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张岱全集:快园道古琯朗乞巧录(订补本)(精装竖版繁体) 彩图插画校注繁体竖列版 中国明代笔记小说散文随笔文学知识理论正版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张岱著
    •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岱著
    •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 装帧:精装
    • ISBN:9787983292579
    • 版权提供: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快园道古琯朗乞巧录(订补本)(精)/ 张岱全集
    作者:   (明)张岱|校注:路伟//郑凌峰
    市场价:   78元
    ISBN号:   9787554015988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
      开本:32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版次:1   页数:377页
      印刷时间:
      印次:   字数: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0),明末清初重要文人;

         路伟(1987-),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

         郑凌峰(1996—),清华大学在读学生。

     

      内容简介

          本书为《张岱全集》中《快园道古》《琯朗乞巧录》两种著作的合集。《快园道古》为仿照《世说新语》体裁而写的,记录明代越地士民言行为主的笔记杂著。《琯朗乞巧录》为以智慧为主题的故事集。以绍兴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藏本为底本,相对于旧整理本质量得到提升。


      目录

    快园道古

    整理前言

    快园道古序

    快园道古小序

    卷一 盛德

    卷二 学问

    卷三 经济

    卷四 言语

    卷五 夙慧

    卷六 机变

    卷七 志节

    卷八 识见

    卷九 品藻

    卷十 任诞

    卷十一 偶隽

    卷十二 小慧

    卷十三 隐佚

    卷十四 戏谑

    卷十五 笑谈

      前言

    《快園道古》是張岱所撰的一部筆記體雜著,體例大致模仿《世説新語》,而稍有變化。如《世説》記言,而本書記言外,亦有記事而毫不記言者,甚至收録燈謎。凡二十卷,故有人謂此書爲明代《世説新語》,實在不算準確。此書共二十卷,類各一卷。類目爲盛德、學問、經濟、言語、夙慧、機變、志節、識見、品藻、任誕、偶雋、小慧、隱佚、戯謔、笑談、志怪、鬼神、紕漏、詭譎、博物,與《世説新語》的三十六類亦多有差異。此書據張岱自言,“非堅人之志節則不道,非長人之學問則不道,非發人之聰明則不道,非益人之神智則不道,非動人之鑒戒則不道,非廣人之識見則不道”,遠取諸史册記載,近取諸親所見聞,津津樂道,亹亹不倦,所記以明代士民言行爲主,而越人越事尤夥。搜集撰寫時注重可讀性,詼諧可喜,雋永有味,不諱親尊,不避俚俗,記事多含微旨,記言多帶機鋒,不但可以徵前言往行,且可以覘世風人情,且形制短小,易於循覽,是張岱現存著作中極饒趣味的一部。

            好書不一定有好運氣,此書也與張岱其他著作一樣,命途多舛,一直未曾刊刻,僅以抄本在少數文人間流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高學安、佘德餘於紹興圖書館發現殘抄本兩册九卷(卷一至卷五、卷十二至卷十五),并以此爲底本整理出版,後又依據熊懋獎《聞聞録》增補了部分缺失的内容,但原本十一卷依然下落不明。筆者一直認爲佚失的卷次可能仍在人間,并且没有放棄尋找,歷盡波折,終於中科院圖書館又覓得一册(卷十六至卷二十),雖然離完璧尚差六卷,但已經是莫大的驚喜了。乃決定重新整理此書,并重新梳理了此書的撰寫、流通過程,産生了一些新的見解。

            張岱於《快園道古小序》末署“歲乙未九月哉生明日,陶菴老人書於龍山之渴旦廬”,考此乙未年爲清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此年張岱五十九歲。書甲子而不書年號,表明張岱遺民身份。“哉生明”據《書·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孔傳:“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則此當指三日。“哉生明”訓“明之始生”,張岱似别有深意在焉。“龍山”即快園所在,快園本爲明初韓宜可(《瑯嬛文集》卷二《快園記》稱“御史大夫五雲韓公”)别業,張岱晚年賃居之處,《快園記》記此園始末頗詳,稱“園在龍山後麓”,即今紹興飯店内。張岱《快園十章》小序稱“己丑九月,僦居快園,葺茅編茨,居然園也”,己丑爲順治六年(一六四九),則張岱撰此序時已居快園六年。“渴旦廬”當是張岱齋號,渴旦,又作“曷旦”、“鶡鴠”等,《禮·坊記》“相彼盍旦”,鄭玄注:“盍旦,夜鳴求旦之鳥。”《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鶡旦不鳴。”鄭玄注:“鶡旦,求旦之鳥也。”身處黑夜,追求光明,大有遺民的倔强。當時南明尚未亡,雖然身在清廷統治區,但張岱恢復故國的希望依舊是熾烈的。

