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9783806145101
- 版权提供:中国工人出版社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
书 名 | 中国工会简史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作 者 | 中国工运研究所编写组编 |
出版时间 | 20200401 | I S B N | 9787500873327 |
定价 | 38 | 开 本 | 32开 130*185 |
装 帧 | 覆膜 | 版 次 | 1 |
字 数 | 150 (千字) | 页 数 | 284 |
读者范围 | 大众读者 |
内容简介 |
中国工会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缩影,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了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发展。中华全国总工会甫一成立,就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动员工人阶级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谱写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奋斗的历史华章。本书力图以简洁的形式对中国工会近百年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总结,以求达到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传承中国工人运动的红色基因,助力新时代中国工会事业创新发展之目的。 |
作者简介 |
中国工运研究所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开展有关工人阶级和工会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展有关劳动关系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研究,开展与工会和职工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围绕全国总工会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涉及职工和工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工会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
编辑推荐 |
本书图文并茂,以*简洁的形式和语言对中国工会近百年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总结,以求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 |
目录 |
第一章 筚路蓝缕 开天辟地(19世纪中叶—1927年) 中国工人运动的萌芽…001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006 大革命高潮中的工人运动…016 第二章 山重水复 峰回路转(1927—1937年) 大革命失败下的工运暗夜…024 坎坷行进下白区工运的星星火种…029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运之光…036 第三章 烽火连天 奋发图强(1937—1945年) 工人团体救亡运动的高涨…042 国统区、沦陷区的工人运动…047 抗日根据地的新劳动者运动…053 第四章 天翻地覆 高歌猛进(1945—1949年) “第二条战线”的开辟…058 解放区的生产支前运动…066 六次劳大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重建…071 第五章 顶天立地 换了人间(1949—1956年) 新中国工运扬帆起航…084 三大改造与工会七大…095 第六章 披风经雨 曲折行进(1957—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运探索历程…110 “文革”十年工运的挫折与抗争…127 揭批“四人帮”和工会组织初步恢复工作…141 第七章 重获生机 再展宏图(1978—1992年) 工会九大与工会组织浴火重生…155 建“职工之家”做“职工之友”…161 吹响改革的号角…168 第八章 迎难而上 勇立潮头(1992—2002年) 在市场经济熔炉中淬炼转型…177 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191 “送温暖工程”暖人心…199 第九章 上下求索 砥砺前行(2002—2012年)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21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21 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233 第十章 牢记使命 开创新局(2012年至今) 实现中国梦是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242 奏响改革主旋律,引领时代*强音…250 新时代工运事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259 后 记…268 |
试读 |
第一章 筚路蓝缕 开天辟地(19世纪中叶—1927年) 中国工人运动的萌芽 中国工人阶级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伴随着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外资企业,60年代开始的清政府官办企业和70年代开始的民办企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统计,在1840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大约有产业工人10万余人,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产业工人已增加到100万人,到“五四运动”爆发前,全国产业工人约260万人。这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新生的阶级已经产生了。 中国工人运动自工人阶级产生后就具有了自己的萌芽形式。经过长期的自发斗争与痛苦摸索,中国工人能参加的组织,一开始只有封建社会早就有的行会、帮口和秘密结社组织。例如,广州的西家行,上海的行业帮会,以及遍布交通要道与工业区的青红帮组织。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为动员和组织工人进行革命活动,曾派人在香港、广州等地,先后组建机器工人参加的“中国研机书塾”“广州机器研究总会”和主要吸收海员参加的“联义社”等。一些人受到欧美各国政治和工运思潮的影响及启发,也掀起了组建与工人有关的政党和工会热潮,与此同时,工人自发组织的一批近代工会也开始崭露头角。这期间,能够说明工人阶级早期斗争中在新觉醒组织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应首推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创立的“制造工人同盟会”与商务印书馆职工组建的“集成同志社”等。在东北中东铁路,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与后来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宣传与组织下,中俄工人也先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建了“哈尔滨工人团”“哈尔滨工人委员会”和完全由中国工人组成的“工业维持会”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不仅震撼了世界,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之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接受新思想的指导,从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性转折。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即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宣传和组织劳动群众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各种宣传、歌颂劳动者的出版物也相继出现。1918年3月,《劳动》杂志创刊;1919年5月1日,《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毛泽东等知识分子,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教育和动员工人的活动,纷纷以“平民教育讲演团”和主办工人夜校等形式,开始了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尝试。