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全3卷)著名哲学家傅佩荣教授总结悬命半生的重磅著作 中西比较视角下的西方哲学之旅 正版书籍D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傅佩荣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傅佩荣著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1
    • ISBN:9787520733892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亮点

     

    1. 作者牛。傅佩荣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热门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所所长。他是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为学哲学精通英、法、德、日和拉丁文五门外语。他在台湾大学任教40年,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教授。

     

    2. 内容全。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思想精髓一网打尽,重要流派一次讲透。一本书,带你系统了解西方哲学。

     

    3. 讲法新。傅教授不是按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创造性地以人物为线索,用120位台面上的焦点哲学家串联起西方哲学的整体发展脉络。

     

    4. 中西比较。内容参照作者长年研究儒家与道家的心得,帮助读者在对照比较中,欣赏西方哲学的特色,领略中国哲学的魅力。

     

    5. 附赠120位西方哲学人物列表。一部极简的西方哲学史手册,带你快速认识他们是谁,他们的独到思想和思维方法是什么?他们的哲学观点如何影响了后世?

     

    阅读人群

     

    1. 一切追求智慧、不甘平庸的灵魂,都应该学习这门课,因为哲学就是“爱智慧”。

     

    2. 对哲学感兴趣但又缺少基础的人。比如,学习过程中觉得理论太难,学派太多,不知道怎么学,坚持不下。

     

    3. 希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比如,工作中遇到问题理不清头绪,思考逻辑不清晰,缺乏广阔视野。

     

    4. 关心人生大问题、有太多现实困惑的人。比如,虽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但人会感到空虚和不满足,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附赠礼品

     

    120位西方哲学人物列表。一部极简的西方哲学史手册,带你快速认识他们是谁,他们的独到思想和思维方法是什么?他们的哲学观点如何影响了后世?一次性掌握整个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思想精髓,完整拼出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的思考地图。

     

    阅读导图。8P彩图拉页,傅教授通过介绍“十大模组”“三大线索”和“四重修炼法”,助你如何看透西方哲学。

     

    装帧精美

     

    1. 圆脊锁线精装,护封选用如皮肤般自然纹理的高阶映画,专金印刷+烫金工艺,哲学殿堂群星闪耀。

     

    2.内封选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树纹特种纸,凝聚时代气息,从古典到现代。

     

     

     

    内容简介

    著名哲学家傅佩荣,献给爱智者最真挚的礼物!总结悬命半生研究心得的重磅著作,一次讲透西方哲学。

     

    1. 系统掌握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发展脉络。从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基督宗教哲学,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西方哲学2600多年的发展变化,你可以一网打尽,理解人类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今天这个这样子的。

     

    2. 收获120位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休谟、叔本华、加缪、怀特海、罗素等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大师,你可以一次性吃透他们的伟大思想。你还可以从他们的思想中学会如何反思生活的意义,不断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一套提升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思辨方法。哲学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但你可以跟随各种哲学流派的思维碰撞,转换视觉,宛如置身于一个个伟大思想的发生现场,提高逻辑推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作者简介

    傅佩荣,当代著名哲学家。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领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曾被台湾地区《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得主。近年来在“得到APP开设得休”的西方哲学课》;在“喜马拉雅APP”开设《道德经》《易经》《庄子》等精讲课程。傅教授态度真诚,语言幽默,说理清晰,能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从而将国学进得生动又贴近人心,为当代人提供了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以哲学定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全释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视野辽阔深远,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傅教授潜心研兖传统经典五十年,撇开成见和定论,多有建树。目前已出版《哲学与人生》 《国学的天空》 《易经入门》 《国学与人生》 《四大圣哲》,傅佩荣解读经典系列、傅佩荣详说经典系列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第 1 卷)目录

     

    自 序 半世纪的心愿,跨越 2600 年的

     

    哲学普及作品 1

     

    导 论

     

    极简哲学史

     

    导论 1 古代哲学核心 8

     

    导论 2 中世纪哲学核心 12

     