           張岱《石匱書》卷三十七《藝文志》著録其自撰五種著作:《大易用》、《四書遇》二卷、《義烈傳》十二卷、《夢憶》二卷、《快園道古》十二卷。考《大易用》張岱自序稱六十六歲時所作,《四書遇》及《義烈傳》皆明亡前作,《夢憶》明亡前後作,《快園道古》張岱自序爲順治十二年作,然今傳本《快園道古》却有康熙初年的紀事,如卷四《言語》所記南潯莊氏《明史》案,即發生於康熙初年。《快園道古》似有兩本,初稿本爲十二卷,後經增訂,改爲二十卷。《石匱書》著録當爲初稿本。《石匱書》張岱自稱曾“五易其稿,九正其訛”(《石匱書序》),《古今義烈傳》明代曾有刻本,入清後又有所增删,修訂後稿本今存於浙江圖書館,可見張岱有反復修改自己作品的習慣,可爲《快園道古》有兩稿的旁證。

           張岱於《自爲墓志銘》中言:“好著書,其所成者,有《石匱書》、《張氏家譜》、《義烈傳》、《瑯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闕》、《四書遇》、《夢憶》、《説鈴》、《昌谷解》、《快園道古》、《傒囊十集》、《西湖夢尋》、《一卷冰雪文》行世。”將《快園道古》列爲自己的代表作。張岱之孫張禮於《西湖夢尋凡例》中言:“先王父生平素多撰述,所著如《陶菴文集》《石匱全書》以及《夜行船》《快園道古》諸本,皆探奇抉奥,成一家言。以卷帙繁多,未能授梓。”卷帙繁多只是未曾刊刻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快園道古》多有不合時宜的内容,有傷風化及有違礙之處俯拾即是,必須經過大的删削,才能刊刻行世。張家後人既無力量也無膽量,此書也終未刊刻,只在小範圍内以傳抄的方式流傳,加上内容的敏感性,其傳抄估計也是偷偷摸摸,故而流傳絶少,清代文獻記録此書者也不過寥寥數條,其書在若存若亡之間,命懸於一線。

            在《快園道古》流傳中最詭譎的事便是熊懋獎的剽竊案了。熊氏剽竊《快園道古》的便是《聞聞録》一書,而最早發現熊氏此行徑的是張岱同鄉吕善報。善報,字玖芸,一字珊音,號詩憨,晚號鹿虹,又作六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生。著有《六紅詩話》四卷、《律賦雅正》一卷,其中《六紅詩話》卷二云:

         己巳臘月,於胡松坪大宇處見南豐熊司馬某所撰《聞聞録》二卷,嘉慶辛酉新刊。分盛德、學問,下及志怪、博物,共二十類。其書頗佳,乃假歸細閲。特是熊以江右人而語越人越事太多,江右不過畧見,非樂操土風之義,心竊怪之。明年庚午正月,又於朱晴嵐壽湝處見鈔本張陶菴《快園道古》二十卷,亦以盛德、學問等分類,每類自爲一卷。取《聞聞録》對之,乃知盡出諸此,第每類摘録數條,遂攘爲己作,以盗名欺世耳。按《紹興府志》,張陶菴名岱,字宗子……著述最夥,而付梓者寥寥,《快園道古》亦其一也。余意是書輾轉傳鈔,應不止一本,必吾越游幕之士擕入行篋,偶以示熊,熊因其未梓,遂大膽竊之,并易其名,盗憎主人,實可笑也。余惜張著書之勤,鄙熊好名之妄,辨明於此,亦聊以戒後人之勦襲者。

