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贺鹏飞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工程计算机与信息
¥ ×1
书名: |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 |
ISBN号: | 9787302591917 |
本书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概论、无线通信基础、信道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标准、手机原理。 本书兼顾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主要系统,力求内容准确、讲解详细、例题丰富,并配有电子教案和习题解答,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 本书可以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
贺鹏飞,烟台大学光电学院通信与物联网系主任,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建设专业物联网工程负责人,山东省一流课程《通信原理》负责人。主持及参与教育部校企合作育人项目3项,参与省级教研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华东区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 |
|
本书力求兼顾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主要系统,写作上不求全面、深入,力争详尽、实用。考虑到地方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特别编写了无线通信基础和手机原理两章,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与此同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相应章节增加5G移动通信的C-OFDM、Massive-MIMO、Turbo码、LDPC码、低功耗广域网、智能天线、先进调制技术、网络架构、系统安全等内容,便于学生熟悉和跟踪前沿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技术。 |
|
第1章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概论1 1.1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 1.1.1通信系统模型1 1.1.2无线通信的概念2 1.1.3移动通信的概念3 1.1.4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3 1.2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5 1.2.1传播条件5 1.2.2噪声与干扰6 1.2.3网络结构6 1.2.4综合多种技术6 1.2.5频谱资源7 1.3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7 1.3.1信道技术7 1.3.2扩频技术8 1.3.3调制技术9 1.3.4编码技术10 1.3.5控制技术11 1.3.6收发技术11 1.3.7组网技术13 1.4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13 1.4.1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13 1.4.2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14 1.5常用的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系统15 1.5.1微波中继通信系统15 1.5.2卫星通信系统17 1.5.3散射通信系统19 1.5.4无线寻呼系统20 1.5.5无绳电话系统20 1.5.6小灵通系统20 1.5.7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1 1.5.8集群移动通信系统24 1.5.9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25 1.5.10物联网无线通信系统27 1.6本章小结29 1.7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30 1.8习题31
第2章无线通信基础32 2.1无线电基础32 2.1.1自由空间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32 2.1.2波动方程33 2.1.3电磁波33 2.1.4电磁波频谱34 2.1.5边界条件35 2.1.6电磁波的极化35 2.1.7坡印廷定理36 2.2微波技术37 2.2.1常用微波频段37 2.2.2微波技术的特点38 2.2.3微波铁三角38 2.2.4微波传输线39 2.2.5传输线方程40 2.2.6波导40 2.3天线技术41 2.3.1天线的作用42 2.3.2天线的分类42 2.3.3电基本振子43 2.3.4天线的主要参数45 2.3.5无线通信系统常用天线49 2.3.6天线阵列54 2.4电波传播58 2.4.1各种介质中的波58 2.4.2视距传播59 2.4.3空间波传播60 2.4.4地面波传播61 2.5本章小结62 2.6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62 2.7习题62
第3章信道技术64 3.1无线信道传播特性64 3.1.1信道模型64 3.1.2微波中继信道64 3.1.3卫星通信信道65 3.1.4移动通信信道65 3.1.5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66 3.2无线信道的特征66 3.2.1信号的传播方式66 3.2.2信号的衰落68 3.2.3衰落的分类68 3.2.4衰落的仿真分析69 3.3无线信道传播模型70 3.3.1自由空间模型70 3.3.2常用传播模型71 3.4无线信道传输损耗72 3.4.1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72 3.4.2障碍物的绕射73 3.4.3传播损耗的计算74 3.5信道编码技术79 3.5.1扩频码和地址码79 3.5.2信道编码82 3.6分集接收技术95 3.6.1分集接收的概念95 3.6.2分集的分类96 3.6.3合并的方式97 3.7本章小结98 3.8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99 3.9习题100
第4章数字调制解调技术101 4.1数字调制概述101 4.1.1调制的基本概念101 4.1.2数字调制的特点102 4.1.3数字调制的分类102 4.1.4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103 4.1.5数字调制信号的星座图104 4.2线性调制106 4.2.1二进制相移调制106 4.2.2差分相移调制108 4.2.3正交相移键控110 4.2.4交错正交相移键控(OQPSK)113 4.2.5π/4DQPSK115 4.3恒包络调制118 4.3.1最小频移键控119 4.3.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123 4.4正交振幅调制126 4.4.1QAM信号产生126 4.4.2QAM信号功率谱127 4.4.3QAM信号的解调127 4.4.4QAM误码性能128 4.5多载波调制129 4.5.1OFDM的基本原理129 4.5.2OFDM的实现131 4.5.3OFDM的特点134 4.5.4OFDM的应用136 4.5.5几种5G新型多载波传输技术原理137 4.6扩频调制技术141 4.6.1扩频调制的基本原理141 4.6.2扩频调制的分类142 4.6.3扩频码序列145 4.6.4扩频调制的性能146 4.7本章小结148 4.8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148 4.9习题149
第5章组网技术150 5.1移动通信网概述150 5.1.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50 5.1.2移动通信组网的技术问题150 5.1.3移动通信网的组成150 5.2网络结构151 5.2.1基本网络结构151 5.2.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152 5.2.3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154 5.2.44G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155 5.2.55G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156 5.3蜂窝技术156 5.3.1蜂窝小区的概念157 5.3.2频率复用158 5.3.3信道容量和同频干扰160 5.4多址技术161 5.4.1多路复用与多址接入161 5.4.2频分多址162 5.4.3时分多址164 5.4.4码分多址167 5.4.5不同多址接入系统的系统容量168 5.4.6新型多址技术简介170 5.5越区切换技术171 5.5.1越区切换的准则172 5.5.2越区切换的控制策略和信道分配173 5.5.3位置管理173 5.6网络安全技术174 5.6.1移动通信面临的攻击174 5.6.2保密通信系统简介175 5.6.3GSM系统的鉴权与加密177 5.6.43G系统的信息安全179 5.6.54G系统的信息安全180 5.6.65G系统的信息安全181 5.7本章小结183 5.8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183 5.9习题184
