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 白馥兰 农业文明 世界文明史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英]白馥兰著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白馥兰著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23607688
    • 版权提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本信息(以实物为准)
    商品名称: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 白馥兰 农业文明 世界文明史开本:16开
    作者:(英)白馥兰//(美)芭芭拉·哈恩//(印)约翰·博斯克·卢杜萨米//(美)蒂亚戈·萨拉瓦|译者:于楠页数:
    定价:89出版时间:2024-09-01
    ISBN号:9787523607688 商品类型:图书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版次:1
    作者简介:
    \"[英]白馥兰(Francesca Bray)当代 汉学界、社会人类学界、科技史学界的重要学者,师承李约瑟。 科学史学会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院成员,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爱丁堡大学荣休教授,也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奖章的获得者。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分册》(李约瑟主编)《稻米经济:亚洲社会的技术与发展》《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世界文明中的技术》等。
        [美]芭芭拉·哈恩( Barbara Hahn)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历史学教授[印]约翰·博斯克·卢杜萨米(John Bosco Lourdusamy)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历史学教授[美]蒂亚戈·萨拉瓦(Tiago Saraiva)德雷塞尔大学历史学教授\"

    ......

    内容提要:
    \" 海外汉学家、李约瑟的学生白馥兰,及其伙伴芭芭拉·哈恩、约翰·博斯科·卢杜萨米、蒂亚戈·萨拉瓦共同进行的农业人类学研究。对比不同文明视野下的农业智慧,发掘鲜为人知的农业文明:中东的郁金香品种研发系统 世界几百年;阿拉伯的椰枣绿洲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令亚洲古文明勃兴的灌溉工程、改变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可可豆、创造绿洲文明的椰枣树、日本小农的手作酱油、鼓励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土豆……农业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重塑着农业这本书主要反对了史学界被欧洲中心主义统治的现象,采取了多文明比较的视野,对中国的粟种植,轮种,农作物多样化交口称赞。本书也是一本技术史类的图书,作者对植物的物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通过详细解剖植物变成作物后,文化和意义层面的转变,探究农业对人类的影响。\"

    ......