    导论 3 近代哲学核心 18

     

    导论 4 现代哲学核心 24

     

    Part 1 哲学源自惊奇

     

    第 1 章

     

    哲学的起源:理性萌芽

     

    1-1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34

     

    1-2 让神从神坛走向厨房 38

     

    1-3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起源是火 43

     

    1-4 万物皆有逻各斯,但它喜欢隐藏 47

     

    1-5 宗教被想象给绊住了 52

     

    第 2 章

     

    唯物论与唯心论:同源异流

     

    2-1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58

     

    2-2 真的有灵魂吗? 63

     

    2-3 哲学原来是爱好智慧 69

     

    2-4 巴门尼德:能被思想的就是存在吗? 74

     

    2-5 变化只是幻觉吗? 79

     

    第 3 章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流派:原子论与辩士学派

     

    3-1 谁把哲学带到雅典? 86

     

    3-2 德谟克利特:万物皆由原子与虚空组成 92

     

    3-3 低调的人生态度 97

     

    3-4 人是万物的尺度吗? 103

     

    3-5 什么都不存在吗? 108

     

    第 4 章

     

    苏格拉底:以反诘法探讨真理

     

    4-1 苏格拉底的“无知” 114

     

    4-2 在对话中思考 119

     

    4-3 倾听内心的声音 126

     

    4-4 知与德必须合一吗? 132

     

    4-5 为什么不怕死? 140

     

    Part 2 哲学双重系统

     

    第 5 章

     

    柏拉图:深入剖析人生

     

    5-1 上街寻找苏格拉底 150

     

    5-2 大家都在洞穴中 157

     

    5-3 拥有魔戒,你会做什么? 162

     

    5-4 让孩子心想事成,正是害了他 169

     

    5-5 梦幻的理想国 175

     

    第 6 章

     

    柏拉图:发现而非发明真理

     

    6-1 艺术是骗人的吗? 182

     

    6-2 灵魂是不死的吗? 187

     

    6-3 柏拉图是唯心论吗? 192

     

    6-4 对爱与美的追求 197

     

    6-5 幸福人生的条件 202

     

    第 7 章

     

    亚里士多德:肯定经验世界

     

    7-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10

     

    7-2 亚里士多德是帝王之师 215

     

    7-3 合乎逻辑的思考 220

     

    7-4 著名的四因说 226

     

    7-5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31

     

    第 8 章

     

    亚里士多德:界定形而上学

     

    8-1 哲学家的上帝很特别 238

     

    8-2 形而上学很玄吗? 243

     

    8-3 德行是良好的习惯 248

     

    8-4 悲剧可以净化心灵吗? 253

     

    8-5 人的幸福在于观想 259

     

    Part 3 努力安顿自我

     

    第 9 章

     

    从犬儒到伊壁鸠鲁:快乐在于节制

     

    9-1 犬儒的奇特生活 268

     

    9-2 真的可以怀疑一切吗? 272

     

    9-3 享乐主义的根据 278

     

    9-4 享乐主义的快乐 282

     

    9-5 享乐主义的快乐清单 286

     

    第 10 章

     

    斯多亚学派的高贵理想:从西塞罗到奥勒留

     

    10-1 向宇宙的规律看齐 294

     

    10-2 坚守道德底线 300

     

    10-3 入世精神的典型 305

     

    10-4 西塞罗《论义务》的四种德行 310

     

    10-5 勇敢面对命运 316

     

    第 11 章

     

    希腊哲学没有画下完美句点

     

    11-1 还是修养自己吧 324

     

    11-2 唯一的帝王哲学家 329

     

    11-3 当犹太教遇上希腊哲学 334

     

    11-4 如何协调上下二界? 341

     

    11-5 希腊哲学影响深远 348

     

    Part 4 协调人神关系

     

    第 12 章

     

    中世纪哲学参照宗教的启示

     

    12-1 如何看待中世纪哲学? 356

     

    12-2 神关人什么事? 361

     

