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成为波伏瓦 成为波伏娃 第二性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著文学人物传记梁鸿毛尖黄昱宁张莉共同 哲学女性主义萨特 中信出版社
¥ ×1
★依据更独家的丰富材料撰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
★作者更专业,凯特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究专家,资料的引用整理严谨细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配13张珍贵照片。《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重磅推荐。
★为什么波伏瓦要在回忆录中抹掉其他男人,给萨特一个重要却与事实不符的位置?隐秘的爱人?同性的伴侣?波伏瓦在自传中隐瞒了多少?
★长时间以来,人们提到波伏瓦会认为她只是“萨特的伴侣”,而这本传记,让波伏瓦从萨特的阴影下走出来,探讨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以及她的爱情。
商品名称: | 成为波伏瓦 | 开本: | 32开 |
作者: | 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著 刘海平 译 | 定价: | 78.00 |
ISBN号: | 9787521723427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前言:西蒙娜·德·波伏瓦——她是谁?
章 像个女孩一样长大
第二章 端方淑女
第三章 信仰上帝还是相信自己?
第四章 传奇之前的爱恋
第五章 女神和花花公子
第六章 她自己的房间
第七章 原本是四角恋的三角恋
第八章 内心的战争,外界的战争
第九章 被遗忘的哲学
第十章 存在主义女王
第十一章 美国困境
第十二章 备受诽谤的《第二性》
第十三章 再次面对爱情
第十四章 感觉被欺骗了
第十五章 老年
第十六章 风烛残年
后记:西蒙娜·德·波伏瓦将会成为什么?
参考文献
致谢
1927年的一天,西蒙娜·德·波伏瓦跟她的父亲对“爱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在一个视结婚生子为女性归宿的时代,19岁的波伏瓦却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并梦想着从中找到一种她可以身体力行的哲学理念。波伏瓦的父亲认为“爱”意味着“奉献、爱慕和感激”。对此,波伏瓦无法认同,她惊愕地反驳道,爱绝不仅仅是感激,不是我们因为别人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感到亏欠他们的东西。第二天,波伏瓦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竟然有那么多人不懂爱!”
当时年仅19岁的波伏瓦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21世纪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也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会被后人如此大量书写,并广为流传。光是她的书信和自传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字,她的写作范围极广,囊括了哲学论著、获奖小说、短篇故事、戏剧、旅行见闻、政治时评以及新闻报道——而她的代表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更是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当时年纪轻轻的波伏瓦也许想不到,之后的自己能够与人合办政治期刊,成功地推动立法,为遭受不公的阿尔及利亚人伸张正义,到世界各地发表演讲,甚至领导政府设立的委员会。
与此同时,西蒙娜·德·波伏瓦也成为21世纪声名狼藉的女性之一。她和让-保罗·萨特是一对饱受争议的知识分子伉俪。但不幸的是,几乎在整个20世纪,大众都认为是萨特贡献了“知识分子”,而波伏瓦只是贡献了“伉俪”。1986年,波伏瓦在巴黎去世,法国《世界报》(LeMonde)的讣闻标题里赫然写着:“波伏瓦的作品名过其实。”波伏瓦研究者托莉·莫伊教授在1994年写道:“在阅读现有的波伏瓦传记时,如果你会觉得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她跟萨特以及其他情人们离经叛道的关系,这也是可以原谅的。”
在这些文字写下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系列关于波伏瓦的新发现渐渐浮出水面,让很多原以为了解她的读者大吃一惊。但讽刺的是,这些发现并没有破除这样的错误认知——有意思的是,波伏瓦的爱情生活,反而进一步掩盖了她思想家的身份。然而,让波伏瓦纵情一生并且不断反思自己人生的,正是她的哲学理念。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哲学和生活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哲学的选择。”
当波伏瓦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执笔写作时,她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她的读者。人们认为,波伏瓦畅销的自传都体现出一种哲学抱负,即力图展现出“人的自我是如何不断地被他者所塑造并与他者产生联结的”。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然而,波伏瓦所表达的观点并未停留在这个层面。因为,除了与他者的联系,波伏瓦的自传背后还有一种信念在支撑:做(being)自己并不意味着从出生到死亡都做同一个自己,做自己意味着,要在一种不可逆转的“成为”(becoming)的过程中,与同样在改变的他者一起不断改变。
自柏拉图以来,哲学家们就一直在探讨,认识自我对于过好一生有多么重要。苏格拉底说,想要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你必须“认清你自己”;尼采写道,生而为人的任务就是“成为你自己”。对此,波伏瓦提出了她的哲学反驳:如果作为女性,不被允许“做你自己”,那该怎么办呢?如果成为你自己的同时就意味着,你在那些你本该成为的角色上是个失败者——一个失败的女人、爱人,抑或是母亲,那该怎么办呢?如果成为你自己会让你成为众矢之的,被嘲讽、怨恨、羞辱,那该怎么办呢?
波伏瓦所生活的时代见证了女性所能拥有的可能性发生的剧烈变化。在她的一生中(1908—1986),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接受大学教育,也获得了选举、离婚和避孕的权利。波伏瓦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亚风潮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在这些文化的转折点之间,波伏瓦《第二性》的面世标志着一个革命性的时刻,在这之后,女性能够公开地自我思考,甚至终坦诚地谈论自己。波伏瓦所接受的哲学教育在她的同辈人中已经算是前所未有的,但尽管如此,当年近不惑的波伏瓦开始思考“作为女人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时,她还是被自己的发现震惊到了。
在20世纪,“女性主义”这个词争议不断,波伏瓦对长篇累牍的关于女性的愚蠢论点感到厌烦,为“女性主义的争吵不休”所浪费的大量笔墨也让她感到疲惫,因此,她决定创作《第二性》。但当波伏瓦落笔写下她的名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时,她并不知道这本书会给她以及追随者的人生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人们已经着墨很多去解读波伏瓦的名句以及“‘成为’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因此,在本书中,我要探讨的则是波伏瓦如何成为她自己。18岁时,波伏瓦写道,她认为她没法把自己的生活在纸上有秩序地表达出来,因为它处在永恒的“成为”的过程中;她说,读自己前一天写下的日记时,就像在读已经死去的一个个“自己”做成的木乃伊一样。
波伏瓦是一个哲学家,她始终反思和质疑她所在的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她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本传记是在新近披露的波伏瓦信件、波伏瓦早期日记和给情人克洛德·朗兹曼的信之后的全新波伏瓦传记,它将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让-保罗·萨特的关系。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传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这本书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