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陈晓雷张家墅徐兴华主编9787565930720提供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新视角和方法北京大
¥ ×1
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其中,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并且出血性卒中约80%为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已成为我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的重要内容。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本书作者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研发了内镜导引器,总结制订了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优化工作流程,同时还通过举办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班以及学术会议宣讲等推广这一技术。本书全面讲述了作者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讲解了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前评估和器械准备,还详细讲解了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的定位和辅助方法,以及不同情况下脑出血(基底节区脑出血、丘脑出血、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皮质下出血)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章 总论 1
**节 高血压脑出血流行病学和常见治疗方法 2
第二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5
第三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现状 8
第二章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的术前评估 13
**节 高血压脑出血术前数字化血肿体积计算 14
第二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前影像学评估 23
第三节 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计划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和评估 27
第四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前临床综合评估 31
第五节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预测的影像学研究 40
第三章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的设备和器械准备 49
**节 脑出血内镜手术常用器械和设备 50
第二节 常见的脑出血内镜手术导引器 53
第四章 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的定位和辅助方法 57
**节 基于解剖标志的徒手定位法 58
第二节 基于投影增强现实技术的简易定位法 64
第三节 基于智能手机的增强现实定位法 68
第四节 基于手持设备的电子陀螺仪角度计算定位法 73
第五节 术中超声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78
第六节 3D 打印技术辅助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 83
第五章 颅内血肿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91
**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92
第二节 丘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96
第三节 幕上脑室内出血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104
第四节 皮质下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 112
第五节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114
第六节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的神经内镜治疗 120
第六章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围术期监测和管理 123
第七章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外科治疗展望 135
**节 床旁电磁导航辅助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136
第二节 手术机器人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144
第三节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和初步结果 148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是一本专注于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学术专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新视角和方法。书中通过介绍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适应证与禁忌证等方面内容,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治疗方法。
本书共分为七章。**章对高血压脑出血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现状进行了概述。第二章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估。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详细阐述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设备和器械准备、手术定位方法、手术技术及工作流程、围术期监测及管理。第七章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外科治疗新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电磁导航、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并总结报告了高血压脑出血内镜治疗的高等级临床研究的结果。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书中通过丰富的临床病例和数据,展示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为读者提供更加直观深入的讲解和展示。同时,针对广大读者的需求,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低成本导航、智能手持设备定位等实用配套技术,对于读者后续顺利、高效地开展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大有裨益。
本书对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合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等领域的医生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2016 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显示,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我国是全世界卒中社会负担*重的国家。虽然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20%,但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更高、危害更大,且出血性卒中引起的死因别死亡(cause-specific death,CSD)和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均高于缺血性卒中。截至 2017 年,我国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达 100.9/10 万,其中约 80%为高血压脑出血,仅 15% 的患者可于发病后 30 天实现生活完全自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基于上述原因,高血压脑出血成为我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的重要内容。过去数十年间,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与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升高、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应用增多有关。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颅手术、穿刺置管和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快捷等优点。尽管随着设备、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手术近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内一项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的调查数据显示,神经内镜手术仅占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 0.5%。这一极低的比例凸显了推广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性。
我们团队开展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始于2008 年。早期使用简易器材,如注射器、生化试管等作为工作鞘进行手术。2009 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老专家——我的恩师许百男教授和周定标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开始了专用内镜导引器的研发和临床测试,这是我们团队在脑出血内镜治疗方面埋下的**颗种子。经过 3 年的研发和测试,内镜导引器于 2012 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于 2015 年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开始批量生产。而同时,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也总结制订了内镜脑出血清除的优化工作流程。这一技术的关键硬件(导引器)和软件(工作流程和技巧)齐备,我们随之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推广工作。在神经内镜泰斗张亚卓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通过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习班(每年 2 次)以及学术会议宣讲等推广这一技术。至今,全国已有 200 多家医院在使用这一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至此,2009 年埋下的种子发芽了。
在长期的临床应用和技术推广工作中,我们团队发现了该技术临床使用中的一些难点和痛点,如定位问题、止血问题、相关器械问题和衍生用途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进行了相应的研发,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改进和发明了相应的配套器械和方法。同时,我们也愈发强烈地感觉到提供这一技术方法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重要性。2017 年,我们团队开始策划进行一个涉及国内 20余家医院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并于 2018 年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的资助。该项目于 2022 年结题,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回望过去 15 年的研发历程,我们称之为“藤蔓式创新”。自一颗小小的种子——内镜导引器开始,通过反复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这颗种子长出了很多的分枝,并且越长越好。至今,这一技术体系不光涵盖手术技术本身,还包括专用的器械、专用的定位方法和导航技术,衍生出针对其他疾病(如脑室内肿瘤、脑实质内病变等)的手术技术、配套的手术机器人技术,以及循证医学级别较高的临床研究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公众对自身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扩展到希望获得更微创的外科治疗和更好的生活品质,这项技术在国内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我们的团队也逐渐得到壮大。当越来越多的同行关注这一手术技术并希望学习时,我才发现我们缺乏一本实用、全面的教材。虽然我们每年都在举办实操培训班,可以口传心授,但确实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在 2021 年,我和国内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们,筹划编写一本能够帮助大家入门的书籍,一本专注于临床、全面解析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及相关技术的工具书,一本真正的“使用者之书”。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我们邀请的编者全部都是在临床一线常年进行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工作的专家。另外,针对近几年的进展,我们增加了电磁导航辅助血肿穿刺、机器人协作手术的内容。据我们所知,本书应该是国内外**次专门阐述这类技术的专著。同时,本书还增加了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初步报告,希望用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带给大家更为客观和科学的结论。
感谢周定标教授、许百男教授和张亚卓教授前瞻性的眼光,前辈老师们引领我们进入这个领域,作为学生,我们非常幸运;感谢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医生、每一位护士、每一位技术员、每一个学生,以及我们背后所有默默付出的家庭;感谢患者们对我们的信任,正是这种信任支撑我们去做更多工作,去争取更好的结果和更大的进步。
*后,感谢参与编写的全国各地各个单位的同行们。他们在书稿中无私分享了亲身感受和宝贵经验,归纳和总结了一份份真实的记录。这些同行们和我们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追求,那就是“为技术谋发展,为病人谋幸福”。古语有云,“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也是这一群人的“兄弟之书”。
正如一颗种子的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一个技术的进步和完善需要一群医者对病人、对技术,乃至对职业的热爱。谨借此书,作为过去十多年这一技术“藤蔓式发展”的记录,也作为我们团队这一群人的热情和热爱的纪念!
陈晓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医学部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