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最后的皇族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史 国际清朝史研究专家罗友枝代表作 中国史 世纪文景
¥ ×1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最后的皇族 : 清代宫廷社会史 |
作 者: | [美] 罗友枝(Evelyn Rawski) 著,周卫平 译 |
定价: | 98.00 |
ISBN号: | 9787208159822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出版日期: | 2020-06-01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清史研究者、学生、历史剧爱好者 都城设计、服饰语言、内廷人员管理、皇室教育、婚丧嫁娶…… 由细处着眼,一览清代统治的弹性与多元; 从局内人视角,解读多民族帝国的治理初衷。 ?国际知名汉学家罗友枝代表著作,清史研究里程碑 《最后的皇族》是最早对线性王朝史观和汉化学说提出批判的经典著作,也是以区域视角和满文材料考察清代历史的新浪潮的引领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政权。作为发轫于明帝国边陲的少数民族政权,清代统治集团如何建立统治并维系其广袤疆域近三个世纪之久。这一问题一直清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罗友枝之前,主流观点认为清代成功的原因在于“汉化”,即他们接受了汉文化和儒家思想,采取同以往中原王朝一致的统治策略。但罗友枝认为,清代成功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坚持本民族的习俗、信仰和治理策略,一方面学习并利用各个地区的多元文化。清朝有能力针对帝国境内的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采取有弹性的不同文化政策,这才是大清的成功关键。 ?清代宫廷生活全解,清宫大戏纠错指南 《最后的皇族》是对清代宫廷社会的全景式解读和生动描绘。作为以“宫廷”作为考察对象的研究著作,《最后的皇族》利用了初次公开的海量文书奏报、谕旨诏书等清代档案,并深入挖掘了以内务府文书为主的内廷满汉文史料,在材料方面的贡献广受学界赞誉。 从皇帝到侍卫,从出生到薨逝,从衣食住行到语言信仰,《最后的皇族》对宫廷生活中的各类人群、各项事务都做了事无巨细的介绍。《最后的皇族》既丰富了清代统治者的形象及宫廷生活的图景,而且更易贴近清代统治集团内部的真实样貌,以及他们的治理初衷。 |
内容介绍 |
《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是对清代宫廷社会的全景式展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礼仪制度。通过详尽的资料整理和细致入微的考察,罗友枝全面展示了清代宫廷服饰、语言、饮食、文化政策等方面鲜明的民族风情,深度剖析了宫妃、皇子、仆从等清廷内部人员的权利体系和组织运作,详细阐释了登基、寿礼、祈雨、丧葬等公共或私人仪式的举行办法和信仰文化意义。 《最后的皇族》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于,清代为什么能够建立统治并维系近三个世纪之久。作为发轫于明帝国边陲的少数民族政权,清代统治集团如何治理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均与己相异的众多臣民,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在《最后的皇族》中,罗友枝提认为,清代成功的原因,并非因为接受了占主体性地位的汉文化的同化,而是由于其巧妙地综合了少数民族的统治风格和历代中原王朝的制度政策。也因此,清朝宫廷治理和清代社会结构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最后的皇族》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生动揭秘了清代的宫廷生活,是清史研究的里程碑。 |
作者介绍 |
罗友枝(Evelyn Rawski) 美国知名汉学家,国际清史研究领军人物,美国哈佛大学远东历史与语言组博士,曾任美国亚洲历史学会副会长,匹茨堡大学中国史荣休教授。 著有《最后的皇族》,合著有《十八世纪中国社会》,合编有《和谐与冲突:中国语境下的礼乐》《帝制中国晚期与近代中国的死亡仪礼》《中国社会中的婚姻制度与不平等》等。 |
目录 |
