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李玉宝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玉宝著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8870367357
    • 版权提供:上海古籍出版社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
    作 者:
     李玉宝 著
    定价:
     92.00
    ISBN号:
     9787532599912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开本:
     
    装帧:
     
    出版日期: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所言“明代”,对于这一时段内由元入明者,如洪武元年(1368)年届五十者原则上不收,但若曾跟从元末义军反元,或服务于明王朝者,则予以收录。由明入清者,如崇祯十七年(1644)已年满五十者,一般予以收录。未满五十,但参加抗清活动,以及人清后以“明遗民”自居之作家,也予以收录。遗民作家以附录形式呈现于后。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题目中“上海”这一地域概念,概指现行政区划下的明代地理分区,即松江府之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及作为吴中一部分的嘉定县、崇明县等地。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首次对上海明代存世诗文集作了很大限度的搜集,上海地区明代约有作家近1100人,这些作家中多半有作品传世。但仅有数篇诗文的作家不作为《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收录的对象,有诗文集传世者则据以收录。
    经整理,共得有诗文集存世之作家137人(内遗民作家9人),存世诗文集263部(遗民诗人16部)。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实的叙录、考辨,以期为地域文学文化研究、明代文学研究提供非常基础的资料。
     
    作者介绍
    李玉宝(1971.3-),男,山东省德州市人。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学博士,正高职称。主要从事明清文献与文学研究。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馀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
    目录
    序言
    凡例

    绪论
    一、明代上海地区的历史沿革
    二、明代上海地区士人的文化建构
    三、明代上海地区的诗文集概观
    四、明代上海地区的文献生产
    五、明代上海地区的文化世家与文献繁盛

    华亭县
    袁凯《在野集》《海叟集》
    沈度《沈通理诗》
    张悦《定庵集》
    孙衍《雪岑先生遗稿》
    顾清《东江家藏集》《顾东江集》
    钱福《钱太史鹤滩稿》
    孙承恩《瀼溪草堂集》
    冯恩《冯侍御刍荛录》
    沈恺《环溪集》《环溪漫集》《守株子诗稿》《沈凤峰集》
    包节《包侍御集》
    何良俊《何翰林集》《何翰目集》
    何良傅《何礼部集》
    方应选《方众甫集》
    范惟一《范太仆集》《振文堂集》《范中方集》
    李昭祥《栖云馆集》
    钟薇《耕馀集》《云水记时》《随游漫记》《倭奴遗事》
    顾正谊《笔花楼新声》《顾仲方百咏图谱》
    董传策《采薇集》《幽贞集》《邕歈稿》《奇游漫纪》《董幼海先生全集》
    林景旸《玉恩堂集》
    冯时可《冯文所诗稿》《西征集》《冯文所岩栖稿》《超然楼集》《金闾稿》《石湖稿》《雨航吟稿》《冯元敏集》《冯元成选集》《南征稿》《武陵稿》《燕喜堂稿》《冯元成壬子续北征集》等
    唐文献《唐文恪公文集》
    冯大受《竹素园集》
    于燕芳《燕市杂诗》《辇下歈》
    许乐善《适志斋稿》
    诸庆源《北枝堂集》
    何三畏《何氏芝园集》《何氏居庐集》《咏物诗》《何士抑宛委斋集》《何氏拜石堂集》《新刻漱六斋全集》
    ……

