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尼采的使命 ——《善恶的彼岸》绎读 华夏出版社正版 哲学知识读物
¥ ×1
本书是对尼采的《善恶的彼岸》逐章逐条的解读。
尼采当时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哲学的使命:获得一个全面的、堪称正确的视角,以观察世界和人对世界的安排。
编辑推荐
《善恶的彼岸》是尼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发现的两大教诲,即权力意志和永恒复返,同时也点出了这两大教诲的内涵,即重估过去的一切价值。
本书作者朗佩特的学术研究一直围绕着尼采、施特劳斯和柏拉图,专注于细致解读三位大哲人的作品。这部《尼采的使命:〈善恶的彼岸〉绎读》出版于2001年,是对尼采的《善恶的彼岸》逐章逐条的解读,文前有导读性质的“引子”,文后有后记性质的文字(《尼采的未来》),中间主体部分的结构与《善恶的彼岸》相同。尼采的使命是什么?朗佩特认为就是哲学的使命:获得一个全面的、堪称正确的视角,以观察世界和人对世界的安排。
内容简介
尼采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哲学的使命:获得一个全面的、堪称正确的视角,以观察世界和人对世界的安排。
尼采最重要的书就是《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善恶的彼岸》。这两部书都旨在表明:哲学既是可能的,也是值得的;理智有理由赞同某种关于全部事物的特殊解释,情感也有理由接受这种特殊的解释并用它指导生活。尼采说《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人使命的肯定言说部分已获解决”。而《善恶的彼岸》恰恰相反:“接下来就轮到否定言说,本人使命的否定行动部分。”《善恶的彼岸》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发现的两大教诲,即权力意志和永恒复返,同时也点出了这两大教诲的内涵,即重估过去的一切价值。
《善恶的彼岸》由九章构成,乍看起来似乎是九个相互独立的松散集合,由296条零乱的格言组成,但其实却是一部精心编织且激动人心的哲学戏剧,展现了哲学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责任。据施特劳斯的观察:此书被插入的“格言和插曲”分为两大部分,而这两部分又被“序言”和“终曲”合为一个整体。第一章至第三章为第一部分,讨论哲学与宗教问题;第五章至第九章为第二部分,讨论道德与政治问题。九章中的每章都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都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而非明显的论证;若要领会尼采最深层的目的,就必须学会欣赏每章隐含的论证。
海德格尔研究尼采注重其“遗著”——即“权力意志”遗稿及其他未刊文字;而施特劳斯更看重尼采的已刊作品。《善恶的彼岸》明显分为哲学与政治/宗教两个部分——这正是致力复兴政治哲学的施特劳斯关心的问题。但施特劳斯也仅留下一篇解读《善恶的彼岸》的短文。本书作者朗佩特借助施特劳斯的指引,逐章逐节解读《善恶的彼岸》的原文,带领我们穿越尼采用条条格言搭建而成的思想迷宫。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引子:尼采的使命
序言:一项为了好欧洲人的使命
第一章 论哲学家们的偏见
第二章 自由精神
第三章 宗教性的本质
第四章 警句与插曲
第五章 论道德的自然史
第六章 我们学者们
第七章 我们的美德
第八章 民族与祖国
第九章 何为高贵?
