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现代动物学 李进华 方杰 朱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生物学生态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用书 自然保护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李进华著 | 高新景编 | 无译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进华著| 高新景编| 无译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284页
    • 开本:16开
    • ISBN:9788243019517
    • 版权提供: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动物学
    作者: 李进华主编; 方杰 朱勇副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585865 开本: 16开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装帧: 平装
    定价: 70.00 版次: 1
    字数: 480千字 是否套装: 否
    页码: 284 套装数量: 0

    动物是自然界中最活跃、最显著、最复杂的生物,也是人类最关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动物形态的多样性、动物结构的复杂性、动物行为的趣味性和动物结构与功能的高度统一性,堪称生物的典范。 本书紧扣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原理,以动物进化为主线,系统阐明动物的类群与进化、结构与功能、活动与调节、生态与适应,力求展示动物“动”的生命特征,为深入揭示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奠定科学基础。同时也为学习生物学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动物学教学、研究、保护、开发、管理和疾病防控、虫害防治、检验检疫、人口健康、自然保护、科普宣传等工作打下基础。 本书结构编排新颖、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精炼活泼、图表实用美观、案例优选本土、对接课程思政,并配有名词解释和内容索引,是一本全新的现代动物学教材;适合高等学校生物学、生态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选用。

    第一章 动物的基本特征与学科发展
      1.1 生物的分界
      1.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1.3 动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活动最明显的生物类群
      1.4 动物的基本特征
      1.5 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1.6 现代动物学的发展
       1.6.1 系统动物学重建动物进化历程
       1.6.2 行为生态学阐明动物的生存策略
       1.6.3 神经与认知科学揭示思维奥秘
       1.6.4 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干细胞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1.6.5 动物基因工程与克隆改写生命历史
       1.6.6 保护生物学为拯救生物多样性带来新希望
      1.7 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1.8 动物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8.1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1.8.2 遵从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8.3 动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与进化
      2.1 原生动物门(Protozoa):真核、单细胞动物
       2.1.1 进化地位
       2.1.2 主要特征
       2.1.3 分类概况
       2.1.4 价值
      2.2 海绵动物门(Spongia):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2.1 进化地位
       2.2.2 主要特征
       2.2.3 分类概况
       2.2.4 价值
      2.3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组织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3.1 进化地位
       2.3.2 主要特征
       2.3.3 分类概况
       2.3.4 价值
      2.4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器官系统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4.1 进化地位
       2.4.2 主要特征
       2.4.3 分类概况
       2.4.4 价值
      2.5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盲支
       2.5.1 进化地位
       2.5.2 主要特征
       2.5.3 分类概况
       2.5.4 价值
      2.6 环节动物门(Annelida):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2.6.1 进化地位
       2.6.2 主要特征
       2.6.3 分类概况
       2.6.4 价值
      2.7 软体动物门(Mollusca):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2.7.1 进化地位
       2.7.2 主要特征
       2.7.3 分类概况
       2.7.4 价值
      2.8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无脊椎动物成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类群
       2.8.1 进化地位
       2.8.2 主要特征
       2.8.3 分类概况
       2.8.4 价值
      2.9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2.9.1 进化地位
       2.9.2 主要特征
       2.9.3 分类概况
       2.9.4 价值
      2.10 脊索动物门(Chordata):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的高等动物
       2.10.1 进化地位
       2.10.2 尾索动物亚门
       2.10.3 头索动物亚门
       2.10.4 脊椎动物亚门
