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一网通办的上海实践 政治军事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一网通办”的上海实践 |
作 者: | 赵勇,叶岚,李平 著 |
定价: | 68.00 |
ISBN号: | 9787208162884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0-05-01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者、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一网通办”从一项上海本地的基层改革探索上升为国家的改革举措,无疑展现出基层经验中蕴藏的改革伟力。当下,以“一网通办”带动政务服务改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是强力推动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正在为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镌刻有力一笔,也将为全国“激活基层经验”提供优秀样本。为总结好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实践举措,助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并向全国讲好“一网通办”的上海经验,《“一网通办”的上海实践》一书在深层次理论研究和长时间基层调研基础上,将为全国提供可资参考的上海经验和实践指南,真正把“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落到实处。 |
内容介绍 |
本书围绕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对上海“一网通办”改革自提出至今的逻辑演进、实践探索、有效经验和未来发展作出了全面分析和梳理。从理论主线来说,本书对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源起、进展及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和提炼,从“一网通办”改革—政府自我革命与流程再造—智慧政府建设这条主线,为“一网通办”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主线来看,本书在全面把握上海“一网通办”改革顶层设计、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立体呈现上海改革的实践面貌和重要举措;梳理浦东、徐汇、松江,以及市住建委、市公安局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并且围绕“随申码”系统,与时俱进地呈现了“随申码”在应对疫情防控等特殊要求时的作用,以及加快推进上海“一网通办”这张“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作者介绍 |
赵勇,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教务处处长,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政府改革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项,在《青年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2部,撰写的1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017年作为主要参与者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国家行政学院科研二等奖;2019年作为主要负责人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曾先后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国家行政学院、意大利国家行政学院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进行访学交流。 叶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乔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府治理、超大城市治理、智能化治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曾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李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有信息经济、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背景。主要从事政府治理、城市治理、信息管理、大数据、数字经济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承担及主要参与的其他各级别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SCI及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0余篇,多篇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
目录 |
