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伤寒论译释 第四版第4版 中医典籍南京中医药大学张仲景白话讲义译释选读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经典古籍中医药养生书籍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其他作者著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其他作者著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1973892773
    • 版权提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伤寒论译释(第4版)
    作 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53239929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开本:
     大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0-01-01
    编辑推荐
      《伤寒论》综述
    概说 主要脉证 辩证
    治疗 方组论述
    预后 兼变证治
    合病 并病
    《伤寒论》语释
    词解 校勘 语释
    提要 浅释
    选注 按语 方解
    应用范围 医案选录
    内容介绍
      汉代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但因文字上含义的深奥,注家学说的不同,阅读有一定的困难。《伤寒论译释(第4版)》用现代语译释了全部《伤寒论》,对读者可有一定的帮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共六篇,根据伤寒六经病证治内容,用综合方式加以系统的阐述。每篇有概说、主要脉证、辨证、治疗、方组论述、预后、兼变证治、合病、并病、小结等,既作了全面性的分析介绍,又揭示出便于重点掌握的规律。下编十卷,依据明代赵开美本原文编次,逐条译释,除原文外,分列校勘、词解、语译、提要、浅释、选注、按语、方解、应用范围、医案选录、结语等项目,从原文的一字一句,到每一证治的理法方药,不厌求详,反复阐释,为归纳古今,揭示新义,提供了很多的探讨材料。《伤寒论译释(第4版)》的译释,浅显易懂,注家精义,择善而从,并有重点地把原书的精神实质,加以综合论述,使读者既能掌握重点内容而用于实践,又便于深入研究。《伤寒论译释(第4版)》可供学习中医,西医学习中医,以及教学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介绍
     
    目录
      上编《伤寒论》综述
    绪论
    太阳病篇
    一、太阳病概说
    二、太阳病的主要脉证
    三、太阳病的证候类型
    (一)中风
    (二)伤寒
    (三)温病
    四、太阳病的辨治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三)微邪郁表、营卫不和证
    (四)太阳温病之表证
    五、太阳病兼证的辨治
    (一)太阳中风兼肺气上逆证
    (二)太阳表寒兼经俞不利证
    (三)太阳病兼里有郁热证
    (四)太阳病兼水饮证
    (五)太阳病兼水气停蓄证
    (六)太阳病兼下焦蓄血证
    (七)太阳病兼里虚不足证
    六、误治变证的辨治
    (一)误汗变证的辨治
    (二)误下变证的辨治
    (三)误火变证的辨治
    七、太阳病类似证的辨治
    小结

    阳明病篇
    一、阳明病概说
    二、阳明病的脉证
    (一)主要脉证
    (二)阳明热证
    (三)阳明实证
    三、阳明病的辨证
    (一)不恶寒
    (二)发热
    (三)汗自出
    (四)口渴
    (五)腹满疼痛
    (六)大便秘
    (七)小便利
    (八)神昏谵语
    四、阳明病的治法
    (一)清法
    (二)下法
    五、阳明病变证的辨治
    (一)发黄证
    (二)蓄血证
    (三)虚寒证
    六、合病、并病的辨治
    (一)太阳阳明合病
    (二)太阳阳明并病
    (三)少阳阳明并病
    七、阳明病的预后
    小结

    少阳病篇
    一、少阳病概说
    二、少阳病的主要脉证
    (一)口苦、咽干、目眩
    (二)往来寒热
    (三)胸胁苦满
    (四)嘿嘿不欲饮食
    (五)心烦喜呕
    (六)脉弦细
    三、少阳病的治法
    四、少阳兼变证的辨治
    (一)兼太阳表不解证治
    (二)兼阳明里实证治
    (三)兼里虚不足证治
    (四)兼饮停阳郁证治
    (五)邪气弥漫虚实夹杂证治
    (六)上热下寒证治
    五、合病、并病的辨治
    (一)太阳少阳合病
    (二)阳明少阳合病
    (三)太阳少阳并病
    六、热入血室的辨治
    小结