    12-3 信仰是因为荒谬 368

     

    12-4 万物会复原吗? 374

     

    12-5 从“三位一体”说起 383

     

    第 13 章

     

    教父哲学代表:奥古斯丁

     

    13-1 有了求真决心,可以改变人生吗? 390

     

    13-2 若我受骗,则我存在 395

     

    13-3 “原罪”与“恶” 400

     

    13-4 论灵魂与真理 405

     

    13-5 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 413

     

    第 14 章

     

    托马斯·阿奎那:温和实在论

     

    14-1 哲学的慰藉 420

     

    14-2 共相之争 426

     

    14-3 从定义可以证明上帝存在吗? 431

     

    14-4 从经验可以证明上帝存在吗? 438

     

    14-5 温和实在论的立场 444

     

    第 15 章

     

    哲学不再是神学的女仆

     

    15-1 谁能给“善”下个定义? 452

     

    15-2 心灵火花不会消失 457

     

    15-3 奥卡姆的剃刀 464

     

    15-4 博学的无知 469

     

    15-5 骄傲是七宗罪之首 475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导论 1

     

    古代哲学核心

     

    在正式介绍西方哲学之前,我们将用四节的篇幅来介绍西方哲学史的重点。西方哲学至今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首先要介绍的是古代哲学,即古希腊哲学。

     

    对于古希腊哲学,先要记住一句话:苏格拉底(Socrates, 469-399 B.C.)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他的魅力直到今天仍无法阻挡。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 1955-2011)曾说:“我愿意用一生的成就与财富,换取同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关于古希腊哲学,需要了解以下三点:

     

    第一,古希腊哲学的时空背景;

     

    第二,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

     

    第三,古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留下哪些宝贵财富?

     

    (一)古希腊哲学的时空背景

     

    古希腊哲学在时间上较为简单,它发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绵延发展至公元 2 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中叶到东汉初期。在空间上则较为复杂。一般人提到希腊,就会想到雅典,雅典当然非常重要,不过它在哲学的发展上是第三站。古希腊哲学以爱奥尼亚(Ionia)为其发源地,经由意大利南部,最后在雅典开花结果。苏格拉底就是雅典人。

     

    (二)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

     

    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在苏格拉底之前,其实已经出现好几位哲学家,可分为两大派别——自然学派与辩士学派(the Sophists)。

     

    自然学派的研究焦点是自然界,试图探究万物的来源及其演化规律。他们将宇宙的起源归结为水、气、火、土,甚至归结为数字;然而这些说法都得不到充分的验证,所以很难取得共识。自然学派的主张很容易流于“独断论”,亦即只给出答案,而缺乏充分的理由。

     

    另一方面,辩士学派的哲学家喜欢到处旅行,由此发现,各个城邦的风俗习惯、法律规章和宗教信仰都有所不同。他们由此认定:天下没有普遍的、共同的规范,一切判断都是相对的。他们教导年轻人通过辩论、修辞来取得现实的利益。但问题是:如果所有的价值都是相对的,那么人应该如何生活?所以,辩士学派很容易陷入“怀疑论”的困境。

     

    不管是“独断论”还是“怀疑论”,对思想的发展都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在这个关键时刻,苏格拉底出现了,他的两句话显示他超越了前面两大派别。

     

    1.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无论在城外观察天象还是对自然界展开研究,都不能忽略人类生命的实际需要。人必须寻找规则来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

     

    2. 未经反省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一般人的生活,大都遵从父母的安排、社会的习俗和祖先的信仰,而没有经过自己的认真反省。这样的人生可有可无。

     

    苏格拉底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觉察整个时代的困境,并设法探寻新的方向。苏格拉底之后,古希腊哲学在雅典开花结果。苏格拉底没有写下片纸只字,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却被视为重要的哲学家,这主要归因于他教出了一位杰出的学生——柏拉图(Plato, 427-347 B.C.)。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对话录》中介绍及推展苏格拉底的思想。柏拉图自己也教出了一位同样杰出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亚氏著述甚丰,是古代最有学问的人。