    上海县
    青浦县
    嘉定县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精彩书摘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
    戴士琳(生卒年不详)字伯玉,又字元镇,松江府上海人。万历七年(1579)举人,二十年任教谕,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广东曲江知县,卒于官。于书无所不窥,才思骏发,尤长于诗,书法亦遒劲有力。现存明末刊本《剡山堂稿》十二卷。生平见《(光绪)崇明县志》卷九、《(民国)崇明县志》卷十。
    《剡山堂稿》十二卷,明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傅斯年图书馆藏本据内阁文库藏明刻本影印。半页八行,行十七字。左右双边,版心白口,单鱼尾。鱼尾下镌卷数。卷首有陈所蕴《剡山堂稿序》,题“天官选曹尚书郎友人颍川陈所蕴子有父撰并书”;陈继儒叙,题“友弟陈继儒叙岁在柔兆湄滩如月哉生魄”。卷末有黄体仁《剡山堂稿后序》,题“友弟江夏黄体仁长卿父撰”。正文题名后镌“云间戴士琳伯玉父著”。卷一至五为诗,总收诗二百五十馀首;卷六至十二为文,收各体文八十篇。其文有《李翠翘传》,记徐海、李翠翘故事。时另有徐学谟《王翘儿》及余怀《王翠翘传》,清人青心才人据之演为小说《王翠翘传》,流传颇广。
    陈所蕴《剡山堂稿序》称:“《剡山堂稿》者,予友戴君伯玉所著诗若文也。伯玉自以系出晋处士安道后,故以剡山名其堂,因名其集云。伯玉少负俊才,通称其为诸生,视余稍晚出,而校艺有司,犹及与余相甲乙,彼此慕悦未习也。已而后先对公车,则益就予昵,遂相与结经生社,间以其暇商略左史、汉魏、开元、大历之业,居恒不废帖括,而自喜为古文辞益甚,久之,遂成巨帙矣。诗自乐府而下,五七言古近体绝以至六言律绝,靡不备也。文自记、序、传、志而下,哀诔、跋、赞以至杂著,靡不备也。文吾不敢遽以为龙门、兰台,亦优孟之叔敖矣,即卑者不失柳河东、韩昌黎矣。诗吾不敢遽以为野田陌上、青莲、少陵辈,亦胡宽之新丰矣,卑者不失岑嘉州、高常侍矣。大都君文以边幅胜,而驰骋有馀;君诗以兴象胜,而讽咏堪赏。不佞污岂至阿其所好乎?夫经生艺之与古文词,其不相通也殆霄壤也;乐府古近体之与记、序、传、志,其不相通也亦径庭也。工于此者,未必不拙于彼。盖体有所不相袭,而寸有所不能兼。语不云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已为尺能复为寸耶?伯玉既以制举艺赤帜经生中,为一时经生祭酒,其馀力胜技亦复卓然名家。称诗则诗,搞文则文,有并擅而无踦类,信乎才自天授,异乎管窥株守,学一先生之言者矣。昔在有唐,陈伯玉子昂实开沈、宋之始,昭代汪伯玉道昆实集王、李之成。戴君伯玉拔新标异,风气日上,异日者远追射洪则拾遗闻孙,近配大鄣则司马难弟。庶几并列不朽之林,当与两伯玉鼎峙而三矣。”
    陈继儒叙中称:“戴元镇既成进士,天子赐休沐归,为谢一切郡国守相及宾客之羔雉,乃从修竹冈下,发其故所埋诗草手理之。其门阒寂如孤给园,而其据槁咏歌之声,远与浦上涛相韵也。业成,贻书陈子使为序。余惟元镇之道昌矣,顾何取于山泽之言,而强以糠秕前导哉?甚矣,元镇之好奇也。广南之人孔雀以为腊,鹦鹉以为脍,而独享蒲菹蔌笋以供客;仙人道士高冠峨峨,长剑陆离,而不能舍芙蓉之佩、薜荔之裳。甚矣,元镇之好奇也,将无类是欤?元镇为诸生时,其志已在千古,象纬以前,鸿宝以后,皆朝畋而暮渔之时,一奏韵语,秘不示人,第形与影赓和而已,而顾独昵余甚,以是尽发余以枕中之奇。余读之,松风度而孤鹤鸣也,酣者破章邯而静者入淮蔡也。雍雍肃肃,蘧伯玉之车音而孙真人之啸声也;疏疏莽莽,灌坛之风雨而峨眉、太岱之积雪也。君之技何以遂至此?元镇负经世之略,而多遗世之志,其名落风尘马蹄间,而其梦长在江鸥野鹿之外,即使嗒无一言,故大历诗格中人也,况悠然矢天籁而吐清商乎哉!
    …………前言/序言 李玉宝君沉埋学术,数载静默,星光曦微即偷时而起,灯火阑珊亦不忍离案,以探幽烛微、集腋成裘之毅力,终于将这部《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打磨成大器,对137位作家(内含遗民作家9人)的263部诗文别集,一一进行了述考,当其面世,必于学界辉光熠曜也。
    有明三百年,文学繁富,卷帙汗牛,而充栋之材无疑以作家之诗文别集为最夥。然百年之明代文学研究,自探矿得小说戏曲之异宝以来,始终将其装扮成明文学研究舞台之主角,以偏概全,以少总多,用高竿之出天表来云遮基础底盘之宏巨。尽管近几十年亦不乏广嗓大声呼吁对明代传统诗文的重视与研究,但理论叫呼颇响,而实际拓局仍不尽如人意,积重一时难返。尤其在浮泛学风下,面对浩繁之明人诗文别集,沉潜读书几近奢望,一己之力,也确有望卷兴叹之恨,故不免眼高手低,井观臆断。真学问,还得如李玉宝君者,老老实实去读一部部一卷卷诗文集,既深入解牛,析其筋络,又总揽庐山,得其真面。
    我总认为,对于明代文学研究而言,诗文别集本体,就应该是一个显性的重要研究课题。这里所言之别集本体,是说并非只有在等待研究明代作家、明代文学时,才把别集当作材料作延及性涉及,从而充实到研究框架中来,而是说明人诗文别集,无论是以所产与存世的“量”上的历史纵观,还是从创作到结集、编刊到传存的时代断切,它都显示出对“别集”这一概念的总体集合层面上的研究优势,它既具有诠释别集概念的普遍性的代表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而明人诗文别集作家本体的深度介入,又显然是以往时代所难具备的,故其中也就显示着更明确、更成系统的创作理念、文学思想。也就是说,明人诗文别集,仅从其存世“量”上的覆盖面,仅从其外部编刊理念的清晰度,就可以形成一个较为自足的把握明代文学命脉的研究环,更遑论深入别集内部肌理的研究。
    玉宝君曾研究过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繁盛问题。据其撰文统计,盛唐玄宗时期,全国生员有七万馀人。宋代于徽宗时仅官学生员即有近十七万人,加之宋代私学亦盛,其总体数量当更庞大。而明代,据明末顾炎武估算,仅正规学校生员数就不下五十万人,加之其他各类学校,则总数不下百万。就作家而言,《全唐诗》总收诗人二千馀家,《全宋诗》总收诗人不下九千家,此二代诗人数量是赖于后世统计。明代则不同,明代刻书业发达,公刻私刻皆盛,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言:“凡刻书之地有三:吴也、越也、闽也……燕、粤、秦、楚,今皆有刻,类自可观,而不若三方之盛。”据杜信孚《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载,明代刻书者有四千六百馀人。就诗文别集而言,仅据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明人诗文别集达五千馀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