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阵前夜的军事会议几乎持续到开战前一刻,而且战略方针还没有定论。
“真田大人觉得如何?”大野治长开口询问的时候会议已接近尾声。
当时关于军事策略问题,意见分成了两派。谱代的诸将几乎都主张坚守城池。
曾经是流浪武士的诸将全部主张城外决战。在这一点上幸村和又兵卫是一致的。
只是决战场地定在哪里,他们是有分歧的。
又兵卫主张定在城外五里的小松山周围,而幸村选择了距离本丸城南边一里之外的四 寺周边。
“不可以。” 又兵卫表示反对。虽然四 寺距离比较近,方便从本丸城输送预备军队,但是作为战场,地势太开阔,大阪方的兵力不及东军的三分之一,恐怕会被东军的洪流吞没。
对此,幸村表示:“相比地势开阔的劣势,四 寺的围墙和伽蓝将会成为 好的出城1。”哪怕是在野外作战,幸村这位战略家也在考虑城池的运用。每位武将都有自己的战术习惯。幸村习惯考虑城池的运用,这是真田家代代相传的技能,既是他的长处,同时也是他的局限性。
“而且,”幸村继续说,“大阪城与四 寺同位于上町台(现在大阪市中央区)的高地,两者相距约一里,只要诚心请求,将军(秀赖)的出马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五里远的距离母上大人不允许,那么距离城门只有一里远的话,秀赖应该能出马。这也是幸村的考虑之一。
如果出马的话士气将会大振。
又兵卫也有同样的考虑。但是为什么五里远就不能出马呢?“小松山上扬起千成葫芦的马印”是又兵卫脑海中描绘的理想决战场景。秀赖的父亲已故太阁从年轻时就经常身先士卒,即使在称霸日本的中心地区后,征伐小田原、奥州、四国、九州等地时,其马印也经常与士兵们在一起。到了第二代这里,仿佛连出城一步都觉得害怕。
幸村和我又兵卫应该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 军师,但我们在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却不得不首先考虑将军能否出马,距离城池多近将军才能出马的问题。
这就是这座城池的宿命。
索性在将军不出马的基础上制订作战计划可能 合适。
这样的话,必须长驱直入占据小松山。
“修理(治长)大人。”又兵卫仍然不放弃自己的战术,展开了为此次会议特意让画师绘制的宏图。
山河、村落、道路都被按照现实中的实际色彩涂色,只看一眼便仿佛从云端俯瞰了摄津、河内两国的风景。
“嗬!”在座之人皆惊叹又兵卫的精心准备。
“这里有连绵的山脉。”又兵卫的手指将南北的山脉连成一线。由北向南依次有生驹、信贵、二上、葛城、金刚等山峰,这些山脉像屏风一样耸立于天际,将大和国与河内国分割开。
“敌军的主力从大和国过来。”他们当然不得不翻越这座屏风。有几处山岭可以翻越,但是能够容得下大军通过的山谷只有一处。
大和川流经这个山谷,因此敌人肯定会沿着大和川而来。这条通道叫做“国分岭”。
“国分”是这个山谷靠河内国一侧的村落的名字,上代时期曾被设为河内国的国府1。
“原来如此。”不知是谁表达了敬佩之意。在这群山环绕的窄路上,大军也得像丝线一样排成细细的一列才能通过。
“可以俯瞰这条窄路的高地就是小松山。在小松山集结我军主力,可以一一击溃排成细长一列行进的东军。如果让他们进入河内国、摄津国的大平原,那我方会寡不敌众。”又兵卫抬起头接着说,“必败无疑。”“不一定会败。”幸村说。
“而且我们不知道敌人是不是一定会从国分岭过来。如果他们翻越北方的生驹山,从那里入侵,把主力放在小松山显然是无用之举。与其这么冒险,不如把主力放在距离城池很近的四 寺周围,这样的话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可以在城池附近自由地调动军队,这才是战争的常规做法。”治长的脑袋一片混乱。他虽然多少有些政治才能,却没有军事才能。这个时候,这位平庸的政治家思考的只有一件事。
比起谁的战略 好,他思考的却是如何安抚两位天才。一分为二,看来只有折中妥协的办法了。
“那么,这样二位觉得如何?”他带着讨好的眼神分别看了看幸村和又兵卫。
“您说的办法是?”“我觉得这是个很妙的办法哟!”治长两手握拳,右手的拳头放在地图上的小松山处,“这里交给又兵卫大人,没问题吧?”然后又把左手的拳头放在四 寺,“这里交给左卫门佐大人。”他把主决战场设想为两处,把原本就不多的兵力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两位将领指挥。这样的话两人都满意了吧?“不愧是修理大人!”母上大人说,“真是个 妙的办法!就这么做吧。右大臣大人觉得如何?”“这个主意太好了!”秀赖的声音异常地尖锐。他不会控制自己的声音。
“感谢您的认可。”治长得意地看了看两位将领。
幸村和又兵卫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折中的办法两人都不满意,反而凸显了他们战术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