     

    (三)古希腊哲学留下的宝贵财富

     

    想要了解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拉斐尔(Raphael, 1483-1520)的名画《雅典学院》。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学院门前,汇聚着众多学者,或独自沉思,或激烈辩论。画的中间站着两位男子,左边的男子年纪较大,他左手拿书,右手指向天空,书名是《蒂迈欧篇》(Timaeus),旨在探讨宇宙及万物的来源。右边的男子较为年轻,他左手拿书,右手指向地面,书名是《伦理学》。年长者是柏拉图,年轻者是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重视理性思考,认为真正重要的是永不变动的形式,那一定高居上界,所以他用手指向天空;亚里士多德重视经验,对现实人生的问题更为关注,所以他用手指向地面。偏重理性还是偏重经验,这两种不同的探讨途径形成后世西方哲学的两大阵营。每个人在现实人生中也需要思考:要偏重理性还是偏重经验?或者两者各取所长,配合使用?

     

    收获与启发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与分界线,在他之前有自然学派与辩士学派,在他之后出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留下的宝贵财富可以概括为三点:

     

    1. 以苏格拉底为分界,在他之后,雅典成为西方哲学的神圣殿堂;

     

    2. 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须同时关注宇宙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 苏氏的弟子柏拉图与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两人各抒己见,留下丰富的著作,形成理性至上与经验优先两大系统,影响及启发西方哲学直到今天。

     

    课后思考

     

    西方第一本完整的哲学著作是柏拉图的《对话录》,在此之前的哲学家只留下断简残篇与少数语录。如果不经提示,你能想起几位先于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你对他们有多少了解?

     

    导论 2

     

    中世纪哲学核心

     

    接着要介绍的是中世纪哲学的核心观念。

     

    中世纪哲学从公元 2 世纪横跨到 15 世纪,绵延发展 1300 多年。中世纪哲学有两点特色:一是时间最长。西方哲学史一共 2600 多年,中世纪约占整个西方哲学史一半的时间。二是创见最少。中世纪哲学对于宇宙、人生和价值等问题都预先给了答案,很难再有个人的特殊看法。

     

    想要了解中世纪哲学,一定要知道“一个宗教”和两位代表人物。“一个宗教”是指天主教,两位代表人物是指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与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两人都信仰天主教,分别代表中世纪前期的教父哲学(Patristic philosophy)和后期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

     

    本节要介绍以下三点:

     

    第一,什么是基督宗教的“一教三系”?

     

    第二,教父学派与经院学派;

     

    第三,中世纪是黑暗时代吗?

     

    (一)基督宗教的“一教三系” — 天主教、东正教与基督教

     

    天主教(Catholic)本来是犹太社会的一个宗教团体,创始人是耶稣(Jesus, 4 B.C.-29 A.D.)。犹太人是一个宗教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受到上帝的特别照顾。他们虽然饱经忧患,甚至遭受国家灭亡的灾难,但仍然相信会有救世主来拯救他们。犹太人称救世主为“弥赛亚”或“基督”。耶稣是犹太人,很多人相信他就是救世主,于是就称他为“耶稣基督”。凡是相信耶稣是基督的人,统称为“基督徒”。在今天的世界上,基督徒人数众多。

     

    如果想了解天主教开始是怎么回事,最好去看看由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位于画面中间的人就是耶稣,左右两边是他的 12个门徒。这次晚餐之后,耶稣就被其中一位名叫犹大(Judas)的门徒出卖给了犹太人的当权派。犹太人当时被罗马帝国统治,犹太人当权派排挤耶稣,便把他交给罗马当局。耶稣最终被判了死刑,并于当晚过世。这个故事对西方人的影响很大,因为当时是 13 个人在星期五晚上共餐,所以后来如果某个月 13 日恰逢星期五,对西方人来说便成了非常凶险的日子。

     