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与标准185 6.1第一代移动通信185 6.2第二代移动通信——GSM和IS95185 6.2.1GSM186 6.2.2IS95187 6.3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CDMA 2000、TDSCDMA和WiMAX189 6.3.1IMT2000简介189 6.3.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和网络结构190 6.3.3CDMA 2000191 6.3.4WCDMA194 6.3.5TDSCDMA195 6.3.6WiMAX198 6.3.7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局限性200 6.4第四代移动通信201 6.4.14G的主要指标201 6.4.24G通信标准202 6.4.34G关键技术203 6.5第五代移动通信208 6.5.15G通信标准209 6.5.25G网络架构210 6.5.35G应用场景210 6.5.45G无线传输技术212 6.5.55G组网技术213 6.5.65G主要挑战215 6.6未来移动通信216 6.6.16G的总体愿景及需求216 6.6.26G场景与应用217 6.6.36G能力221 6.6.46G技术趋势222 6.7宽带无线接入225 6.7.1无线个域网226 6.7.2无线局域网226 6.7.3无线城域网227 6.7.4无线广域网228 6.8移动自组织(Ad hoc)网络229 6.8.1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229 6.8.2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230 6.8.3Ad hoc网络中的关键技术231 6.8.4Ad hoc网络信道接入协议232 6.8.5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233 6.8.6自组织网络应用领域235 6.9低功耗广域网236 6.9.1低功耗广域网的特点236 6.9.2LPWAN的主要技术237 6.9.3LPWAN的主要应用240 6.10本章小结240 6.11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242 6.12习题242
第7章手机原理244 7.1手机原理概述244 7.1.1手机的更新迭代244 7.1.2手机语音通信的步骤245 7.1.3手机原理框图246 7.2手机典型电路246 7.2.1射频部分246 7.2.2基带部分250 7.2.3外围部分251 7.3智能手机与应用252 7.3.1智能手机的概念252 7.3.2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53 7.3.3智能手机的特点254 7.3.4智能手机的应用255 7.4手机发展趋势257 7.4.1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演变257 7.4.2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257 7.5本章小结259 7.6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260 7.7习题260
附录A英汉术语对照261参考文献265 |
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是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许多学校开设了“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等相关课程。 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通信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3G、4G、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商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都对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因此,广大电子信息领域的从业人员,迫切需要熟悉和掌握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 本书主要面向地方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为了使广大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本书作者在近二十年课程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参考了经典教材,试图写出一本易读、易教的普通高等院校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教材。 本书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全书包括: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概论、无线通信基础、信道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标准和手机原理。 本书的特点是: 力求兼顾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主要系统。写作上不求全面、深入,力争详尽、实用。考虑到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特别编写了无线通信基础和手机原理两章,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每章开始有教学重点和主要内容提示,最后有本章小结、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和习题。力求内容准确、讲解详细、例题丰富,并配有电子教案和习题解答,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 本书以作者长期教学使用的讲义为基础编写。分工如下: 贺鹏飞编写第1、4章,李晓林编写第3章,吴世娥编写第6、7章,胡国英编写第5章,阎毅编写第2章。最后,由贺鹏飞统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裴昌幸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张洪欣教授审阅了稿件,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已经出版的经典教材,特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移动通信》(李建东等著)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Theodore S. Rappaport著、周文安等译),都列在了参考文献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推荐的参考书目中。在此向有关教材的作者和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2版修订过程中,除订正了第1版中的错误外,增加了4G、5G、未来移动通信、低功耗广域网、智能手机的相关内容,使得教材内容既涵盖传统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内容,又涉猎无线通信的前沿技术和移动通信的热点技术。 本书得到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建设专业“通信工程”、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021052)、省级一流建设课程“通信原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育项目“新基建5G NSA典型网络规划与部署”、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BF046)和烟台市校地融合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流专业群建设”的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与错误,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指正,联系邮箱1685601418@qq.com。
作者2022年2月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