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中世纪笔记 艺术 中世纪
¥ ×1
用东方笔触,再现欧洲中世纪图像魅力
当代中国艺术家画笔下的欧洲中世纪
随书附赠两册洛齐插画笔记本
欧洲 中世纪 洛齐 艺术 画册
1. “中国好书”“中国最美的书”奖得主、国际知名画家洛齐最新艺术作品;
3.技法独特,创造性地以中国传统的软性毛笔,绘制出欧洲中世纪版画的刀锋笔触;
4.画风独一无二,极具故事性和历史感,以中国艺术家视角重现欧洲中世纪生活图景;
5.随书附赠两册洛齐插画精美笔记本,主题分别为里斯本笔记和埃塞俄比亚笔记。
洛齐,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三十年,工作、生活于杭州、米兰、里斯本。国际知名画家。曾获比托拉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特别奖、佛罗伦萨国际双年展美迪奇奖、泰国王子大学国际艺术贡献奖,两届“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作品于巴黎卢浮宫、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比安卡迪双年展、公爵宫博物馆、米兰布雷拉国家图书馆、博洛尼亚大学、米兰大学及一些欧美城市展出。绘画并设计的《水墨戏剧》一书荣获“中国好书”“中国最美的书”奖,著有《丝路艺术笔记》系列、《是我:一个书法主义者的无言之诗》,编著14卷《书法主义文献》,另外还主持出版有《洛齐在米兰》(薄邱尼美院编)、《洛齐写乐·博洛尼亚》《一个书法主义者洛齐》《洛齐与书法主义》等。
旅居里斯本的国际知名画家洛齐,以图像转述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阅读史笔记。《中世纪笔记》是洛齐艺术史笔记系列中最独特的一部。书中九十件作品似一气呵成,以柔性的毛笔笔触,艺术再造中世纪木刻般的画面效果。中世纪抄本风格的图像在此汇集,建筑、街道,天使、骑士、女巫,动物、花草,无不透露着人性的光辉和质朴自然的想象力。
洛齐擅长将西方艺术风格与中国书画传统精髓加以融合,他的“书法主义”就是这种艺术创新的成功实践。在这部《中世纪笔记》中,匠心独运的构图和耐人寻味的精妙细节,传达着中西文字和图像的偶遇、共存与对话,也演绎着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古往今来。
附赠两册笔记本也非偶然,作为《中世纪笔记》的“陪衬”,里斯本主题和埃塞俄比亚主题的插画里隐藏着异域与他者,和中世纪的花朵鸟兽一起,为读者带去远方、惊奇或欢喜。
这是一部看似“无用”的书,彻底践行了艺术的无目的性。它不能教授你具体的中世纪知识,也没有讲述所谓的中世纪历史,它只在乎你打开画面时是否喜欢那些精细又刚健的笔触,那些小幽默和小欢喜。
九十件作品连贯着一种涌动的灵感,像一部黑白影片,没有对白却充溢着无言之词,没有叙事却披露着中古的悲喜,徜徉其中,扑面而来的是好的艺术品的勃勃生机。
封面是铁锈红的布面,烫金的字母下是一小幅贴画,来自书中的一幅作品。不厚不薄,不轻不重,拿在手里正好,送朋友也相宜。
附赠的两册笔记本,是编辑们都喜欢用的薄册笔记,64页骑马钉,因为轻巧又有颜值,可以做周记本、日记本,或者带着出差、旅行,或者领导开会讲话时拿出来装装样子。它们显然是“有用”的。
营造文字“书写”活动的神秘感,是始终存在于洛齐各类作品中的共同气质。以此为契机,洛齐用了一种“图像”与“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学问、艺术、生活与游历之间的关系。
——沈伟,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首届国家最高美术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
洛齐将中国象形文字和中世纪西方手稿意象编织在一起,这是一部虚构的抄写员的“遗失”杰作(一部从未真正书写过的作品),将东西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90件手稿“中世纪笔记”,指中世纪的城市、建筑、细节、碎片和时代,包括古希腊、罗马,其故事一直延续到中世纪的“黑暗时代”(5世纪至15世纪末)。洛齐的创作从古老的东西中呈现出新的东西,就像一个魔术师从帽子里拽兔子一样。
——马丁·布拉德利(Martin Bradley,英国作家)
