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苍洱灵秀白族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书籍中国传统地域民俗文化读本研究学术成果涉及地理历史经济艺术语言上海锦绣文章出版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919223749
    • 版权提供:上海文化出版社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苍洱灵秀(白族)/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作 者:
     编者:杨国才//李东红|责编:李平
    定价:
     90
    ISBN号:
     9787545219272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0/6/1
    编辑推荐

        美丽的苍山洱海,生活其间的白族有着怎样的历史?大理的国王们为什么经常避位为僧?白族的本主神祗有什么样的法力?杨国才、李东红教授领衔一流学者,全方位解读白族在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亮点与成就,以及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上,用亲民的表达,配以大量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通过新媒体技术,使传统图书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效结合,运用数字技术,链接多部学术专著及论文,直通大型专业数据库,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白族文化提供指引。 

     

    内容介绍

        《苍洱灵秀——白族》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一种。全书汇集一流的白族研究学术成果,从地理、历史、民俗、经济、宗教、艺术、语言文学等方面,采用主题论述、典型分析、延展阅读、田野调查报告、以文解图、人物访谈、历史故事等叙述方式,全方位地阐述、分析、解读白族文化,为各民族读者了解、认识白族打造一张"文化名片"。

     

    作者介绍

        杨国才,白族,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女性与社会性别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女性学、性别社会学和民族伦理学。主要著作有《情系苍山,魂泊洱海——白族女性》《白族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等。

        李东红,白族,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二级教授,教育部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大理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白族历史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国西南考古学、文化资源保护等。主要著作有《乡人说事:凤羽白族村的人类学研究》《白族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研究》《苍洱五百年》等。
     

