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套装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套装共2册
¥ ×1
条码书号 | 书名 | 定价 |
9787111664598 |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第3版 | 159 |
9787111752325 |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 49 |
| |
商品名称: |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套装共2册(《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第3版》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
作 者: | 梁国明 高洪军 魏巍 编著;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理化技术委员会 |
市 场 价: | 208.00元 |
ISBN 号: | 9787111664598; 9787111752325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第3版》 数字化手册配套资源说明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检验及其误差 第一节 检验的方式方法 一、检验的概念 二、检验方式 三、检验方法 四、检验员的任务 五、对检验员的要求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 一、生产现场计量器具的选择 二、精密测量计量器具的选择 三、部分工作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和系统误差 四、选择计量器具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五、新技术在检验中的应用 第三节 检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一、两类数据 二、检验误差的类型 三、系统误差及其发现、减少方法 四、随机误差及其发现、减少方法 五、数值的修约 六、检验数据出现异议的处理 第二章 尺寸、角度及锥度的检验 第一节 尺寸检验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其他原则 第二节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一、温度 二、湿度 三、清洁度 四、防振 五、其他 第三节 尺寸的检验 一、孔和轴的检验 二、样板尺寸的检验 三、尺寸的间接检验 四、大尺寸的检验 五、小尺寸的检验 六、长孔直径的检验 第四节 角度和锥度的检验 一、角度和锥度的概念 二、角度的检验 三、锥度的检验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零件表面结构 二、三类特性参数 三、四个常用参数 第二节 参数值 一、高度特性参数及其数值系列 二、附加的评定参数 三、表面结构符号、代号的含义、标注要求 第三节 检验方法与评定规则 一、检验程序 二、常用检验方法 三、检验的基本原则 四、比较测量法 五、印模法 六、接触测量法及触针式电动轮廓仪 七、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 第四章 几何误差的检验 第一节几何误差项目、检测条件及基准 一、几何误差项目 二、检测常用符号 三、检测条件 四、检测基准 五、检测操作 六、几何误差及其评定 七、最小区域判别法 第二节 几何误差的检验方案与生产现场检验方法 一、直线度误差的检验 二、平面度误差的检验 三、圆度误差的检验 四、圆柱度误差的检验 五、线轮廓度误差的检验 六、面轮廓度误差的检验 七、平行度误差的检验 八、垂直度误差的检验 九、倾斜度误差的检验 十、同轴度误差的检验 十一、对称度误差的检验 十二、位置度误差的检验 十三、圆跳动的检验 十四、全跳动的检验 第三节 几何误差检验系统 一、XW—5几何误差系统 二、XW—250几何误差测量仪 三、激光线扫描测量仪 四、三坐标测量几何误差系统 第五章 材料的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二、金属材料牌号 第二节 金属材料入厂检验流程 一、检验程序 二、材料检验流程 第三节 钢材入厂检验方法 一、几何形状的检验 二、表面质量的检验 三、理化检验简介 四、钢的火花鉴别 五、检验示例 第四节 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一、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三、超期非金属材料的处置原则 