在这本书里,“中世纪”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亲切,陌生的是那些关于宅邸、骑士与巫女的故事,熟悉的是作者用一种中国的形式展示出的游园视角。这种散点式的观看和表现手法是我们熟悉的味道;不同文字的书法也像中国画的落款一样,成为画面构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类似黑白木刻刀痕般的明快犀利笔触,让我们想起中西方共同的伟大的传统——版画,这种伴随奇妙疏离感的阅读,让我们体验了一个艺术家的“中世纪”——洛齐的“中世纪”。
——方利民
版画家、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副院长
《中世纪笔记》是著名画家洛齐系列笔记中的一部分,是一部个人化“阅读史”文献。读史明志,读画明世,洛齐先生做绘画“阅读笔记”已经20年,从敦煌、龟兹出发,途经泰国、印度、埃及、埃塞俄比亚,到达希腊、罗马,再到他的旅居地里斯本。洛齐先生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游历和旅居决定了他开阔的视野,他从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艺术视角,以系统化、优美、浪漫、穿越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赋予了新的语境。他的每一本书,每一部“笔记”都值得我们阅读,值得推荐。
——吴玉亮
国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天的清晨,会习惯于去搜索洛齐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看见《中世纪笔记》画页在持续更新,一帧帧生动又克制地呈现着欧洲历史中的生活片段,宁静疏朗,又奇异又梦幻,令人生出想跨进去逛逛甚至探究的念头,仿佛回到了遥远世界。画页中没有中世纪的恐惧,只有温暖。记得我的心理学老师告诉我,一切宗教、艺术、哲学,最终都是为了让人类去感受爱、感受幸福、感受平静,我觉得洛齐老师的《中世纪笔记》做到了。
——赵丹
洛齐的视觉笔记
眼前这部《中世纪笔记》,是洛齐旅居里斯本的新作。画面上,他对刻本书籍原图的挪用以及改造之后显露的趣味,让我自然联想起他在“书法主义”时期的连贯性思路。在我看来,营造文字“书写”活动的神秘感,是始终存在于洛齐各类作品中的共同气质。以此为契机,洛齐用了一种“图像”与“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学问、艺术、生活与游历之间的关系。我想,洛齐眼中的“中世纪”实际上是个复合概念,或许也只是一种印象,是他此刻身处欧洲西南部,向东北遥望时,捕捉到的辽阔的空间与绵延的时间里,那种种神秘和想象。但“中世纪”联系到当下的文化,它的确又是不远也不近,真实而可感。在圣人行走于天空的时代,几乎每一片区域都存在着本土与外来的冲撞,而其整体性的知识与信仰,造就了绵长悠远且执念于今的精神意志。尤其是艺术品,不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似乎一直经受着诸多严格甚至苛刻的限制。但同时,也正因为不同信仰的杂糅,艺术品也在富于想象力的逃离和建造中,形成文明趣味的多样化,并通过遗产蕴含着质朴而感人的力量。中世纪对于洛齐的意义,恐怕就在于那些由宗教般的迷狂和执着所激发出来的想象力吧。
以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如今所乐于接纳的艺术,其实也大多是想象力的结果!哪怕之前那些“图说”性质的宗教画面,也经过了某时某地的某些艺术家的构想,并由他们在同类化的图像信息中修改。由此,我们才能够看到艺术史中那些浩如烟海的“不一样”。
不同处境中的心境变化,也是刺激艺术家不断探求新表达的机缘。旅欧之际,洛齐得以静下心来亲历与探询那些异质的文化场景,并仔细地想象画笔下的那些应该与可能。而“中世纪”文化的神秘因素,不过是暗合了洛齐心中某些祈愿的部分,成为他作品中的材料。
以中国艺术家的知识体系,西方宗教故事及其世俗内涵,并非都能被准确地理解。因此,在创作中饶有兴趣地挪用其图像之时,语义上的模糊,反而会促成游离于外的自由态度。洛齐坦承自己是在有意地“误读”,因为理解的差异,恰恰解放出某些自由追想的手段。在这部《中世纪笔记》中,他用柔性的毛笔笔触,对应书籍插图的木刻痕迹,并用汉字书写旁注,或摘佛经,或记时日,或只是编排臆造的字符,既与画面无关,也不可识读。于是,洛齐这些所谓的笔记,其形式本身,也成为一种对世相的阅读,承载着与他游历生活与艺术创作相一致的人文杂感。
这是一种被自我感觉所主导,并用艺术的碎片化语言来书写内心的方式,它可以完成知觉的意义,然其意涵,却远离了叙事,颇有几分“不可言说”的意思。
《中世纪笔记》内页欣赏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