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文化名宿访谈录 曹正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曹正文著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曹正文著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9787929984935
    • 版权提供:上海书店出版社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文化名宿访谈录
    作 者:
     作者:曹正文
    定价:
     35
    ISBN号:
     9787545816983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8/1 0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作者介绍
     
    目录
     序言 赵启正
    “补白大王”郑逸梅谈民国掌故
    与章克标交往二三事
    冰心谈文学创作与她的“小读者”
    夏衍谈《武训传》事件
    唐圭璋说《全宋词》
    向施蛰存约稿琐记
    徐铸成谈“报海旧闻”
    赵家璧谈主编《新文学大系》
    秦瘦鸥说《秋海棠》
    罗竹风讲:编辑应是杂家
    书痴冯亦代印象记
    徐中玉谈中国文论研究
    冯英老教我当报人
    金性尧说《唐诗三百首新注》
    认识民国作家无名氏
    徐兴业谈“宝庆路3号”
    秦牧谈“文人贵正直”
    曾彦修讲“移山风波”
    王元化谈读书与独立思考
    柏杨谈“以史为鉴”
    蒋星煜的文史癖与历史小说成就
    魏绍昌讲“鸳鸯蝴蝶派”
    红学家冯其庸说“金学”
    秦孝仪谈中国故宫文物收藏
    范伯群致力填平雅俗鸿沟
    章培恒评点《李自成》
    附录:为我写序的文化人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补白大王”郑逸梅谈民国掌故 一、“旧闻记者”的报坛之路 对于民国报人与刊物的兴趣,始于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去卢湾区图书馆(原名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现名黄浦区明复图书馆)劳动,当时在书库内擦灰尘与拖地板。我因自幼迷恋读书,劳动间意外发现几十个大书架上竟然放着泛黄的上千册民国书刊,顿时如获至宝,兴奋无比。我在休息时便偷偷翻阅,浏览了民国时期的不少杂志,如《良友》《万象》《新月》《紫罗兰》《侦探世界》……后来卢湾区图书馆组织书评小组,我被推选为负责人,再次有机会进入书库而流连忘返,得以阅读大量民国时期的书刊,从中知道了张恨水、邵飘萍、包天笑、严独鹤、陆澹安、秦瘦鸥、顾明道、范烟桥、郑逸梅等人的大名。 1986年,《新民晚报》扩版,我开始单独执编“ 读书乐”专刊,便仿效邹韬奋先生办报风格,设一“ 名家谈读书”栏目,自己则以“米舒”为笔名开设“ 书友茶座”,在报上每周答读者问。请名家谈读书经验,我决定先从年龄大的名家开始,我选的第一个约稿对象,便是当时已91岁的上海文史馆馆员郑逸梅先生。 郑逸梅先生的寓所在普陀区长寿路的一条旧式里弄内,我叩开门后,见老人站在书斋前表示欢迎。郑逸梅的书斋名“纸帐铜瓶室”,其斋名与其名字暗合,因为古人咏梅诗中颇多涉及“铜瓶”、“纸帐”二字。一间朝北的亭子间,约有12个平方米,四壁都是书橱,橱中还放了不少线装书。郑老请我坐下后,他的家人又送上了茶。我仔细端详郑老,他脸形稍长,头发灰白,白多于灰,人中很长,目光慈祥。他生就一对大耳,下巴也很长,属于古人说的“长寿之相” 。 我先不讲约稿事,首先告诉郑老,《新民晚报》老报人谈编报时常讲到民国报人的办报经验,冯英子先生曾说郑老在当时有两个雅号“旧闻记者”与“补白大王”,郑逸梅老人听了,微微一笑,说:“我和贵报的冯英子是老朋友了。” 我们的话题,便从郑逸梅年轻时喜爱读书与如何走上报坛之路谈起。 郑逸梅生于1895年,他与我同乡,都是苏州人。据郑老说,他原姓鞠,出生在上海江湾,后来依苏州外祖父姓,改姓郑,原名郑际云。他5岁人私塾,10 岁进了上海敦仁学堂,14岁在苏州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读书,17岁考入江苏省立第二中学。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说,“我17岁后即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因自幼喜欢读文学历史的缘故。” 郑逸梅这个名字是他自取的,原因是他从小特别喜欢梅花,他说:“我当时购买的第一本书是《吴梅村词》,我也不知道吴梅村是个人名,因为书名中有梅,就断定是好书,买下了。我记得当时在苏州省立第二中学读书。当时我家经济不宽裕,实在买不起书,那时读书考试,获得好成绩,学校就发购书券,我因为屡次考试名列前茅,就用购书券买书,除了《吴梅村词》,我还买过王蕴章主编的《小说月报》。” 郑逸梅改名以后,出了第一本书,他的处女作叫《梅瓣》。后来郑逸梅取书斋名,他说:“用梅花取斋名,未免太俗太露,我就取了个‘纸帐铜瓶室’,瓶内可放梅花,喻为暗藏春色。” 我问:“听说您的名字,有一首对联?” 郑逸梅笑一笑说:“这是南社诗人高吹万送我的:人澹如菊,品逸于梅。”他又补充了一句:“这两句诗,我后来一直当座右铭,亦是我平生之所好。” 郑逸梅32岁进入上海影戏公司,先担任编字幕的撰稿工作,后来郑逸梅先后写了《国色天香》《新婚的前夜》《糖美人》等剧本,还与姚苏凤合编了《杨贵妃特刊》。并在1930年参加了南社,南社的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与陈去病。1920年郑逸梅先生开始步入编辑工作,他编过《游戏新报》、《消闲月刊》、《联益之友》、《华光半月刊》《金钢钻报》等报刊,后来又当了中孚书局的编辑。 据郑逸梅说,他因为在上海影戏公司工作过,他在1935年还担任过《明星日报》第四版“锦绣谷”的主编,这个副刊刊登的都是散文小品札记,郑逸梅请范烟桥写《文徵明佚事》,陶冷月写《与江小鹣论画》,金东雷写《与赛金花谈话》……他自己则开了一个“清言霏玉”的小专栏,每天写一篇短文作补白。 P1-3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