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汽车动力学与控制 李亮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械类车辆工程汽车动力学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李亮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亮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0580397646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名:  汽车动力学与控制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ISBN号:  9787302596059

    书主要介绍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理论、产业化应用技术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相关内容。全书共 7章,第 1章为概论;第 2章介绍了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第 3章讨论汽车动力学全局状态观测方法;第 4章介绍了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第 5章讨论了高级驾驶员辅助控制技术;第 6章讨论了智能汽车底盘线控技术与底盘域控制的概念与架构;第 7章介绍了汽车动力学的测试技术。

    李亮,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现担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副主任、车辆与交通研究所所长。共发表SCI论文90余篇,EI论文150余篇,SCI引用1400余次,5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ESI热点论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发明类)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书可以作为车辆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车辆动力学与控制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车辆设计、底盘电控、汽车测试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第1 章  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概论 1
    1.1 本章概述 1
    1.2 汽车动力学一般问题简述 1
    1.3 汽车动力学发展历程  3
    1.4 汽车底盘动力学典型控制技术概述 6
    1.4.1 轮胎动力学概述 6
    1.4.2 制动动力学概述 7
    1.4.3 驱动动力学概述 8
    1.4.4 转向动力学概述 11
    1.4.5 垂向动力学概述 13
    1.5 智能汽车动力学控制发展趋势概述 15
    1.5.1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概述 16
    1.5.2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前景展望 20
    1.6 汽车动力学评价与试验方法概述 23
    1.6.1 动态性能主观评价方法与试验  23
    1.6.2 动态性能客观评价方法与试验 24
    1.6.3 智能安全系统评价方法 27
    1.6.4 KC 性能与工程化分析方法 28
    1.7 本章小结 32
    参考文献 32
    第2 章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40
    2.1 本章概述 40
    2.2 轮胎模型 40
    2.2.1 轮胎坐标系与主要参数 41
    2.2.2 线性化模型 45
    2.2.3 半经验模型 46
    2.2.4 中高频动态模型  55
    2.2.5 模态参数模型 61
    2.2.6 轮胎模型示例 62
    2.3 驾驶员模型 64
    2.3.1 单点预瞄转向操纵模型 66
    2.3.2 多点预瞄转向操纵模型 68
    2.3.3 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 70
    2.3.4 预瞄时间自适应模型 70
    2.3.5 神经网络转向操纵模型 72 
    2.3.6 智能驾驶跟驰模型 74
    2.4 整车动力学建模 76
    2.4.1 广义拉格朗日方程理论 76
    2.4.2 单自由度模型 77
    2.4.3 二自由度模型 80
    2.4.4 三自由度模型 85
    2.4.5 七自由度模型 91
    2.4.6 十五自由度模型 93
    2.4.7 ADAMS 车辆多体动力学建模 103
    2.4.8 Carsim 环境下的车辆建模 108
    2.4.9 Simulink 环境下的车辆建模 112
    2.4.10 Simulink 车辆模型仿真样例 113
    2.5 本章小结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3 章  汽车动力学全局状态观测 121
    3.1 本章概述 121
    3.2 集成观测架构 121
    3.3 轮胎力解算 124
    3.3.1 驱动/制动力矩估算 124
    3.3.2 轮胎垂向力估算 126
    3.3.3 轮胎纵向力观测 128
    3.3.4 轮胎横向力观测 129
    3.4 整车运动姿态观测  130
    3.4.1 参考车速观测 130
    3.4.2 车身侧偏角观测 138
    3.4.3 车身侧倾角观测 147
    3.5 道路信息观测  151
    3.5.1 基于轮胎动力学的轮胎-路面附着观测 151
    3.5.2 基于转向动力学的整车附着观测 152
    3.5.3 道路纵坡估计 156
    3.5.4 道路侧坡估计 162
    3.6 试验验证 165
    3.6.1 试验设备介绍 165
    3.6.2 轮胎力估算验证 167
    3.6.3 整车运动姿态观测验证 171
    3.6.4 道路信息观测验证 173
    3.7 本章小结 176
    参考文献 176
    第4 章  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技术 179
    4.1 本章概述 179
    4.2 制动动力学与制动防抱死控制  179
    4.2.1 ABS 基本工作原理与控制目标  179
    4.2.2 ABS 液压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180
    4.2.3 ABS 逻辑门限控制算法 181
    4.2.4 试验测试分析 182
    4.3 驱动动力学与驱动防滑控制 186
    4.3.1 TCS 基本原理与控制目标 186
    4.3.2 TCS 调控方式 187
    4.3.3 TCS 控制算法 189