鸣谢 绪论 分 清代宫廷物质文化 第一章 宫廷社会 第二部分 清代宫廷社会结构 第二章 征服者精英与皇亲 第三章 家族政治 第四章 皇家女性 第五章 宫廷奴仆 第三部分 清代宫廷礼仪 第六章 皇权与对儒家礼仪的实践 第七章 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在宫廷 第八章 私人礼仪 结语 附录一 清朝皇帝和皇室祖先表 附录二 皇室王公爵位表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 图一 清代北京重要的祭坛和区域颁布图 图二 紫禁城略图 图三 皇太极的鹿角椅 图四 郎世宁《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图五 果亲王允礼(1679—1738年)画像 图六 爱新觉罗主血脉的重要分支 图七 爱新觉罗家族近亲和五服远亲列表 图八 爱新觉罗近派宗支与顒琰的内婚姻圈 图九 慈禧太后赴早朝途中所摄照片 图十 北京太庙内景照片 图十一 神杆 图十二 阿弥陀佛像,1770年 图十三 把乾隆皇帝描绘成文殊菩萨(慈悲和智慧佛)的唐卡 图十四 裹尸被 图十五 寿恩公主(1831—1859年) 表格目录 表一 王公衔名来源表,1907年 表二 宗室贵族头衔继承表 表三 皇子皇孙贵族头衔分布表,1906年 表四 宗室名字排行表,1906年 表五 玉牒所载后妃人数与后妃陵中埋葬人数表 表六 历史档案所载清代后妃生育情况表 表七 清代皇子和公主成活率比较表 表八 公主死亡年龄表,1651—1900年 表九 清代公主出嫁年龄表 表十 清代额驸民族分布表 表十一 寿安公主收入表,1860年 表十二 宫中太监人数表 表十三 宫廷雇用苏拉人数表 表十四 康熙朝代行重大祭祀仪式人员表 表十五 康熙朝奉旨主持祭天仪式人员表 表十六 雍正朝代行重大祭祀仪式人员表 表十七 乾隆朝代行重大祭祀仪式人员表 表十八 代行重大祭祀仪式人员表,1825—1908年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第四章 皇家妇女 慈禧(1835—1908年)无疑是清代宫廷中获得太后这一最高头衔的24位女性中最的一位。得益于保存下来的大量照片和历史资料,我们对她知之甚多。虽然她的生活不具有典型性,但她的生平是征服者精英的女儿奋发向上的缩影。她1835年出生于叶赫家族,1852年6月26日进宫,为级别较低的六等嫔妃。两年之后,她升为五等;1856 年4 月27 日,她生下了未来的同治皇帝。大家热切期盼的皇子的诞生使她升为四等嫔妃。不过,1861 年咸丰皇帝驾崩时,她只是三等嫔妃。 母后的身份、与慈安太后和大行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6�0的结盟,起初使慈禧拥有了摄政之位,继而又使她成了宫廷的主宰。作为新皇帝载淳的生母,她变成了皇太后。她的地位虽在慈安太后之下,但她以刚强的个性左右着慈安。她在处理国事方面跟着恭亲王学习了几年,后于1865 年公开抑制他的权力,并表明他得听她的。据各种材料记载,1875 年她决定打破传统的继承规则,选择她儿子的同辈人承袭皇位时,参加朝会的奕�6�0和其他王公大臣都没有表示异议。邝兆江关于光绪改革的研究把她描绘成一个恫吓年轻的光绪皇帝的可怕之人。从1860 年到1908 年病逝,她一直参与宫廷最重大的决策。 慈禧是清朝皇家妇女中最的、把权力触角伸展到家事以外的大家长,但她并非唯一。虽然许多历史学家视她为“武则天”的翻板,或对太后传统角色的颠覆,但她无疑更适合非汉族的统治语境。根据詹妮弗?霍姆格伦的比较研究,汉族帝王禁止皇家父系亲属参与政务,转而利用皇后一方男性亲戚的支持来与官僚集团的精英相抗衡。但是,由于母系亲戚在摄政体制下有可能会威胁皇帝的自主权,所以又不得不对后妃家族加以压制。汉人的宫廷大权“在皇帝、太后和群臣之间……摇摆”。许多汉族帝王也利用姐夫或妹夫与母系姻亲分庭抗礼。与兄弟不同,姐妹不可能登基称帝,所以姐妹不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她们的丈夫和亲戚可以成为帝王的重要盟友。 非汉族王朝的宫廷政治大不相同。由于草原王朝需要成年统治者,摄政体制本不常见,而摄政期间,婚姻也不再是关键的控制因素。相反,非汉族统治者倾向于把婚姻作为一种手段,以加强征服集团内部,或征服集团与外族统治者之间的结盟关系。与臣服的汉人之间的通婚即使不被禁止,一般也不会受到鼓励。可汗的妻子与其兄弟姐妹一起成为统治者家庭的永久性成员。每到摄政时期,“元朝的皇太后与皇帝的兄弟姐妹一样,也被视为可以托付权力和权威的人”。 清朝的权力结构与以前的征服者政权颇为相似,但绝不是其翻版。与以前的朝代一样,清朝的婚姻政策也禁止征服集团与臣服的明朝民众通婚(参阅下文),但鼓励他们与居住在内亚地区的精英集团联姻。