    目录:
    导论 农作物景观和历史
    农作物景观概述
    迁移与停留在原地
    厚度与物性: 人类历史
    农作物景观的功能
    农作物景观的影响
    注释
    章 时间
    1.1 椰枣
    1.1.1 起源故事
    1.1.2 骆驼、贸易和资本主义
    1.1.3 历史、废墟和怀旧的花园
    1.1.4 加利福尼亚:根深蒂固的农业综合企业
    1.2 烟草的生命与时间
    1.3 水稻:生命周期和深度历史
    1.4 内卷、勤勉革命和 史的时间性
    1.5 快与慢:绿色革命和可持续的截根苗
    1.6 可可树的社会生活
    1.7 中国的粟:一种农作物景观的全盛期、来世与复兴
    注释
    第二章 地点
    2.1 泡沫、鳞茎和补偿:郁金香在资本主义历史中的位置
    2.1.1 昙花一现的岁月
    2.1.2 传统郁金香
    2.1.3 奥斯曼郁金香
    2.1.4 品味与市场
    2.2 狂野的小麦西部:西部小麦景观
    2.2.1 众多小麦景观
    2.2.2 相互关联的小麦景观
    2.2.3 小麦品种和暴力的西部
    2.3 块茎的传播
    2.3.1 “永远饥饿,从不贪婪”
    2.3.2 块茎和历史
    2.4 茶:当地农作物景观、 市场
    2.4.1 中国的砧木
    2.4.2 印度的嫁接
    2.4.3 地点、权力和控制
    2.4.4 推广模型
    2.4.5 价值、地点和距离
    注释
    第三章 规模
    3.1 关于规模的正统观念:越大越好还是小即是美
    3.1.1 英国农业革命
    3.1.2 现代与后现代的正统观念
    3.2 烟草波动:规模的实地变化
    3.2.1 烟草行业越做越大
    3.2.2 黑奴解放与种植规模下降
    3.2.3 农场再种植
    3.3 咖啡拼图:多种实地规模
    3.3.1 咖啡:一段历史
    3.3.2 埃塞俄比亚:历史的环环相扣
    3.4 茶与意识形态:力求规模
    3.4.1 放大中国模式:技术阻力
    3.4.2 植物功能可见性
    3.5 浑水
    3.5.1 水、电和生活
    3.5.2 水稻耕种
    3.5.3 旱地农业
    注释
    第四章 行动者
    4.1 橡胶与暴力
    4.1.1 森林里的橡胶
    4.1.2 天然橡胶
    4.1.3 小农的能动性
    4.2 金鸡纳:能动性与知识历史
    4.2.1 树皮和安第斯知识
    4.2.2 奎宁如银
    4.2.3 金鸡纳的植物学与帝国政治
    4.2.4 荷兰帝国对生物碱的垄断
    4.3 像大象一样观察
    4.3.1 战士
    4.3.2 仆人
    4.3.3 纠缠的能动性
    4.4 棉花市场和农作物景观:未来行动
    4.4.1 传统行动者:植物、土壤和农场主
    4.4.2 引入其他行动者:迁移中的象鼻虫
    4.4.3 行动者:未来行为与期货法令
    4.4.4 重新分配能动性
    4.5 人类世和桉树
    4.5.1 纵火树
    4.5.2 种植园政治
    注释
    第五章 组成
    5.1 废墟中的柑橘
    5.2 “有待锻造的 ”: 资本主义漫长历史中的块茎
    5.2.1 喂养和培养劳动力
    5.2.2 痛苦之源还是幸福之源:廉价淀粉政治经济学和道德
    5.3 工人合作社
    5.3.1 照顾与分享
    5.3.2 混合栽培
    5.3.3 农作物轮作
    5.3.4 玉米田里的牛
    5.4 杂草
    5.5 迁移中的万寿菊和意义
    注释
    第六章 繁殖
    6.1 育种
    6.1.1 农作物多样性和纯系
    6.1.2 植物育种和纳粹帝国雄心
    6.2 混合
    6.2.1 酱油之国
    6.2.2 波特酒:混合和品牌化
    6.3 回收废物
    6.3.1 腰果苹果和坚果:腰果的(再)生产
    6.3.2 乔治·华盛顿·卡弗与废物回收
    6.3.3 农业遗产:从历史的垃圾堆到未来的驱动力
    注释
    结语 作物之外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

