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要么学手艺,要么死 一位非裔美国工匠在远离前线的白宫客厅里,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她就是伊丽莎白· “莉齐” ·凯克利(Elizabeth “Lizzie” Keckley),一位女裁缝,她的故事在自传《幕后》 (Behind the Scenes)中有详细的描述。 “我的人生恰逢多事之秋,” 她在开篇处写道, “我生来就是一个奴隶———我是奴隶的孩子———因此我虽然怀着上帝的信念, 自由地来到这个世界上, 却被束缚了行动。” 她于 1818 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州, 是一个白人种植园主和一个名叫艾格尼丝 (Agnes) 的识字家奴的女儿。她的成长经历是典型的奴隶女性的经历: 家人分离,毒打,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强迫的性关系。在这段时间里, 她一直在做针线活儿,这既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多挣些钱。 ,凯克利被带到了圣路易斯,在那里,拥有她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用我的针,” 她自豪地回忆道, “我给 17 个人提供了面包。” 1855 年,她借助一群白人赞助人的支持, 终成功地赎回了自由,她是在做 裁缝工作期间,与这些人建立关系的。
获得自由后,凯克利搬回东部,成为华盛顿当地圈子里一位技艺出众的女裁缝。 1860 年, 战争爆发迫在眉睫之际, 她担任了时任密西西比州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 ( Jefferson Davis) 的妻子———瓦莉娜·戴维斯 (Varina Davis) ———的私人女装裁缝。 据凯克利回忆, 她正忙着做试穿服装的那会儿, 南方的政客们经常来来往往, 在她面前无所顾忌地讨论 “战争的前景”, 就好像她不存在一样。 那年的圣诞节, 当午夜钟声敲响时, 她完成了一件用 “闪光绸” 裁成的灰褐色睡袍, 这是参议员的妻子准备送给丈夫的礼物。 “我毫不怀疑,” 凯克利在自传中写道, “在日后的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出任南方联盟总统的戴维斯先生正穿着它。” 在那段时期, 瓦莉娜·戴维斯也会穿着凯克利制作的时装出场。 另一位客户玛丽·安娜·卡斯蒂斯·李 (Mary Anna Custis Lee) 也是如此。 她是玛莎·华盛顿 (Martha Washington) 的直系后裔, 是罗伯特·E. 李将军 (Robert E. Lee) 的妻子。 也就是说, 整个南北战争期间, 这两位南方邦联的女主角都穿着由一位曾经被奴役的非裔美国女性制作的长袍。
这一幕因为凯克利与玛丽·托德·林肯 (Mary Todd Lincoln) 的亲密关系而变得 加与众不同。 在 1868 年 出版后, 《幕后》 之所以引发了公众的兴趣, 不是因为它揭晓了一个黑人女手艺人的故事, 而是因为它提供了对白宫, 尤其是对林肯夫人的近距离观察。 在战争年代, 凯克利不仅制作了总统夫人的舞会礼服———其中的一套华丽的紫丝绒白缎礼服, 至今仍然作为藏品, 保存在史密森博物馆———还是总统夫人的私人助理和密友。 在回忆录中, 凯克利声称, 总统遇刺后, 玛丽·托德·林肯想见的只有她一个人。 事后, 玛丽·托德·林肯送给了她一些林肯的遗物: 凯克利为林肯 “刷掉身上的胡子茬儿” 的梳子、 手套, 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