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审美教育书简 美学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哲学史冯至范大灿经典译本世纪文景 另著威廉退尔/阴谋与爱情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von,Schiller)著;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von,Schiller)著;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03798807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审美教育书简(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一致推崇的大师,塑造美学进程的里程碑之作)
    作 者:
     [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von,Schiller) 著
    定价:
     56.00
    ISBN号:
     978720817383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2-01-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作序推荐,“《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

    ☆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众多大师一致推崇的必读之书

    ☆断版多年,经典重现,塑造美学进程的里程碑之作

    ☆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冯至、范大灿经典译本,译者在每封信前增加内容提要,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精美优雅装帧,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内容介绍
      《审美教育书简》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而美能将二者连结、统一起来。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径,照见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
    席勒十分重视本书,称其为“一生中所做的Z好的事情”。本书是德国哲学史上Z重要的著作之一,发人深省,历久弥新。
     
    作者介绍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早年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期创作转向古典主义,主题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风格悲壮雄浑。代表作有《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等,与歌德并称为“德国Z伟大的作家”。
    目录
      献给美的告白(丁宁)
    中译本序言(冯至)


    第一封信至第二十七封信


    附:论崇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五封信(节选)


    当今的时代和眼前的种种事变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吗?现在我就转而看一下这幅宏伟图画里最引人注目的对象。


    的确,偏见的威望倒了,专制已被揭开了假面具,它虽然还有势力,可是再也不能诈取尊严。人从长期的麻木不仁和自我欺骗中苏醒过来,大多数人都一致严正地要求恢复人不可丧失的权利。但是,他不只是要求,他还处处挺身而起,要用暴力夺取他认为无理地拒不给予他的东西。自然国家的大厦摇摇欲坠,它枯朽的基础正在崩溃;好像已经有了物质的可能性,法则可以登上宝座,人最终可以作为自我目的受到尊重,真正的自由可以成为政治结合的基础。这是徒劳的美梦!现在还缺少道德的可能性,一个肯于慷慨施予的时机遇到了感觉迟钝的一代人。


    人是用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画像的,那么,在现代这场戏里画出的是些什么样的形象!不是粗野,就是懒散,这是人类堕落的两个极端,而这两者却汇集在同一个时代里!


    在为数众多的下层阶级中,我们看到的是粗野的、无法无天的冲动,在市民秩序的约束解除之后这些冲动摆脱了羁绊,以无法控制的狂暴急于得到兽性的满足。这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客观的人性有理由抱怨国家,而主观的人性必须尊重国家的种种措施。因此,既然国家还必须维护人的生存,那么,它忽略了人的天性的尊严,这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国家忙于通过引力而分,通过聚合力而合,因而不可能想到教化力,这能责怪它吗?国家的解体就包含了它的答辩。解脱了羁绊的社会,不是向上驰入有机的生活,而是又堕入原始王国。


    另一方面,文明阶级则显出一幅懒散和性格败坏的令人作呕的景象,这些毛病出于文明本身,这就更加令人厌恨。我记不清了,不知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高贵的事物一旦败坏就更为可恶。我们将会发现,这句话也符合道德方面的实情。若是自然之子,超出常轨,充其量会变成一个疯子,而有教养的人就会变成一个卑鄙之徒。文雅的阶级由于理智的启蒙而感到自豪,这并非毫无道理;可是,整个看来,这种启蒙对人的意向并没有产生多少净化的影响,反倒通过准则把腐败给固定下来了。在自然的合法领域,我们拒绝了自然,而在道德领域我们却接受它的专制;我们抵抗自然的印象,与此同时又从它那里攫取我们的原则。我们道德习俗的那种矫饰的礼仪,否定了自然本可原谅的要求唱第一声部的权利,而在我们的唯物主义伦理学中却给予它最后的决定权。在最精于世故的社交中心,利己主义筑起了它的体系,我们受到了社会的一切疾病和一切疾苦,却没有同时产生一颗向着社会的心。我们使我们的自由判断屈从于社会上专断的偏见,使我们的情感服从社会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习俗,使我们的意志受社会的各种诱惑;我们坚持的只是我们的任性,以此来对抗社会的神圣权利。在粗野的自然人的胸中,还常有一颗同情的心在跳动;而在通达之士的胸中,由于骄傲的自满自足这颗心却在收缩,就像是从着火的城市逃难一样,每个人都只是设法从毁灭中抢救自己的那点可怜的财物。有人认为,只要完全否定了多情和善感的毛病,就能抵御由它造成的混乱;嘲讽固然常常有效地惩戒了狂热分子,但也以同样毫不宽容的态度诽谤了最高贵的情感。文明远没有给我们带来自由,它在我们身上培植起来的每一种力都只是发展出一种新的需要。物质枷锁的束缚使人越来越胆战心惊,因而怕失去什么的畏惧甚至窒息了要求上进的热烈冲动,逆来顺受这个准则被看作是最高的生活智慧。因此,我们看到,时代的精神就是徘徊于乖戾与粗野、不自然与纯自然、迷信与道德的无信仰之间;暂时还能抑制这种精神的,仅仅是坏事之间的平衡。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