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书籍]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气固分离耦合强化新技术
¥ ×1
气固离心分离是基于气-固两相的密度差,利用旋流离心力实现两相分离的,属于气固非均相体系的物理场分离技术,常用的方式是气-固旋风分离。它具有处理量大、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高温高浓度条件下,已成为工程上普遍的分离方法。
本书部分内容和应用案例得益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催化裂化后反应系统关键装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之国际领先技术(高效气固旋流分离、高效催化剂预汽提和高油气包容率3项创新技术),以及国家科技部973项目(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双气固流态化反应过程直接耦合的多尺度分析及放大规律重点课题)等。
本书论述具有覆盖面较全、论述较系统、承上启下的特点,书中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分析,又联系工程实际,内容丰富翔实,较好地反映了该领域目前的动向和富有特色的工作。
商品名称: | 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气固分离耦合强化新技术 | 开本: | 16开 |
作者: | 中国化工学会 组织编写 卢春喜,陈建义 等 著 | 定价: | 198.00 |
ISBN号: | 9787122350411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章 绪论 / 1
节 引言 1
第二节 气固快分技术 3
一、气固快分技术在催化裂化工艺的应用 3
二、国外快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 6
三、国内快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 11
第三节 气固旋风分离技术 14
一、旋风分离器概述 14
二、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 16
三、旋风分离器性能强化新技术 20
参考文献 23
上篇 气固分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27
第二章 气固分离方式及机理 / 29
节 气固分离基本条件和方法 29
一、气固分离基本条件 29
二、气固分离基本方法 30
第二节 气固分离设备性能表征 31
一、分离效率 31
二、粒级效率 32
三、净化气内颗粒的粒径分布 32
四、分离器压降 33
五、分离器的经济性 33
第三节 气固分离的基本物理模型 34
一、塞流模型 34
二、横混模型 34
三、全返混模型 35
第四节 气固重力分离机理 35
一、重力沉降器的分离效率 36
二、重力沉降器的压降 37
第五节 气固惯性及旋风分离机理 38
一、惯性分离基本原理 38
二、惯性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39
三、旋风分离基本原理 42
第六节 拦截分离机理 44
第七节 扩散、湍流分离机理 45
参考文献 46
第三章 气固分离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 / 48
节 颗粒形状的测量方法 48
一、显微镜法 48
二、机械沉降测量法 49
第二节 颗粒粒径的测量方法 50
一、筛分法 50
二、显微镜法 51
三、光电沉降法 52
四、流体分级法 53
五、电感应法 55
六、激光测速法 56
七、激光衍射法 57
第三节 气固多相流颗粒速度测量方法 57
一、固体颗粒速度的光导纤维测量技术 58
二、固体颗粒速度的激光多普勒测量法 59
第四节 气固多相流颗粒浓度测量方法 60
一、等速采样法 61
二、光导纤维测量法 64
三、电容测量法 66
参考文献 67
第四章 气固分离过程的研究方法 / 69
节 气相流场测量和经验归纳 69
一、旋风分离器内气相三维时均速度分布 69
二、旋风分离器内局部二次流 72
第二节 旋风分离器流场的半理论解 73
一、Rankine旋涡模型 73
二、Burgers旋涡模型 73
三、Ogawa旋涡模型 74
第三节 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74
第四节 气固两相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78
一、稀密相流动的划分 78
二、气固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79
三、随机轨道模型 80
四、典型数值模拟结果 82
第五节 气固旋风分离的机理模型 85
一、转圈理论 85
二、平衡轨道理论 86
三、边界层理论 87
四、分区理论 88
第六节 气固旋风分离的相似模化 89
一、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运动方程 90
二、旋风分离器内气固运动的相似参数 91
三、旋风分离器的近似模化 92
四、旋风分离器近似模化设计举例 94
五、基于相似参数关联的分离效率计算方法 95
参考文献 97
中篇 气固快分耦合强化新技术 / 101
第五章 气固旋流分离强化技术 / 103
节 旋流分离强化技术现状 103
第二节 气固旋流分离存在问题分析 104
第三节 气固旋流分离强化原理及方法 105
第四节 高效气固旋流强化技术在某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109
参考文献 112
第六章 挡板预汽提式粗旋快分技术 / 114
节 FSC系统设计原理 114
第二节 FSC系统结构及特点 115
第三节 挡板内的气固流动特征 116
第四节 预汽提段对粗旋内流场和分离效率的影响 117
一、预汽提气对粗旋内流场的影响 117
二、预汽提段对粗旋分离性能的影响 119
第五节 FSC系统大型冷模实验研究 120
一、分离效率 122
二、系统内压力分布的特点 122
三、FSC系统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 125
四、FSC系统操作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125
五、大型冷模实验主要结论 128
第六节 小型工业试验 129
一、改造方案及应用效果 129
二、技术分析 134
三、小型工业试验主要结论 135
第七节 工业应用实例——某石化公司100万吨/年掺渣催化裂化装置 136
一、改造后装置标定结果 136
