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胶东调水考古报告集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
    • 开本:16开
    • ISBN:9786243913836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考古发掘,发掘报告,山东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胶东调水考古报告集 开本: 16开
    作者: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定价: 298.00
    ISBN号: 9787030638977 出版时间: 2020-11-0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0-11-01
    版次: 1 印次: 1

    目录
    前言 王守功(i)
    莱州市路宿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莱州市博物馆(1)
    山东招远市老店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招远市文物管理所(41)
    山东龙口芦头东南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烟台市博物馆(95)
    莱州市碾头墓地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莱州市博物馆(107)
    山东龙口望马史家墓地发掘简报 山东博物馆(142)
    平度市埠口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平度市博物馆(164)
    莱州市后趴埠墓地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莱州市博物馆(185)
    山东威海米山水库崮头集墓地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登区博物馆(197)
    山东招远市磁口墓地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招远市文物管理所(260)
    后记 (290)

    莱州市路宿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莱州市博物馆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人文环境
      遗址位于山东烟台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路宿村南约600米,村前南北向公路的西侧,胶东调水工程东北—西南向穿过该遗址,南距莱州县城约12千米。这里地处胶东半岛的北侧、莱州湾的东岸,西距大海约6千米(图一、图二)。为沿海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人们生活居住。
      莱州自古以来经济繁荣,人口较密集,分布着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多年来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文峰镇的蒜园子遗址、土山镇的中杨遗址发现了烟台白石村文化的遗物,说明在莱州大地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分布。文峰镇的关家桥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遗物,文昌街道的蒲家洼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的遗物。著名的岳石文化发现与命名地即在县城南侧20余千米的平度东岳石村,说明在胶东地区的平度莱州一带岳石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商周时期这里古国发达,东夷古国过国即分布在莱州的北部,三山更为齐国八神之一,是齐国著名的祭祀圣地。汉代莱州是东莱郡,著名的曲城遗址位于遗址的东北。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在莱州发掘了地点众多、面积较大的遗址和墓地。在配合大(家洼)—莱(州)—龙(口)铁路施工建设时,对东朱杲战国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墓葬40余座。配合烟潍高速公路建设时,发掘了沙河镇的黑羊山周代遗址,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周代文化遗存,发现周代墓葬56座。在驿道镇的朱汉村发掘汉代墓葬近300座。2007年,配合胶东调水工程的施工建设,又发掘了路宿遗址、碾头汉代墓地、水南墓地、后趴埠宋代墓地。众多古代遗址和墓地的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为莱州市古代文化面貌和习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图一 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二 遗址位置与分布示意图
      二、遗址与发掘工作概况
      遗址地势略高,较周围地貌隆起,百姓传说原为高台地,人们整地时人为破坏下挖较多。地面散落较多的陶片(图版一)。
      2003年为配合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的施工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烟台市博物馆、莱州市博物馆对工程沿线进行了徒步调查,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陶片,初步断定为周代至汉代文化遗址。2004年春及2007年春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勘探,确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堆积状况。遗址东西200米,南北240米,现仅存遗址的底部。