第五节 金属材料入厂检验示例 一、高碳铬轴承钢的检验 二、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检验 三、热轧钢棒的检验 四、锻制钢棒的检验 五、冷拉型钢的检验 六、不锈钢棒的检验 七、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的检验 八、冷拉钢丝的检验 九、优质碳素结构钢丝的检验 十、铜及铜合金线材的检验 十一、结构用无缝钢管的检验 第六章 模样的检验 第一节 模样的种类及用途 一、木模 二、金属模 第二节 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 一、检验依据 二、检验常用量具 三、木模的检验方法 四、金属模的检验方法 五、旧金属模的检验 六、铸件缺陷与模样缺陷的关系 第三节 铸件收缩量和加工量 一、铸件的收缩量 二、铸件的加工余量 第四节 木模与铸造有关的工艺参数 一、工艺补正量 二、分型负数 三、夹头和切口 四、铸件的壁厚 五、泥芯头的长度、斜度和间隙 第七章 铸造的检验 第一节 铸造及铸件质量 一、铸造及其生产过程 二、铸件质量 第二节 铸造过程的质量检验 一、原材料的检验 二、铸造工装的检验 三、型(芯)砂配制的检验 四、砂型(芯)制造过程的检验 五、砂型(芯)烘干的检验 六、合箱的检验 七、合金熔炼的检验 八、浇注的检验 九、落砂和清理的检验 十、铸件热处理的检验 第三节 铸件的检验 一、外观质量的检验 二、尺寸精度的检验 三、铸件的几何公差 四、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 五、内在质量的检验 六、铸件修补及检验 第四节 铸铁件的检验示例 一、质量要求 二、检验方法 三、灰铸铁的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四、灰铸铁件的抗拉强度、硬度和截面厚度的关系 第八章 锻造和冲压件的检验 第一节 锻造的分类 一、自由锻 二、胎模锻 三、模锻 第二节 锻造的检验项目及方法 一、检验项目 二、工序检验 三、锻件成品的检验 四、验收规则 第三节 中小型钢质模锻件的检验 一、几个主要因素 二、锻件的尺寸公差 三、锻件的几何公差 四、锻件的其他公差 五、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 第四节 金属冲压件的检验 一、冲压件的种类 二、冲压件的公差等级 三、冲压件尺寸公差等级选用方法 四、冲压件的检验 第九章 焊接的检验 第一节焊接检验目的及金属焊接分类 一、焊接检验的目的 二、金属焊接分类 三、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第二节 焊接的常见缺欠 一、常见焊接缺欠的含义及分类 二、焊接缺欠的分类及说明 三、缺欠及限值 四、焊接方法与缺欠的关系 第三节 焊接的检验 一、检验方法 二、检验时机 三、焊前检验 四、焊接过程检验 五、焊后检验 第四节 无损检验及其他检验简介 一、射线检测 二、超声波检测 三、磁粉检测 四、渗透检测 五、其他检验方法 六、质量报告 第十章 铆接的检验 第一节 铆接和铆钉的种类及选择 一、铆接的种类 二、铆钉的规格、用途及选择 第二节 铆钉缺陷和检验 一、铆钉常见缺陷及检验方法 二、铆接常用加工符号及样板 三、铆接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四、铆接常见的缺陷 第三节 几种抽芯铆钉的机械特性和应用数据 一、封闭型平圆头抽芯铆钉 二、封闭型沉头抽芯铆钉 三、开口型沉头抽芯铆钉 第四节 铆钉的机械性能 第五节 盲铆钉的试验方法 第十一章 热处理的检验 第一节硬度的检验 一、仪器检验法 二、锉刀检验法 第二节 金相组织的检验 一、试样制备 二、检验设备 三、状态的检验 第十二章 表面处理的检验 第一节 处理前对零件的要求 一、金属表面除锈 二、金属表面除油 第二节 金属覆盖层的检验 一、外观质量的检验 二、镀层厚度的检验 三、镀层附着强度的检验 四、孔隙率的检验 五、镀层耐蚀性的检验 六、电镀覆盖层的耐磨性试验 第三节 镀层的特殊性能试验 一、抗硫性能检验 二、氢脆性测试 三、钎焊性测试 第十三章 螺纹和紧固件的检验 第一节 螺纹及其尺寸公差 一、螺纹的种类 二、螺纹公差和旋合长度 三、紧固件的表面缺陷 第二节 螺纹的检验 一、综合检验 二、单项检验 三、螺母的试验 四、螺栓、螺钉和螺柱的试验 第三节 丝杠的检验 一、术语定义 二、螺距和螺旋线的检验 三、中径和牙型半角的检验 四、滚珠丝杠副的检验 五、现场经验 第四节紧固件的检验 一、紧固件生产和检验特点 二、尺寸特性及AQL值 三、尺寸特性以外特性及AQL值 四、紧固件的检验方法 五、免检 第十四章 齿轮的检验 第一节 齿轮及其检验项目 一、圆柱齿轮和齿轮副的分类 二、锥齿轮和齿轮副的分类 三、圆柱齿轮的检验项目 四、参数和术语及偏差项目 五、偏差值 第二节 圆柱齿轮的单项检验 一、注意事项 