二、应用效果 139
三、经济效益分析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七章 带有密相环流预汽提式粗旋快分技术 / 144
节 CSC系统设计原理 144
第二节 CSC系统结构及特点 145
第三节 密相环流预汽提器的性能与结构优选 146
一、实验装置及方法 146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46
第四节 CSC系统大型冷模实验研究 148
一、实验装置及方法 148
二、CSC系统分离效率 149
三、系统压力分布特征 149
四、密相环流预汽提器密度分布特征 151
五、系统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及汽提效果 151
六、系统的操作弹性及开停工状况的分析 154
七、大型冷模实验主要结论 154
第五节 小型工业应用试验 154
一、改造方案及应用效果 154
二、装置标定结果 155
三、小型工业应用实验主要结论 159
第六节 工业应用实例——某石化公司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 159
一、改造前装置的主要问题 159
二、改造内容 160
三、应用情况及标定结果分析 161
四、经济效益分析 161
五、应用效果总结 162
第七节 FSC/CSC系统与其他提升管出口快分技术的比较 162
参考文献 163
第八章 带有挡板预汽提的旋流快分技术 / 164
节 VQS系统设计原理 164
......
《气固分离耦合强化新技术》是《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系统地归纳总结了气固旋风分离过程耦合强化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首先从气固分离过程的发展机遇和历程、分类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层面,以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总括了气固分离强化技术已取得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章);其次简单介绍气固分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二章~第四章);*后根据性能特点将气固分离分为两大类进行系统阐述,即气固快分耦合强化新技术(第五章~第十章)和气固旋风分离耦合强化新技术(第十一章~第十三章)。每一部分都对气固分离过程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原理、流场分布、性能优化及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已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论述具有覆盖面较全、论述较系统、承上启下的特点,书中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分析,又联系工程实际,内容丰富翔实,较好地反映了该领域目前的动向和富有特色的工作。
《气固分离耦合强化新技术》可供石油化工、煤化工等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卢春喜,男,1963年2月生,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1996年在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从事催化裂化流态化工程研究工作;1996年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教学和催化裂化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创建了重油催化裂化后反应系统的关键装备平台技术,解决了后反应系统结焦这一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长期困扰企业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所开发的FSC、CSC、VQS和SVQS四种新型快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在国内59套工业装置成功应用,加工量占比达国内总加工量的40%以上,为企业创效60多亿元。近年来,将气液环流理论移植到气固体系,为环流反应器在气固流化床强化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形成了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关键装备耦合强化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工业应用效果。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项(排名第1和第3),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1等奖8项)。先后在AIChE Journal、C.E.S.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10篇。出版《催化裂化流态化技术》和《催化裂化反应系统关键装备技术》专著2部、《炼油过程及设备》教材1部,授权国家专利78项。
陈建义,男,1965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面向石油化工、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海洋油气开采等领域开展多相流分离技术及装备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系统研究了气固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理论,开发的新型高效旋风分离器在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获得推广应用,特别是首创的丙烯腈反应器新型两级旋风分离器,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主持或参加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项目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1本。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