    在这幅画中,位于耶稣右手边第二位的是他的大弟子彼得(Petrus)。耶稣过世后,彼得召集所有的门徒开始传扬耶稣的宗教,称为天主教。彼得后来被天主教奉为罗马的第一任主教,也称为第一任教宗。今天位于罗马梵蒂冈的教会,就是从彼得传教开始,至今一脉相承的天主教。

     

    天主教成立初期,教徒遭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公元 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 272-337)宣布皈依天主教。从此,天主教变得有权、有势、有钱,发展得非常顺利。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于公元 476 年灭亡,整个西欧随即陷入混乱。当时掌握西欧政权的都是文明尚未开化的蛮族,正是依靠天主教,才使得社会人心得以安定。

     

    1054 年,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教会同罗马天主教分裂,他们自居正统,自称为 Orthodox(意为正统的)。由于君士坦丁堡位于罗马的东部,所以中文翻译为东正教。它的影响范围从希腊半岛经过东欧,发展到俄罗斯。

     

    1517 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对天主教内部的腐化状况忍无可忍,于是着手进行宗教改革,这时才出现中文翻译所谓的“基督教”(Protestant)这个词,这个词的原意是“反对派”或“更正教”,即“更正天主教的错误”。因此,今天不能说“中世纪的基督教”,因为中世纪只有天主教,当时基督教尚未出现。

     

    可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最初的天主教逐渐演化出东正教与基督教,这三大系统可统称为“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相信同一本《圣经》、同一位上帝、同一位耶稣。如此“一教三系”,便不易引起误会。

     

    (二)教父学派与经院学派

     

    基督宗教在一开始的阶段,只有天主教一个系统,主要分为两个学派。

     

    1. 教父学派

     

    首先出现的是教父学派。教父就是包括主教、神父在内的宗教领袖。他们之中有些人很有学问,便努力做一件事情:先学习古希腊哲学,再设法使之与宗教的教义相结合。他们认为,古希腊哲学虽然卓越,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建构出完美的哲学系统,但最后都没有出路;他们强调存在着一个最高的力量,但都没有说清楚那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一种最高的形式还是一种最高的原理?

     

    教父学派认为,他们的宗教可以提供答案,答案就是上帝。从前通过哲学找到的最高原理无法与人沟通,但宗教里的神具有人格性,你可以放心地与神沟通,对于生前死后的种种问题,神都会予以解决。教父学派努力证明神的存在,但这种证明有没有效果呢?你如果相信,则不必证明;如果不信,听了之后也不见得会接受。

     

    这样一来,哲学的意义何在?在古希腊时代,哲学被界定为“爱好智慧”。到了中世纪则认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始”。这意味着哲学只能为神学服务,宗教才是主人,哲学只能帮助宗教证明教义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哲学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地位,人类的理性思考也就逐渐变得黯淡无光。

     

    2. 经院学派

     

    经院学派出现于 9 世纪。听到“经院学派”一词,就知道它和大学差不多。中世纪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传教士,通过学习哲学推动宗教的传播。

     

    经院学派在学习中遵照一套严谨的程序:第一,提出问题,譬如人生下来是否有原罪?上帝存在吗?第二,正方和反方提出各自的观点;第三,逐条加以辩论;第四,得到结论。经过上述四步之后,才能证明上帝真的存在。

     

    这样的论辩过程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首先,所有的证明看起来就像是虚构的故事,既然早就知道答案,又何必证明?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证明过程中,大脑开始思考和运作。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又被称为“繁琐哲学”,但它也能帮助每个人进行细致的思考,使思维更加周延而没有漏洞,因此效果有利有弊。

     

    经院哲学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著述甚丰,内容包罗万象。根据他的著作,一方面可以建构起整个宗教的神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宗教的哲学立场加以辩护。

     

    对于中世纪哲学,如果对一个宗教、两大哲学系统、两位代表人物都能了解的话,就可以掌握本节的重点。

     

    (三)中世纪是黑暗时代吗?