    4.3.4 试验测试分析 202
    4.4 汽车转向助力系统与主动转向控制系统 211
    4.4.1 电动助力转向概述 211
    4.4.2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  214
    4.4.3 主动转向控制算法 219
    4.5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防侧翻控制  223
    4.5.1 ESC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23
    4.5.2 ESC 控制算法 223
    4.5.3 操纵稳定性与防侧翻集成控制算法 236
    4.5.4 道路试验分析 244
    4.6 垂向动力学与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247
    4.6.1 垂向动力学分析 247
    4.6.2 主动悬架控制算法 248
    4.6.3 仿真试验验证 251
    4.7 本章小结 252
    参考文献 252
    第5 章  高级驾驶员辅助控制技术 256
    5.1 本章概述 256
    5.2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256
    5.2.1 本节概述 256
    5.2.2 系统框架 257
    5.2.3 算法逻辑 257
    5.3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261
    5.3.1 本节概述 261
    5.3.2 系统框架 262
    5.3.3 算法逻辑 262
    5.4 车道保持系统  267
    5.4.1 本节概述 267
    5.4.2 系统框架 267
    5.4.3 算法逻辑 267
    5.5 主动变道控制系统  276
    5.5.1 本节概述 276
    5.5.2 系统框架 278
    5.5.3 Frenét 坐标系 278
    5.5.4 算法逻辑 279
    5.6 主动跟踪控制系统  290
    5.7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290
    5.7.1 测试台架 290
    5.7.2 测试用例 292
    5.7.3 测试结果 293
    5.8 本章小结 294
    参考文献 294
    第6 章  智能车底盘域控与线控 300
    6.1 本章概述 300
    6.2 智能汽车底盘发展概况 300
    6.2.1 早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300
    6.2.2 线控底盘技术 300
    6.2.3 底盘集成控制 301
    6.3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  301
    6.3.1 线控驱动系统 301
    6.3.2 线控转向系统 302
    6.3.3 线控制动系统 328
    6.3.4 全矢量线控底盘 361
    6.4 系统动力学集成与域控制 363
    6.4.1 底盘集成控制发展现状  364
    6.4.2 底盘域控制器的研究意义 367
    6.4.3 底盘域软件架构 367
    6.4.4 底盘域控制器硬件架构  370
    6.4.5 底盘域信息流架构 371
    6.5 本章小结 379
    参考文献 379
    第7 章  汽车动力学测试技术 383
    7.1 本章概述 383
    7.2 汽车动力学测试规范 383
    7.3 汽车动力学测试用设备与试验条件  384
    7.4 汽车动力学测试流程与方法 385
    7.4.1 稳态回转试验 386
    7.4.2 角阶跃试验 387
    7.4.3 双移线试验 388
    7.4.4 静态驻车制动性能试验  390
    7.4.5 动态空载低附着ABS 试验  391
    7.4.6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试验 392
    7.5 智能车测试与评价 396
    7.5.1 智能车测试必要性与依据 396
    7.5.2 智能车测试手段 398
    7.5.3 智能车辆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标准  400
    7.5.4 智能车评价方法 401
    7.6 汽车开放系统架构联盟 405
    7.7 空中下载技术  407
    7.8 本章小结 407
    附录A  附表 408

    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汽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作者团队近20 年来发展了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相关方法与技术,本书是对作者团队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重点阐述了在汽车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能给从事汽车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本科生或研究生汽车动力学课程教材。

    本书分7 章,第1 章介绍汽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发展脉络与趋势;第2 章介绍汽车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的建模与分析方法;第3 章介绍关键状态参数的观测方法,为汽车动力学控制提供基础;第4 章和第5 章介绍当今汽车动力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即经典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和高级驾驶员辅助控制技术;第6 章介绍汽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两个发展趋势,提出了底盘域控技术与全矢量线控技术的概念与架构;第7 章简要介绍汽车动力学的测试与评价体系。

    本书由清华大学汽车动力学与控制课题组李亮教授牵头撰写,参加撰写的还有王翔宇、刘丛志、程硕、陈翔、李全通、魏凌涛、刘子俊、黄悦峰等博士生。撰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课题组其他老师和同学的热心帮助。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还请教了有关企业和研究所的同志,他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汽车技术正处于深度与快速变革之中,作者因水平有限、精力不足,深恐书中所反映的学科前沿技术不足或引用同行成果未能全面客观,恳请学界前辈同仁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 

    2022年 1月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