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人生如逆旅:魏晋名士的风度与精神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萧华荣著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萧华荣著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
    • 开本:32开
    • ISBN:9786518639436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基本信息(以实物为准)
    商品名称:人生如逆旅:魏晋名士的风度与精神开本:32开
    作者:著 者:萧华荣页数:
    定价:88出版时间:2023-12-01
    ISBN号:9787513944267 商品类型:图书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版次:1
    作者简介:
    萧华荣:1941—2021,生于山东掖县,长于青岛。1978年考为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萧涤非、董治安先生。曾留校任教,后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中国诗学思想史》《魏晋南北朝诗话》《华丽家族》《簪缨世家》等。
    内容提要:
    魏晋名士是中国历 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们身处黑暗、动荡的政治时局中,既纵情山水、狂放不羁,又在矛盾和惶恐中委屈求全、饱受煎熬。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实践是一场痛苦、崎岖的苦旅。
        本书以魏晋年间的时代 替为叙述顺序,综合各种正史、野史材料,以政治世态的变迁为展开逻辑,详尽叙述了曹魏末年到东晋中期约120年间共五代名士(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渡江名士、江左名士),纵横交错地勾勒了名士们的人生际遇与才情风貌。

    ......

    目录:
    简 目
    楔 子 关于他们 1
    五代名士 3
    他们生活在那样的时代 5
    走向自然 7
    章 正始名士 11
    阿公阿公驾马车 13
    “热如汤”与“冷如浆” 15
    名士班头 18
    后生可畏 22
    圣人体无 24
    《老子》旁观 27
    王弼注《老》 30
    辅嗣《易》行无汉学 33
    玄思与深情 37
    有情?无情? 39
    天才与世俗 42
    深、几、神 45
    旧戏新唱 49
    不祥的沉寂 52
    一个 远的伏笔 56
    将计就计 58
    可贵的“二难” 60
    常畏大网罗 63
    收网了 64
    正始之音 69
    第二章 竹林名士 71
    那片迷蒙的竹林 73
    使口如鼻 77
    阮籍咏怀 79
    嵇康卜疑 83
    《庄子》旁观 86
    向秀注《庄》 91
    “酣畅”的故事 93
    《酒德颂》 97
    夏侯色 99
    越名教而任自然 104
    礼岂为我辈设也 107
    方内与方外 110
    生孝与死孝 113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116
    那位迷蒙的高隐 120
    锻声叮咚 124
    潜龙· 亢龙· 屠龙 128
    《与山巨源 交书》 133
    又一封 交书 137
    嵇生琴 140
    恻怆《山阳赋》 144
    谁知我心忧 148
    林下风气 152
    第三章 中朝名士 155
    晋世宁,舞杯盘 157
    不 的“微言” 161
    难起萧墙 165
    麈尾名士 167
    “贵无”与“崇有” 171
    金谷送别 174
    春日洛滨 178
    南风烈烈吹黄沙 180
    白首同所归 184
    秋风起兮木叶飞 188
    华亭鹤唳讵可闻 191
    名教中自有乐地 195
    三语掾 199
    郭象注《庄》 202
    《庄子》了不异人意 206
    司马越好名士 209
    乱世危言 212
    解衵登枝,裸形扪鹊 215
    司马睿立足江东 218
    永嘉之乱 222
    清谈误国? 226
    第四章 渡江名士 229
    渡江!渡江! 231
    新亭对泣 234
    又闻正始之音 237
    八 达 241
    江左管夷吾 244
    一马化为龙 247
    三日仆射 251
    另类“吾徒” 253
    缺壶歌 257
    清君侧 260
    二子宜置丘壑中 263
    顾命之臣 266
    东床快婿 270
    又见名士血斑斑 273
    南楼雅兴 277
    相府夜谈 280
    元规尘污人 283
    三良既没 287
    渡江天马南来 290
    第五章 江左名士 293
    以玄对山水 295
    当初山水愿 298
    东山的召唤(一) 301
    东山的召唤(二) 304
    隐逸——名士风流 307
    深公笑买山 309
    七分佛宗有其三 311
    逍遥吧,鹤 315
    渊源不肯起 318
    牛渚西江夜 321
    司马昱主政 324
    相王谈客(一) 327
    相王谈客(二) 329
    伤 逝 332
    清风朗月思玄度 334
    桓、殷勃谿 337
    啊,会稽 340
    兰亭雅集 343
    我卒当以乐死 346
    咄咄怪事 350
    曲终人不见 353
    东山的盘桓 356
    别了,东山 359
    可怜东晋 风流 362

    ......