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中国虽然属于战胜国,但是会议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竟将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耻辱的消息传到中国,点燃了中国人民压抑已久的怒火。当时,交通总长曹汝霖因负责把部分权益让予日本,与货币局总裁陆宗舆及驻日公使章宗祥并称为“三大卖国贼”。5月4日,北京各高校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会后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痛打了驻日公使章宗祥,火烧了签订《二十一条》的外交次长曹汝霖的住宅。 北洋政府出动警力镇压,大肆逮捕爱国学生。这更加激发了北京学生及全国各界的愤怒,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进步性的“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早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时,许多工人就自发地加入了学生的反帝爱国行列之中。长辛店铁路工人在“五四运动”初期就参加了由学生发起组织的“救国十人团”,他们同学生一道,到车间、车站、农村进行反帝救国宣传。同时,又积极参与了社会上的查抄日货、抵制日货活动。当运动发展到1919年6月上旬时,为了抗议反动政府对学生残酷镇压和无情逮捕的恶行,全国各地社会团体和产业工人以实际行动声援学生。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纱厂、第四纱厂、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人数有2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10万人。上海工人的奋起斗争迅速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此外,济南、南京、长沙、杭州、无锡等地工人及其他一些城市的工人,都举行了示威游行。在全国各地民众群情激愤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10日宣布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由于工人阶级的加入对这场运动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也使青年学生和革命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巨大潜力,促使和加快他们与工人相结合的步伐,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寄予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五四运动”后不久,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总之,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中国的工人阶级也从原始、分散和自发的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一大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有意识地到工人阶级当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了工人阶级不断觉醒,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创建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而一旦有了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很快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中国工人运动也很快从自发运动走向了自觉运动。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领导、组织和推进工人运动,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强调“党在工会中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这一决议的制定和贯彻,使中国工人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指导,工人阶级、工运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在组织上,针对行帮会党普遍存在的事实,明确提出组建各种产业工人工会,强调党对工会的领导和独立进取的政策,以避免工会所发动的政治斗争与党的纲领不相符。在策略和行动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当时社会的性质,民族、阶级的矛盾特点和革命发展的趋势,并从中制定与完善工运的方针、任务和策略,保证了工人阶级与国内外敌人的斗争目标明确、进退有据和行动一致。 当时政治环境迫使党的活动只能是秘密的,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下,决定成立一个公开的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工作机构,后将这个组织定名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系由日语借用引入,日语“劳动组合”即工会之意,“书记部”是秘书处之意)。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正式挂牌办公,并出版了机关报《劳动周刊》,在“发刊词”中明确表示,要“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逐渐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和领导单位,并陆续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设立了分部。 1922年5月1日至5月6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邀请全国各地各党派工会团体,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大会在广州河南机器维持会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12个城市,共173人,代表110多个工会组织和34万有组织的工人。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等。大会顺利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订立中国劳动歌及劳动旗帜案》《湖南劳工会黄、庞二君被杀及香港罢工沙田海员被杀案》《组织全国人力车夫联合会案》《中国在相当期间内的劳动运动,只作经济运动不与闻政治案》《尊重劳动节及儆戒工界虎伥案》《规定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案》以及《全国总工会未成立以前,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通讯机关案》(公众临时动议)等10项决议案,其中前3项决议案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和前瞻性。大会还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工会史上的重大事件。大会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通过了以产业组合组织工会的原则,对起步时期中国工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次大会为全国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逐步走向团结统一创造了条件,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2年1月12日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全国性罢工高潮的起点。在香港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从1921年9月至1922年1月,曾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等条件,但始终未得到答复。海员们于1922年1月12日下午5时开始举行罢工,人数多达3万余人。