          己巳爲嘉慶十四年(一八〇九),胡大宇及朱壽湝皆不甚可考,大概亦爲紹興人。

    熊懋獎(一七一九—一七八八),字勵亭,號希園,江西豐城瓘山人,其家族即所謂“瓘山熊氏”,爲江右名族。江西省圖書館藏江西瓘山《熊氏八修族譜》卷六有熊懋獎小傳:

          懋獎,明臨長子。字特欽,號勵亭,行掌五。治《易》,國學生。清乾隆十一年丙寅援例捐納吏目,戊辰年選甘肅直隸階州吏目,陞補臯蘭縣丞。丁憂,服闋,選授湖南巴陵縣縣丞,又陞巴陵縣知縣。歷署湘潭、溆浦、澧州、桂陽州事。清乾隆二十年乙亥陞任永綏廳同知,又歷署辰州、沅州府事。所至卓有政績。於書無所不讀,長於經濟,治劇盜,畫兵策,悉有方畧。所著有《聞聞録》、《易意》、《西行紀畧》、《數學輯要》、《地理要言》、《陽宅秘奥》等書。縣志詳載列傳。清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十二月十二日子時生,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七月二十二日申時殁。葬富溪山城岡塘浪泊蝦蟆形壬山丙向。

          熊懋獎著述存世者有《西行纪畧》一卷(天一閣博物館藏)、《易意》四卷(重慶圖書館藏,序署乾隆丙午即五十一年)、《新輯陽宅秘奥》二卷(浙江圖書館藏,序署乾隆甲辰即四十九年)等。其《西行紀畧》一書爲其任職甘肅時,奉命“勘估”甘肅各城及新疆巴里坤等地城池修築情況途中所記。前有錢塘李汪度、錢塘梁敦書、豐城熊鳳翔、高密宫去矜四序,其自序云:

          歲戊辰,予奉檄佐武都,前後受知於故使相陝甘制府黄、楊、吴三公,曾以襄理軍需微勞,兩膺卓薦,庚辰夏,由武都擢陞臯蘭縣紅水丞。又四年,遭先慈之變,急欲扶櫬歸里。使相楊公以西域蕩平,一切善後事宜需員辦理,遂列名入告。予再四泣辭,公曰:“教孝作忠,非賢母心乎?”不許。適奉上諭:“丁憂人員,督撫不得率行奏留。”發部議駁。公又以軍需奏銷及勘估城工二事,仍請咨留。嗟乎,邊疆末吏,乃蒙知遇殊恩,敢不以要絰從事?丙戌春二月,奉檄從烏蘭委赴甘、凉、肅及巴里坤等處勘估城工……乾隆丙戌孟夏,豐城熊懋獎勵亭氏書於巴里坤旅舍。

           武都爲階州古稱,歲戊辰爲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庚辰爲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丙戌年爲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梁敦書序言“熊君以治績報最,遷湖南巴陵令”,不久即往湖南任官。此可見熊氏早年仕履。

           《聞聞録》傳世不廣,僅發現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各藏有一部,上海圖書館所藏者且有缺頁。卷首有兩序,分别爲江西泰和姚頤、新建熊爲霖撰,落款皆署“乾隆庚子”。乾隆庚子爲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則該書刊刻當在此年前後。又兩序皆稱熊爲“司馬”,司馬爲明清同知别稱,則刻書時熊已在同知任上。前引家譜小傳云熊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陞永綏廳同知,按同知官職介於縣令、知府之間,二十年熊尚在甘肅任職,此顯誤。另據《光緒湖南通志》,熊懋獎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任巴陵縣丞,同年遷溆浦縣知縣,三十六年(一七七一)任巴陵縣知縣,四十六年(一七八一)任永綏廳同知,則四十五年尚未爲同知,未知何故。又《西行紀畧》熊鳳翔序云:“丙申歲,余奉命來守岳陽,而熊君適以循良報最,由巴陵令出牧澧州。”丙申爲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姚頤序中言:“豐城熊勵亭司馬尹巴陵時,襍採諸書所載有明一代人士言行事蹟,編爲一集,爲卷二,爲類二十,名曰‘聞聞録’。”姚氏蓋據熊氏所告爲説,“尹巴陵”指任巴陵縣令,非指任巴陵縣丞。由前考知,熊任巴陵縣令爲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此大致是熊氏得到《快園道古》抄本的時間,而抄本來源則不可考。