    精 彩 页:
    正文赏读关于他们我早就想写点什么,写出真实的魏晋名士,每个故事每番言论都有来历出处,并尽量写得雅俗共赏些,既饶有趣味,又不落浅俚,但这一切谈何容易!于是就年复一年拖下来了,拖到冷雨敲窗,霜叶委地,洛阳年少成为江东翁妪。
        五代名士《世说新语· 文学》篇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东晋时袁宏写了本《名士传》,拿给谢安看。谢安把书漫不经心翻了翻,笑着对满座的高朋说:“我曾对人讲起江北的事情,说着玩儿罢了,他竟拿来著书立说!”此事的真假不得而知,《名士传》也没保存下来,从曾经见过此书的刘孝标的注中可知,袁宏把他之前的名士分为三代: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王弼。
        竹林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中朝名士:裴楷、乐广、王衍、庾敳、王承、阮瞻、卫玠、谢鲲。
        “正始”是三国曹魏的一个年号。竹林名士的主要活动时间紧随其后,也属曹魏。“中朝”指西晋,与曹魏均建都中原地区的洛阳,故生长在南方的谢安称之为“江北事”。这大概就是后世所说的“魏晋名士”的 初来源,但还缺少东晋。有人将东晋的名士称为“江左名士”,或径称“东晋名士”,本书则在两晋之际另分出一代,称为“渡江名士”,也称“中兴名士”。他们在“中朝”便已“成名”,永嘉之乱渡江南下,参与了东晋政权的创建,即所谓“中兴”。这里需要说明,袁宏《名士传》的“中朝名士”中后来渡江的,如王承、卫玠、谢鲲,本书则划归“渡江名士”。
        渡江名士之后,东晋(317—420 年)大约还有八十年,但本书只写到谢安走出东山、走上仕途的那 (360 年),称这一代为“江左名士”。他们有的随父兄渡江时尚为幼童,有的干脆就生在江南,如谢安、袁宏。
        这样,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渡江名士、江左名士,就是本书要写的五代名士。到此,本书的主题—“走向自然”,已经得到充分的展示,再写,就是多余。
        倘问魏晋名士有什么特点,请让我举例说明。
        《晋书· 王湛传》说西晋王湛平时少言寡语,家人都说他痴。他有个侄儿王济是位名士,也不把他放在眼里。有 王济见他床头放着一部《 》,问他有何用场,他说身体不适时随便翻翻。王济请他谈谈体会,他便“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都是王济闻所未闻的,不觉肃然起敬,叹道:“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可见在当时,能谈《 》便可称名士。原来,从正始起,玄学流行,一直笼罩了整个魏晋。玄学推崇老庄道家思想,重视《老子》《庄子》《 》,后世合称“三玄”,因为它们的哲理“玄之又玄”。魏晋人谈论“三玄”,史称“清谈”。总之,魏晋名士的一个特点,便是善于清谈玄学。这是思想方面。
        又,《世说新语》记载,有位名士曾经宣称: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他的条件 低了。“常得无事”,远离尘务,闲逸散淡,得老庄清静无为之趣;“痛饮酒”,可以放任自然,形超神越。至于“熟读《离骚》”呢?可能因《离骚》是屈原发愤抒情之所作,既有激扬的感情,又有清越的楚音,还有美人香草的比况和上天入地的想象,读起来有一种雅人深致和名士斯文。这三个方面总而言之,就是任诞。《世说新语》所记的这段话,正是在《任诞》篇中。这是行为方面。
        魏晋名士的前两代,正始名士偏重清谈,竹林名士偏重任诞。此后的两晋名士,也是或偏重清谈,或偏重任诞。当然,“偏重”而已,并不排除兼而有之。
        清谈、任诞,熔铸而为“魏晋风流”。是真名士自风流。什么是“风流”?我也说不清。我只能将春风的婉转引荐给你,将流水的潺湲引荐给你,请你自己去领略,然后,然后我们心照不宣。
        不能小看了魏晋名士。他们之中,出了中国古代 的政治家, 的哲学家, 的文学家, 的书法家, 的绘画家, 的音乐家。除了极个别者,他们皆是有善可陈的。你问我对他们的总体看法吗?容我想一想。容我想一想后小心翼翼地回答:他们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
        他们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他们正是生活在“浊世”,不过也不尽同,要分开说。
        正始名士、竹林名士生活的曹魏后期,是司马氏阴谋篡权而且阴谋得逞的时期。司马懿原是曹操的僚属,已经崭露头角。曹操是权臣,他异常珍视自己的权势,对此敏感而多疑。有一次他做了个不祥的梦,梦见“三马食一槽”。“槽”,他觉得是暗示“曹”,那么“三马”呢?他历数朝中姓马的官员,也没漏掉司马懿。多年以后,到了曹操的后代,这梦真的应验在司马氏身上,“三马”就是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
        至于“三马”是怎样啃食“一槽”的,且让我们来看另一个故事。又过了许多年,到了东晋,太子司马绍有一次与“名臣”王导、温峤聊天,他请温峤讲讲他的祖上当初是怎样得到这份江山的。温峤大概有点为难,迟疑了一下,王导说:“温峤年轻,知道的不多,还是我来讲吧。”于是一五一十详细讲述了这一父二子将近三十年间是如何绞尽脑汁,费尽心计,不择手段,不顾廉耻,惨淡经营,前死后继,终于如愿使第三代司马炎黄袍加身,登上金銮宝殿。