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清朝不是一夫多妻制(后妃的地位明显不平等,一次只能立一个皇后),但其奉行的所有皇子都有资格继任皇位的策略,在降低皇后家族地位的重要性方面,与一夫多妻制有同样的效果。1643 年采用子承父位的规则以后,清廷像汉人政权一样,让年幼的皇子继位,以摄政大臣辅佐之。摄政制度存在于17世纪40年代、17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1875—1889年和1908—1912年。在这些摄政时期,皇太后都扮演了一定的政治角色,但与汉人政权依靠自己的亲戚不同,她们都是与丈夫的兄弟结盟的。如同元朝一样,清朝统治者消除了后妃家族造成的政治威胁,但它是通过不太相同的一系列婚姻政策做到这一点的。 与汉族社会一样,满族社会也以父系为主(子孙后代传承男性香火),婚后居住在男方家(与新郎的父母住在一起),也是家长制(资望最高的男性是家长)。尽管如此,满族传统给予女性很大的自由和权力。满族女性被禁止缠足,所以她们走路不跛脚。她们没有被局限于深闺,而是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骑马射箭,参与狩猎。据1644 年前的史料记载:“女人之执鞭驰马,不异于男。十余岁儿童,亦能佩弓箭驰逐。少有暇日,则至率妻妾,畋猎为事,盖习俗然也。”女性有时也活跃于战场,征服时期甚至有几位女性获得了八旗佐领职衔。在宫廷举行的萨满教仪式上,女性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朝鲜族女性一样,她们在仪式上行使着“支配权”。在坤宁宫举行萨满教仪式的是女性(参阅第七章)。 和孝公主是一个的例子。她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有些资料说是最宠爱的女儿)。这位公主女扮男妆,擅长射箭,常随父皇狩猎,至少有一次射杀了一头鹿。有报告称(也许是假的),乾隆皇帝曾自豪地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满族女性起初有自己的名字。史书记载了努尔哈赤前两位妻子和至少一个女儿的名字。顺治皇帝的姐妹名叫雅图(1629—1678年)和阿图(1632—1700 年)。他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妹叫马喀塔(1625—1663 年)。皇宫迁到北京后,女性的名字在玉牒和档案材料中消失了。后妃们以获封的头衔和爵位为名。级别高的后妃或生育了孩子的后妃死后有谥号。级别低且无儿无女的后妃有时不记载于档案(参阅下文)。公主(甚至是早夭的公主)出现在爱新觉罗氏的宗谱中(但不见于汉文宗谱)。女儿按出生顺序被称为大公主、二公主等,以此类推。她们订婚后就会获得头衔和爵位,也就有了称号。 满族和蒙古族的男性和女性贵族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寡妇往往嫁给亡夫的弟弟。女真人奉行这种婚姻形式的目的在于确保妇女带来的财产不因寡妇再嫁而流失。至少从唐代开始,法律就禁止寡妇嫁给亡夫的兄弟,这种婚姻被汉人视为野蛮的风俗。明朝的开创者对此言道: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至于弟收兄妻子,承父妾,上下相习……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1631年和1636年,皇太极两次颁令禁止寡妇嫁给亡夫兄弟。但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妹妹穆库什先嫁额亦都,后嫁其子图尔格,皇太极的女儿马喀塔则先后嫁给林丹汗的两个儿子(1636年、1648年)。虽然她们都无视这项禁令,但在清朝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项禁令一直有效。满族容许隔代婚姻,汉人则不容许。满族像蒙古族一样赞成舅表亲婚(娶母亲兄弟的女儿为妻)和妻姊妹婚(娶妻子的同胞姐妹为妻)。其结果是,宫廷妇女结成了非常密切的亲戚网络。描述慈禧太后宫廷生活的何德兰(Isaac Headland)注意到,侍奉慈禧的女性中有一位是她的养女(本是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6�0的女儿),有一位是外甥女,还有一位是姻亲外甥女。在两个世纪之前的顺治朝,这类亲属关系还没有如此复杂紧密,当时,福临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第二位皇后则是孝庄的侄孙女。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