序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名片 第一节 “一网通办”的内涵 第二节 推进政府全面再造——“一网通办”改革的本质 第二章 “一网通办”:政府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新战略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一网通办”的实施 第二节 “一网通办”与整体性政府理论的契合 第三章 “一网通办”:开启未来智慧政府建设的金钥匙 第一节 智慧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一网通办”是智慧政府建设的最佳方案 第二篇 全市实践篇 第四章 “进一网,能通办”:“一网通办”改革的整体设计 第一节 强化“一网通办”改革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 “一网通办”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五章 “快办事,办好事”:“一网通办”改革的丰富探索 第一节 整体落实局部优化,区域部门改革各有特色 第二节 全面推广综合窗口,加速线上、线下集成融合 第三篇 典型案例篇 第六章 争做“互联网+政务服务”先行者——浦东新区“一网通办”改革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 第三节 改革方向 第七章 打造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徐汇区“一网通办”改革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 第三节 改革方向 第八章 从一市到多市 率先实现“跨省一网通办”——松江区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网通办”改革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 第三节 改革方向 第九章 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一网通办”改革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 第三节 改革方向 第十章 让群众“足不出户能办事,跑路最多跑一次”——上海市公安局“一网通办”改革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做法与特色案例 第三节 改革方向 第十一章 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申码”系统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 第三节 改革方向 结语 成效与展望 参考资料 后记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第十一章 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随申码”系统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了全国,上海市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网通办”在口罩预约、人员行踪管理、人员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了作用,彰显了技术支撑下智能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其中,依托“一网通办”小程序“随申办”开发的“随申码”成为上海版的“健康码”,在健康出行和疫情防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基本情况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2020年2月17日,上海市依托“一网通办”小程序“随申办”试点上线“随申码”,助力健康出行和防控管理。 一是实现大数据基础上的“三色码”动态管理。 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为依托,整合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航空、铁路等行业,以及运营商和一些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数据,多源核校,采用数据建模、分析评估等技术手段,分析和测算出市民健康的“风险状态”,呈现出包含红色、黄色、绿色三种状态的“三色码”。显示红色说明是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建议隔离;显示黄色说明是重点地区回来未满14天的人员,建议观察;显示绿色说明是未见异常或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可以通行。同时根据用户的实际状况动态变化和更新,实现了通过大数据基础上的“三色码”对人群进行动态管理。 二是为群众申请获取“随申码”提供多种渠道。 为群众提供微信、支付宝和“随申办市民云”三种App渠道获取“随申码”。群众通过点击指定按钮或扫描相关二维码,就可以进入“随申办”业务办理平台并选择申请,通过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后,就能够生成标识健康状态的“随申码”。 方式一:成为“随申办”或“健康云”实名注册用户后,点击“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内的“随申办”按钮,进入“随申办”微信小程序,获取“随申码”;也可打开“随申办市民云”App、“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点击“随申码”进行获取。 方式二:打开微信、支付宝或者“随申办市民云”App的“扫一扫”功能,扫描线下张贴的相应渠道的“随申办”二维码,进入相关平台获取“随申码”。或者打开支付宝App,直接搜索“随申码”或“随申办”,点击“城市服务”应用,也能跳转到申报页面。 同时,“上海新型肺炎公共服务平台”也在醒目位置增加了“随申码”的申报入口,提供返沪、来沪人员的健康信息登记服务。 “随申码”的使用非常便捷,既可以主动出示,即一键亮码;也可以扫描进入场所的“随申码”二维码进行核验,即主动扫码。 方法一:一键亮码。 第1步:进入“随申办市民云”App或“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可通过“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内的“随申办”频道或者在微信内搜索“随申办”进入微信小程序;也可在支付宝内搜索“随申办”进入支付宝小程序。 第2步:进入“随申码”。可直接点击“随申码”按钮进入。另外,可在“随申办”小程序的热门服务、推荐服务、“我的防疫战”专题中找到“随申码”的入口。 第3步:“随申码”亮码。“人码比对”——照片实时显示,依托“一网通办”照片库,在“随申码”栏目中显示本人照片头像,进行“人码一致”的比对判断。 第4步:“随申码”核 验。通过使用微信、支付宝、“随申办市民云”App扫描用户出示的“随申码”,核查获取用户基本信息、健康防控状态信息。 方法二:主动扫码。 