           拿《聞聞録》與《快園道古》對比,吕善報所言不虚,熊氏剽竊抄襲痕跡宛然,一眼便可辨别出來。二十類目名及順序全同,除了《博物》有幾條是熊氏自己文字之外,其他條目幾全出於《快園道古》。不過熊於具體文字上也非全盤照搬,而是用了“删”“節”“截”“改”“移”“接”等方法改變了張岱原作的面貌。這些手法在校勘記中有詳細論列,在此不再一一舉例。

     

    “象竊秀注”之類,向來爲士林所不齒。熊氏欺當時人無知,欺後世人無識,遂欲瞞天過海,以博得身後之名,而不料贓證具在,其拙劣行徑終無法自掩,所得反是身後惡名。設若熊氏能真心誠意表彰此書,出力刊行,不爲攘奪之事,則張岱著作可壽之梨棗,熊氏亦可附驥尾以傳,兩得其美,豈不大善?今《快園道古》佚失六卷是否依然在天壤之間,恐不可問,今人猶能賴熊氏之書得其斷簡殘編,熊氏有心之惡又轉而爲無心之善,老子云“善之與惡,相去若何”,正可道此。

          今存世《快園道古》共發現三册,經對比字跡和裝幀,三册原是同一套書,在流傳過程中分散。三册書皆竹紙抄寫,筆跡細如蚊脚,間有紅色浮簽,訂正所抄文字。天頭偶有批語,内容則多涉及校勘。經和天一閣藏沈復燦(一七七九—一八五〇)抄《瑯嬛文集》《陶菴對偶故事》對比,用紙相同,字跡如出一手,此三册抄本當亦屬沈復燦鳴野山房抄本。沈復燦亦名復粲,爲清代嘉道時期著名藏書家、刻書家,其生平傳記見於宗稷辰《躬恥齋文鈔》卷十《沈霞西墓表》:

          乾隆中東南收繳禁書,吾越相戒無藏笥。士競趨舉子業,故科目盛而學術微,其以餘力讀古書者,百不一二焉。獨沈氏三昆隱於書肆,反得究心於學。三昆中其季子有志希古,因之得名,龍山九老中所謂霞西翁名復粲者也。君幼時,貧不能事科舉,勤力以養親,母疾則刲股,父疾則嘗糞,躬行初不令人知。其心得於經史百家,人亦罕知之者。比壯且老,所博覽甚富,以書田之穫默務收藏,蓋積萬卷者倍蓰,數十年搜討幾徧,而於大儒大忠孝,尤愛重殘文賸字,護惜如異珍。于是得與同里三杜君輯成《蕺山劉子全書》四十卷,復自輯《劉子書補遺》二十四卷,書皆刊行。念劉子之門祁忠惠完節最先,更與諸杜校刊《忠惠文集》。劉子之學實本姚江,又輯《王門弟子淵源録》。先劉子而殉於甲申者,施忠愍獨無後,爲輯其緒言爲《忠愍集》。王門私淑之徒,徐文長最奇,爲輯其《遺事》四卷,皆將付刊,而君病,乃不果。他如《越中金石廣記》、《詩巢香火證因》、《朱太守事實》、《於越詩繫》、《娥江詩輯》、《遂武侯志》、《沈氏古今人表》及《瓜瓞譜》等書,大都徵國故,揚先懿,述祖舊,多可傳者。餘雜箸、碑帖之目,姓名之紀,凡數十種,不勝録。其勤也如此。余近年歸里,與君始定交,以爲吾越之獻在是,夫豈阿好哉?君以道光三十年二月哭兄致疾,遂不起,年七十有二。尺莊翁哭之哀,謂自此郡中無知古者。後三月,尺莊翁復逝。嗚呼!一鄉文獻盡矣。君先世多潛德,追遠表微,不遺餘力。族遠祖明忠愍公不祀,爲尋得其墓,且與尺莊翁爲復建新祠于蕺山,歲與忠介並祭之以爲常。既疾,以不與詩巢之祭,且不得掃忠愍墓爲恨。其乃心名教,終身不懈,非有得於是而能然耶?先是,郡大夫重君品學,欲見之,不可。會有詔徵孝廉、隱逸,將以君應,未上而君没,時皆惜之。配錢氏,同德稱孝,早卒。生一子,昉;二女,適士族。是年月日合葬於賢莊黄耇田之原。昉也既葬君,以狀寄京師,求余文其外碑,稷辰乃爲之表。