    精 彩 页:
    \"从白银、石油、原棉、绸缎到蒸汽机,人类劳动产品的流动史其实就是一部 史。其中植根于本地环境中的农作物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农作物也是人工产物,反映了人类的态度,虽然受到人类社会规则的强烈制约,但其回归自由的天性难以抑制。农作物可能会退化成杂草;而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杂草也可能变成农作物。农作物具有不可分割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既不可避免地具有具体性,也具有内在的象征意义,它可以在扎根于土壤的同时保持流动性,也可以在受控制的同时保留不可控性。农作物为阐释 交流和交往的历史提供了新颖丰富的角度,这些历史既层层递进又纵横交错1。
        农作物分布的变迁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几千年来,农作物一直在迁移,从荒野迁移到田地,从中心区域迁移到边疆地带,从一个殖民地迁移到另一个殖民地,从实验室迁移到世界各地。农作物不仅在本土流动循环,也通过洲际贸易路线传播,这种流通的节奏或时间跨度从作物的一年浮动到长达几个世纪,这种流动、汇聚和交换 终培育出小麦、水稻和橙子等“世界作物”。但没有人能够保证农作物在被迁离原地之后还能存活,或者在被转移到新环境中后还会茁壮生长,也不能保证它能继续在新环境中发挥原有的作用。农作物迁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后果无法预料。
        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走私茶籽、茶树并带走中国的熟练技术工人,在印度阿萨姆邦建立了茶叶种植园,给予脆弱的茶树精心的照顾,试图用它们与中国茶叶竞争。然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种植园主和植物学家却对曾经被寄予厚望、悉心呵护的珍贵中国茶树种发起剧烈攻击,声称它是一种“诅咒”,必须将其连根拔起、焚烧并代之以本地的阿萨姆茶树(详见第二章“地点”)。农作物就这样变成了野草!在阿兹特克人A(Aztec)的花园、神殿和墓地里,万寿菊这种被认为能与死者灵魂对话的花无处不在,成了哥伦布大交换B(ColumbiaExchange)中成功的“隐形旅行者”。墨西哥万寿菊只用了数年的时间,就跨越了半个地球,成功在印度扎根。万寿菊绚丽的色彩和辛香的气味,使它们成为祭坛和仪式花环上的宠儿。然而它们用了四个世纪的时间,才抵达邻近的北美。但在入侵北美之后,它们不再是圣花,而是廉价且赏心悦目的花坛植物(见第五章“组成”)。大约从1500年起,南美的木薯被成功地在葡属非洲的贩奴港口附近种植。虽然木薯粉很快就成为城市里各族贫民用以果腹的主食,但在内陆地区,木薯只是一种园艺作物。默默无闻了四百年之后,在莫桑比克北部等地区,木薯几乎一夜之间取代了粟和高粱成为“食物”:主食的突然变化是非洲小农在1915年政府 的棉花强制种植政策下的无奈之举。
        想要成功移植农作物,需要付出社会层面、象征意义上和物质上的巨大努力。植物、种植者和种植地点都会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记录这些斗争和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从中国古代的青铜铭文、奥斯曼微型画到工人歌曲和基因组分析,几乎涉及整个世界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些时空跨度巨大的经验和记录,不仅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和环境,而且揭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行动者(人类或者非人类)以及出人意料的联系和模式。这促使我们回过头来,抛开假设,运用想象力思考历史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能够写出怎样的历史。农作物的普遍性、可变性和灵活性,指向了 自由的历史书写方法。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是一部按照此脉络来组织的实验性著作,是“非殖民化”历史的一部分。正如后文所说,我们考虑了(农作物)迁移的多个维度: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扩张或收缩,生物性或社会性的形态变化以及因果关系或意义的转变。我们引用的案例包括穿越古撒哈拉沙漠的椰枣绿洲、现代加纳移动的可可边界、美国的棉花和小麦贸易、中世纪时期的中国茶叶出口、玛雅森林里看似永恒的米尔帕A园地以及拥有 科技的斯瓦尔巴 种子库B(SvalbardGlobalSeedVault)。除了农作物本身和种植农作物的农民,本书所提到的历史行动者还包括用长山 药酿成的酒、使波特葡萄酒停止发酵的烈酒A、美国黑人农学家乔治·华盛顿·卡弗(GeorgeWashingtonCarver)、中国古代农学家徐光启。
        我们探讨了农作物既可以扎根又可以迁移的双重性质,综合分析了局部与 、微观与宏观,日常生活习惯以及长期事件。我们利用丰富的农学资料,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将其用于书写 加新颖、 加丰富的历史,并记录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我们资料来源的广度和深度,资料间的和谐与冲突,促使我们突破熟悉的时期划分和地理区划, 传统的规模、边界和定向性,而这些依然是 史或者比较史的叙事结构。我们试图重构,从而对抗当今地理格局中,权力与不平等所驱使的目的论或宿命论。2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关注被忽视的历史行动者和地理联系。
        我们通过一系列对比鲜明的农作物历史展开论证,并精心编纂这些历史,使其与时间、空间和行动者相协调。虽然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农作物的迁移,但选择农作物作为研究载体恰恰是因为它们是扎根生长的生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