法的涵义,来响应劳思光对佛教的批评。这三篇文章都聚焦于劳思光的哲学思想。王隆升的文章则分析了劳思光的诗作。本辑专论收有两文。东方朔的文章分析了《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一语所蕴含的思想。陈立胜的文章试图展现潘平格对宋明理学工夫论建构的一面。新叶林收有张星一文,探究了儒学的接引智慧。
郑宗义 编
郑宗义,199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热爱教学与研究,信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