        他讲得绘声绘色,年轻的司马绍听得毛骨悚然,不觉双手捂着脸,伏在床上,说:“照这样说,晋室的国运,怎么能长久啊!”这个故事可以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连承受恩泽的后代都感到惨不忍闻,那么“三马”当时的恶行,这里就不劳词费了;当年在他们淫威下生活的名士们的处境与心境,也就不难想象了。
        “三马”骇人听闻的恶行是会遭到报应的,近在自身,远在儿孙。果然,司马炎篡位建立起来的西晋除开始较为平静外,其他的漫长日子可用一个字概括:“乱”—贾后乱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朝名士就在那种混乱中生活,也在那种混乱中被杀。
        渡江名士渡江以后以及江左名士所生活的东晋前、中期,则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一种 也是后所罕见的独特景象,用当时流行的话来说,是“王与马,共天下”;用历史学的术语来说,是“士族门阀社会”。其间,又有庾氏、桓氏、谢氏相继兴盛,轮番执政,可称“庾与马,共天下”“桓与马,共天下”“谢与马,共天下”。
        这种“共天下”的局面是皇家(“马”)不能容忍的,他们曾试图加以扭转,却激起王敦之乱,小朝廷险些覆灭,只得作罢。
        这种“共天下”的局面却是名士们的黄金时代。“共天下”削弱了皇权,限制了专制独断,适合名士自由不羁的个性。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士族门阀与名士们属于同一阶级,他们的头面人物本身便多为名士,正可“沆瀣一气”。
        这便是魏晋五代名士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情况。本书对各代的叙述,都紧贴当时的政治斗争展开。
        走向自然这五代名士,犹如奥林匹克旗上的五环,环环相扣,一个挽着另一个的臂膀,鱼贯而来,在时间上相“链接”。
        说这是一条“链”, 因为在五代名士之间,有一条共同的线索贯穿着。笼罩整个魏晋的思潮是玄学,玄学的精髓是老庄道家思想,而老庄道家思想的精髓则可以说是“自然”。质言之,“自然”便是将魏晋济济多士贯穿成“链”的一条红线。
        “自然”,我以为是魏晋士风绕以演化的轴心,是本书 关键的关键词语。魏晋名士的所得所失,其功其过,或妍或媸,都缘于对“自然”的理解和践行,因此,“自然”也是本书绕以展开的轴心。要之,“自然”对魏晋名士和魏晋士风的意义,我以为怎么估计都不算过分。
        “自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用作虚词,即自己如此,本来如此,平常说的“任其自然”“自然而然”,便用此义。二是用作实词,指主体以外的客体世界,如山川原野、草木鸟兽,所谓“大自然”“自然界”。“自然”的这层意思是近代以来才有的,老庄和魏晋名士所说的“自然”,皆属前者。
        老子是这种“自然”思想的开创者,在他的学说中,自然是与儒家的仁义礼法相对立的。仁义礼法是一种人为的约束和规范,后来发展为系统的“名教”。魏晋名士都不同程度地疏离名教,追求自然,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成为魏晋玄学的主题。魏晋名士们在行为上任诞、放达甚至纵恣,他们觉得就是在追求自然。可以说,自然,就是自由。当代学者叶秀山《漫谈庄子的自由观》说得好:在老、庄思想中,“自然”就是“自由”,“自由”也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自如”,即“自己如此”,亦即“自由”。“自由”和“自然”本是统一的,同一的。
        所以,本书的主题“走向自然”,说白了,就是“走向自由”。
        另一方面,既然“自然”是自己如此,是非人为,那么还有什么比客观外界的山川原野、草木鸟兽 天然, 天工, 天籁, 未经人化呢?所以,在长久的运用中,“自然”一词也不知不觉带有了前面所说的第二种意味,比如竹林名士阮籍在《达庄论》中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当代学者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认为,这话“可以说赋予‘ 自然’以新的含义。近代汉语中所谓‘自然’表示广大的客体世界,‘ 自然’的此一意义可谓开始于阮籍”。
        再举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实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一)末尾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中的“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由”(与“樊笼”相对),又可理解为“大自然”(与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丘山”相应)。你说是吧?在实际生活中,到了江左名士,这些追求“自然”(自由)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实体自然,投向江南的明山秀水,憧憬隐逸、纵情山水蔚成风气,王羲之宣称自己终当在山水中快乐而死,谢安在东山盘桓了二十多年,直到四十多岁才不得已而出仕,似乎在“大自然”中才 有他们要的“自然”—自由。也就是说,魏晋名士的走向自然,包括精神上的(自由),也包括实体上的(大自然)。两种意义的“自然”到此融合了,本书也理应到此结束。
        不过现在才刚刚起头,让我们话归正传,从“正始”始。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