      2007年4~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莱州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联合发掘,在遗址的东北部文化堆积较为密集的部分,布5米×10米探方10个(T132~T136、T142~T146),探方南北两排,每排东西向各布5个探方,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掘区西南角坐标北纬37°16′53.7″,东经119°58′39.9″(图版二,1);在遗址的西南部,距离东发掘区100米的地方,布2米×10米探沟2条,发掘面积40平方米,发掘区西北角坐标北纬37°16′53.7″,东经119°58′36.1″(图版二,2)。共发掘540平方米。探方与探沟皆为正方向。留东、北隔梁,以便于行走、取土与剖面图的测绘。发掘工作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图版三)。
      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史前时期文化、岳石文化、周汉代文化遗存,有灰坑83个,灰沟4条,水井1口,柱洞4个,陶窑3座。并发现清代墓葬18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有陶器、石器等。
      三、文化堆积
      由于人们整修土地,遗址上部破坏严重,现遗址仅存底部。文化堆积共分三层。
      1. T132~T136北壁剖面(图三)
      第1层:耕土层。分布于整个发掘区。厚15~25厘米。灰褐土,疏松,多砂石颗粒、植物根系。为现代耕土层。
      第2层:较纯的黄褐土层。分布于整个发掘区。距地表深15~25、厚10~30厘米。土质较为紧密,多粗砂粒、草木灰、烧土颗粒,内出较多的陶片,可辨器形有豆、罐、板瓦等。为汉代文化层。
      图三 T132~T136平面及北壁剖面图
      第3层:浅灰褐土。分布在东发掘区的东南部。距地表47~50、厚50厘米。出土少量陶盆、钵、豆残片。为战国文化层。
      2. TG1西壁剖面(图四)
      第1层:耕土层。分布全探沟。厚15~25厘米。灰褐土,疏松,多砂石颗粒、植物根系。为现代耕土层。
      第2层:深灰褐色土。分布全探沟。距地表深15~25、厚10~30厘米。土质较为紧密,多粗砂粒、草木灰、烧土颗粒,内出较多的陶片,有陶豆、罐、板瓦等。为汉代文化层。探沟内没有第3层堆积的分布。
      图四 TG1平面及西壁剖面图
      四、史前时期文化遗存
      (一)遗迹
      在遗址的第2、3层下,发现少量史前时期的灰坑,出土少量陶器、石器等文化遗物,没有发现该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出土标本较多的单位有H19、H22、H24、H40和H55。
      H19 位于T143的西南部,开口于方内第3层下。平面呈圆形,直壁,平底。口径1.66、底径1.7、深0.4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砂土,土质疏松。含草木灰,出有较多的陶片(图五,1;图版四,1)。
      H24 位于T136的东部,开口于方内第3层下,被H6打破。平面近圆形,口径1.8米,斜壁内收,底部平整,深1.26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粉砂土,土质较为紧密,内含烧土块、草木灰、木炭颗粒。出有较多的陶片。
      H40 位于T135内,开口于方内第3层下。平面形状呈圆形,被H44打破。坑口直径2.2米,直壁,平底。底部直径2.15、坑深0.8米。坑内堆积为灰褐色砂土,内含草木灰。出土少量陶片(图五,2;图版四,2)。
      H55 位于T142的西半部,开口于方内第2下。平面形状呈椭圆形,斜壁,平底。坑口长径4.62、短径暴露部分2.5、深0.9米。坑内堆积为粉砂状灰褐土,内含烧土块、碎石、草木灰。出土少量陶片。
      图五 H19、H40平、剖面图
      1. H19 2. H40
      (二)出土遗物
      这时期遗迹单位发现较少,出土遗物也较少。
      陶器陶质以夹滑石红陶、红褐陶、灰褐陶为主,另有夹云母红陶、红褐陶、灰褐陶,夹砂陶较少;存在较多的泥质红陶、灰褐陶和黑皮陶。纹饰以素面为主,有较多的凸弦纹、凹弦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鼎、鼎足、豆圈足、器盖、罐口沿、罐圈足、甗腰、带孔陶片等。
      1. 陶器
      鼎 少见完整器物。共9件。依整体器形分为三型。
      A型 7件。侈口,窄折沿,尖圆唇。H55∶5,夹砂灰褐陶。圆唇较厚,曲腹较深,下部残。素面。残高6.8厘米(图六,6)。H55∶14,夹砂灰褐陶。尖圆唇,深腹微外曲,下部内曲收。底部残。素面。残高8.8厘米(图六,3)。H55∶4,夹砂灰褐陶。尖圆唇,腹较深,曲腹内收,底部残。复原口径9.6、残高7.6厘米(图六,2)。H24∶5,夹砂褐陶。折沿残,腹较深,下腹略外鼓,底部较平,三足残,残高10.2厘米(图六,1)。H55∶11,夹砂灰褐陶。圆唇,素面。残高4厘米(图六,5)。H55∶6,夹砂灰褐陶。圆唇,腹较深,残。素面。复原口径14.6、残高5.8厘米(图一○,2)。H55∶27,圆唇,沿面微凹,腹外鼓,残。素面。复原口径9.8、残高4.4厘米(图六,4)。
      B型 1件。H40∶3,盆形鼎。夹滑石红陶。敞口,卷沿,圆唇,斜曲腹,大平底,三扁凿形足外弧。素面。口径17、底径10.5、残高8.9厘米(图六,7)。
      C型 1件。H55∶15,夹砂褐陶。侈口,圆唇,束颈,卷沿,鼓腹,下腹残。颈下有一周凸棱。残高6.5厘米(图六,8)。
      鼎足 10件。分为四型。
      A型 4件。圆柱形足。素面。H24∶10,夹砂红褐陶。略扁。残高5.1厘米(图七,3)。H24∶3,夹砂红褐陶。下端较细。残高8.8厘米(图七,4)。H55∶8,夹砂红陶。残高5.5厘米(图八,1)。H55∶7,夹砂红褐陶。素面。残高6.4厘米(图八,2)。
      B型 1件。H22∶1,夹砂红陶。圆锥形足,截面呈圆形,足跟较细。外侧面有一道深的刻划凹槽。残高7.2厘米(图八,6)。
      图六 史前文化时期陶鼎
      1~6. A型(H24∶5、H55∶4、H55∶14、H55∶27、H55∶11、H55∶5) 7. B型(H40∶3) 8. C型(H55∶15)

    《胶东调水考古报告集》收录了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9个遗址或墓地的考古发掘资料,是胶东地区**部因一项工程而出版的考古报告集,展示了胶东地区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面貌,对于胶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