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艺术学探索第一辑
¥ ×1
本书致力于我国古代艺术思想的提炼、发掘与阐释,致力于中西艺术思想的比较、融通,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本书所选论文涵盖音乐、美术、书法、设计等艺术学门类,且其论文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新颖性和探索性。
商品名称: | 艺术学探索第一辑 | 开本: | 16开 |
作者: | 梁晓萍 | 定价: | 78.00 |
ISBN号: | 9787203132271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目录
朱光潜诗歌吟诵论 001
一、朱光潜对诗歌吟诵传统的论说 002
二、朱光潜对诗歌吟诵声音的传播论说 006
三、朱光潜对诗歌吟诵传承的思考 013
结语 016
论“民间艺术”的人民立场 018
引言 01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立场”的历史生成脉络 020
二、民间艺术的“人民性”与“艺术性” 022
三、一种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艺学科的创立 026
结语 032
艺术的社会性为何不可或缺 034
一、艺术与社会的“亲和关系” 036
二、维系自律性的内在必然性 040
三、艺术在今日是否依旧可能 045
结语 049
博物馆视觉艺术的数字交互 050
引言 051
一、数字媒介语境下的转向 052
二、“紫禁城祥瑞”APP:数据可视化在博物馆传播中的应用 054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064
论梅洛-庞蒂现象学视域下当代艺术中的身体表达 067
引言 067
一、对二元论及格式塔的反对 069
二、观看者的身体参与 074
三、艺术作品中的身体与空间 079
结语 083
中国传统地方剧种的现代性追求与文化实践 086
一、新中国成立前蒲剧的孕育与兴盛 087
二、十七年间蒲剧的复苏与戏改 093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101
引言 102
一、彝族格苏文化概况 104
二、彝族格苏女子服饰文化与其特征 107
三、彝族格苏女子服饰文化的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 110
结语 118
论传统音乐的调性自洽 119
一、传统音乐的调性自洽 120
二、长调民歌马尾胡琴伴奏艺术的类型特征与调性自洽 122
结语 130
论战国楚简与王羲之笔法之传承 132
一、战国楚简笔法 133
二、战国楚简“顺锋起笔”的形态分析 137
三、战国楚简和神龙本《兰亭序》的笔法对比研究 139
结语 146
宋代尚意书风中的书法意象论 147
一、“随意”:书法创作中的意象创构 148
二、“笔意”:书法欣赏中的意象创构 153
三、“意象”:书法艺术之本体 156
山水画中点景动物功能探析 161
一、丰富题材:以《春郊牧羊图》《仙山楼阁图》为例 161
二、充实画意:以《芦汀密雪图》为例 164
三、构造画面:以《溪岸图》等为例 166
四、山水画中动物形象存在的问题 171
结语 175
黄砚旅与石涛、八大山人交游考论 177
一、黄砚旅生平 178
二、黄砚旅与八大山人、石涛的交谊 184
三、黄砚旅与八大山人、石涛交游的价值 190
朱光潜诗歌吟诵论
陈力士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上饶 334001)
摘要:朱光潜没有专题专篇谈吟诵,其诗文论说中的声音分析谈到诗歌吟诵,论及了诗歌吟诵的传统、传播与传承问题。朱光潜描摹了以声读诗、逐步领悟意义的诵诗传统,指明会揣摩吟诵可品诗作诗,分析了吟诵传播过程中的音义,论说了影响吟诵传播效果的节奏与调质;指出了四声、节奏、用韵中存在阻碍诗歌吟诵传承的地方。朱光潜以声音为中心的诗歌吟诵论说,思考了诗声的现代性问题,对当下的吟诵研究、吟诵推广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诗歌吟诵;声音;传统;传承;现代性
出声的读书叫诵读。因语言体系的变换,今人的诵读与古人的诵读不大相同。为便于区分,现将不讲究音律的现代诵读称之为朗诵;将讲究音律的传统诵读称之为吟诵。吟诵(过去也称朗诵),是我国古代的读书方式,是一种声音呈现,一种用抑扬顿挫的腔调诵读传统诗文的方式,古人又称之为“吟哦”“吟咏”“诵念”“弦诵”“吟唱”,今统称为“吟诵”。赵敏俐先生从审美接受角度,描摹了吟诵的音义声情之美,指出吟诵是“通过声韵之美来表达诗文的内在涵义,将知识的学习变成审美的愉悦,将文化的接受变成艺术的涵咏”。擅长审美心理分析的朱光潜先生,在其专著《诗论》和《散文的声音节奏》《谈诗歌朗诵》《研究诗歌的方法》等文章中就诗文展读、声音的呈现,进行了审美分析,探究了吟诵的传统、传播与传承问题。下文从朱光潜先生诗歌声音的分析切入,探究朱光潜先生的诗歌吟诵论说。
一、朱光潜对诗歌吟诵传统的论说