    目录
    前言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传世文化精品
    序言苍山洱海: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洱源西山白族调》
    民族概况白族
    本书导读示意图
    第1章 西南雄阔地,苍洱大名垂——人文地理
    大理:得天独厚的白族家园
    山、水、坝子相得益彰,高原上的鱼米之乡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交界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
    “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在这里交会
    茶马古道上的繁华集市——沙溪
    耀眼夺目的古桥梁遗存
    农耕文明造就的诗画田园
    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白族人
    不只在大理——散居各地的白族
    苍洱胜境——白族聚居的核心区
    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
    山雄水秀的“百二山河”,宜居宜游的人间福地
    鲜为人知的南诏“五岳四渎”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
    山水之间的大理古城
    从“大厘城”到“大理府城”——大理坝子政治中心的变迁
    雄魁六诏的巍山古城
    居耕结合、山水相融的白族村落
    深受传统风水思想影响,营造完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喜洲与诺邓:平坝与山地白族聚落的杰出代表
    山、水、道:白族村落环境的基本元素
    白族村落的三种形态
    第2章 美丽田园的诗意栖居——民居建筑
    走进白族人家
    欣赏白族民居的优雅明丽,感悟深蕴其中的文化内涵
    坐西向东——白族民居的基本朝向
    “石头砌墙墙不倒”——白族土库房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的基本布局
    一颗印:山地白族民居的典型形制
    解剖白族民居建筑
    房子有价门无价——富丽堂皇的白族门楼
    照壁:白族民居的眼睛
    昭示主人姓氏的照壁题词
    严家大院:最杰出的白族民居院落之一
    清新、质朴、明快的白族民居装饰
    木雕、石雕、绘画、大理石,无一不为建筑增添光彩和韵味
    精工细刻的白族木雕
    格子门:白族木雕艺术的精华
    素雅清丽的白族建筑彩绘
    浑然天成的天然大理石画
    吉祥喜庆——白族民居装饰图案的文化内涵
    第3章 文明古族的流风遗韵——历史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苍山洱海: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云南大理的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有一个叫宁邑上登的白族村落。这里水土丰饶,昌盛富庶,山水秀美,民风淳朴。我就出生在这如诗如画的乡间。
    阿爹阿妈30多岁才生我。中年得女,他们视我为掌上明珠,特意给我取了男孩的名字,希望我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阿爹过去在省城昆明工作,为了我退职回家。父爱如山,阿爹给予我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我的阿爹阿妈都是白族,我的血液里流动着白族文化的基因,性格中秉承了白族人的气质。
          我从小就在浓郁的白族文化的氛围中聆风听雨。苍山雪,洱海月,白族的节庆歌舞,白族的文学艺术,白族的宗教伦理……这一切都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姑奶及表哥、侄儿到本主庙里去念经、供奉供品、磕头、分享供品;夜晚在村落大青树下的青石板凳上,听老人讲民族民间故事;节日里骑在阿爹的脖子上,看人们在古戏台上耍狮子、表演田家乐、演奏洞经古乐,在祠堂里听大本曲……
         苍山洱海,童年记忆,于我来说刻骨铭心,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在大理完成的。1972年,我从大理一中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知青。20岁那年,我离开大理到云南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分配到云南民族大学教书、编书、做研究,迄今已过去40多年。然而,无论我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亚洲的生育文化,还是到欧洲和美洲讲授交流白族文化,让我魂牵梦系的,还是生我养我的苍山洱海,还是流动在血液中的白族文化。尽管我离开那片土地已40多年,但我却一直觉得在她身边,从未走远。作为一名民族文化研究学者,我多年研究的领域和课题,都源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
         1999年,我担任“滇西北行动计划—白族片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组的组长。在历时3年的田野调查中,我走遍了白族聚居区五县一市,在从宾川白羊村遗址到剑川海门口遗址的考古中我发现,白族先民已在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青铜文化,进入了文明社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汉武帝建益州郡时,在洱海区域设叶榆县(治今大理)。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历经的500多年里,云南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实体。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革囊渡江,建立云南行省,洱海区域白族聚居的大理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苍山洱海间留下了宝贵的遗迹。历史上“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等典故也与大理白族有联系。苍山洱海间有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和青铜文化遗址;有南诏古城的遗址和保存至今的村落太和村;太和村旁边有记录南诏同唐王朝间的天宝战争的《南诏德化碑》;大理古城西侧的三月街上有忽必烈灭大理国以后刻写的《元世祖平云南碑》;有剑川石钟山石窟雕刻、古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遗迹;有耸立千年的大理崇圣寺三塔、自然景观蝴蝶泉;有名城巍山和道教名山巍宝山;有在东南亚闻名的佛教圣地鸡足山;有被称为“文献名邦”的古城大理……
         研究历史,见证古迹,更让我心系、身系、情系苍山洱海,更让我依恋我生命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多年来,我以学者身份,一次又一次走进白族村落、民居、本主庙、文阁、山神庙、宗族祠堂,在守护村落的大青树下,在古戏台间,在村落的青石板上,一次又一次地聆听父老乡亲讲述古老的传说。
         多年来,我不辞辛苦地走遍大理,探访分散在大理各地的72座本主庙。我仿佛感到自己不是在做课题,而是在寻根。我是在探寻自己精神家园的源头。我不断问自己:白族独有的文化是什么?白族文化的主要特色是什么?价值在哪里?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研究,我终于找到了白族文化的精髓,那就是白族的“本主文化”。
    在异彩纷呈的白族文化中,本主文化是白族最独特和最典型的文化。而在本主文化中,本主庙是其文化的核心和重要标志。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场,本主庙承载着白族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使古老的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本主庙是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遗存的载体。湾桥镇庆洞村圣源寺本主段宗榜、邓川城外的柏洁圣妃庙,承载着南诏的历史文化。大理国开国第一个国王段思平,被白族人民尊奉为爱民本主,供奉在大理市喜洲镇和乐村、银桥镇鹤阳村,洱源县凤羽镇马甲村、旧邑村、庄上村、铁甲村等村,受人们祭拜。白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在本主庙的建筑中得到了集中展现。走进苍山洱海的白族村落,映入眼帘的是本主庙、青瓦白墙的民居、照壁、门楼、雕梁画柱和彩绘的山墙;无论是单坊院落,还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一颗印、一进多院的民居建筑群,都有着浓厚的白族风格;至今在鹤庆、凤羽、喜洲、周城及洱海区域的坝区,还保留着明清时期传统白族民居建筑群;山地白族依山构建、依台构舍的青瓦红墙,在云龙千年古村诺邓等地被保留。白族建筑的这些经典特色,在本主庙中都有集中展现。