二、符号和术语 三、齿轮坯的检验 四、齿圈径向圆跳动的检验 五、齿距的检验 六、公法线的检验 七、齿形的检验 八、基节的检验 九、齿向的检验 十、齿厚的检验 十一、齿轮坯的检验 十二、表面粗糙度波纹度和波度的检验 十三、齿距偏差的检验 十四、齿廓偏差的检验 十五、螺旋线偏差的检验 十六、切向综合偏差的检验 十七、侧隙的测量 十八、径向综合偏差的测量 十九、径向跳动的测量、偏心量的确定 二十、接触斑点的检验 第三节 圆柱齿轮的综合检验 一、单面啮合综合检验 二、双面啮合综合检验 三、整体误差检验 四、单项和综合检验一次完成 第四节 锥齿轮的检验 一、精度等级和检验组 二、锥齿轮的单项检验 三、锥齿轮的综合检验 四、整体误差的检验 第五节用三坐标测量机检验齿轮 一、圆柱齿轮的检验 二、锥齿轮的检验 第十五章 蜗轮蜗杆的检验 第一节 蜗轮蜗杆传动 一、蜗杆传动 二、蜗杆的种类 三、精度等级及公差组 四、评定准则 第二节 蜗轮的检验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二、径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三、齿距的检验 四、齿圈径向跳动的检验 五、齿形的检验 六、齿厚的检验 第三节 圆柱蜗杆的检验 一、螺旋线的检验 二、轴向齿距的检验 三、齿形的检验 四、齿槽径向跳动的检验 五、齿厚的检验 第四节 蜗杆副的检验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二、接触斑点的检验 三、侧隙的检验 第十六章 键和花键的检验 第一节 键的检验 一、键和键槽的检验 二、键的验收检查 第二节 花键的检验 一、矩形花键的检验 二、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的检验 三、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的检验 第十七章 滚动轴承的检验 第一节 简介 一、滚动轴承的分类 二、常用滚动轴承代号 三、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检验数量 一、轴承成品的检验项目及AQL 二、商品零件的检验项目及AQL 三、检验水平和关键项目 四、批的处置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检验 一、检验基础知识 二、外观质量检验 三、残磁检验 四、尺寸的检验 五、旋转精度的检验 六、径向游隙的检验 七、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 涂料的检验 第一节 涂料及其成膜后的质量指标 一、涂料及有关名词术语 二、涂料及其成膜后的质量指标 第二节 检验 一、涂料质量的检验 二、涂料施工的检验 三、涂膜的检验 第十九章 电子元器件的检验 第一节 元器件的概念及分类 一、元器件的概念 二、元器件的分类 第二节 元器件的检验及失效分析 一、包装的检验 二、外观质量的检验 三、识别引出端 四、电参数的检验 五、其他检验 六、失效分析 第二十章 装配和成品的检验 第一节 部装的检验 一、零件外观和场地的检验 二、装配过程的检查 第二节 总装的检验 "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前言 第1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 1 .1金属的晶体结构1 1 .1 .1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1 1 .1 .2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2 1 .1 .3合金中的相结构3 1 .2金属材料的分类4 1 .2 .1钢铁材料的分类5 1 .2 .2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8 1 .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9 1 .3 .1热处理概述9 1 .3 .2常用热处理工艺9 1 .4金属材料的牌号表示方法12 1 .4 .1铸铁牌号表示方法12 1 .4 .2钢铁牌号表示方法13 1 .4 .3铸钢牌号表示方法15 1 .4 .4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15 1 .4 .5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16 第2章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17 2 .1取样原则17 2 .1 .1试验概述17 2 .1 .2取样原则18 2 .2型钢的取样位置20 2 .2 .1型钢宽度方向的取样位置20 2 .2 .2型钢厚度方向的取样位置20 