      2.11 圆口纲(Cyclostomata):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2.11.1 进化地位
       2.11.2 主要特征
       2.11.3 分类概况
       2.11.4 价值
      2.12 鱼纲(Pisces):适应水中游泳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
       2.12.1 进化地位
       2.12.2 主要特征
       2.12.3 分类概况
       2.12.4 价值
      2.13 两栖纲(Amphibia):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2.13.1 进化地位
       2.13.2 主要特征
       2.13.3 分类概况
       2.13.4 价值
      2.14 爬行纲(Reptilia):真正意义的陆生脊椎动物
       2.14.1 进化地位
       2.14.2 主要特征
       2.14.3 分类概况
       2.14.4 价值
      2.15 鸟纲(Aves):适应空中飞翔生活的恒温脊椎动物
       2.15.1 进化地位
       2.15.2 主要特征
       2.15.3 分类概况
       2.15.4 价值
      2.16 哺乳纲(Mammalia):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2.16.1 进化地位
       2.16.2 主要特征
       2.16.3 分类概况
       2.16.4 价值
    第三章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3.1 皮肤系统:外部屏障与保护
       3.1.1 无脊椎动物的体表结构及其演化
       3.1.2 脊椎动物的皮肤系统及其演化
      3.2 骨骼系统:支持身体
       3.2.1 动物支持骨架的几种形式
       3.2.2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及其演化
      3.3 肌肉系统:运动的力量
       3.3.1 肌肉组织尚未分化形成
       3.3.2 中胚层来源的肌肉系统的初步分化
       3.3.3 肌肉系统进一步分化和发达
       3.3.4 肌肉系统发达,分化为体节肌、鳃节肌和皮肤肌
      3.4 消化系统:食物加工与营养吸收
       3.4.1 消化管的结构及其演化
       3.4.2 消化腺
      3.5 呼吸系统:体内与体外的气体交换
       3.5.1 呼吸器官的演化
       3.5.2 呼吸的机械装备逐渐完善
       3.5.3 呼吸道和消化管逐渐分开
      3.6 循环系统:代谢物质的体内运输
       3.6.1 动物体内运输的形式
       3.6.2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化
      3.7 排泄系统:含氮代谢废物的处理
       3.7.1 无脊椎动物排泄器官的类型
       3.7.2 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化
       3.7.3 含氮废物的类型及其适应
      3.8 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与定位
       3.8.1 光感受器
       3.8.2 平衡器与听觉器
       3.8.3 其他物理感受器
       3.8.4 化学感受器
      3.9 神经系统:指挥与协调中心
       3.9.1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演化
       3.9.2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演化
      3.10 生殖系统与个体发育:种族繁衍
       3.10.1 动物的繁殖方式
       3.10.2 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的演化
       3.10.3 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3.10.4 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四章 动物的活动与调节
      4.1 觅食与消化
       4.1.1 觅食行为与食物选择
       4.1.2 食物的消化
       4.1.3 食物的吸收
       4.1.4 觅食与消化的调节
       4.1.5 动物的营养需要
      4.2 呼吸与代谢
       4.2.1 动物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4.2.2 外呼吸与呼吸运动
       4.2.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2.4 内呼吸与氧化代谢
       4.2.5 呼吸的调节
      4.3 排泄与稳态
       4.3.1 含氮废物的排泄
       4.3.2 动物的主要排泄方式及其适应
       4.3.3 动物水盐平衡调节
      4.4 防御与免疫
       4.4.1 动物的外部防御
       4.4.2 动物的内部防御(免疫)
       4.4.3 免疫系统的进化
      4.5 交配与繁殖
       4.5.1 动物的交配
       4.5.2 动物的交配制度
       4.5.3 动物的繁殖周期
       4.5.4 动物的育幼与照料
       4.5.5 动物繁殖策略
      4.6 探究与学习
       4.6.1 动物学习的过程
       4.6.2 动物的学习方式
       4.6.3 学习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
      4.7 迁徙与定向
       4.7.1 动物迁徙的原因
       4.7.2 动物迁徙的类型
       4.7.3 迁徙中的导航与定向
      4.8 集群与社会
       4.8.1 集群的利与弊
       4.8.2 社会等级制度
       4.8.3 合作与利他
       4.8.4 通信与交流
       4.8.5 集体决策
    第五章 动物的生态与适应
      5.1 动物生态学的层次结构
      5.2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5.3 生态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5.3.1 非生物因子的影响
       5.3.2 生物因子的影响
      5.4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的生态类群
      5.5 动物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5.5.1 种群统计学特征
       5.5.2 种群增长
       5.5.3 种群调节
      5.6 动物的种间关系
      5.7 全球气候变化与动物的未来
    附录1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材料)获得的诺贝尔奖
    附录2 我国动物学领域“两院”院士
    附录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