朱光潜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对传统的读诗程序与吟诵功用进行了论说。
(一)以声读诗:朱光潜对传统吟诵的描摹
诗歌吟诵,以声读诗,让诗歌的文字发出声音来,通过声音来理解诗歌的形式与内容,体悟诗歌的意义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宋代的朱熹说:“诗须是潜沉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清代的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诗以声为用,古人论诗讲“潜沉讽诵”“密咏恬吟”,皆在于强调吟诵——以声读诗的重要性。和古人一样,朱光潜先生论诗重视声音,强调“以声读诗”。他认为“诗以表现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诗歌用文字书写记录、保存、传播和传承,而文字的书写,如德里达所说的“是一种只有在人们现时地把口头表达发出音来,只有在它的空间被时间化时才进行表达的形体”;吟诵——以声读诗,就是让书写的文字发出声音,而在一定空间内绵延的声音,具有了表达的形态,能呈现诗歌的意象,表现诗歌的情趣、意味、神韵。
在《谈诗歌朗诵》一文中,朱光潜先生谈到了传统吟诵须拖长声音才能读出诗的情趣意蕴,他认为“长言才能在低回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玩索出来,咀嚼出来,如实地表达出来”。朱光潜先生认为读诗“用目有时不如用耳”。朱光潜先生用自身经历论说听吟诗声音的重要性。朱光潜先生的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朱光潜先生未学《诗经》,就经常听他人吟读,久听则能“成诵大半”;到了学《诗经》时候,通过“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的拖长声音反复吟读,背下《诗经》。“用目有时不如用耳”,朱光潜先生正是通过听声,听别人、听自己吟诵的声音,记诵了《诗经》,为以后领悟《诗经》打下了基础。朱光潜先生还指出了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训解”,道出了古人传统吟诵的程序:一般是先读文记声,逐步领悟意义。朱熹先“潜沉讽诵”后“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沈德潜“密咏恬吟”的记诵声音后再觉“响外别传之妙”,皆为吻合“先读文记声,逐步领悟意义”的吟诗传统。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也是遵循古人吟诵传统的,指初读书(包括诗文),先读文字记声音,不强硬训释文字的意义。
(二)揣摩呻吟:朱光潜对传统吟诵功用的认识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以声读诗、读文记声的吟诵有何用处呢?一次或几次的读是不够,须反复吟诵、揣摩呻吟。古人的诗歌吟诵,是不断以声读诗,反复揣摩诗歌文字声音的过程。揣摩呻吟,诵记诗歌内容,诗歌的声音节奏与语言范式就获得了本质直观,吟诵培养品诗、作诗的功用便彰显了出来。首先,反复吟诵、揣摩呻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领悟的过程。朱光潜先生认为揣摩吟诵要注意节奏、色调与诗的情调符合,浮于表面的作品情感理解经过反复揣摩,可逐渐吟诵出诗的深微之意。反复吟诵,可以抓住诗歌文字的声音节奏,读懂诗歌的声律形式,进而品味诗歌的情趣、意象。在《研究诗歌的方法》一文中,朱光潜先生认为“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的表现”,读文记声,把握诗歌的声音节奏,“一首诗就常在心中盘旋”。心中盘旋的诗歌声音内嵌着的情趣、意象,一旦与人生经历契合,“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诗义、诗味则得以解读。揣摩呻吟的过程,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解诗过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领悟出诗歌的不同意义。其次,反复吟诵,揣摩呻吟,呈现声音的同时不能忽略意义。反复吟诵,并非小和尚念经那样的仅再现诗歌声音的一般表现形式,而忽略声音内嵌意义,忽视每首诗歌声音的独特表现形式。
本书由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与美术学院牵头发起,本着“求是、创新、争鸣”的理念,用论文汇编的文集形式出版。旨在为广大从事艺术学研究的教研人士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展示平台。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一辑,其收录了十多篇优秀的专项论文,作者皆为高校教师。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