          現存《快園道古》卷首張岱序字跡與正文不同,當是影抄,張岱落款後鈐有“張岱之印”及“天孫”兩枚陰文朱印,此二印又見於張岱手稿本《琯朗乞巧録》張岱自序之末,經對比,爲同兩方印所鈐。此二印沈復燦自何處得來,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張岱身後,遺書一直爲子孫深藏,但有部分著作在文人學者中傳抄,而沈復燦應曾去張岱後人家中抄録了一大批張岱的著作,并鈐蓋了後人手中留存的張岱印章。

     

          沈復燦抄録此批書後,又請當時同鄉兼好友蔡名衡校勘此書,抄本中“名衡參”“衡釋”“衡評”等評批當是其手跡。蔡名衡字陸士,號詩船,又號蘭谷、青昭、巢蓮居士,蕭山諸生,工於詩,《兩浙輶軒續録》卷二十四所引可略見其詩格:

    姚燮《序》略云:詩船先生之詩無浮豔,無鬨聲。擬諸雲,容容裔裔,舒卷自如,鳥影山光,寫其閒致。擬諸水,渟然而止,泠然而流,碧藻紅魚,清澈可數。

          陶濬宣曰:君家永興,習聞鄉先生毛西河、陳菀青、王凌雲、何石瓠諸家并其遠祖謙齋先生之緒,以習爲詩,又與鷗社諸君相酬唱,故詩學益進。然與諸先生各不相襲,一種清轉雅静之氣,溢乎行間。嘗自題其集曰:“窗前落葉時時掃,都是中郎本色詩。”深造自得之境,可以想其旨趣矣。

           蔡氏著作多未刊,有《二樹先生外紀》一卷(朱格抄本,國家圖書館)、《蔡詩船詩稿》一卷(稿本,浙江圖書館)、《小柯亭詩集》二十四卷(清抄本,存卷一至三、卷十三至十八,浙江圖書館)、《望古遥集》無卷數(抄本,南京圖書館)。《小柯亭詩集》卷十五有“壬辰元旦,郁香泉袖出‘行年五十一’印章贈賀,云即日命鈍刀勒此。良工辛苦,曷勝拜嘉。曾憶白香山詩有‘長慶二年秋,我年五十一’之句,漫以‘行’字改製‘我’字,頗無行跡之見。雪窗夜坐,拈筆寄謝”一詩,詩中復有“奇石撐勁質,頻煩舊例仍。去年見贈“行年五十”印章。五十轉眼疾,馬齒忽加長”之句,可知壬辰年蔡五十一歲,考壬辰爲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逆推五十年,則蔡名衡當生於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其卒年則不可考。沈復燦比蔡名衡年長三歲。《小柯亭詩集》卷十五有“沈霞西得古硯一方,田水月製。銘云‘葉塘制古石有芒,主人工者書與方。箋百草,摹二王’。上有‘端古’二篆文,書刻俱佳,諸人題咏甚夥,索予拙作,勉成七言一首”,可窺沈、蔡交游之一斑。南京圖書館藏蔡名衡手批本沈復燦《鳴野山房書畫記》,卷首有蔡名衡題識:“蕭山蔡名衡陸士甫假閲一過。癸未立夏,内有釋。”癸未即道光三年(一八二三),而沈抄《快園道古》避乾隆以前諱,全書無“顒”“琰”二字(嘉慶諱),不避道光“寧”字諱,則此書當抄録於嘉慶時,蔡氏批校當在嘉道之間。

     

           後鳴野山房藏書流散,此書抄本歸於紹興漁渡富商兼藏書家董金鑑(一八五九—一九二二)。董金鑑,字竟吾,生平見《紹興縣志資料》第一輯及《清國學生兵部員外郎銜二品封典會稽董竟吾先生五十九歲生日徵詩文啓》(紹興圖書館藏)、《董竟吾壽言録》(浙江圖書館藏)及董金鑑曾孫董松《漁家渡董久大史料補遺》等。《董竟吾壽言録》上虞章球《讀董子竟吾六十徵文啟書後》云:

          予友董子竟吾,好讀書,過目不忘,喜與人談古,洞見其得失。且歷歷於歲月、人名,不遺一字。惟絶口不言今人,問之,曰:“今古借鑑,得失所同。我輩爲古人訟不平且未遑,當代之事宜留爲後世談古者訟之。”此其所見爲何如乎!尤刻意於藏書,編次可二萬餘卷,而於殘篇闕疑者益蒐之集之不遺餘力。其言曰:“吾無所願,但求爲野拾遺,稍釋古人之憾耳。網羅散失,所不敢言也,或覓單辭片言於劫灰中,殷勤而拂拭之,如受托孤之命,唯恐其得而復失也。故苟入吾橐者,徧質名宿,必期翔實於來兹,不復使闕疑以失其真,此吾之所志也。”嗟乎!聞斯語可知斯人矣。其生平所獲者富,藏樓常五六十楹,待訪編目者又千數百種。歲周甲矣,猶窮年兀兀,旁搜遠紹而勿倦,不亦見其勤且勞哉!

          可見董氏品性志趣。董氏商號名“董久大”,藏書樓則名“取斯堂”。據董光緒戊申(一九〇八)爲《快園道古》所作序,未言此書有缺佚,則書在董家時仍是全本。董氏爲此書作序,當是已有刊刻的想法,不知何故,此書最終没有刊刻,不然,此書當可以完整面貌示人,而没有之後的曲折了。

     

          董金鑑晚年居住上海,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卒於上海寓所,并歸葬漁渡。身後“董久大”産業日漸敗落。二十世紀五十代初“土改”期間,董家被劃爲大地主,財産被分,圖書亦被没收,先存放於湯浦區公所,又歸於魯迅紀念館,終歸於魯迅圖書館,即今紹興圖書館。然而僅存一、三兩册,第四册則流入中國書店。今中科院圖書館藏本中有三枚中國書店標籤,根據標籤内容,大致可以推測,中國書店所得僅此一册殘本,後以八元的價格售與中科院圖書館,時間大概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標籤背面有藍色“葉淺予”字跡,則此書葉淺予當借閲過。除了葉外,此册似一直乏人問津,也從無書目著録過,深藏固扃,故一直不爲人所知。

          此次重新整理《快園道古》,以紹興圖書館及中科院圖書館所藏三册十四卷(卷一至卷五,卷十二至卷十五、卷十六至卷二十)爲底本,所缺部分(卷六至卷十一)則取《聞聞録》補足,重合部分則以《聞聞録》爲校本,並標以*號。異體字、古今字、通假字一般不出校。張岱《夜航船》《琯朗乞巧録》《明紀史闕》等書多有與《快園道古》内容相重者,則《快園道古》亡佚部分必有存於以上各書者,然已淆然莫辨,不敢妄補,以合昔人“闕疑”之訓。前人整理《快園道古》,取田易《鄉談》以補缺失,然取新發現者(卷十六至卷二十)比勘,實多誤收。依據現有文本,兩書重複部分集中在《鄉談》前三十多條,今依據《快園道古》現存部分及《聞聞録》,體味文風,斟酌語意,去除重複,自《鄉談》得三條疑似爲《快園道古》佚失篇目者,然猶不敢必是,故置於附録。此外,另列《聞聞録》二序、《聞聞録》博物類所收《快園道古》未收條目、《六紅詩話》相關條目爲附録,以備閲讀此書者參考。

     

          此次重新整理,紹興圖書館所藏兩册及《聞聞録》通校由筆者負責,中科院圖書館所藏一册則由鄭凌峰負責,之後各自又覆核了對方負責部分,前後歷時三四月之久,雖云盡心盡力,却難言盡善盡美。願大方之家能匡我二人不逮,指出疵病,則我二人幸甚,張岱幸甚。

          在此書整理過程中,羅琳、莫曉霞、唐微、方俞明、陸蓓容、漆德文、趙素文、汪政、朱學博、李開升、卿朝暉、陳小林、葉静超等師友,或代爲查檢,或釋疑解惑,或導覽故地,皆古道可風,給予我二人以莫大的幫助和支持。讀者諸君能讀到此新版本,不當忘記他們的功勞。

                                                                                                                              己亥年五月廿八日,路偉識於玉公橋燈窗下。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