同时,海员工会领导罢工工人封锁香港,断绝粮食及日用品供应,动员10万名工人离港回到广州,使123艘轮船被迫停驶,市内交通中断,生产停顿,商店关门,香港变成了一个“死港”。2月1日,香港政府出动军警,封闭海员工会,逮捕罢工领导人,并将火炮对准海员工会,抢走海员工会的匾牌。3月4日,几千名罢工工人成群结队,携家带小,离开香港步行回广州,当行进到九龙沙田时,遭到英国军警的射击,打死6人,打伤几百人,造成了举国震惊的“沙田惨案”。这一残暴野蛮行径激起了工人们更猛烈的怒火,罢工势头更加强大。工人们团结一致毫不妥协的态度显现了巨大的力量,束手无策的香港当局不得不向工人让步,3月8日,香港当局取消了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送回工会匾牌,释放了被捕工人,增加海员工资一成半至三成,抚恤沙田死难者家属1000元。至此,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在华中地区声势和影响更大的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2年5月1日,在时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成立了工人俱乐部。俱乐部初建时有会员300人,后发展到700多人。1922年9月11日,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领导工人俱乐部向路矿当局提出保护俱乐部、发清积欠工人工资等三项条件。路矿当局不予答复,9月14日工人俱乐部组织安源路矿1.7万名工人举行了大罢工,提出了增加工资,废除把头制,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的权利,以及改善工人生活待遇等17条要求。为了扼杀罢工运动,路矿当局采取了拉拢、企图暗杀罢工总指挥李立三等各种手段。同时出动军警包围工人俱乐部并与工人发生激烈冲突。*后,通过工人全权代表刘少奇、蒋先云等到戒严司令部谈判,路矿当局被迫答应罢工宣言中提出的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的权利、增加工资等13项条件。罢工取得胜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会员发展到1.3万人,组织也进一步走向正规和严密,工人夜校等也有了很大发展。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斗争由于方针策略得当,组织严密,万众一心,从而取得了“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圆满胜利,成为当时罢工斗争的典范。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这次全国性罢工高潮的顶点,罢工*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1922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京汉铁路沿线16个车站都正式建立了工会,会员达3万余人,建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是,当筹备委员会如期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时,直系军阀吴佩孚竟完全撕毁了“保护劳工”的假面具,派军警包围会场,阻止代表进入。全体代表和来宾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军警包围,冲进会场,他们在荷枪实弹的包围中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于2月4日进行全路工人总同盟罢工。 1923年2月4日中午12时,全路3万多名工人举行同盟大罢工,全路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交通线陷入瘫痪状态。1923年2月7日,在京汉铁路大罢工如火如荼之际,吴佩孚调动2万多名军警,在长辛店、汉口、江岸和郑州等地,对罢工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中国工运史上*悲壮的“二七惨案”。其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共有52人,受伤者达300多人,百余人被捕入狱,千余人被迫流亡。其中,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著名劳工律师、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为工运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工会大多数遭到破坏或被迫转入地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也被查封,从北京秘密迁往上海。 “二七惨案”深刻、生动地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它使党认识到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严酷统治下,单凭工人阶级很难取得革命的胜利,工人运动要蓬勃发展,必须寻找同盟军,必须联合一切革命阶级开展武装斗争。因此,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与苏俄政府的帮助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还制定了新的、进步的劳工政策:“制定劳动法,改良劳工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同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工会法规——《工会条例》由孙中山亲自颁布。它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言论、出版、罢工等自由。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打破“二七惨案”以来的沉闷局面创造了条件。共产党人利用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工农部担任领导职务的合法、半合法身份,积极恢复和发展工人运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转机,并很快走出低潮,呈复兴之势。国共合作之后,国民政府管辖的广东地区工会工作迅即得到有声有色的开展,如组织整理了原先派系分歧很大的工会,先后成立了广州工会联合会、中共广东区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被封闭的铁路工会很快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京汉路、京奉路、京绥路等工会组织相继恢复。1924年2月7日,在“二七惨案”一周年纪念日,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在北京秘密召开,宣告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全国其他地区各行各业的工人运动也陆续开始复苏,并彼此呼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强调在逐渐高涨起来的民族革命中,工人要有独立的阶级组织,即成立工会以赞助国民党所指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共四大的决议推动了组建全国性工会组织运动的发展。 1925年5月1日至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和广州工人代表会等当时*大的四个产业和地方工会联合发起,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81人,代表着166个工会与团体和54万名有组织的工人。 这次大会的开幕式与同时召开的广东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联合举行,并有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经济斗争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工农联合决议案》《铲除工贼决议案》《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决议案》等30多个决议案。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撤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会组织,还决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在这次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中规定: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对于即将到来的规模更加空前的工运高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