     

    很多人认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就人的理性没有得到自由思考的机会、百姓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来说,中世纪确实是黑暗时代。但如果没有宗教信仰,情况恐怕会更加复杂。

     

    如果今天去英国或爱尔兰旅游,你会发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柏林大学里都有“三一学院”。在欧洲很多地方都会看到“三一”,什么是“三一”?“三一”是天主教重要的神学观念,指上帝“三位一体”(Trinity)。“三位”是指父、子与灵,“一体”是指只有一个神而不是三个神。基督徒相信“神就是爱”,任何爱一定有“能爱”与“所爱”,只有在两个主体之间才能相爱,而父子之爱是人间最亲密的情感;同时,由父子之爱产生的某种力量被称为“灵”。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欧洲很多历史悠久的大教堂都保存有大量的艺术精品,包括建筑、雕塑和绘画等。譬如,罗马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就保存着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达·芬奇的许多旷世名作,这些作品都与宗教的背景有关。另外,近代欧洲伟大的音乐家几乎都创作过圣诞歌曲。可见,对于中世纪,不能简单地用“黑暗”二字将其一笔抹杀。我们不见得要接受中世纪哲学的结论,但其思考过程和辩论程序仍然值得参考。

     

    收获与启发

     

    1. 中世纪哲学的时间最为漫长,长达 1300 多年,占整个西方哲学史一半的时间。宗教信仰安顿了当时民众的心灵,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以此为基础,才有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整个现代化的发展。

     

    2. 中世纪哲学是为宗教服务的,对此只要记住一句话:“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始。”当宗教遇上哲学,难免会有一番辩论。中世纪哲学有两个发展阶段:教父哲学强调要为宗教信仰辩护;

     

    经院哲学则把重点放在理性论证的过程上。

     

    3. 中世纪哲学并非一无是处,它上承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使两大哲学家的思想得以传承;对后续的近代西方哲学,它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如本质、存在、质料、性质、共相等;同时,近代许多学者探讨问题的方法也受到中世纪经院学派的影响。

     

    4. 宗教消除了当时一般百姓对于痛苦、罪恶和死亡的疑虑。因此,中世纪哲学虽然创见不多,但对于整个西方哲学来说,它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后思考

     

    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说:“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你赞成这句话吗?或者可以反过来说:“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力量。”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比较合理?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半世纪的心愿, 跨越 2600 年的哲学普及作品

     

    傅佩荣

     

    依我所见,介绍西方哲学的书,总会在一开头就说明:从古希腊 开始,哲学的原意是“ 爱好智慧 ”。“ 爱好智慧 ”是个既动听又美妙 的语词,谁会不喜欢呢?但是,鼓起勇气继续往下读,就可能是另一 回事了。

     

    (一) 如何消除隔阂?

     

    以西方的哲学普及作品《 苏菲的世界 》为例,它译为中文之后, 广受欢迎,但是有多少人把它读完,并且因之获益?很多人告诉我, 这本书最难懂的地方,是引述哲学家原著的部分。这些部分在排版时 都会低两格,念起来不太通顺,勉强念完也不知所云,所以后来就直 接跳过去了。

     

    问题出在何处?出在翻译上。这方面我有一些经验。我年轻时得 以跨过西方哲学的门槛,主要是靠翻译的训练。我译过的书不只十本, 字数也超过 200 万字,所以很清楚翻译哲学书时的困惑:遇到难题要如何取舍?要直译还是意译?需要补充说明这段文字的背景吗?又要 说明到什么程度呢?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案。由此形成一个相 当普遍的现象,就是:翻译的书读起来,“ 凡是看得懂的,都不太重 要;凡是重要的,都看不太懂。”既然如此,又怎能借助这些哲人, 而领悟爱好智慧的乐趣呢?