    太阴病篇
    一、太阴病概说
    二、太阴病的主要脉证
    三、太阴病的治法
    四、太阴病的预后
    五、太阴病兼变证的辨治
    小结
    少阴病篇
    一、少阴病概说
    二、少阴病寒化证的脉证
    (一)无热恶寒
    (二)脉微细
    (三)但欲寐
    (四)四肢厥冷
    (五)下利清谷
    三、少阴病寒化证的辨治
    (一)阴盛阳虚证治
    (二)阴盛格阳证治
    (三)阴盛戴阳证治
    (四)阴邪与阳药格拒证治
    (五)阴盛阳虚,寒湿郁滞证治
    (六)阴盛阳虚,水气浸渍证治
    (七)虚寒下利,滑脱不禁证治
    四、少阴病热化证的辨冶
    (一)阴虚阳亢证治
    (二)阴虚水热相搏证治
    (三)阴液下泄,虚火上浮证治
    五、少阴病类似证的辨冶
    (一)热厥轻证
    (二)肝胃气逆证
    (三)客热咽痛证
    (四)创伤咽痛证
    (五)客寒咽痛证
    六、少阴病兼证的辨治
    (一)少阴阳虚兼太阳表实证治
    (二)少阴阴虚兼阳明里实证治
    七、少阴寒化证的预后
    小结

    厥阴病篇
    一、厥阴病概说
    二、阴阳胜复辨证
    三、厥阴病的辨治
    (一)寒热夹杂证
    (二)寒格胃热证
    (三)邪陷正伤,阳郁气
    滞证
    (四)肝热下迫证
    (五)血虚寒凝证
    (六)肝寒上逆证
    四、厥阴病变证的辨治
    (一)邪转少阳证
    (二)热结旁流证
    (三)余热扰膈证
    五、各种厥逆证的辨治
    (一)寒厥证治
    (二)热厥证治
    (三)蛔厥证治
    (四)脏厥证治
    (五)水厥证治
    (六)痰厥证治
    六、厥阴病的治禁
    (一)不可攻下
    (二)不可发汗
    (三)痈脓致呕,不可治呕
    七、厥阴病的预后
    (一)辨欲愈、不愈
    (二)辨死候
    小结

    下编《伤寒论》
    卷第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痉、湿、喝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
    附一略论“六经钤
    百病
    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
    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一
    卷第十一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二

    附二《伤寒论》名
    实考
    索引
    条文索引
    第一部分
    1~34辨脉篇
    35~79平脉篇
    80~113伤寒例篇
    114~129疰、湿、喝篇
    第二部分
    1~178太阳篇
    179~262阳明篇
    263~272少阳篇
    273~280太阴篇
    281~325少阴篇
    326~381厥阴篇
    382~391霍乱篇
    392~398阴阳易差后劳
    复篇

    第三部分
    1~32不可发汗篇
    33~79可发汗篇
    80~112发汗后篇
    113~116不可吐篇
    117~123可吐篇
    124~169不可下篇
    170~215可下篇
    216~287发汗吐下后篇
    方剂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伤寒论》源出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由于汉末战乱频繁,致成书不久即散佚不全,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对其中“伤寒”部分之内容进行搜集编次,始改名《伤寒论》。但流传依然不广,唐代名医孙思邈直到晚年才看到比较完整的传本,经过“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整理加工,作为《千金翼方》的九、十两卷。王焘编写《外台秘要》也引载了《伤寒论》部分条文,但内容与《千金翼方》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因传本不同的缘故。至宋代治平年间,林亿、高保衡等据节度史高继冲所藏的《伤寒论》校正、印行,全书共分十卷,凡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条,除去重复和缺方共计一百一十二方,即现代所说的宋版《伤寒论》,由此始得广泛流传。金代成无己,开始对全文作注,其后注释《伤寒论》的越来越多,到现在已有数百家,虽见仁见智,争议不少,然均可为深人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参考。
    可是,《伤寒论》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医籍?直至现在尚缺乏一致意见:伤寒学家大多强调《伤寒论》所论是广义伤寒,主要根据是《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与《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的论述,从而肯定《伤寒论》是一部讨论多种外感热病的专著。温病学家则认为《伤寒论》所论是狭义伤寒,侧重于风寒性质的外感病,因而把《伤寒论》与温病学完全对立起来。前者忽视了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补充,后者贬低了《伤寒论》的理论价值。其实《伤寒论》并不是专论外感病,明代方中行就曾指出:“论病以辨明伤寒,非谓论伤寒之一病也。”柯韵伯说得尤其明确:“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