第1步:扫一扫张贴的二维码。可登录“一网通办”总门户,在“一网通办新冠肺炎防控专栏”的“服务个人”专区中点击查看“‘随申码’使用说明及张贴二维码下载”一栏,即可获取相关使用指南及张贴用二维码。 第2步:“随申码”亮码。 打开微信、支付宝或者“随申办市民云”App“扫一扫”功能,扫描线下张贴的相应渠道的二维码,经过“实人认证”后,即可亮出“随申码”。 第3步:“随申码”核验。通过使用微信、支付宝、“随申办市民云”App扫描用户出示的“随申码”,核查获取用户基本信息、健康防控状态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一网通办”照片库,“随申码”还能够实时显示用户本人的照片头像,一般与二维码显示在同一页面上,方便“人码比对”。“随申码”所显示的照片,是基于“一网通办”统一照片库生成。采集照片的范围包括:上海户籍人员,以及在上海办理过身份证或居住证等相关业务的外省市户籍人员。如果用户对“随申码”的数据准确性有异议,可以通过“随申码”下方的“我要申诉”进行留言申诉。 三是服务多元群体的需要。 “随申码”服务多个群体。一是服务广大群众,在出入居住小区、办公地点等场合中,可通过一键亮码或者通过线下扫码出示“随申码”,以此作为出入凭证。2020年3月1日,上海发布了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可以申请“随申码”的消息;3月3日,发布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申请“随申码”的攻略,明确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只要在支付宝进行实名认证,就能通过“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顺利获得“随申码”。这项功能成为当天网络关注的重要话题,外国媒体给予了报道,获得了很多人的点赞。二是为交通卡口防控人员、社区小区防控人员、科技园区、商务楼宇人员管控工作提供支撑,防控人员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随申办市民云”App扫描用户出示的“随申码”,核查获取用户基本信息、健康防控状态信息、当前定位信息,便于快速记录上报核查信息。 第二节 主要做法和特色案例 “随身码”的“三色码”动态管理使个人健康信息汇总为人民群众防疫大数据,能有效分析每一位在沪及来沪人员的状况,整体把握健康状态,并按情况推出定制化防疫管理举措。“随申码”建立了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人群健康身份精准识别机制,促成健康身份信息在社区、机构、单位和公司之间的互认互通,缓解了人员出行与人员隔离的矛盾,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申码”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践。 首先,为政府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三色码”的监管更精准。依托红码、黄码、绿码管住重点人、放行健康人,同时通过行踪轨迹比对、综合研判,既可以为精准防疫提供第一手资料,也能提醒群众做好必要的防护。 2020年2月24日起,上海市近1500家线下政务服务大厅开始全面启用“随申码”服务。办理业务的人员需要出示“随申码”,显示绿码的方可进入大厅办理业务,这有效提升了线下办事秩序与安全。需要进入大厅办事的市民,可以提前在“随申办市民云”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或“健康云”注册为实名用户并获取“随申码”,减少现场操作等待时间。同时,如果市民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随申码”,可按照常规步骤,在现场进行信息登记申报。无论是通过手机出示“随申码”,还是现场登记信息,都需要测量体温。启用“随申码”的政务服务网点包括上海各区行政服务中心、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及各市级部门的政务服务网点。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关屹说:“除了在少数人流高峰期出现了短时间有四五名市民停留在门口扫码等候进入的情况,绝大多数时间,查验‘随申码’这一步骤并未造成人流积压。相比手写登记,‘随申码’的信息来自政府部门,真实可靠,用起来也很放心。”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服务中心自2月3日开始对外服务,日均线下平均接待200多人,随申码的使用率在92%—95%之间,个别人的手机调不出随申码或者老年人不会用,会采用原有的方式来处理。” 其次,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方便群众申请,便利群众出行,减少了群众被感染的风险。 一方面,“随申码”通过线上操作就能获取,既自主便利,又能减少现场填表申领带来的面对面接触风险;另一方面,“码”上通行更便捷,在线申请免去了到单位开证明的麻烦,减少了被传染的风险;并且,上班“企业打码”、下班“社区扫码”、出行“健康亮码”,简单明了,操作方便。 比如,当疫情来袭时,上海各小区纷纷加强防控,浦东新区的一名家政人员被迫停掉了自己的钟点工工作。没有工作,便没有了收入,这让她犯了愁。复工复产后,市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高行镇的绿城御园小区,据居委统计,748户居民中80%有家政服务需求。于是,这名家政人员获得了一份在绿地御园的钟点工工作。虽然家政人员要先在居委进行相关登记,但依然有居民对家政人员进入小区心存顾虑,担心家政人员的健康状况无法保障。这时,“随申码”成为消除顾虑的工具。2020年3月4日上午,在进入小区前,这名家政人员主动向值守的保安出示了自己的“随申码”,随后接受测温,一切正常后进入了小区。 “随申码”的广泛使用使交通卡口、社区小区、科技园区、商务楼宇的防控人员能更快速地记录上报核查信息,减少了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也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再次,方便企业及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助力复工复产。 “随申码”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便于适时作出工作安排,也利于实施相应防控措施,减少复工复产带来的风险。