     

    能在年轻时就觉察自己的使命,实在是一大幸运。我 18 岁考上 辅仁大学哲学系,主要学习西方哲学。大三暑假时,译成《 上帝·密 契·人本 》,这是美国大学哲学系《 宗教哲学 》一课的历代著作选读 教材。28 岁开始在台湾大学哲学系担任讲师,第一门课是《 当代西 方哲学》。为了备课,我译成戴孚高(Bernard Delfgaauw)的《二十 世纪的哲学 》,其中扼要介绍了十七派学说。这段期间也着手翻译科 普勒斯顿(F. Copleston)的《哲学史卷一·希腊与罗马》,由此打下 西方哲学史的基础。30 岁赴美国耶鲁大学念书,主修宗教哲学,四年 学成回台之后,译成指导教授杜普雷(Louis Dupre�0�7)的《人的宗教向 度 》。在台大哲学系教书的前 30 年,我主要讲授形而上学、宗教哲 学、西方哲学史(上),以及哲学与人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 学会了如何表达深奥的思想,如何把一个观念的演变与涵义说清楚。

     

    (二)撰写哲普作品

     

    逐渐的,我觉察自己的使命在于从事“ 哲学普及 ”的工作:要 以讲课与写作的方式,把西方哲学家在爱智过程中所领悟的心得,向 中文世界的阅听者清楚表述。哲学之所以有益于人生,不在于它的玄 妙抽象,而在于它的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 统。这三点代表人类理性运作的极致表现。首先,理性一开始活动, 就要思考与说话,此时概念若未能澄清,困惑与误会难免层出不穷, 甚至会纠缠大半辈子。其次,我们每天在做各种判断,谈论有关真假、

     

    是非、善恶、美丑等,但是请问这些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是谁所设定 的?为什么这样设定?然后,思想若是缺乏原则,将无法建立自己的 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整合这三观为一个系统。换言之,建 构系统就是要形成“ 二加一 ”的格局。所谓“ 二加一 ”,就是把“ 自 然界 ”与“ 人类 ”这两个有形可见的领域,统摄于一个“ 超越界 ”, 以之作为前两者的来源与归宿。西方第一流的哲学家,都在努力以他 们各自的方式,建构这样的系统。

     

    因此,关于西方哲学,我长期以来所讲的与所写的,可以划归 为“ 哲普作品 ”。这一类作品也有是否称职的问题,我于是再退一步, 提醒自己要“ 照着讲 ”,而不是“ 接着讲 ”。所谓“ 照着讲 ”,就是 努力根据每一位哲学家的观点,做同情的理解,设法分辨“ 他说了什 么?他为何这么说?”然后加上“ 他的说法可以给人什么启发 ”。

     

    在“ 照着讲 ”这一点上,我要深深感谢科普勒斯顿的帮助。他的 《 哲学史 》(其内容自然是就西方而言)共有九卷,我自己译了第一卷, 然后第二卷到第七卷的译文,由我负责校订。我校订得很仔细,并为 每一卷写了导读,由此对于西方哲学 2600 年的发展有了全面而深入 的认识。

     

    与此同时,我在求学过程中,曾特别用心于柏拉图、托马斯·阿 奎那、斯宾诺莎、怀特海、卡西勒、德日进、雅斯贝尔斯、马塞尔、 加缪、埃利奥特、列维 - 斯特劳斯等人的思想与著作。比一般教授幸 运的是,我长期在民间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洪建全基金会)为社会人 士讲解西方哲学,最长的一个系列是 72 讲,等于把整部哲学史的代 表人物梳理了一遍,并且探索他们对现代人生的启发。

     

    (三)本书随缘而成

     

    2016 年初,我从台大哲学系退休,所有的书必须从研究室搬出。 当时我想的是,自己最近十几年来已经在全力钻研中国哲学(儒家、 道家与《 易经 》),开始可以“ 接着讲 ”了,往后没有太多力气再谈 西方哲学。既然如此,我忍痛把几百本西方哲学方面的书,分送给朋 友与学生,只留下一部分难以割舍的。世事难料,想不到我还有机会 总结自己“ 悬命半生 ”的西方哲学。2018 年春,因缘巧合,大陆的“ 得 到 ”知识平台约请我讲课,标题是《 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 》。

