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张岪与木心 陈丹青著 木心与陈丹青 感人至深的友谊之书 收录 文学回忆录 木心谈木心 后记 谈话的泥沼 理想国正版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陈丹青,著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丹青,著
    •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
    • 页数:328
    • ISBN:9780981250723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签名本已经售罄了哦,敬请谅解

    基本信息

    • 书名: 张岪与木心
    • 著者: 陈丹青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书号: 9787550316867
    • 定价: 68.00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
    • 寸:140mm *203 mm *24mm
    • 字数:150千字
    • 页数:328

    编辑推荐

    • 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
      • 木心说:“你们要保持想到死亡。”本书所写,并非仅仅是木心的死亡,而是生命对死亡的凝视,是生命如何承受死亡,以及生命如何通过死亡而活下去。作者细致描摹木心死亡的过程,堪比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但更多温柔与深情。死亡带来无尽的虚空,木心却在这些文字里栩栩如生。
    • “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 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 “珍贵的关系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
      • 木心与陈丹青,亦师亦友近三十年。这份难以比拟的情谊,闪烁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或许我们再难看到这样温柔的送别,这样深情的追忆。

    作者简介

    •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内容简介

    •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的文学旅程。
    •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张岪与木心》,记述了文学的死亡,自身亦成为死亡的文学。

    目录

    1. 自序
    2. 守护与送别(上)
    3. 守护与送别(下)
    4. 孤露与晚晴
    5. 杰克逊高地
    6. 绘画的异端
    7. 魏玛之行
    8. 乌镇的孩子
    9. 学回忆录》后
    10. 《木心谈心》后记
    11. 木心 
    12. 文坛之外

     

     

    精彩书摘

     

     

    自 序

     

    木心好玩。与他初识那年,他曾说:“你名字蛮好,可惜都是横竖笔画,签名不容易好看。”我一想,倒真是的。后来书信往还,他称我“丹卿”,音同,增了笔画,还送了绰号“佛耳”,有时用作信的抬头。

    改名字的雅兴、学问,是否失传,我不敢说,但木心精擅此道。我亲见他为两三位朋友改过名字,当着面,笑吟吟地,片刻就想出来,多半根据对方的原名,换个字,便即好看好听——那改了的名字,此刻却想不起来了。

    他早年和中岁的写作从不指望发表,却喜欢玩笔名,仿佛等着有朝一日,名满天下——幼年的“孙璞”、及长的“仰中”,被改为“牧心”而“木心”。当年就有人大作解释,譬如“木铎之心”云云,老头子听说了,断然道:“哪有什么意思,只取笔画简单。”

    这话,我信他一半,因他的修辞总是多义的,可解,可释,但你捉不住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给上海一家音乐刊物偷偷写点杂稿,为免人笑话,一度想用笔名,横竖想不出,就找木心,我说,我母姓是“张”,名字你帮着想想。他略略沉吟,下次见,递来一纸,上写“张岪”二字,附有简短的注释。

    我高兴坏了,赶紧问这“岪”字什么意思?承他有心记得,提醒道:你不是说喜欢山吗,“岪”,指山路崎岖。我存了那张纸,可惜找不到了,只记得释义中有“山路郁岪”四个字,雅极了。在他极少的存书中有旧版《康熙字典》,时常翻,“岪”字是从那里找来的吗,我不知道。

    然而我从未用过这个笔,缘故,却好不难说。或因字面太古雅,实在不配我这无学的知青,而又是木心特意给起的,好似宝贝,轻易不肯示人,年头一久,竟找不到合宜的机会了。新世纪以来,署我本名的稿子愈发愈多,忽然地来个“张岪”,既突兀,亦嫌做作,所以每一念及,总令我作难……

    尤令我作难的是,很早早木心就要我日后写写他。他出道太迟,没背景,没人倾谈,居然寄望于晚生——不仅我,还有别的几位青年——那时我岂会写文章呢,于是不断推托,且我知道,从他许许多多不假掩饰的“私房话”中知道:他不会满意任何写他的文章。实在说,芸芸评家,又谁能对他平视而说透?

    除非他遇到另一位木心而木心的另一面,我太熟了,长话不能短说。近三十年,我亲见他多么渴望有人写写他。入新世纪,孙璞快八十岁了,总算有若干京沪的学者开始认真评论他。他读取每一篇,记得其中的词语,背诵如仪,在遗稿中写下他(她)们的名字,念兹在兹。他果真因此平息了一生的渴望吗?那是他在人间听到的可数的回声。

    但我仍然一路狠心,不写他,直到他死了。

    葬礼毕,回京翌日,没片刻的迟疑,我坐下写他。不是我自信有了写他的本领,而是眼看他死在那里,从此阴阳两隔。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

    此后每近他的忌日,我便为当时发行的纪念专号写篇回忆的稿子。其间学会引他的诗,那些诗,竟使我若干段落变得稍微好起来。待老头子先后有了纪念馆、美术馆,又得年年为了与他相关的展事,写点文字,倏忽八年过去,便有了这本集子。

    书名怎么办呢?“怀念心”“我与木心”之类,都嫌滥,我又想起“张岪”。可是起名难,用名也难:外界有谁知道呢,“张岪”终于只能用作集子的题目,仍不算笔名。

    他在遗稿中提起我,倒是写我本名——木心哎,你介意吗,只有你知道,“张岪”就是我呀。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于乌镇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