可以说,“随申码”的出现是在疫情特殊时期建立人群健康身份精准识别的一次管理方式的创新,也顺应了疫情防控和平稳复工复产的内在要求。 园区、商户通过运用“随申码”助力入驻企业复工以及往来客户的疫情防控,利用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赋能,实现电子登记、全程溯源、一码通行,达到防控复工两不误的目的。企业复工复产,人员出入各类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场景都需要出示“随申码”,不少餐厅、理发店、民宿也都相继引入了“随申码”。位于上海九六广场的渝利火锅店于2020年2月29日复工开店,所有顾客进店前需要登记、测温、消毒并检验“随申码”,店内的桌位均相隔一段距离,员工和菜品也都进行了精简。在顾客孙先生看来,“随申码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操作,使用起来很方便”。2020年3月,上海各大商圈也陆续重新开门迎客了,但对于疫情防控仍未放松,出示“随申码”成为进入商场的重要环节。 最后,推动“随申码”与外省市“健康码”跨省域的互通互认。 虽然长三角各地区都普遍使用了“红、黄、绿”的三色“健康码”,但使用规则不统一,三色对应的具体细节不一样,对人员的隔离措施也不尽相同。而且,上海的“随申码”与外省市的“健康码”并不互认,导致“健康码”不能跨省市使用,无法达到“一码行天下”的目的;而且每到一地都需要重新填报信息,不利于人员跨省市流动,也阻碍了复工复产政策的落实。2020年2月27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召开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合作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其中一项便是“建立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加强协同、精准衔接、相互赋能,充分发挥“3+1>4”的效应,助力疫情联防联控、精准防控,同时方便市民有序出行,帮助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长三角地区将共享互认“健康码”,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健康码”效力与上海“随申码”等同。按照“有码认码”“无码认单”原则,为三省一市乃至更多省市的务工人员返岗、企业复工复产、群众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长三角地区遵循“机制相通、规则互认、数据共享”原则,围绕复工返岗、跨省出行、基层管控等场景,通过技术升级、机制微调等方式,实现疫情防控“健康码”互认,提升疫情防控期间跨省出行便利性。 此前,在2020年2月19日,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浙江嘉善县三地往来人员、车辆通行证就实现了互认。根据相关通告,三地检查点对往来人员经核实身份无误、体温测试无异常后,可在本区域通行,免去重复登记环节,节省通行时间,同时参照本地居民对待,不要求采取隔离措施。健康码的跨省互认,同样能避免重复检测、认证环节,这将极大提升长三角区域内资源要素的流通,提高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的效率。此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还制定了信息动态互通互鉴,人员流动互认互通,共保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合并交界点临近卡口,应急物资互帮互济,社会治安联合管理等联防联控机制,有效促进示范区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2月26日,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3099家,复工率达到了96.1%。 第三节 改革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20年2月22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加紧优化“随申码”,强化技术支撑和功能延伸,推动异地互认,更好助力疫情防控。调研发现,“随申码”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和优化。3月1日,“上海发布”平台发布境外人士可以申请“随申码”的消息;3月3日发布相关申请攻略,成为当天网络关注的重要话题。围绕这一话题的日发帖量一度达到761条,其中给予正面评价的占58%,也有19.3%的负面评价,对这些负面评价进行梳理将对优化“随申码”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概括而言,“随申码”在覆盖面、稳定性、延展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和优化。 第一,“随申码”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随申码”作为进出公共场所和小区的重要凭证,应当尽量能够覆盖各种人群,特别是要方便和照顾特殊人群。目前大部分群众能够方便地获取并使用“随申码”,特别是为境外人士提供了获取“随申码”的渠道和方式,获得了大家的点赞。但是调研也发现,老年人如何方便地获取“随申码”值得关注。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获取和出示“随申码”;一些老年人虽然有智能手机,但“弄不来”,不知道如何下载相关App,也没有支付宝,导致无法获取和出示“随申码”;部分老人在意和在乎流量,不愿意出示“随申码”,有些群众反映,现代化的东西对中老年人不太友好,曾经发现有一位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自己搞了一整天都没有能够搞定“随申码”,这些都影响了“随申码”的获取和使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出入小区的凭证经历了从发放纸质出入证,到扫一扫各个区和街道自主开发的二维码,再到使用上海全市统一的“随申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基层干部工作量增加了,部分居民也有怨言,影响到“随申码”的覆盖面。 