2 .3条钢的取样位置21 2 .3 .1圆钢的取样位置21 2 .3 .2六角型钢的取样位置22 2 .3 .3矩形截面条钢的取样位置23 2 .4钢板的取样位置24 2 .4 .1钢板拉伸试样的取样位置24 2 .4 .2钢板冲击试样的取样位置25 2 .5管材的取样位置25 2 .5 .1圆形管材和圆形空心型材的取样位置25 2 .5 .2矩形空心型材的取样位置26 2 .6焊接接头的取样方法27 2 .6 .1拉伸试验取样方法27 2 .6 .2冲击试验取样方法28 2 .6 .3硬度试验取样方法28 2 .6 .4弯曲试验取样方法28 第3章金属材料拉伸试验30 3 .1拉伸试验基本概念30 3 .1 .1应力 -应变曲线30 3 .1 .2拉伸试验相关术语和定义32 3 .2试验设备33 3 .2 .1试验机及引伸计33 3 .2 .2高低温试验辅助装置34 3 .3金属拉伸试样35 3 .3 .1试样的分类36 3 .3 .2试样的加工37 3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8 3 .4 .1测量试样横截面积38 3 .4 .2标记试样标距38 3 .4 .3选取夹持方式39 3 .4 .4设置试验力零点39 3 .4 .5确定试验速率39 3 .5拉伸性能指标测定41 3 .5 .1强度性能指标测定41 3 .5 .2塑性性能指标测定44 3 .5 .3弹性性能指标测定47 3 .6高、低温拉伸试验50 3 .6 .1高温拉伸试验50 3 .6 .2低温拉伸试验52 3 .7拉伸试验结果处理及数值修约53 3 .7 .1试验结果的处理53 3 .7 .2数值的修约53 3 .7 .3拉伸试验力学性能指标修约要求54 3 .8影响拉伸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54 第4章金属材料硬度试验56 4 .1布氏硬度56 4 .1 .1试验原理56 4 .1 .2压痕相似原理57 4 .1 .3试验设备58 4 .1 .4试样尺寸及加工要求58 4 .1 .5试验要点59 4 .1 .6适用范围60 4 .2洛氏硬度60 4 .2 .1试验原理60 4 .2 .2试验设备62 4 .2 .3试样尺寸及加工要求62 4 .2 .4试验要点62 4 .2 .5适用范围63 4 .3维氏硬度63 4 .3 .1试验原理63 4 .3 .2试验设备64 4 .3 .3试样尺寸及加工要求65 4 .3 .4试验要点66 4 .3 .5适用范围67 4 .4里氏硬度67 4 .4 .1试验原理67 4 .4 .2试验设备68 4 .4 .3试样要求68 4 .4 .4试验要点69 4 .4 .5适用范围70 4 .5硬度试验结果处理及数值修约70 第5章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71 5 .1夏比摆锤冲击试验原理71 5 .2试验设备73 5 .2 .1机架73 5 .2 .2摆锤73 5 .2 .3砧座与支座74 5 .2 .4温控装置74 5 .3试样尺寸及加工要求75 5 .3 .1试样尺寸75 5 .3 .2试样缺口76 5 .3 .3试样缺口的加工及检查77 5 .4冲击试验方法77 5 .4 .1常温冲击试验方法77 5 .4 .2高、低温冲击试验方法80 5 .5冲击试验结果处理及数值修约80 5 .6韧脆转变温度的测定81 5 .6 .1能量法81 5 .6 .2断面法82 5 .6 .3侧膨胀值法83 5 .7冲击试验结果影响因素84 第6章金属材料弯曲、压缩与剪切试验87 6 .1弯曲力学性能试验87 6 .1 .1弯曲试样受力分析87 6 .1 .2弯曲试样88 6 .1 .3试验设备89 6 .1 .4弯曲力学性能测定90 6 .2弯曲工艺性能试验93 6 .2 .1弯曲试验原理93 6 .2 .2试验装置93 6 .2 .3弯曲试样94 6 .2 .4试验程序96 6 .2 .5试验报告97 6 .3金属压缩试验97 6 .3 .1压缩试验的特点97 6 .3 .2压缩试样98 6 .3 .3试验设备100 6 .3 .4压缩力学性能测定100 6 .4金属剪切试验104 6 .4 .1剪切试验基本概念104 6 .4 .2试验设备105 6 .4 .3试验方法106 第7章金属材料疲劳试验108 7 .1疲劳试验基本概念108 7 .1 .1疲劳试验的分类108 7 .1 .2疲劳破坏机理及特征109 7 .1 .3应力 -寿命曲线110 7 .1 .4疲劳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和P -S -N曲线112 7 .2高周疲劳试验113 7 .2 .1金属轴向疲劳试验113 7 .2 .2试验方法114 7 .2 .3应力 -寿命曲线的绘制118 7 .3低周疲劳试验120 7 .3 .1低周疲劳的特点120 7 .3 .2低周疲劳基本理论121 第8章紧固件力学性能试验126 8 .1紧固件的基本概念126 8 .1 .1螺纹的基本参数126 8 .1 .2螺纹标注方法127 8 .1 .3螺栓性能等级标记127 8 .1 .4螺母性能等级标记127 8 .2螺栓、螺钉和螺柱力学性能试验128 8 .2 .1试验分类128 8 .2 .2成品拉伸试验129 8 .2 .3楔负载试验130 8 .2 .4头部坚固性试验131 8 .2 .5保证载荷试验132 8 .2 .6机械加工试件拉伸试验132 8 .2 .7硬度试验133 8 .2 .8扭矩试验133 8 .3螺母力学性能试验134 8 .3 .1保证载荷试验134 8 .3 .2硬度试验135 8 .4高强度螺栓"