         白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在本主庙中汇合。本主庙中的本主雕塑,大多为泥塑,也有木雕本主。如周城本主杜朝选雕像,以及宾川上沧村明代雕刻的木雕本主,每尊雕像都神采奕奕。精湛的雕刻和彩绘艺术在本主庙里沿袭、展演。20世纪90年代初,大理州人民政府曾计划出资20万,将上沧村明代的本主木雕收到州博物馆展示,但上沧村的村民坚定地表示,我们再贫穷也不会出卖我们的祖先。
         白族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音乐歌舞在本主庙中广为传播。《苍山会盟》和《阿盖公主》就是以历史事件切入,按照戏剧的要求及人们的审美创作的白剧。白族民间传说《望夫云》,讲述了南诏公主与苍山猎人悲壮的爱情故事。其中,本主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例如《大黑天神》《猎神杜朝选》《段赤城斩蟒》《白洁夫人》等,都在本主庙里传播,流传很广,影响深远。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中原已经失传的宫廷音乐却在洱海区域及剑川沙溪、云龙诺邓一带的偏远山区得到了保留,融合了蔚然儒风和佛道灵韵,绵绵丝竹仿若汉曲的沧海遗珠。演奏者为村民,运用的都是祖辈口传心授的技艺。他们身着古朴的服装排坐于戏台之上,每当乐声响起,瞬间给人难以描摹的心灵震撼。
         本主庙是白族传统节日服饰、饮食文化的展示场。每当本主节日来临,本主庙就成为白族服饰的展演场。我穿过许多民族不同时期的服装,都觉得不合身,自从1995年我身着白族绣花白衣、红领挂、黑色绣花围腰,头戴“风花雪月”的帽子,脚穿船形绣花鞋,站上世界妇女大会讲坛,讲述白族女性文化时,我才感觉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服饰。我吃过中华各大菜系,也吃过西餐,但让我魂牵梦系的,依然是白族的沙锅鱼、酸辣鱼、芋头海菜汤;西式奶酪虽然很香甜,我却更喜爱白族的乳扇,还有生皮、冻鱼、凉拌芝麻菜等等。这都是苍洱间最爽口的菜肴,让我难以忘怀。
         本主庙同时也是白族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场。每当白族老人聚集在本主庙里举行度经会和斋奶会,村里哪家儿子、媳妇孝敬父母,哪家孩子不养老人,都在这里被评说。真善美被表扬,假恶丑被批判。白族固有的文化事项,均能在此得到展示。因而,本主庙被称为“白族乡村民间博物馆”,成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库。
         白族独特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节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门口的节日,有正月初一穿新衣走亲戚的,有鸡足山庙会,有栽秧会,有三月街,有火把节……三月街是白族最隆重的节庆。每年三月街到来,阿爹阿妈就带着弟弟和我,约上亲朋好友,赶着马车,一路歌声一路笑语,先看赛马,再到药材市场转一转,闻百药味,阿妈说闻后这一年都不会生病了。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的“绕三灵”,阿妈总要带我去参加。“绕三灵”也被称为祈雨会。这是农闲季节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是农忙前的游春歌舞集会,已有1000多年历史。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陪同费孝通先生的弟子横山广子博士,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那培思博士、弗吉尼亚大学史杰夫博士多次到大理考察绕三灵。她们认为绕三灵类似西方的狂欢节,但比狂欢节更有文化内涵。
         农历五月初五的栽秧会,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与农耕文化联系最紧密的节日。栽秧会实际上是民间为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举行的一个祭祀活动。祭祀祈祷、栽秧竞赛、田间吃栽秧饭、吃洗脚豆,都是栽秧会的重要内容。人们把紧张的劳动融入欢快的歌声中,开展比赛劳动技能、展示艳丽服饰。在整个栽秧的过程中,人们演奏洞经古乐、跳霸王鞭舞、唱白族调对歌,田间地头充满了歌声和相互嬉戏的笑声。
         每当六月二十五火把节来临,洱海周围白族聚居区的人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杀猪宰羊,接回出嫁的姑娘。小男孩忙着准备火把,姑娘们忙着把从山上挖来的凤仙花根捣碎,包在手上染成红指甲,大人们在村寨广场中央,用麦秆、竹子等捆扎大火把,上面插着寓意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彩线串起的梨、海棠果挂满火把。入夜,人们点燃大火把后,孩子们各自举着小火把在村里、田野上奔跑驱虫、赛马喊叫,不时将一把把松香面撒在火苗上,腾起阵阵烈焰。靠近海边的村庄,白天要进行划船比赛。人们以此来纪念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白洁夫人。
         火把节上立火把是有规矩的,一般为村里结婚、生小孩的人家出资竖立火把。我们村男孩才能参加。听阿爹说,我虽然是女孩,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又是老大,所以被特批参加了立火把。20世纪80年代初,我儿子在昆明出生,阿爹也在老家给孙子出资竖火把。2015年底我的孙女在美国出生,2016年我回大理参加竖火把时,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能竖火把了。
         岁岁年年,白族的节日就这样传承。丰富多彩的节庆,承载着白族重大历史信息和原始记忆,反映了白族人民回归自然,追求社会和谐、稳定,追求生活美满、爱情自由的美好意愿。
         在云南历史上,白族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与云南其他各族先民共同建立了南诏大理国;不仅自己主动积极接受和学习中原文化,而且成为将中原文化向周边各民族传播的桥梁和纽带。
         今天,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进步,这与白族长期奉行心向中原、亲仁善邻的思想密不可分,这是白族对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影响深远。今天,苍山洱海之间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如火如荼。
         不过,让我感到忧虑的是,白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挑战:洱海区域人口增速明显减慢,语言、服饰不断退化;青瓦白墙的民居建筑在开发和重建中岌岌可危;苍山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洱海水质污染加剧,特别是洱海周围海景房的拓建,使传统民居受到挑战;节日文化正在被商品化和市场化解构。
         作为白族儿女,苍山洱海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责无旁贷。近年来,我和许多有识之士一道,投入保护、抢救和传承白族民族文化的工作之中。
         本书是我与几位白族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研究的结晶,其中也包含着许多白族同胞的辛勤劳动,他们提供图片,审读文章,提出修改建议;还与何承伟先生的创意、编校诸君的智慧及辛勤工作分不开。愿这本书伴着白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期盼祖国各兄弟民族同胞以及海外读者,走进白族村落,走进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心灵世界。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