第二,“随申码”的系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增强。随着“随申码”的深入使用,申请的人数不断增加,系统的压力也不断随之增加,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压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调研发现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方面,一是系统存在不稳定、反应速度比较慢的状况,影响了群众的办事效率,降低了申请者的体验感。二是曾经发生过群众从不同渠道申请,获取的“随申码”却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一个渠道反馈是“黄码”,另一个渠道反馈却是“绿码”,影响了“随申码”的公信力。三是“随申码”动态更新的及时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群众反映信息不太准确,到达上海15天后,“随申码”的状态却没有及时动态更新。 第三,“随申码”功能的延伸度有待提升。随着形势的发展,疫情终将过去,“随申码”的服务需要有所延伸,并不断升级迭代,适应日常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截至2020年3月15日,“随申码”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两个,一是疫情防控中的身份认证,二是显示群众健康状况的“绿码、黄码和红码”。这两个应用场景更多靠的是行政手段推动,而要更好地吸引群众关注和使用“随申码”,则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就要求“随申码”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让群众有更好的体验度。已经开通的“随申办”App及相关小程序可以在线申领新版社保卡就是很好的尝试,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促进“随申码”沉淀的数据与“健康云”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努力使“随申码”成为对群众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服务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第四,“随申码”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凸显。一些通过支付宝平台申请“随申码”的群众反映,“申请步骤过于简单并且快速得有点可怕”,基于此他们产生了对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的关心和担心。“随申码”依附于“随申办”App小程序,一人一码,涵盖了包括健康状况在内的多方面信息,这些信息与其他各项信息高度关联,能够对个人情况进行精准定位、精确描述,这就对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化“随申码”的根本在于强化应用,应当紧扣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既立足于当下,又考虑长远;既注重顶层设计,又重视基层运作实践;既体现管理的要求,也体现服务的取向,便利群众,便利一线工作人员,推动深度应用,真正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人民群众受用”。 首先,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线上、线下获取“随申码”的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随申码”的覆盖面。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获取“随申码”的多种渠道和方式。在为他们提供线上自己主动获取“随申码”的渠道基础上,在特定场所比如行政服务大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基于身份实名认证的线下获取方式。另外,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还可以提供有固定有效期限的纸质版“随申码”证明,方便老年人线下获取;同时,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发挥“店小二”服务精神,提供帮助老年人获取“随申码”的“帮办”业务,让老年人都能拥有“随申码”、爱用“随申码”,感到受用。 其次,提升“随申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更新的及时性。疫情防控期间,“随申办”系统经历了重要的强度测试。通过这次测试,建议加强技术保障,提高“随申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随申码”的体验度。同时,实施统一标准,使得从不同渠道获取的“随申码”状态保持一致。并且,推动“随申码”的状态不断动态更新,进一步增强“随申码”的公信力。 再次,促进“随申码”和社保卡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将“随申码”和社保卡纳入电子证照的范畴,探索以“随申码”作为就医凭证,扩大“随申码”的应用范围,拓展“随申码”的服务功能,打开“随申码”未来的应用空间。基于“一人一码”,使“随申码”具有记录群众健康状况的功能,提升针对群众健康状况的动态服务能力。另外,将“随申码”数据纳入“健康云”之中,形成上海全市市民健康状况的数据库。 最后,坚持安全第一,守住“随申码”的安全底线。将“随申码”和“随申办”的安全性作为“一网通办”的生命线,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防止有人故意利用“随申码”获取信息,破坏公共安全。明晰“随申码”沉淀的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分享权的公共性,明确只有基于公共利益才能使用“随申码”信息,防止公共信息和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泄露,影响社会秩序。守住“随申码”的安全底线,让人民群众安心用、放心用。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