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明清私家收藏系统、清代宫廷、江户时代的日本和18世纪的朝鲜四个层面,展开对这类《清明上河图》传播情况的探讨。考察这类图画或者说图像,流布到了哪里?在什么场域中,为谁收藏,又为谁观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这类通常被视为“赝品”或“伪作”,并不值得称道的《清明上河图》,事实上却是明清时代东亚世界里绝大多数人真正能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图像。它们的广泛传播,客观上对《清明上河图》画史地位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批量复制的商品性绘画,它们的图像影响力,以及这种图像影响力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方式,正是本书思考和讨论所谓“传播”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