来自高山之巅:终曲
尼采的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劳伦斯•朗佩特(Laurence Lampert,1943—),加拿大人,1970年代在美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后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直至2005年荣休。朗佩特的学术研究一直围绕着尼采、施特劳斯和柏拉图,专注于细致解读三位大哲人的作品。从1980年代开始,他陆续推出一系列厚重的呕心之作:《尼采的教诲:〈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绎读》(1986)、《尼采与现时代:培根、笛卡尔和尼采研究》(1993)、《施特劳斯与尼采》(1996)、《尼采的使命:〈善恶的彼岸〉绎读》(2001)。为了潜心著述,朗佩特教授提前荣休,年逾古稀之后又写出了《哲学如何变成苏格拉底式的:柏拉图《普罗塔戈拉》《卡尔米德》以及《王制》绎读》(2010)、《施特劳斯的持久重要性》(2013)、《哲人何谓:成为尼采》(2018)。身笔双健的朗佩特教授目前正在写一部探讨苏格拉底如何变成苏格拉底的著作,解读柏拉图的《斐多》《帕默尼德》和《会饮》,不久即可问世。
中译本说明
上世纪三十年代,海德格尔结束短暂的政治生涯,放下形而上学的冲锋枪,决心重新思考西方思想的现代虚无主义命运;据说权力意志可以克服虚无主义,于是,他就找到尼采,想探个究竟,一读就是十年之久。后来,这些讲读成果结集出版,皇皇两卷之巨,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大哲,海德格尔似乎不屑“照着讲”,而是要讲出尼采没来得及讲的“真正哲学”。“尼采的真正哲学”在哪里?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想要表达的思想“在他自己出版的所有著作”中“没有最终得到完成,也没有以著作形式公诸于世”,尼采自己“发表的文字始终都是前景部分”,而“真正的哲学总是滞后而终成‘遗著’”;海德格尔打算“接着讲”,替尼采完成其真正的哲学,换言之,海德格尔自信自己能够比尼采本人更好地理解尼采思想。从上述解释原则出发,海德格尔就理所当然地选择尼采的“遗著”作为自己的解读依据,即作为尼采哲学“主楼”的“权力意志”遗稿以及其他未刊的私人文字(如笔记、书信等)。
相比之下,上世纪另一位尼采解读大师施特劳斯更看重尼采的已刊作品,而非所谓的“遗著”。遗憾的是,施特劳斯尽管终生着迷尼采作品,却没留下皇皇解读之作,只在生平最后一部文集里夹了一篇解读《善恶的彼岸》的短文。为什么是《善恶的彼岸》而非“权力意志”遗稿?施特劳斯选择文本的理由显然不同于海德格尔:《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写得“最漂亮”而非最深刻的书,是尼采本人“亲手出版”的书而非未刊的遗著。
尼采写完《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曾稍作休整,为自己此前已刊的作品写了几篇新序,借此回顾了自己十五年的文字生涯;然后,他重新启航,计划写一部主要著作,标题拟为“权力意志”。这部主要著作后来一直处于撰写当中,但终究没有面世,倒是同时产生《善恶的彼岸》、《快乐的科学》第五卷、《道德的谱系》和《敌基督》等一系列成品。因此,有学者认为,尼采就“权力意志”想说的话已经散见于以上作品,在写完自传或精神崩溃之前,尼采想说的话已经说尽,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未完成的“遗著”。从时间上看,《善恶的彼岸》显然是上述“价值重估”系列作品的起点,换言之,是尼采第二次启航的码头;从目录上看,《善恶的彼岸》明显分为哲学与政治/宗教两个部分——这正是致力复兴政治哲学的施特劳斯关心的问题,而海德格尔只关心“真正的哲学”。
以上种种迹象是否表明,早年曾以《自然权利与历史》回应过《存在与时间》的施特劳斯,晚年那篇解读《善恶的彼岸》的短文正是为了回应海德格尔的尼采解读?要搞清大家的解读及其意图,首先得理解他们解读的文本本身;反过来,只有借助大家的解读,取法乎上,才能接近文本本身的深广意蕴。本书作者朗佩特正是借助上哲施特劳斯的指引,逐章逐节解读尼采原文,带领我们穿越尼采用条条格言搭建而成的思想迷宫。
文摘
自由精神
完成《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尼采就对自己的下一步使命有了明确的把握,尽管当时还没有找到下一个标题:他必须为自由精神写一部新书,并认为这本新书就是《人性、太人性:献给自由精神们》的第二版;为此,他还打算销毁该书第一版的所有剩余副本。但事实证明,他不可能收回所有未售的副本;于是,他又计划把这部新书作为《朝霞》的第二卷。可是,等到编定了这部新书的大部分篇章之后,尼采又认为,这部新书实际上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善恶的彼岸》有了一个“危险的口号”作自己的标题。了解尼采在设计这部新书时转变意图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搞清这部新书的关键点之一:《善恶的彼岸》在内容上属于尼采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前写给自由精神的系列作品之一;该系列作品结束于《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前的最后一部书,即《快乐的科学》。《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记述尼采这位自由精神的基本收获的基本之作:他如何获得一种关于万物之道的新教诲和一种关于无限肯定万物的新教诲,从而变成一位哲人。在完成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尼采还不得不重新向自由精神们讲话;在获得了基本收获并在一部不可能被自由精神理解的书中传达了那些基本收获之后,尼采还不得不为那部书写一本导言,以便迫使自由精神思考那部书,并帮助他们进入那部书。《善恶的彼岸》以自由精神特有的客观、怀疑且批判的口气向自由精神讲话;该书最重要的篇章题为“自由精神”,其中包含了尼采为自己必要的听众提供的基本论证:自由精神们必须搞明白,他们有理由把自己的头脑绑在某种新教诲上,而某些新的责任也将落在这些自愿绑紧的头脑上。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