|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第3版》 本手册首先简要介绍了制造业产品质量检验及其误差,然后详细介绍了尺寸、角度及锥度的检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几何误差的检验、材料的检验、模样的检验、铸造的检验、锻造和冲压件的检验、焊接的检验、铆接的检验、热处理的检验、表面处理的检验、螺纹和紧固件的检验、齿轮的检验、蜗轮蜗杆的检验、键和花键的检验、滚动轴承的检验、涂料的检验、电子元器件的检验、装配和成品的检验、AUDIT、抽样检验、离群值的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检验结果的判定、检验员的职权和应受的限制。本手册配有大量插图和表格,是一本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工具书。 本手册还开发了一些数字资源,包括视频、可查询的表格、可计算的公式、标准全文链接等,读者可通过扫描手册中的二维码进行使用或观看,这大大提升了本手册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本手册的内容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针对检验员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供制造业质量检验员、质量工程师在工作中随时查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制造类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与应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试验原理、方法和试验程序等,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金属材料拉伸试验,金属材料硬度试验,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金属材料弯曲、压缩与剪切试验,金属材料疲劳试验,紧固件力学性能试验,测量不确定度。本书采用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由浅入深,注重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齐全可靠,查阅方便快捷,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可靠性。
|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理化技术委员会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计量、理化人员技术考核和资格鉴定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计量、理化人员技术考核和资格鉴定制度,组织培训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负责建立培训师资库,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培训、考核、鉴定等工作。
于跃斌,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铁路移动装备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工作,搭建了我国铁路货车研发、试验仿真、制造和产业化平台与标准体系,组织构建了中车“开放、协同、一体化、全球布局、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性提出并建设“两纵两横一贯通”的科技创新体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詹天佑成就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发明专利34项,发表论文26篇。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