     

    于是,我在一年之内,把西方 2600 年的哲学通讲了一遍,总共 介绍了 120 位哲学家。这一年我再度体现了全力以赴的求知热忱,那 是我在美国攻读博士之后,未曾想象过的。不同的是,以前是老师的 要求,现在是自我的期许。120 位哲学家是个什么概念呢?大家耳熟 能详的姑且不论,说几位比较边缘的人物吧!请问:想了解中世纪的 人生观,可以忽略但丁与薄伽丘吗?文艺复兴的彼特拉克与米兰多拉 如何倡导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之前的伊拉斯谟与托马斯·摩尔,如何 献身于其理想?法国的蒙田与英国的培根,皆为哲理散文的高手,他 们写作的灵感由何而来?歌德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涵蕴了多 深的人生智慧?然后,可以错过美国的爱默生、梭罗、杜威与桑塔亚 那等人别开生面的观点吗?这些人也是西方的爱智一族,在哲学史课 堂上,可能被一笔带过,但却是我个人想要多加了解的。

     

    尽管匆忙,但更多的是兴奋,我把握所有的空闲时间,循序渐进 地展开这门西方哲学课。这是个音频课程,每周 5 集,每集大约 12 分钟,全年 260 集,再加上每周回答听友的提问。一年下来,订户超 过 4 万人。文字稿整理出来,经修订而成本书。这是一本哲普作品, 所介绍的是西方哲学家的爱智成果。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简史,描述 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与近代的演变,直到现 代的发展过程。这更是一本认识西方核心理念的文化手册,展示了西 方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形成、调适、变迁及走向。

     

    在叙述哲学家的思想时,我会依其重要性分配适量的章节,文 字求其清楚通顺。另外,还有三点特色:一是在每一节结束之处,附 上“ 学习心得 ”,便于读者复习重点;二是列出“ 问题思考 ”,让读 者跟着哲学家的观念,就自己的处境进行省思,看看能否迸出心灵火 花,同时也逐步建立自己的观点;三是“ 补充说明 ”,这是根据听友 提问所做的答复,其中论及不少关键概念,如自由、良心、罪恶、痛 苦、死亡、真理、幸福、人性等。我在讨论时,也加入自己研究儒家 与道家的心得,或许有助于读者在对照比较中,既可欣赏西方哲学, 又能觉悟中国哲学的特色与价值。

     

    (四)半世纪的心愿

     

    要完成这样一套三大册的书,确实得力于许多朋友的慷慨协助,若非“ 得到 ”平台的信任与邀请,我不会有坚定的决心与实践的 勇气。作业流程大致如下。

     

    首先,我认真预备每一集要讲的材料,接着是初稿录音;然后由几位志愿者把音频整理成文字稿,我再加 修订;修订稿经过“ 得到 ”编辑部的同意之后,就可以正式录音了。 我在书房录音时,难免受到噪音干扰,像鸟鸣、犬吠、车声、喇叭、 门铃、电话等,更多的是我自己的声音质量不佳,以致经常需要重复 一些语句。以音频来讲课的话,这些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在我迫切 需要救援助手时,女儿琪媗上场了。她曾在美国主修电影配乐,掌握 了有关润饰声音的各项技术,现在小试身手,让我在这方面完全没有 后顾之忧。琪媗修饰妥当之后的音频,再由王喆先生整理成附在音频 之后的正式文稿。王喆先生也帮忙校订及补充了不少资料,使本书更 为完善。

     

    我自 1968 年开始念哲学,到 2018 年讲述西方哲学,正好半个世纪。活在平凡而安静的年代,没有动乱也没有战争,以一介书生,能 为好学的朋友提供一本关于西方世界的哲普作品、哲学简史、文化手 册,我为此深感荣幸与喜悦。这套《 西方哲学课 》将成为我自己的案 头良伴,它代表的不只是个人 50 年治学的心路历程,也是我献给同代华人最真挚的礼物。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